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23八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23八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08:47:07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简约课堂
新知导入
美国没有资格说: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讲话
旧中国外交: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跪着办外交
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板书课题
2022年课标: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与积极贡献。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毛泽东1949年在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目标标导学一、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课讲解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抵制西方国家干预
加强合作促进发展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同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外交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
互不
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3年周恩会见印度代表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对应连线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习近平
双方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谈判的结果应该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
台湾是中国的,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国防部
中方高度重视同邻国发展关系···为积极开展本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 2015年中蒙联合声明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课堂互动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了成熟。
2014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习近平宣布,为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决定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习近平
新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
①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②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③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④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
新知讲解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2月,由苏联提议,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于同年4月举行了日内瓦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地位: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知识拓展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二战后非洲的独立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目标导学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合作
1.背景
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目的
性质
分歧矛盾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一些国家代表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
2.万隆会议的概况
美国希望根本就不召开亚非会议。——美国《圣路易邮报》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新知讲解
在参加会议的29个国家中只有6个国家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有很多国家并不了解中国。
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巴基斯坦国代表发言 (斯里兰卡)
我认为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性活动
泰国代表发言
菲律宾代表发言
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的三股势力!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伊拉克代表发言
如果你是周恩来,如何化解矛盾和分歧呢?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历史遭遇相同:
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1.发展国家经济 2.维护民族独立
3.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 求同存异 ”?
解决办法:求同存异
3.“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周恩来
历史解释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万隆会议7天,留给历史这样一组数据:168小时中,总理合计睡眠只有13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
——加拿大学者罗纳德 基斯
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③中国外交走向世界舞台
万隆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4.万隆会议的影响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下面两幅外交图的对比,你得到什么启示
1901年中国同美德英法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当地时间2023年3月20日下午,刚刚抵达莫斯科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探究活动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外交政策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与苏联等国建交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953年,周恩来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板书设计
中国赢得了世界
世界认可了中国
万隆精神永不褪色
素养提升
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是否还需要“万隆精神”?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 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课堂检测
1.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相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3.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
C
B
课堂检测
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C.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D.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5.2015年,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万隆精神的激励下,亚非国家联合自强,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表述符合“万隆精神”的是
①和平合作 ②制度认同 ③反帝反殖 ④民族独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A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背记与检测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作用。
难点: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①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②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第二年,周恩来访问③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④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⑤“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易错易混】
1)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来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并且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案见题后)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今天的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原则是(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的方针
2.(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一模)孔子曾说的“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都始终践行这一思想,并不断发展创新。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中国现代外交理念是( )
A.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对西方国家采取敌视方针
C.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2023·重庆南川·统考二模)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又能兼容不同的意见。以下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一国两制”构想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变法救国”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3春·江苏南京·九年级统考期中)“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亲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材料中的“原则”( )
A.促进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 B.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C.在万隆会议上被首次提出 D.标志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5.(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 “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6.(2023·广西崇左·统考二模)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指出,我们不应该在这里争论各自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问题。“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该国际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万隆会议C.联合国大会 D.雅尔塔会议
7.(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在如图所召开的会议上,周恩来发表了18分钟的演讲,他提出的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8.(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一带一路”倡议和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基本共同点在于( )
A.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 B.强调国际统一战线
C.体现“求同存异”的方针 D.凸显意识形态斗争
二、综合题
9.(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理论探索】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A、C会议的意义。指出图B所示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工业建设】
材料二: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民日报》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中序号①公路名称和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后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目标。
【外交风云】
材料三:
图A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图B 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国家元首赛义尼(1984.5.12)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图C: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A公告发布后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哪一国家?图B体现中国长期以来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指出图C体现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与之对应的史实。
【初心为民】
材料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把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写在党的旗帜上,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时间。谈谈我们如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根据“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等信息可知,这一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准则,B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一成立就确立的,排除A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C项;全方位的外交方针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并不是周恩来在1953年底提出的外交准则,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也可理解为求同存异,C项正确;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体现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对西方国家采取敌视方针与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相悖,排除B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体现和而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建立在全国各党派人士共同抵御外来侵略这一共同利益之上,但在这一共同利益之下,很多党派暂时放弃了彼此之间的争端,体现了和而不同,“一国两制”构想 是指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坚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通过寻找亚非殖民国家的共同点,搁置不同点,圆满的完成了这次会议,也体现了和而不同,A项正确;“变法救国”思想表达太过于宽泛,不能直接体现出和而不同的思想,排除B项;“变法救国”思想突出的是改革,而非和而不同,排除C项;“变法救国”思想无法直接体现出和而不同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详解】由题干中的“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正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前,排除A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详解】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项正确;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不是当时中国 “必须走出去”的主要战略意义,排除A项;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有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可知与万隆会议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正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题干内容“国际会议”不符,排除A项;联合国大会,是由联合国全体193个会员国共同组成的主要审议、监督和审查机构,与题干内容“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不符,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 ,其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与题干内容“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山城万隆开幕,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B项正确;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排除A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排除C项;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不以国家性质为标准,有助于我国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以及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也不过多考虑国家性质,体现了不同性质的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两者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方针,C项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是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要早,排除A项;国际统一战线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出现,在三个世界理论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皆未体现,排除B项;三个世界的划分并未以国家性质为标准,“一带一路”倡议也说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新藏公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苏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求同存异;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2017年;只有加大力度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详解】(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即遵义会议的意义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C会议即中共十五大的意义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图B所示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中序号①公路名称是新藏公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材料二“……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后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A公告发布后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苏联。图B体现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图C体现的外交理念是求同存异,与之对应的史实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时间是2017年。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本小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加大力度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