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卷(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卷(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8 14: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虎山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卷(一)
地理试题2023.05
本试卷共6页, 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福建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蚵壳厝是当地沿海地区以壳为外墙原材料建成的传统特色建筑,据专家考证,蚵壳原产于非洲东海岸,古代商船返航时会载满蚵壳回泉州。后来,当地人在海滩发现并捡拾这些蚵壳搅拌海泥筑屋而居。下图示意泉州蚵壳厝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古代船只将非洲东海岸蚵壳装载回泉州的目的是( )
A.作为建筑材料 B.蚵壳为贸易商品 C.保持船只重心 D.为船员提供食物
2.下列有关于蚵壳外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蚵壳凸面外倾有利于排水 ②通风散热降低夏季室温
③反射阳光提高冬季室温 ④墙体防海风腐蚀耐长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蚵壳厝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 )
A.具备了务实包融的价值观 B.使用本地自然资源的生活智慧
C.追求方正威严的审美情趣 D.形成内部聚合的社会组织形态
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疏松多孔。东祁连山某区域海拔2800-4000米范围内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当地阳坡、阴坡土壤容重随海拔发生较大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小题。
4 图示阳坡、阴坡土壤容重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坡度 B. 土壤厚度 C. 土壤水分 D. 成土母质
5. 推测随海拔升高,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 )
A. 整体升高 B. 先升高后降低 C. 整体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与坡谷海拔分别约为2200m和900m,山谷风显著。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6-8小题。
6. 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
A. 日出后至日落前 B. 中午前至日落前C. 日落后至日出前 D. 日落后至中午前
7. 该山坡的朝向最接近( )
A. 南 B. 西 C. 东 D. 北
8. 各站点谷风风向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微地形分布 B. 地转偏向力 C. 谷岭间温差 D. 植被覆盖率
若尔盖古湖(今若尔盖盆地)的消亡与黄河贯通,是青藏高原东部水文环境变化的转折点。图示意若尔盖盆地水系分布,甲地位于黄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其沉积剖面记录了若尔盖湖、河环境演化的历史,是研究黄河溯源侵蚀切开若尔盖盆地的典型沉积证据。据此完成9-11小题。
9.图中能反映古湖水外泄过程的沉积层是( )
A.风成沙层 B.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
C.古浅湖相沉积层 D.古深湖相沉积层
10.古深湖相沉积层形成末期,该区域( )
A.温暖湿润 B.低温少雨 C.地壳稳定 D.炎热干燥
11.古浅湖相沉积层形成时期,若尔盖盆地水系( )
A.转为内流水系 B.流域面积扩大 C.呈放射状分流 D.成为黄河源区
黎凡特风是指控制大西洋—西欧的高气压带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形成的偏东气流。受黎凡特风影响,直布罗陀半岛凸起的基岩上存在着季节性的旗云景观(左图),即黎凡特云。右图示意某典型黎凡特云出现时的气压形势。据此完成12-13小题。
12.图示黎凡特云最可能出现在(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3.推测黎凡特云维持期间,直布罗陀海峡船只的航行状况是( )
A.晴朗为主,利于航行 B.风平浪静,利于航行
C.向西航行,逆风顺水 D.向东航行,顺风顺水
位于洛杉矶的西好莱坞停车楼是美国西海岸第一座现代化自动停车楼。司机只需要将车停放在固定平台,平台装置会自动将车运送到空位,取车过程也同样由装置自动操作。近年来,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停车楼内充电桩配置增多。图示意自动停车楼内部景观。据此完成14~16题。
14.西好莱坞自动停车楼最可能靠近( )
A.商业中心B.居民小区C.学校D.工业区
15.自动停车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数字地球
16.与电动车充电站相比,停车场配备充电桩可以( )
A.降低充电成本B.节约电力消耗 C.减少充电时间D.保护大气环境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题组,共52分。
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艾比湖(下图)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西北是著名的阿拉山口风区,这里四季多大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农垦,艾比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棉基地。同时,艾比湖面积大幅度萎缩,盐尘暴(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多发,生态环境恶化。近些年来,随着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及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的实施,盐尘暴得以缓解,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分析艾比湖流域曾经多发盐尘暴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盐尘暴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碳强度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方面成效显著,服务业碳排放强度已成为衡量服务业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尺。下图示意2018年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格局。
(1)据图描述2018年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贵州省是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较大的省份之一,试说明主要原因。(6分)
(3)请你为降低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献计献策。(8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建筑用海砂是指分布于海岸和近海的、以中砂和粗砂为主、包括部分细砂和砾石的砂质堆积物。分选良好、品质优良、经脱盐合格后的海砂,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公路、铁路和桥梁等混凝土结构建筑。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利用海砂配制混凝土,其海砂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量逐年攀升,中国是其主要供应国,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扩大海砂的生产规模。图1示意渤海、黄海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2示意日本附近海域等深线分布。
