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说明了什么?
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整个地球的形状首次被了解和绘入地图。
——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454-456页
大海的力量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
1.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
2.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
纲要下第三单元
目录
CONTENTS
壹
发现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贰
连通世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叁
改变世界
——世界格局的演变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
第7课
第7课
发现世界——全球航路的开辟
壹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
香料的诱惑: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
A.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B.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C.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D.“物竞天择”进化理论的正确
B
(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
--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由此可以判断( )
A.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
B.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C.宗教改革推动航海家进行海外探险D.大量黄金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
A
香料的诱惑
黄金的诱惑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物
质
动
因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精神
动
因
(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
——迪亚士
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面对汹涌的海洋,人类有天生的怯意,为什么敢去远洋航行?
思想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宗教因素:传播
基督教
现实阻隔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①
②
③
奥斯曼
帝国
①从中国或印度出发,由陆路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再转往欧洲。
②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再转往欧洲。
③从中国出发,由海路到达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15世纪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价值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则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价格已经是印度的 50倍。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除了以上动因外,当时的西欧还具备哪些探险家实现“发财梦”的条件呢?
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传统
(从大西洋获取粮食木材等资源)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纪。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这表明( )
A.专制制度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条件 B.专制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相悖
C.专制制度是西欧向海外扩张的后盾 D.专制制度向海外扩张得到教会支持
C
航海地理知识、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
地圆说
多桅帆船
梦想的启航: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2
▲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
2
3
4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四个人物
请根据航线在对应人物下写出序号。
卡伯特(英) 1497发现纽芬兰(马修号)
卡蒂埃(法) 1534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哈得逊1610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德雷克1577
德雷克(英)1580
塔斯曼(荷)1642——1643
巴伦支(荷) 1594-1597
三次航行北冰洋
纽芬兰岛
世界地图:以航海家名字命名的地方: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哈得孙海峡 ......
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3
征程的持续:其他航路的开辟
与西葡两国相比这些航路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何原因和意义?
特征:方向侧重于南北方向,并向人际罕至的高纬度和南半球探索,探索的地理意义增强。
原因: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另辟蹊径寻找通往亚洲更多航路。
意义: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都建立了直接联系。
连通世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贰
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哥伦布大交换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徙示意图
原因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方向
亚非欧
旧大陆
新大陆
北美拉美
欧洲国家
较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新开发区
拉丁美洲各国
英国
宗主国
殖民地和附属地
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
(1).人口迁移
思考1:根据教材与地图,梳理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巴西人口分布
“数万年来……所有的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的白人生活在欧洲及中东,所有的蒙古人(黄色人种)种则生活在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人则生活在澳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最近研究估算,16世纪时每10年期内(暂时或永久性)离开故国的欧洲人约在230万,17世纪为380万,18世纪有470万……长期的累积效应非常大,到1800年约有850万白人生活于美洲大陆。” —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
影响
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美洲地区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疾病传播
物种交流
(2)物种交换
鸡肉玉米三明治
巧克力馅饼
奶油南瓜汤
土豆泥清煎鸡肉饼
西红柿黄瓜沙拉
这份流行15世纪初的法国餐厅菜单正确吗?为什么?
(2)物种交换
1、原因:
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根据教材P40-41页,梳理物种交换的基本概况。
欧亚 → 美洲 美洲 → 世界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小麦、燕麦、大麦、 裸麦、橄榄、葡萄等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等
马、牛、猪、羊、鸡等
小龙虾、羊驼、火鸡、豚鼠等
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病菌
(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梅毒等)
(2)物种交换
合作探究
结合历史纵横思考全球物种交换对人类历史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影响:
(1)积极:
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开发、促进文明交流与融合
(2)消极:
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新全球史》
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中国人口增长和地区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疾病的传播
信仰的渐变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图,分析全球贸易网络有什么变化?
