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 (人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语文 (人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14 20: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心理及其他细节描写。
4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归纳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运用智慧和精神克服困难。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和段落。
2 感悟作者归纳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
教学设想: 1 教学时,先让学生诵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 安排学生复述课文。
3 可组织讨论“人生经验”的含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落实生字词。
2、 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并进行点评。
3、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经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合作交流 3 勾连体验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人总会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不断总结,获得启示。你是不是聪明的人呢?莫顿 亨特就是一个聪明人。
二、整体感知:1 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 落实生字词。(板书)
3 复述课文内容。
4 质疑问难。
4、 合作交流:1 复述课文内容。
2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故事的?
(参考:时间顺序:决定爬悬崖——爬上悬崖——爬下悬崖——人生启示)
3 亨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何得知?
(参考:身体不好,一向胆小,听话,面对困难紧张乃至恐惧,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克服困难的好方法,战胜了自我。)
4 文章是如何描写爬悬崖的过程?
(参考:“我”和其他男孩子两组镜头记叙了事情的经过。描写)
5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了哪些变化?
(参考:恐惧、绝望、无奈——似乎能办得到——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6 作者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参考:不要畏怯却步,要冷静;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把着眼点放在构成大目标的一个个小目标上;坚持不懈。)
7 爬下悬崖后,父子会说些什么?
四、勾连体验:1 说说你还有疑问的地方。
2 说说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
3 生活中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4 你想对“我”、“爸爸”、“作者”、“编者”说些什么呢?
五、家庭作业:1 抄写生词两遍。 (训诫 蓬乱 瘦骨嶙峋 噗噗 迂回 头晕目眩 啜泣 纳罕 疲乏 苍茫 屡次)
2 解释。 (训诫 瘦骨嶙峋 啜泣 纳罕 )
六、备课资料: 本文原题《悬崖上的一课》。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回忆自己8岁时亲身经历的事情所写的一篇小文,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
七、课堂板书: 决定爬悬崖——爬上悬崖——爬下悬崖 (叙)
启示 (议)
不要畏怯却步,要冷静;
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把着眼点放在构成大目标的一个个小目标上;
坚持不懈。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