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课时
跳水
第六单元 第17课
情景导入
跳水是中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强项之一,但是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跳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让我们走进小说《跳水》。
19世纪中期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基本情况
主要作品
主要思想
影响评价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1859~1869)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
长篇小说《复活》(1899)
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
“托尔斯泰主义”
坚持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
主张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被全世界公认的文学泰斗。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茨威格的《三作家》中都曾记述他。
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列宁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夫 托尔斯泰
作者简介
字词学习
放肆 桅杆 撕开 航行 帽子
吓唬 瞄准 一艘 海鸥 船舱
逗乐 钩住 扭身 龇牙咧嘴
sì
wéi
sī
háng
hǔ
miáo
sōu
ōu
dòu
gōu
niǔ
zī
liě
cāng
mào
书写指导
艘
sōu
造句:
一艘小船在湖面划行,十分惬意。
注意这里是“叟”。
书写指导
肆
sì
造句:
雪花像绽放的礼花,天地间肆意地飘洒。
注意这里是两横。
多音字学习
朝
zhāo
朝代
朝阳
运用
朝(cháo)向很重要;朝(zhāo)夕勤劳作;
朝(cháo)代有新秀;朝(zhāo)阳红胜火。
cháo
多音字学习
横
héng
横木
蛮横
运用
他一向蛮横(hèng),不管在哪,总是横(héng)行霸道的。
hèng
词语解释
风平浪静:
模仿:
放肆:
哈哈大笑:
哭笑不得: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照着某种样子学着做。
指(言行)轻率任意妄为,毫无顾忌。
形容开怀地大笑起来。本文指小猴子模仿人的动 作,逗得大家大笑起来。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本文指船长的儿子对猴子的行为感到哭笑不得。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孩子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后来,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整体感知
2.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整体感知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
初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1)第一部分(1):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第二部分(2—3):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第三部分(4):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第四部分(5—6):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初读课文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故事中水手们的表现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船长的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研读!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和同学交流。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