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四)14-《小马过河》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匹小马很乐意帮助妈妈驮麦子去磨坊,但是路上要过一条小河,小河的水哗啦啦地流着,挡住了小马的去路。正为难时,老牛出现了,小马便跑过去询问老牛,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可是当小马刚想过去时,突然蹦出一只松鼠,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发现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自己亲自去试试,才能得到结果。本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难点,深入浅出,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 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语、联系生活,体会小马、马妈妈、老牛和松鼠语气的不同,并读出恰当的语气。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简单的看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简单的看法。
四、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对故事情节已很明晰,语言表达还不是很清晰,对故事中的道理还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师层层点拨,方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设计了课前预习、课中研学、课后拓展等三大板块,课前预习、导入新课,鼓励学生提出自学的疑问,以疑导学。课堂研学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究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动脑筋思考,并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在作业中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方法来尝试、实践、运用。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大多是形南字。可指导学生根据形南字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还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读音指导。“指、浅”读第三声,不易读准,要结合词语,“挡”可组词“阳指、指住”,“浅”可组词“深浅、浅绿色”,反复认读。“试”的声得是翘舌音“sh”,可以跟“四”比较辦析,也可以通过组词,如“考试、试验”进一步巩固读音。“棚”的读音跟声旁“朋”完全一样,可利用“朋”来认读“棚”,注意韵母。多音字“坊”,在“磨坊”中读第二声“fong”、在“乐坊、作坊”中,也读“fong"。在“街坊”中读第一声“fang”。委结合具体词语进行辦析,读准字音。应结合汉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没、刻、路°等字,可结合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文,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2)编口诀识记。
~驮”可编口诀“大马驮东西”。“突”上部分表示洞六.下面表示狗,可编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熟宇对比识记。
如,浅一钱、刻一该、伯一拍、指一当。
(4)同偏旁归类识记。
〝叹、唉”,都是口字旁.可相机复习现固学过的语气词或者表示南音的词。
(5)扩词连句复瑰,整体识记。
既: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勇教地诚一读。
2.写字。
本课要水会写8个宇。“愿、意、该、刻、突”等字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画的不同方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愿、麦、突”等字,有撇捺的笔画,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登和轻压,撇捺写舒展些。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异同,再指导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现固,如愿意、麦子、伯伯、立刻、突然:可以和然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对话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老马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话急切。小马说话时的心情变化比较复杂,开始是高兴,接着是犯难、然后是犹豫,后来是难为情,最后是毫不犹豫。说话的语气符合人物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根据提示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句子中的提示语能帮助体会人物心情,朗读指导时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如,"松鼠)拦住他大叫”、读这句话,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要读出十分着急、担心的语气.可联系课文插图帮助体会。接下来松鼠“认真”地说、通过“认真”这个提示语,想象松鼠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小马吃惊地问”,可让学生想想小马吃惊的样子,做出吃惊的表情,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出小马内心的疑惑。还有“小马难为情地说”“小马低下了头”“没…没椹过”,以上相关内容的朗读,声音要稍低,要注意省路号的停顿,把难为情、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小马没把事做好,妈妈没有训斥他,而是对小马说了一番话,启发他、帮助他。老马说话温和亲切,朗读时声音不能高,速度不能快,体现妈妈对孩子的关心、鼓励。
(2)根据对话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松鼠说这句话 在《通用规范汉宇表》时也很肯定。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人物说话的意思,想想 中,不再将“蹬”作应该怎么读,从而读出恰当的语气。 为异体宇,而作为规范字。
(3)读好问句。
文中有十多个问句,多是疑问句,也有反问句。“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小马很愿意帮忙做事。“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朗读时,既要体现礼貌,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七自然段,妈妈说的话有3处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且都带有语气词,显得亲切温和,要指导读好。朗读指导后,可再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
流畅。
2.理解运用。
(1)熟悉文本,整体把握。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粗浅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作如下指导: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週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样解决的?最后结果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思考这些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有了大致把撵。
(2)读悟结合,理解内容。
