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节 探索宇宙
知识点1探索的历程
1.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
肉眼
观察、简单猜测与
推理
来认识宇宙.
2.公元140年前后,托勒密
在前人观察和
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地心说
3.1543年,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分
析,提出了“
日心说
4.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
知识点2
浩瀚的星空
5.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
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太阳系除了太
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还有八大
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
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
星.银河系中有非常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
知识点1探索的历程
【例1】
科学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新的科
学理论或学说通常是在补充、修正甚至推翻原
有理论或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下选项的各
组理论或学说间,未体现以上过程的是
(A)
A.天圆地方说→地心说
B.神创论→达尔文的进化论
C.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
D.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规律总结
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
说法.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这就
是地心说.这一学说最初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公元2世纪托勒密进一步发展了地心说.16
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主张太阳处于
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
转动.
知识点2浩瀚的星空
【例2】
对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
已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是
(A)
①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②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
层、日冕层;
③宇宙是由大量的星系构成的,天体系统的结
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
1.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D)
A.彗星
B.卫星
C.行星
D.恒星
太阳系
宇宙
银河系
宇宙
银河
系
太阳系
宇宙
太阳
系
银河系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
B.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
是绝对不动的
D.宇宙中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人类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
外的双黑洞合并形成的,双黑洞的初始质量
分别是太阳的29倍和36倍.合并后的黑洞
质量是太阳的62倍.亏损的质量以强大引
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经过漫长的旅行抵
达地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共21张PPT)
核心素养提升专题(十二) 简答题
简答题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常常以生活
中的某些现象为出发点考查其中蕴含的物理知
识.答题步骤一般如下:
(1)简单概括题中的情况;
(2)选择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给出简练
且逻辑严谨的解释;
(3)用“所以…”等句式回归题目进行总结.
类型1力与运动的关系
1.一天,在某段市区道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小车
追尾相撞事故,交警询问时,前车司机说:“我
的车速很慢.后车突然加速撞了我的车尾,当
时我女儿坐在后排,撞车导致她的头撞到了
前排座椅背上.”后车司机说:“前车同机在行
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我来不及刹车就追尾撞
上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哪个司机
在说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答:前车司机在说谎,因为在追尾时,如果
前车被后车撞击而突然加速,前车中的人由
于贯性会向后倒,所以前车乘客的头不会撞
在前面的座椅背上,故是前车司机在说谎·
2.超限超载运输被称为头号“公路杀手”和“事
故元凶”,它不仅会对公路造成损坏,还可能
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禁
止超载”的警示语,请你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
解释超载的危害.(从两个方面解答)
答:①一切物体都具有贯性,且质量越大惯
性越大,若车辆懿载,行驶过程中不易改变
自身的运动状态,在弯道行驶时容易冲出车
道,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容易停下来,会引发
交通事故;②
汽车的总重力全部依靠轮胎承
担,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当车辆起载时,轮胎和地面受到的压强较
大,轮胎容易发生爆胎从而发生交通事故,
路面容易在过大压强的作用下损坏·
类型2)
压强与生活
3.暑假期间,家住海拔较高的西宁的鹏鹏同学
到青岛参加研学活动,返回西宁后发现携带
的洗发水瓶子鼓起来了.请你用所学物理知
识帮助他解释原因.
答:西宁的海祓较高,因为大气压随高度增
加而减小,所以西宁的气压比青岛的气压
低,返回西宁后,外界大气压变小,而洗发
水瓶子内气压不变,洗发水瓶子内的气压大
于外部大气压,因此会鼓起来·
4.小明在家进行学校组织的生活实践活动,学
做炒鸡蛋,将鸡蛋往碗沿上轻轻一磕,很容易
就破了,而碗却没有破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鸡蛋往碗沿上轻轻一磕就破了,说明力
有什么作用效果?
(2)请解释为什么用鸡蛋磕碗沿更容易破.
答:(1)将鸡蛋往碗沿上轻轻一磕,鸡蛋就破
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压力
的作用效果与压强有关,压强大小与压力的
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磕鸡蛋时,压
力一定,用鸡蛋磕碗的边缘,减小了受力面
积,增大了对蛋壳的压强,所以用鸡蛋磕碗
沿鸡蛋更容易破·(共21张PPT)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知识点3
微观粒子
3.(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
原子
的
存在.
单原子分子:由
单个
原子组成的分子;
多原子分子:由
多个
原子组成的分子.
(2)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带负电的
粒子
电子
(3)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
结构模型.
原子核:原子的中心,带正
电,占很小的
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质量;
电子:带
负电,在不同轨道上绕着
原子核
运动
(4)质子带
正
电荷,中子
不带电·原
子核由
质子和
中子
组成.
(5)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
更小的粒子组成.
(6)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
子、π介子、K介子、个超子、Σ超子及x子等400
余种粒子.
知识点1
自然的尺度
【例1】
下列物质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
确的是
C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知识点2
物质的组成
【例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最小
微粒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知识点3
微观粒子
【例3】
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
规律总结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
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由于质子与电子所带电性相反、电荷量相
等,也就是说,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
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而中子是不带
电的,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能说原子
带正电或带负电
1.科学家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中,按照不
同的层次提出了分子、原子、质子等微粒的名
称.下列微粒中,从空间尺度来看最小的是
B
A.原子
B.夸克
C.中子
D.分子
2.(贵阳期末)1911年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
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符合该
结构模型的是
(A)
A.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B.原子核内的质子带负电
C.原子核几乎占据了整个原子的体积
D.核外电子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原子能够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B.分子能够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C.原子和分子都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D.微观粒子都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共22张PPT)
核心素养提升专题(十三) 材料阅读题
材料阅读题中,通常给出一个情景材料,让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从材料中捕捉信息,进而结
合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时可先浏
览全文,了解文章结构,然后根据问题返入文段
相应位置寻找有用信息.