1.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
2.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印度洋贸易
主线和支线
印度洋贸易的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以葡萄牙为主)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1、表现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2)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示意图
①原因:
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
②概况:
A.出程:欧洲到非洲
B.中程:非洲到美洲
C.归程:美洲到欧洲
根据教材与地图,梳理三角贸易的基本概况
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贸易示意图
墨西哥
澳门
果阿
生丝瓷器丝绸
长崎
白银
马尼拉
生丝、丝绸、棉布、瓷器
白银
墨西哥
丝绸
中转站
白银
中转站(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地)
西班牙人从事对中国贸易路线:
中国漳洲月港-马尼拉-墨西哥-马尼拉-澳门-中国内地
葡萄牙人参与中欧贸易路线:①中国-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欧洲各国
葡萄牙人参与中日丝银贸易:②日本长崎-澳门-中国内地
对中国影响: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3.太平洋贸易:围绕中国的白银贸易网络(丝银贸易)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2、影响
(1)对世界: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对中国: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 200000000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路线
大西洋贸易
印度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全球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跨大洋的贸易
(1)概念:
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最先进行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早期殖民扩张
根据教材43-44页和所学知识整理早期殖民扩张概况
(2)、表现
时间 国家 殖民概况
16世纪 葡萄牙
西班牙
17世纪 荷兰
英国
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和商站。
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殖民重点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北岸、马来半岛沿线的亚洲地区
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与法国,在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4.早期殖民扩张
果阿
马六甲
澳门
巴西
菲律宾
墨西哥
秘鲁
瓜分世界的开始——“教皇子午线”
思考:为什么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1493年划分
1494年划分
殖民先锋 西葡双雄(15~16世纪)
1492-1595年,“仅从西印度(美洲)就向本国(西班牙)输人黄金、白银达20亿皮西塔(西班牙银币名)”,同时,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头外国的商品。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
西葡掠夺的贵金属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奢侈消费,最终落后于他国,所以两国迅速崛起又很快衰落。
实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
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殖民霸权的争夺——西葡-荷兰-英国
- 15世纪
- 16世纪
-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海上马车夫)
英国
(日不落帝国)
小国大业 荷兰崛起(17世纪-18世纪中叶)
1602年荷兰设立东印度公司,垄断马来群岛至好望角一带的贸易
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开展商业竞争和拓展殖民地
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18世纪中期
1.1588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工商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
2.17世纪中后期打败荷兰: (三次英荷战争)
工业资本主义(手工业)战胜商业资本主义
3.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1756—1763 “七年战争”)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专制制度
非洲:好望角
美洲:新尼德兰
亚洲:印度沿海、马六甲、
锡兰、印尼、台湾
1621年,荷兰设立西印度公司,垄断美洲和西非地区的贸易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哥伦布是欧洲的英雄,美洲的强盗!!!”
美洲的谴责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
非洲的愤怒
欧洲的回避
在整个欧美社会,殖民主义的阴暗面被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淡化着,它总体上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光荣史和冒险史,早期的殖民者也仍是被广泛传诵的英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迟滞的东方
西班牙殖民者迫害印第安人的惨状(作者系16世纪荷兰画家)
特诺奇蒂特兰城复原图
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美洲——掠夺金银、原料和种族屠杀
亚洲——殖民侵略、殖民据点和商业垄断
非洲——黑奴贸易,制约了非洲的发展
美洲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是非洲长期贫困的根源之一
建设性: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崛起的欧洲
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劵交易所
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封建领主
地位下降
商业资产阶级
实力上升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贸易规模扩大
解决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商品和原料市场问题
解决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
欧洲一场社会变革与转型逐渐拉开帷幕
改变世界—全球格局的演变
叁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下)第455页
新航路开辟对 世界历史的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世界影响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欧洲影响
市场格局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
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亚非拉影响
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悄然崛起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事。各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联系,从此各地区都被整合到全球体系中来。虽然影响有多方面,但西方人用他们的冒险精神告示世人:向海而兴,但,背海而衰!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单元小结
其他航路的开辟
大海的力量
发现
世界
改变
世界
动因:
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寻金热、传播基督教、传统商路被控制
王室的支持、航海地理知识、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
“哥伦布大交换”:全球性的物种交流(物种交流与人口增长,族群变动与疾病传播)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全球海贸大通(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
全球性的殖民扩张:(16世纪西班牙,17世纪荷兰,18世纪英国“日不落大帝国”)
连通
世界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环球航行
向 海 而 兴,背 海 而 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结 束 语
习近平总书记的“蓝色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