(1)海砂主要是由海里的石头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颗粒。图1中某处海域的海砂主要由花岗岩发育而成,描述从花岗岩成岩后到形成海砂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6分)
(2)与图1中海砂开发条件较好的乙地相比,推测甲、丙两地开发条件较差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海域辽阔的日本从我国大量进口海砂的原因。(6分)
(4)简述我国在不断扩大海砂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的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C2.B3.B
【分析】1.虽然蚵壳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但是这并不是当初船员把蚵壳带回来的初衷,在海滩发现并捡拾,说明当初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故A错,古代输入我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土特产为主,而蚵壳本身并不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不可能作为贸易商品,故B错,古代商船瓷器、茶叶、丝织品等货物到非洲东海岸,返航时为了防止船只运载货品太少,造成摇晃引发安全事故,船员因此就地捡不值钱的蚵壳保持船只重心,故C正确,蚵是海洋生物,在古代保险冷藏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不可能作为食物大量带上船只,故D错。故选C。
2.①结合泉州区域地理背景,我国东南沿海年降水量大,蚵壳凸面外倾有利于排水且能防水,①正确;②材料中提到蚵壳搅拌海泥筑屋,同时图片中可以看到蚵壳之间严丝合缝,并不能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②错;③反射阳光不仅不会提高冬季室温,反而会使热量被发射,降低室温,故③错,④蚵壳蚵壳来自海洋,抗海风腐蚀性强,有利于抵御含盐高的海风,墙体从古代一直保存到现在,说明墙体坚固耐久,故④正确,ACD错,本题选B。
3.蚵壳厝是当地人在海滩发现并捡拾这些蚵壳搅拌海泥筑屋而居,说明体现的是当地人们使用本地自然资源的生活智慧,故B正确,和务实包融价值、威严的审美、社会组织形态无关,故ACD错。故选B。
【点睛】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答案】4. C 5. B
【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所以土壤水分越多,则土壤容重越小。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整体而言,阴坡的土壤容重更小。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阴坡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小,土壤蒸发小,土壤水分含量较阳坡更多,土壤容重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水分的差异,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阴阳坡地形坡度、土壤厚度以及成土母质的差异,因此排除ABD。故选C。
5.根据材料可知,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水分下渗和土壤蓄水,所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较低。图示信息显示,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容重先降低后升高,表明土壤有机质先升高后降低,有机质来源于植被的枯枝落叶,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率先升高后降低,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答案】6. B 7. A 8.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因此CD错误;结合不同海拔测点中风向的转变,白天10点左右风向发生转变,吹偏南风为谷风,18点左右风向又发生转变,吹偏北风为山风,由此可知,冬季该地谷风出现日出后至日落前,B正确,A错。故选B。
【7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山坡总体上白天的谷风以偏南风为,夜晚的山风为偏北风为主,且海拔928m处谷风(偏南风)强烈,山风(偏北风)较弱,故该山坡朝向南面,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测点风力大小不同,风向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海拔地区存在着局部地形差异,影响局部风向的转变,A正确;同一山地地转偏向力对风向影响差别较小,排除B;谷岭间温差大小影响风力大小,对风向影响不大,排除C;植被覆盖率影响温差以及摩擦力,对风向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A。
【点睛】山谷地区由于山谷和山岭的温差形成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白天使山坡地区接受较多太阳辐射,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山谷地区相对较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使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顺坡而下,使山谷的暖空气被迫抬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答案】9.C 10.A 11.D
【解析】9.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古浅湖相沉积层之前是古深湖相沉积层,说明之前湖泊水量较大,到了古浅湖相沉积层时期,湖泊水位降低,说明湖水外泄,所以图中能反映古湖水外泄过程的沉积层是古浅湖相沉积层,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古深湖相沉积层形成时,该地的水域面积较大,说明降水较多,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说明该地较温暖,A正确,BD错误。古深湖相沉积层形成末期该地即将变为浅湖,说明可能地壳发生运动,地表水流失,C错误,故选A。
11.古浅湖相沉积层形成时期,若尔盖盆地位于黄河的源区,D正确。黄河注入海洋,该地为外流水系,A错误。古浅湖相沉积层形成时期的流域面积比古深湖相沉积层的流域面积小,B错误。放射状为山地地形,
【答案】12.C 13.A
【解析】12.副热带高气压带一般位于南北纬30°附近。由图可知,黎凡特云出现期间,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8月为北半球夏季,C正确;2月、5月、11月不是北半球夏季,A、B、D错误。所以选C。
13.黎凡特云维持期间,直布罗陀海峡在副热带高气压带边缘,吹偏东风,多晴朗天气,利于航行,A正确、B错误;在密度流的影响下,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向西航行顺风逆水,向东航行逆风顺水,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云。因此,形成旗云的第一要素便是充足的水分。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
14.A 15.B 16.A
14.A 【解析】自动停车楼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商业区人流量大、车流量大,停车困难问题突出,适合建设停车楼,A正确;居民小区内、工业区内一般配置停车区,再建停车楼的可能性小,B、D错误;在学校附近建设停车楼会导致交通拥堵,C错误。故选A。
