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18童年的水墨画
18、童年的水墨画
一、本课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词语的意义。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
得的语言材料。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童年的水墨画》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
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
A类基础必做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mò rǎn lǜ diào ɡān fěn suì lànɡ huā
( ) ( ) ( ) ( ) ( )
2.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 ) 拨( ) 蘑( ) 菇( )
胡( ) 泼( ) 磨( ) 姑(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水葫芦 一()山花 一()红蜻蜓
一()斗笠 一()雨珠 一()小手
B类提升选做题(3选2)
4.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清清爽爽:
一朵朵:
5.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6.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
(2)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
(3)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 )
C类拓展挑战题(3选2)
课外阅读(一)
怎么去奶奶家
我们怎么去奶奶家?
是骑自行车,
还是坐火车,
或者乘公交车,
还是坐飞机?
当然了,要是我们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就会骑着驴或者马,
去看望奶奶;
要是我们生活在未来,
我们就可以坐火箭去,
顺便在我们的太空服口袋里,
装一颗星星送给奶奶。
怎么去奶奶家?
我们还可以坐轿车去,
不过我们还是走着去吧,
奶奶就住在,
马路那头的,
另一个街区里。
奶奶家离“我们”(远 不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我”想了哪些去奶奶家的方法?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生花。
文中作者写到了童年的三个画面,结合课文想一想你的童年还有哪些画面?动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二)
雨
窗外,
已经下起了雨。
可是,妈妈,
你不要阻拦我呀,
我要到雨中去。
我戴上草帽。
我跑到雨里。
我变成一把伞。
伞在风雨里飞着,
给没带伞的行人遮雨。
当雨停了,
我就又飞走了,
飞进雨后翠绿的树林里。
妈妈,也许你不见了女儿,
你很着急,
你怕我淋湿了雨。
你跑到街上,
问雨后的风,
问天上的虹,
问每个行人:
我的女儿,她在哪里
你来到林中,
问小鸟,
问花朵,
问叶子上滴落的雨滴:
我的女儿,她在哪里
它们都说:
那可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呀,
她又在和我们捉迷藏吧,
谁知道她会藏到哪儿呢!
雨后。
林中。
蘑菇洒了一地。
它们最喜欢在雨后游戏。
妈妈,当你伸手刚要采下那个最白,
最胖的蘑菇时,
忽然,
它变了,
变成了你的女儿,
她眨巴着眼睛,
笑眯眯地望着你
——妈妈,我又回来了!
你看,我仍戴着草帽呀,
草帽上还挂着彩色的雨滴。
(1)“我”没有变成( )。
A.雨伞 B.雨滴 C.蘑菇
(2)“我”要去雨里干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要去树林中寻找大大的蘑菇 B.“我”要去给没带伞的行人遮雨
C.“我”要去和小鸟、花朵、叶子捉迷藏
(3)在雨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
A.着急 B.害怕 C.高兴
(4)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三、设计意图:
基础性必做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生字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加强对拼音等基础知识的日常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词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提升性选做题: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说一说吹肥皂泡的顺序,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清晰,语言更具有条理性,还能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拓展性挑战题:课外阅读延伸、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拓展课外延伸,增加积累,增广见闻。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语文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挑战题型的设计在巩固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
四、激励措施:
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实际效果:
基础性必做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较规范、认真。少数学在写词语时生字容易出错。
提高题难度稍有提高,偏重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部分学生较好。
拓展题目难点最大,更具挑战性。一般都是以课外阅读和小练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部分学生做题效果良好。
六、调整设计: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具备自学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以便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 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
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 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
(1)教育部推荐书目等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
(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家庭教育一对一因材施教的特长。
(3)写心里话,把自己当时心态写出来读给家长听,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答案
1.水墨 染绿 钓 竿 粉碎 浪花
2.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葫芦 ) 拨(拨动 ) 蘑(蘑菇 ) 菇(蘑菇 )
胡(胡乱 ) 泼(活泼 ) 磨(磨坊 ) 姑(姑妈 )
3.一(个)水葫芦 一(朵)山花 一(只)红蜻蜓
一(顶)斗笠 一(串)雨珠 一(双)小手
4.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清清爽爽:平平安安 安安静静 白白嫩嫩
一朵朵:一个个 一串串 一只只
5.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6.(1)水墨画 (2)斗笠 (3)玉带]
7.(1)不远 奶奶就住在,马路那头的,另一个街区里。
(2)很久很久以前,可以骑驴或者马;未来,可以坐火箭;现在,可以坐轿车和走路。
(3)“我”是个有奇思妙想的孩子。
8.例(1)小时候,最喜欢捉蜻蜓了。那小小的红蜻蜓,轻盈的身姿,美妙的色彩,在草叶上一动不动,一凝神就能捉住,乐得合不拢嘴。但后来学了蜻蜓是益虫的看图说话,倒不敢再捉蜻蜓了。
(2)还喜欢摘桑葚,紫色的汁水染得身上到处是,还是不以为意,奋力地举着手采啊采啊。然后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生怕不够似的。
(3)追过野兔,涂过鸡冠花,吮过一串红,吹过风车,打过水漂,童年真是一个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9.
(1)B
(2)A
(3)C
(4)“我”是个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自由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