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023七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023七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08:43:39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简约课堂
视频导入
《西游记》作者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板书课题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朝文学艺术的特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通过学习明朝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明白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唯物史观)
(2)运用相关图文史料,分析明朝科技名著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时空观念)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有哪些?
第一篇章: 大家风范——科技名著
新知讲解
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作品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李时

徐光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一万一千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自主学习
《本草纲目》内容?历史地位?
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书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内容:记载药物1800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内容?历史地位?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并考中举人。后来连续6次会试不第。45岁后转而探求科学工艺之术。清朝建立后,他过起隐居生活,虽贫困但拒不出仕。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内容:全书18卷,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内容?历史地位?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尤精晓农学。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内容:全书60卷,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等大类。
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明代代表性的建筑有哪些?
第二篇章: 佳作天成——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长城
北京城
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之中,起伏在峻岭之巅。
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宫城就是紫禁城,今称故宫。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关城就是中国的城堡。关城是出入长城的通道,也是长城防守的重要防线,建砖砌拱门,上筑城楼和箭楼。关城与长城是一体的,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嘉峪关—“天下雄关”
规模最大
历时最久
布局更合理
技术更先进
设施更完善
工程质量更优异
长城是由墙体、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1.明长城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土筑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
知识拓展
北京城是什么时候营建的?结合图片分析北京城的布局有何特点?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后,选定北京作为都城,从1406年至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2.北京城
北京城的布局
皇城在宫城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
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知识拓展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特点
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 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根据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②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桥梁、大街小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体现皇权至上原则
北京城的布局
知识拓展
名称 成书 时间 作者 主要内容     地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元末
明初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明朝
吴承恩
我国一部优秀的
长篇小说
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
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明代小说代表性的成就有哪些?
第三篇章: 不朽名篇——小说和艺术
自主学习
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1.小说
结合小说中的插画,讲述这几部小说的精彩故事?思考三部小说有哪些共同点?三部作品产生咋样影响?
三部小说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都表达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表达了人们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水浒传》表达了人们反抗官府压迫的强烈愿望
《西游记》表达了人们铲除邪恶的强烈愿望
知识拓展
这三部小说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与正统诗歌相比,小说具有更多的趣味性,而且更加的贴近于现实生活,满足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明统治阶级对当时的知识分子采取了许多高压政策,许多文人在诗歌创作中不敢触及政治现状,只能在政府不重视的小说中表达对现实和生活压迫的不满。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使小说有了更快捷的传播条件。
明朝小说发达的原因
知识拓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一种相对于“雅文化”更大众的“俗文化”。
秦散文、汉赋、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提供了、元代戏曲的剧本都为小说的成熟文学素材和文学形式。
印刷术的成熟和版业出的发展。
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
徐渭
墨葡萄图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
2.书画
明朝时,戏剧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1)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2)《牡丹亭》
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海神奇的爱情故事
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3.戏剧
《徐霞客游记》
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知识拓展
在三位科学家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善于思考,脚踏实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长城和北京城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家国情怀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工艺:
农业: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建筑
明长城:
北京城:
目的、
规模、
结构、
地位
修建者及时间、
布局及特点
文学
小说:
书法:
绘画:
戏剧: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董其昌
徐渭
汤显祖《牡丹亭》
《西游记》
知道《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与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医药学:
《本草纲目》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长城以北的草原文化骑马、射箭、音乐、歌舞等通过长城沿线的经贸互市传到了长城南面的许多城市,传到帝都北京以及全国许多城市,长城以南的文学作品、诗歌、戏剧、文化等也通过长城沿线的开放市场传到了长城以北。材料表明长城是
A.单纯的军事防御工程 B.区域间经济交往的障碍
C.连贯东西的重要商路 D.文化交流的桥梁与见证
2.明清时期某典籍记载:“甘薯,即俗名红山药也……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侵损,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可充笾实,可以酿酒,用地少而利多”。该典籍是
A.《齐民要术》 B.《大明历》 C.《农书》 D.《农政全书》
D
D
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徐光启《农政全书》
C.司马迁《史记》 D.宋应星《天工开物》
D
科技 之光 材料一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本科技名著的作者。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名著的特点。








作者: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特点:具有实用性和总结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准备以“明朝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创作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课堂检测
建筑 之美 材料二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 北京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及其修筑的目的,并概括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特点: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课堂检测
文学 之韵 材料三 (3)你最喜欢材料三中哪一部文学作品?请为它写一则推荐语。(可从作者、内容等方面回答)(全国视野)