课文对话很多,生动有趣,对话内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对话中大量的提示语,能够鲜明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教学中,要紧扣这些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将朗读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要借助朗读加强体会、感悟。学习前两个自然段,可以通过设问:“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小马说话时的提示语“连端带跳”,以及他说的话“怎么不能”“很愿意”来体会小马乐意帮妈妈做事,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的心理。了解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可紧扣“为难、难为情”展开教学。小马的为难主要体现在他的心理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马的内心所想。一是面对拦路小河的不知所措,这里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难”一词。“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晔哗地流着”、妈妈不在身边、“离家已经很远了”、这些情况使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什么情况下也感到为难。二是要抓住小马与老牛、松鼠的对话,了解小马的为难。在认真读好对话的基砩上,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小马为难什么,可结合老牛、松鼠的话,抓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理解。三是要不要回去问妈妈的犹豫,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小马为什么“叹了口气”来体会,然后再读出小马心里所想的内容,就明白了“为难”的意思。
理解小马的“难为情”,应引导学生回顾前文来理解,小马开始是多么兴致勃勃地要帮妈妈做事,可是现在却返回了家,没有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他多么不好意思啊。再联系下文,在妈妈的反问下,小马低下了头,话中的省略号表示小马说话断断续续,这些都是难为情的表现。理解了小马的内心活动,再朗读这一段话,就能理解“难为情”的含义了。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让他们觉得为难或者难为情的事情。老马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是第七自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妈妈的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对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当拿不定主意时,要去试一试。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帮助学生进行理解:①反复读,读出亲切的语气;②说说马妈妈告诉小马应该怎样做:③评评马妈妈说的对不对。从而懂得应该怎样做,为后面学生发表看法作铺垫。
第八自然段.写小马小心地蹚过了河.最后过河时得出的结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小马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老牛、小马、松民自身的特点来推想,还可以运用简笔商、图片、动画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小马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3)依托故事,说说看法。
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说说简单的看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马如何解决自己過到的问题。对小马的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可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交流,如:你怎样看待小马先请教老牛的做法?你怎样看待小马回家问妈妈这样的做法?小马的做法有错吗?如果他什么都不问就路到河里去合适吗?他应该怎样动脑筋思考过河这件事情?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中的说法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4)根据提示,讲述故中。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引导学生讲故事。指导讲故事时,可先分部分讲,再完整地讲,降低难度。先根据每组的3个词语提示,讲清楚那部分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感意”一词回顾第一部分的内容:小马愿意帮老马做事吗?他是怎么说的?妈妈要他做什么?这几个问題把“感意、麦子、磨坊”三个词都包含进去了,学生把问题连起来讲一讲,就可以讲清楚。在分部分讲述的基础上,再讲完整的故事。练习时,学生先分组自主练习,再展示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结合理解课文落实。在分角色朗读前,充分练读所有
七、说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水很浅 可以过去
松鼠:水很深 淹死过伙伴 不能过
老马:自己动脑筋 自己去试一试
小马: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 能过去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曲折起伏,寓意隽永深刻。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岸磨坊,两次去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的故事。作者言尔之席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揭露了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词语讲故事。
2.能根据故事内容,说出自己简单的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提示词语讲故事;能说出自己简单的看法。
四、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加之思维还处于直观思维状态,在理解课文深层次意义上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五、说教法学法
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1.听——听课文录音
2.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
(1).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2).每次的结果如何?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三至六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八自然段)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3、填空练习。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步骤三、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学习要求:
(1)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2)同时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四、深入理解,深化感悟,品读角色,初明事理。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师生分角色带上头饰共同表演。
步骤四、小结: 畅所欲言,小结收获。
说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遇到困难的事情要自己动脑,主动实践,并想办法
克服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步骤五.自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事
步骤六、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小马觉得老牛、松鼠说的都不对?
3.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步骤七、分角色演
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学生当配音演员。
步骤八、依据课文,谈收获。
1、让学生畅所欲言,小结收获。说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步骤九、拓展延伸。
(一)课内作业: 课后习题: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它说什么?
(二)课外作业: 续编故事: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赶紧去给外婆家送袋面粉吧!”小马驮起面粉飞快的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请同学们替小马想想办法,回家后
把这个故事续编完整,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七、说板书设计
14、小马过河
水很浅,能踏过去
水很深,会淹死
八、说教学反思
1.利用板书总结。
2.一条小河,一句鼓励,一次尝试,小马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无数条这样的小河,我们应该学着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要只听信他人,自己要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