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本课目标:
1.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乘、笼”2个多音字。
2.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词语的意义。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
得的语言材料。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
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
A类基础性必做题: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zuō( ) chéng( ) lóng( )
作 乘 笼
zuò( ) shèng ( ) lǒng( )
2.形近字组词。
摊( ) 饭( ) 吏( ) 作( )
滩( ) 贩( ) 史( ) 昨( )
填空: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 ),有乘船的( ),有做各种买卖的( ),有留着长胡子的( ),有行走江湖的( ),有摆小摊的( ),有官吏和(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4.照样子,填词语。
一( 乘 )轿子 一( )红旗 一( )店铺 一( )画
一( )车 一( )马 一( )桥 一( )毛驴
B类提升性选做题(3选2)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保留 保存
(1)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 )地传授给了孔子。
(2)《清明上河图》到现在还完整地(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赞赏 欣赏
(3)大叔十分( )年轻人的勇气。
(4)帷幕拉开了,观众( )着看台上的精彩节目。
6.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8.课内阅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请你用横线画出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本段描写的人物有( )、( )、( )、( )、( )。
(3)请你用“____”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C类拓展性挑战题(2选1)
9.课外阅读
捏 面 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
栩栩如生:
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②面塑的特点。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 为主要原料,具有 、 、 、 、
、 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
有 、 、 、 、 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
10.课外阅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 ”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 (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 ”“ ”“ ”,需要用 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B.“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
C.“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D.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三、设计意图:
基础性必做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生字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加强对拼音等基础知识的日常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词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提升性选做题: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说一说吹肥皂泡的顺序,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清晰,语言更具有条理性,还能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拓展性挑战题:课外阅读延伸、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拓展课外延伸,增加积累,增广见闻。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语文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挑战题型的设计在巩固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四、激励措施:
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实际效果:
基础性必做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较规范、认真。少数学在写词语时生字容易出错。
提高题难度稍有提高,偏重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部分学生较好。
拓展题目难点最大,更具挑战性。一般都是以课外阅读和小练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部分学生做题效果良好。
六、调整设计: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具备自学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以便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 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
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 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
(1)教育部推荐书目等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
(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家庭教育一对一因材施教的特长。
(3)写心里话,把自己当时心态写出来读给家长听,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答案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zuō(作坊) chéng(乘法) lóng(鸟笼)
作 乘 笼
zuò(作业) shèng (千乘) lǒng(笼罩)
2.形近字组词。
摊(地摊) 饭(吃饭) 吏(官吏 ) 作(作坊 )
滩(沙滩) 贩(摊贩) 史(历史 ) 昨(昨天 )
3.农民 船工 生意人 道士 医生 摊贩 读书人
4.面 家 幅 辆 匹 座 头
5.(1)保留
(2)保存
(3)赞赏
(4)欣赏
6.(1)市场上热闹极了。
(2)马良用神笔画的牛是多么传神啊!
7.张择端画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真是下了很大功夫,真是太绝妙了,不愧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呀!
8.(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2)骑马的 挑担的 赶毛驴的 推独轮车的 溜达的
(3)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9.课外阅读
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③②④①
3.糯米 体积小 便于携带 经久不霉 不裂 不变形 不褪色 美女 儿童 神话故事 戏剧 历史人物
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10.课外阅读
1.画: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 烙花 烫花 火笔画 摄氏三百至八百
3.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