15.B 【解析】根据题意,司机只需要将车停放在固定平台,平台装置会自动将车运送到空位,取车过程也同样由装置自动操作。停车、取车过程中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停车场空车位,并确定移动路径,将汽车运送至停车位。同时,还需要用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具体车位的位置。故选B。
16.A 【解析】由于充电本身的技术限制,普通充电需8~12小时,即使是快速充电也需要2小时,这导致充电站的服务能力只有同等规模的加油站的1/5,再加上高昂的土地价格,使得仅仅依靠充电站解决车辆的充电问题难以实现,而结合停车设施设置充电桩成为最经济理想的方法。与电动车充电站相比,停车场配备充电桩在电力消耗、充电时间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没有本质区别,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1)艾比湖为咸水湖,湖水含盐量大;随着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裸露的湖滩水分蒸发,盐分富集在地表;艾比湖临近阿拉山口且位于其下风向,来自阿拉山口的大风扬起盐尘,形成盐尘暴。
(2)保护区内生产生活用水减少,入湖水量增加,裸露湖滩面积变小;艾比湖及周边湿地面积变大,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湿度提高,盐尘来源减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增加,可降低风速。
【解析】
【分析】本题以艾比湖的相关资料为材料,涉及艾比湖及其周边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艾比湖位于北疆沙漠西部边缘,气候干旱,引河水灌溉使得入湖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艾比湖为咸水湖,湖水含盐量大,湖面萎缩后,湖底裸露面积大,大量盐粒在湖床上结晶;艾比湖地处阿拉山口的下风向,盐尘易被来自阿拉山口的大风扬起,形成盐尘暴。
【小问2详解】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可以限制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实施节水灌溉、退沙还草、退耕还林等工程,提升植被覆盖率。减少了保护区内的生产生活用水,入湖水量增加,裸露湖滩面积变小,不断扩大的湖滨湿地面积,使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湿度提高,盐尘来源减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增加,有效降低了风速,减少盐尘暴发生的频率。
18.(1)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每点2分,共4分)
(2)经济落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产业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煤炭资源丰富,利用成本低,煤炭在服务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高;科技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节能减排意识薄弱。(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推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在服务业及相关行业的利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打造服务业生态产业集群,降低能源消耗;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严惩力度,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每点2分,答对四点得8分,共8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19.【答案】(1)花岗岩成岩后地壳上升(2分),表层堆积物被风化、侵蚀后,花岗岩出露地表,外力作用进一步使花岗岩被风化、侵蚀形成碎屑(2分),岩石中易溶解的矿物被水溶解,不易溶解的部分在波浪和沿岸流不断冲击下形成颗粒状海砂(2分)。
(2)甲地在淤泥质海岸附近,海砂中含泥量大,海砂粒径小,不适宜开采。(2分)丙地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难度大(2分);距海岸较远,海砂运输成本高(2分)。
(3)日本海岸线密集,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浅海大陆架面积小,不利于海砂的沉积,海砂储量小;日本使用海砂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且对砂石的需求量大。(日本方面任答两点得4分)
中国海砂资源丰富,国内使用量小,价格低;中国与日本邻近,运输成本低。(中国方面任答一点得2分)
(4)避免过度开采破坏海底地形地貌,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海岸侵蚀;避免对海岸带基础设施产生破坏,如工程环境、航运、管道缆线等;避免对海岸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珊瑚礁等产生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避免水污染、破坏滩涂环境,影响沿海水产养殖等。(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海砂主要是由海里的石头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颗粒,需要出露地表才能受到外力作用,所以花岗岩成岩后地壳上升,表层堆积物被风化、侵蚀后,花岗岩出露地表,外力作用进一步使花岗岩被风化、侵蚀形成碎屑在原地堆积,岩石中易溶解的矿物被水溶解,不易溶解的部分在波浪和沿岸流不断冲击下形成颗粒状海砂。
(2)如图所示,甲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在淤泥质海岸附近,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海砂中含泥量大,海砂粒径小,不适宜开采。丙地较乙地等深线数值大,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难度大,经济效益低;据图可知,距海岸较远,海砂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3)据图可知,日本海岸线密集,海水深度大,开采成本高、难度大,经济效益低;日本浅海大陆架面积小,不利于海砂的沉积,海砂储量小,不能满足本国发展需要;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利用海砂配制混凝土,日本使用海砂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且对砂石的需求量大。中国海砂资源丰富,国内使用量小,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价格低;中国与日本邻近,运输成本低,可以保证经济效益。
(4)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扩大海砂的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采破坏海底地形地貌,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海岸侵蚀,我国的海砂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避免对海岸带基础设施产生破坏,如工程环境、航运、管道缆线等,开采海砂时需要远离工程建设;避免对海岸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珊瑚礁等产生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可以破坏栖息地;避免水污染、破坏滩涂环境,影响沿海水产养殖等,不想海洋当中排放污染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