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2.1 平行线 说课稿(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2.1 平行线 说课稿(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09 07: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1 平行线 说课稿(2)
一、 教学背景: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5.2.1平行线是在学生已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它是几何的基础知识,为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应用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此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行线的画法和表示法。
难点:本节教学的难点是用推平行线的方法画平行线。
教育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该包括: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概念;用符号表示平行线;会用两种方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及其平行公理。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平行线的进一步认识,再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进一步体验数学语言的优美与精练,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目标: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加合作交流的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引导——类比法
1.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尝试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平行线的定义要求、表示方法及其画法,充分注意初一学生思维的特点,降低认知难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在解决重点、难点方面能起到辅助作用.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生互动,温故知新、小组合作,拓展应用、引导小结,巩固提高、布置作业,分层训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组有关平行线的图片,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家喻户晓的电视广告为本堂课的引入,目的是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特点,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当中,同时也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气氛。
并由此引出平行线的定义。同时出两道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
设计意图:平行线的内容在小学阶段虽已有接触,但是十分肤浅。本节课则是平行线知识的螺旋上升。所以先直接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强调概念中三个关键词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再通过举反例来加深对平行线定义的理解。
师生互动,温故知新
找一找,教室里面有平行线吗?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设计意图:
1、在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几乎都是线段平行,教师先否定再强调平行线的定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平行线的表示: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AB∥CD,读作:“AB平行于CD”
m∥n读作:“m平行于n”你会找平行线吗?出示一个立方体,找出所有的平行线
设计意图:
1、再一次强调平行线的定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平行符号。
小组合作,拓展应用
生活与数学:利用平行线来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探究,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彼此都是学习的伙伴,他们通过学习交流,互相讨论、沟通乃至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突破创新,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你会画平行线吗?
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你能借助三角尺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吗?想一想经过直线外一点P能画几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呢
结论: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
1、通过先前对立定跳远测成绩的探究,接着类比到通过画垂线来画平行线,这样比较自然,而且很容易得到平行公理.
2、对于用推平行线来画平行线的方法,教师应注重规范的画法,强调一放二靠三推四画的四字要决。
引导小结,巩固提高
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1、在同一个平面内,__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图中各对互相平行的直线。
3、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______。
设计意图:学好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数学。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应用新知。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交流,并获得方法。允许学生互相讨论、沟通乃至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突破创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布置作业,分层训练
畅所欲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谈一谈体会和收获。
作业:
1、P177-178 习题1-5;
2、利用所学的平行知识,设计一幅优美的图案,并配上恰当的说明词。
设计意图:
1、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归纳中获取知识,从而起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深化的作用。
2、通过分层次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
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
1、关于教与学方法的选择:
在设计中始终关注:如何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交流和创新。
2、关于评价:在活动中注重运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在评价表的设计中安排多维评价: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水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力求自然、合理
从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以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为目标,充分体现数学思维的合理性、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