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冲刺卷(一)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
密
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显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策。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文以栽道”的思想客观上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两方面的深刻影响。首先,这种
思想强调了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的思想内客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
会使命感,使作家重视国家、人民的群体利益。即使在纯属个人抒情的作品中,作家也
时刘不忘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例如,在唐代诗人中,杜甫忧国忧民,对儒家“仁政”理
线
想的不懈追求、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成为杜诗的核心内客;“诗仙”李白,也在
诗中强烈地表达了追求功名事业的决心,而且明确提出要以孔子作《春秋》为自己文学
事业的典范。至于唐宋古文运动的巨大成就,更是在“文以载道”思想的直接指导下取
得的。还有众人皆晓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一旦剥去其历史
的、传奇的、神魔的外衣,其呈现给人们的就是忠奸、正邪、善恶之间的斗争,显示了作
家执着于描述现实社会的伦常。
其次,“文以载道”的思想也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思想与
政治过分贴近的关系和单纯、急切的教化目的,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分作品克满
全国100所8校最新高考冲利卷第1页(共12页【23·(新高考)Q则·语文(一)·MY】
了枯燥的说教内容,严重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性。它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
庸,从而削弱了文学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这种消极的影响不但体现在士大夫的诗
文作品中,而且体现在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中。例如,元杂剧虽然高度赞扬了针对黑
暗势力的反抗精神,歌颂了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民主思想,但往往以道德判断作为审
美判断的核心价值参数,而且这种道德判断常常混杂着封建伦理说教的糟粕,这就严
重损害了其思想意义。
(摘编自《“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材料二:
“文以载道”的入世精神具有当代价值。“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
要观念,是对文学作品中文道关系的一种表述,类似观念还有“文以明道”。从传统文
学发展的主流来讲,中国文学是“道”的文学。春秋时期,孔子文艺思想中的“诗教”,就
形成了对文道关系的早期表述。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道沿圣以垂
文,圣因文而明道”一“明道”“征圣”“宗经”成为文章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要素。到
后来,唐宋古文运动强调“文以明道”,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朱熹坚持“文道合一”,
“文以载道”的主张在中国文学中确立了核心地位,并作为文学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文以载道”将“文”比作车,车的用处是载物,而“文”所载之物就是“道”。这个
“道”是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儒家“仁政”“王道”的社会理想。所以“文以载
道”本质上是为了传承儒家思想,维护道统的社会地位,“代圣贤立言”。这样一来,对
现实的关怀就成为“文以载道”的题中之义。以“文以载道”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文学形
成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为文学的社会功用被历代文学家重视。
孔子关于文艺的论述集中在礼乐的社会功用层面,他从政治与教化的角度来看礼
乐,认为诗歌和音乐的存在价值是能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汉代
《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两汉时期的思想
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
生作用。“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三国时期,曹丕在论述文学的价
值时,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代陈子昂、元结等人倡导言之有物的
社会诗,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都是文艺功用论的表现。
“文以载道”也让古代的文学家有了更为强烈的入世精神。被儒家思想哺育的文
学家将“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他们积极介入政治,以诗来言志,用文来
载道,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我们可以在杜甫的诗中看到他对
人民疾苦的关切;白居易在倡导用诗歌批判现实的同时,指出诗人要担负起表达民间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第2页(共12页)【23·(新高考)CCJ·语文(一)·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