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 标 解 读
1、了解维新思想的宣传和运动的经过,认识维新变法
的作用。
2、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局限性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
分析其危害。
4、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局限性。
《马关条约》
甲午海战
“划分势力”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哪些努力 ?
(上层改良)
戊戌维新运动
(下层革命)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一)背景
1.政治
根本原因
2.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
维新思想的发展和宣传
康有为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一、资产阶级的图存——戊戌变法(1895-1898)
一、资产阶级的图存——戊戌变法(1895-1898)
(二)过程
1.开端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 “公车上书”,拉开维新运动序幕
理论宣传
政治实践
公车上书失败后,1895到1897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建学会、创报刊,著书立说,进一步宣传维新思想
历史纵横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这两部书是康有为1891至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想一想: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传维新变法?
主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客观:借助孔子来宣扬变法,
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一、资产阶级的图存——戊戌变法(1895-1898)
(二)过程
1.开端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 “公车上书”,拉开维新运动序幕
2.高潮
1898年 “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戊戌变法》
“苟可致富强者, 儿自为之, 吾不内制也。“
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明定国是》诏书
局限性:仍未脱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藩篱
谈一谈:请同学们根据戊戌变法的内容,谈谈戊戌变法的影响。
政治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实行君主立宪制,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济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军事 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
文教 开办京师大学堂, 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
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三)内容
一、资产阶级的图存——戊戌变法(1895-1898)
(四)影响
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教育发展以及西学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五)结果
1989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慈禧态度之转变
“汝之变法维新,本予所许,但不料汝昏昧糊涂,胆大妄为,一至于此。……朝中亲贵重臣,无一爱戴汝者,皆请予训政,汉大臣中虽一二阿顺汝者,予有法处治之。”
“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愦,不肖乃尔!。”
一、资产阶级的图存——戊戌变法(1895-1898)
(五)结果
1989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京师大学堂
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戊戌六君子
中南海瀛台
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长达十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慈禧太后嗜权如命,通过“事后报告制度”“事前请示制度“,仍牢牢掌握着实权,光绪帝只是维诺听命。变法开始第四天,慈禧迫使光绪帝下令:免去翁同龢的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驱逐回籍;宣布她对于二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有任免权,任命亲信荣禄署直隶总督,慈禧完全控制了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在变法的100多天时间里,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幕后策划者办法了40多道改制诏令,几乎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修建现代学校,改革考试制度,修订法律作为撤销领事裁判权之基础,促进农业、医学、开矿、商贸、发明、留学等事业的发展,促使陆军、海军、警备和邮政制度走向现代化。除了湖南,这些诏令几乎均未得到执行。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守旧势力强大
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也没有严密的组织
操之过急、策略失当
无兵无权
大权在握
人少势微
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守旧派势力强大
没有严密组织
缺乏社会基础
缺少政治经验
失败已成定局
二、农民阶级的救亡——义和团运动(1899-1900)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一)背景
列强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反洋教斗争兴起。
(二)过程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19世纪末
1900.9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反帝,但带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清政府
地方:
中央:
要求清政府取缔→出兵镇压(八国联军)
先抚后剿
招抚、利用→铲除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德国抢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山东民众
材料: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
——雷颐《走向革命 细说晚清七十年》
二、农民阶级的救亡——义和团运动(1899-1900)
主观上:义和团运动具有落后性,缺乏先进力量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阶级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时代局限性)
(三)失败原因
(四)评价
材料: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对德皇威廉二世
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帝国主义改变侵华策略:直接瓜分→以华治华
(复制代理人作为侵华工具)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是在首都北京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奇耻大辱中进入二十世纪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实录》
三、“大帝国的危亡”——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一)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镇压义和团运动。
(二)过程
西摩尔率军进犯北京
1900.6.10
廊坊阻击战
攻陷大沽炮台,进犯天津
6月中旬
天津保卫战
慈禧“宣战”
6.21
天津陷落
7月
北京失陷
8月中旬
西逃议和
西摩尔
(八国联军统帅之一)
慈禧出逃西安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谈判时的合影
李鸿章谈判时的合影
三、“大帝国的危亡”——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九七国耻”)。
天津,被炸死的中国人
天津,被美国军队捕获的义和团民
北京,八国联军紫禁城阅兵
北京,被屠杀中国人尸横城墙
大殿上的八国联军
坐龙椅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故宫阅兵——奇耻大辱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被杀的义和团战士
签约:
1901年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惩办“首祸诸臣”;
赔款4.5亿两;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拆除炮台、各国可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5年,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与诸国仇敌之会。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加剧中国贫困和经济衰败;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破坏中国主权完整;
知识梳理
三、“大帝国的危亡”——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三、“大帝国的危亡”——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直接侵略
以华治华
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
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东南避免了列强的炮火,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大清帝国统治集团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分裂。
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
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东南互保
《辛丑条约》
惩办祸首诸臣
赔款4.5亿两白银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驻兵
拆除炮台,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暂停华北科举,禁止人民反帝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口通商
接受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通商口岸传教权
《马关条约》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台、澎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①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②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③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拓展提升】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趋势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
改良之药—清末新政
革命之药—民主革命
历史的风陵渡口,
中国将何去何从?
旧邦新造
改天换地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斗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
——邹容《革命军》(19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