小轮车
小轮车是指车轮半径为20英寸的自行
车.车身一般采用合金材料制成,可以承受从
几米高的地方快速落下的冲力.车把可以转
动360度,前后轮都装有供脚踩的“火箭筒”
等.小轮车运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极富挑
战性的新型体育运动.小轮车比赛属于平地
花式赛,它最基本的动作有后轮点地跳、前轮
,点地跳、擦轮、定车、飘、过桥等.赛场上,运动
员首先用力蹬车加速上升,越过最高坡道,而
后又疾驰而下,跨过不同坡道,不断上升、下
降,最终冲向终点.比赛过程中,优秀运动员
一次可跨越几个坡道.
类型2压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
称为流体.当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内部各
处的压强有什么规律呢?
小明同学将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
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
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
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两处管的粗细不
同,因而A处流速小,B处流速大,可见流体的
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接着,小明
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如图乙),将其
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
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
比较机翼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
证了上面的关系.
A
B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甲
乙
(1)由图甲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流体的压强
与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
液体内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
测力计的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示数减小
(3)下列四种情形中,能够用上述的实验规律
进行解释的是
A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
下沉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C.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孔明灯
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用做军事信号的
“孔明灯”,它其实就是一种灯笼.先用很轻的
竹篾扎成框架,再用纸糊严,并在下面留口.
在灯笼口的下方固定一个小碟,在碟内放入
燃料.点燃后,当灯笼内的空气被加热到一定
温度时,灯笼就能腾空而起.灯笼受到的空气(共21张PPT)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知识点1分子间有空隙
1.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它们的体积之和
要小.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
子,但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
存在着
空隙.
知识点2分子的运动
2.固体、气体和液体中的分子都在
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3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3.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2)分子动理论:通常,物质是由大量
分子
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相互之间
存在作用力(
引力
和
斥力),分子都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称之
为分子动理论
(3)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
强
,因
而,固体有一定的
体积和
形状
,不能
流动;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校
弱,因
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
体积,
能够
流动;在气体中,分子间力的
作用更
弱
了,因而,气体
没有
固定的
形状,也没有确定的
体积,能够流动.
知识点3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例3】
下列关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
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A.两块铅块压紧后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
有引力
B.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
斥力
C.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间
有引力
D.一般固体、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斥力
规律总结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两块铅块被压
紧后连成一块,总体积却很难被压缩变小:
说明分子间距较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
力,分子间距小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作用
力就主要表现为斥力.但如果分子间距离非
常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知识点4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例4】
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在三种不同
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
固
态,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组成物质
的体积
变小,分子间作用力
变大
●
甲
乙
丙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的是
(B
A.雪花飘飘
B.打开香水瓶盖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
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D.打扫卫生时,灰尘四起
2.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
(A
A.固体、液体、气体
B.液体、气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气体、液体、固体(共11张PPT)
知识清单
1.走进微观
(1)物质的组成
通常,物质是由
分子或原子
组
成的.
(2)微观粒子
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有的
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
单原子分子;绝
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
多原子
分子
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
中心叫
原子核,带正电,占很小的体积,
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
全部质
量;带负电
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
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一样;
③原子核是由
质子和
中子
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④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
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2.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间有空隙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它们的体积之
和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
的分子,但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
空隙
(2)分子的运动
固体、气体和液体中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物体很难被拉
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物体很难被
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②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
分子
组成的,组成物质的
分子相互之间存在
作用力
(引力和斥
力),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中分子的状态:a.在固体中,分子间
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
形状,不能流动;b.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
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
能够流动;c.在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更
3.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科学家
主要成就
托勒密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开普勒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三大运动定律
(2)浩瀚的星空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
太阳系
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银河系
中有非常多像太阳这样的
恒星,在浩瀚
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物态
分子间作用力
形状与体积
流动性
有一定的形状和
固态
较强
无
体积
有一定的体积,没
液态
较弱
有
确定的形状
没有确定的形状
气态
很弱
有
和体积(共9张PPT)
第十一章 章末复习
自然的尺度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走进微观
微观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
一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小粒子与
大宇宙
看不见的运动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
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物质的分子结构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固体:分子间
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液体: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
探索宇宙
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观测、猜测与推理、科学论证
考点1
微观粒子
1.关于原子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原子的质量平均分布在原子核和电子上
B.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绕
核高速旋转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
中子带负电,因此原子核不显电性
D.原子核是由电子和质子组成的
考点2
看不见的运动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西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清水在滴入墨水后逐渐变色
3.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吹过,飘来阵阵花
香,这是
扩散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
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力;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
间存在着
斥力
空气
子
玻璃板
二氧化氮
铅块
热水
冷水
考点3
探索宇宙
5.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
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
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
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C.宇宙处在不断地膨胀中
D.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死亡”
6.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号”和“祝融号”已分别
成功登陆月球和火星.未来人们对宇宙的探
索会不断深入,假如你是航天员,你想登陆宇
宙中的哪颗星球,并希望探索什么?(举出
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