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讯和广播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与多种电子媒介的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教师讲解和观看微课,归纳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2.通过表格和笔记的整理,养成知识归纳的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看微课后,能感受到中国古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贡献,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
教学内容:
(一)总体(教学流程)
1.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2.分别讲解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3.知识归纳,并提出探究问题;
4.提供练习二维码,自检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能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讯和广播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与多种电子媒介的结合。
(二)教学难点:
能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讯和广播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与多种电子媒介的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一 知识回顾, 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具有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等特点,那么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和传递的各种技术,就被称为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前,同学们可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哪些阶段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回溯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感受每一次的信息技术变革,
二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语言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要维持生存,要一起合作打猎,最开始还是用的肢体动作相互交流,直到有一天,一群原始人发现,可以用嗓子发出声音,通过咿咿呀呀,不同的声音进行更好的交流,那时的祖先还不知道,这个就是语言,而语言的产生就是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文字的创造 后来,为了方便记事人们发现,我们可以用壁画记事,用绳结记事,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录下来,直到神话中那个叫仓颉的人,看尽了天上星宿、山川脉络、鸟兽虫鱼等等,并造出了一个个符号,命名为字,也就是著名的仓颉造字,那么文字的创造,也就是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四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文字创造之后,人们选择用各种各样的载体来记录文字,比如龟甲上、石头上、器皿上,再到后来纸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是此时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书籍,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直到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印刷术和造纸术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
五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电讯和广播技术的出现 时间推移到现在,人们发现光是纸质书籍的传播并不能克服信息传播的空间以及时延的阻碍,于是电讯和广播技术开启了信息技术的第四次革命,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和英国工程师库克、怀斯顿几乎同时发明了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了第一部实用电话,1923年,美国日瓦金发明了电视摄像机,大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于是电报、电话、电视逐步取代纸质的信件成为主要的通讯方式,这些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显著得到提升,同时也催化了科学技术更加迅猛地发展,使人类文明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超越了以前的几个世纪
六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与多种电子媒介的结合 直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由此开始,人类迎来了数字计算和数字化新时代,计算机的使用使劳动工具从体力的延伸发展到脑力的延伸,这已不只是一种科技现象,更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至此,人类历史上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正式形成
七 知识归纳,并提出探究问题 以上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这些算为了第六次信息技术革命新阶段。那么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是什么?以及在计算机自1946年发明到现在共经历了7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计算机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这些在之后的课程中再带同学们一起学习
八 提供练习二维码,自检学习成果 下面,请同学们扫描这个二维码,试着回忆一下刚才的课程中我们讲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哪五个阶段呢?你都做对了吗?好的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