【示例】作品:《西游记》。推荐语:《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作者是明朝文学家吴承恩,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值得阅读。
课堂检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背记与检测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
2.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识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地位。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 明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
三、思维导学:
四、背记要点:
1.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其中紫禁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小说
《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 元末明初罗贯中编写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
内容 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们群众统一的强烈愿望。
特点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作者 元末明初施耐庵完成了长篇小说《水浒传》
内容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特点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作者 明代中期吴承恩
内容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特点 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艺术:
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 和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批评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历史解释】
1.《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巨著有何共同点?
①多为总结性巨著,对传统科技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作出经验性总结。
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
④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较少。
2.长城有什么作用?长城有何寓意?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南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
政治上,是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促进民族交融。
寓意: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3.北京城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1)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2)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桥梁、街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3)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五、课堂检测:
第15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参考答案在题后)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长沙·统考一模)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强调“是编总括农家诸书,裒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重视制度革新B.农业科技发达C.重农抑商思想 D.农商并重思想
2.(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历代本草记载“名称多杂”,错漏很多。李时珍搜书籍800余种,博采细勤,删繁补缺,辨疑正误,用了27年完成的著作( )
A.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B.创编的“五禽戏”帮助人民强身健体
C.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3.(2023春·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中)北京钟鼓楼位于中轴线北端,是元明清时期北京的报时中心,象征着中国古代统治者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颁历授时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B.钟鼓楼是明清北京城的中心
C.钟鼓楼是北京军事防御工程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4.(2023·福建泉州·统考二模)提取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
A.农业耕作工具的革新 B.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C.农业科技著作的丰富 D.中外农业技术的交流
5.(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文化影响深远 B.对外贸易活跃 C.建筑技术发达 D.推行闭关锁国
6.(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时期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一部“以诡异的想象,突破时空,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世界”。它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7.(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明朝,长城沿线(蒙古)“布帛锅釜及针线梳篦米盐糖果之类,应从贾人互易”,更有“九边生齿日繁……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的景象。这说明( )
A.明长城以防御功能为主 B.明长城加强了蒙汉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C.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 D.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
8.(2023春·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明清时期某典籍记载:“甘薯,即俗名红山药也……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侵损,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可充笾实,可以酿酒,用地少而利多”。该典籍是( )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9.(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材料评价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0.(2023·广东东莞·校联考一模)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城内有不下百所院落,每所院落中建筑都有主有从,以配殿衬托主殿。……整座宫城正是以其建筑形象体现古代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和这种关系最顶端的君权、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由此可知紫禁城( )
A.是研究唐宋建筑的重要实物 B.能够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
C.融合了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 D.设计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二、综合题
11.(2023春·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坐标中,中国多元素的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之根】
(1)据图1写出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什么朝代?图2反映了秦朝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写出它的名称。
【思想之源】
(2)材料中提到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图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科技之光】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包含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历代统治者在他们的上升时期都比较重视科技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虽然存在着对外科技交流,存在着对外来科技的接纳和吸收,但我国的科技体系却是独立形成的,内容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特点在中国古代许多科技领域中都有所体现。
——《中西方古代科学对比》
(3)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农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
【文史之萃】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4)据所学知识把材料中①②两处的信息补充完整。在《史记》和②处著作中都能查到的历史内容是从何时到何时?
材料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以上探究,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第15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贵五谷而贱金玉”,表明对农业的重视,根据题干“是编总括农家诸书,裒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也表明对农业的重视,因此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农业的重视,与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对农业的记载重视,不能体现农业的科技发达,排除B项;“贵五谷而贱金玉”表明商业没有受到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项正确;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排除B项;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本上修建,又称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根据材料“钟鼓楼……象征着中国古代统治者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分析可知颁历授时是国家权力的象征,A项正确;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是明清北京城的中心,排除B项;钟鼓楼不是北京军事防御工程,排除C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铁农具”、“曲辕犁”和“《农政全书》”都与农业生产的技术有关,所以反映的共同信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农书,和耕作工具不符,排除A项;“铁农具”和“曲辕犁”都不属于农业科技著作,排除C项;图片没有反映外国农业技术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因此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影响深远,A项正确;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在题干内容中都没有涉及,因为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B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建筑技术,在题干内容中涉及的只是一个方面,因为题干内容还涉及到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
6.【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以诡异的想象,突破时空,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世界”涉及神、人、物,与《西游记》的内容符合,A项正确;《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排除B项;《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排除C项;《三国演义》讲述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抵御了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边疆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长城沿线(蒙古)‘布帛锅釜及针线梳篦米盐糖果之类,应从贾人互易’,更有‘九边生齿日繁……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表明明长城加强了蒙汉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B项正确;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对蒙古的防御的军事防御工程,材料没有体现明长城的防御功能,排除A项;明朝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也更为合理,材料没有涉及长城的规模,排除C项;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巩固明朝的统治,材料没有涉及明长城的修建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甘薯在明朝时传入中国,对它的广泛种植,《农政全书》有详细记载,D项正确;《氾胜之书》是东周作品, 《齐民要术》是北魏作品, 《农书》是元朝作品,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答案】B
【详解】据所学知,《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与《三国演义》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与《西游记》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与《红楼梦》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每所院落中建筑都有主有从,以配殿衬托主殿。……整座宫城正是以其建筑形象体现古代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和这种关系最顶端的君权、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可知,紫禁城的设计体现了尊卑有序的封建伦理道德,这与儒家思想相契合,D项正确;是研究唐宋建筑的重要实物与题干“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明朝)不符,排除A项;能够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是长城,排除B项;紫禁城是典型的中式建筑,“融合了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1)甲骨文;商朝;小篆。
(2)百家争鸣;仁;韩非。
主张改革;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特点:体系独立;内容丰富;吸收外来科技;注重实用性等。农业:贾思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任写一个即可,不写人名不扣分)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李时珍《本草纲目》。(任写一个即可,不写人名不扣分)
(4)①司马迁;②《资治通鉴》。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5)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要加强国学经典教育;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要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文字之根】可知,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图2反映了秦朝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小篆。
(2)根据所学和材料【思想之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百家争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分别是韩非和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包含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历代统治者在他们的上升时期都比较重视科技的发展——存在着对外来科技的接纳和吸收,但我国的科技体系却是独立形成的,内容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特点在中国古代许多科技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体系独立、内容丰富、吸收外来科技、注重实用性等。农业方面的成就有,贾思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医学方面的成就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李时珍《本草纲目》。
(4)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司马迁编写了《史记》,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在两部名著中都能查到的是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5)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要加强国学经典教育;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要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