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某历史老师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描写宋太祖的对联是( )
A.载舟覆舟吸隋训,贞观之治留美名
B.开通运河创科举,历史功过后人说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溺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2.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有利于避免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导致政府轻视军队建设
3.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界的一些地区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戌”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驿兵变
B.澶渊之盟
C.宋金议和
D.郾城大捷
4.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女真
5.《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冰雪冷丸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出宋朝( )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6.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7.12世纪前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金,并且迅速强大起来,灭掉辽,随后又灭掉( )
A.北宋 B.南宁 C.西夏 D.后周
8.岳飞在哪一个地方大败金军主力( )
A.燕京 B.兴庆 C.郾城 D.临安
9.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宋辽义和
B.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0.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 )
A.开封 B.广州 C.景德镇 D.洛阳
11.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12.《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13.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4.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5.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A.武王伐纣 B.秦灭六国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16、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南宋手工业进步
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18、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20、1276年因元军攻占都城而灭亡的政权是( )
南宋 B.辽 C.金 D.西夏
21.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三司 D.十三行
22.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 )
A.农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 C.商业发达 D.对外贸易繁荣
23.统一蒙古族各部,建立蒙古国的是(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忽必烈
24.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清朝 D.元朝
25.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张骞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司马迁
二、非选择题
26、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经济重心,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宋朝时出现了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相对清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现象,兵变、民乱次数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规模较小。
(1)宋朝儒学得到复兴与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宋朝时“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现象,兵变、民乱次数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规模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摘编自《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唐朝中期至北宋末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南方已经超过北方的表现。(每个方面举出一例史实即可)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 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据相关部门调查证实,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藏族和台湾地区?
(3)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
1-5DDBBC 6-10DACBC 11-15BADCB 16-20DCBBA 21-25ACCDB
26、(1)重文轻武政策。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3)农业: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手工业: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③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7、(1)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2) 行省制度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作斗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权;保持政局稳定,增强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