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15:5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孙立周
【教学立意】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是经济、思想、政治等变化的必然结果。相比于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它本质上仍是一种剥削制度,具有历史局限性,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
【内容结构】
【课堂问题设计】
1. 结合第三单元和第8课内容,分别概括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经济条件和思想条件。
2. 根据本课课文内容,概括英、美、法三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同政治条件,并分别指出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方式。
3. 以英、美、法三国为例,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法律前提,并列举三国的主要法律文献所体现的主要启蒙思想。
4.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5.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按政体划分,可以分成哪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指出主要的代表性国家。
6. 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7. 根据“问题探究”中的第一段材料和课文内容,列举属于完善型的资本主义扩展方式的典型史实。
8. 根据课文内容,列举属于以战争统一方式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史实。
9. 根据课文内容,列举属于以自上而下改革方式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史实。
10. 如何全面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核心知识提炼】
1.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两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同时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2.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
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从政体上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了多党制的政党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党派竞争、轮流执政。
4.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陆续扩展。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两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意大利和德意志以统一战争的形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俄国和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列强还大肆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听写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与内战中议会军的领袖人物。
2.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标志及美国建国的标志。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4. 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分配联邦政府权力的?
5. 普鲁士为完成德国的统一,先后击败的三个国家。
二、选择题与主观题思维训练
1. (孙老师原创题)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期,英、美、法三国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国家的革命都
A.推翻了本国君主制 B.打击了本国封建专制制度
C.确立了新的共和制 D.创造了建立新制度的条件
2. (孙老师原创题)恩格斯指出:“这部法国的革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材料中所说的这部法典
A.禁止君主信仰天主教 B.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C.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 D.保障了法国农民经济利益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这一时期,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由此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
——《大国崛起·新国新梦》解说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评价1787年美国宪法。
评价:(1)进步性: 1787年美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
(2)局限性: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烙印。
4. 阅读课本P53页相关内容,全面评价拿破仑战争。
评价:(1)具有革命性: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革命的原则和思想。
(2)具有侵略性:拿破仑战争入侵一些欧洲国家,也大大加重了法国人民的负担。
5. 根据P54“历史纵横”中的材料,简述近代英国内阁的构成,并说明其与议会的关系。
构成:首相和各部大臣。
关系:根据议会选举的结果,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出任内阁首相,组织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监督。
6. 提取P53“史料阅读”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明确表述你对该观点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材料观点:法国大革命建立了以人人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看法: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理由:从国内看,法国大革命后所建立的政治秩序,实质是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为基础,人民依然遭受剥削。从世界看,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大肆侵略扩张,压榨和掠夺亚非拉广大地区。因此,法国大革命根本未实现人人平等。托克维尔作为资产阶级史学家,美化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7. 根据P56“学思之窗”中的材料,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并据此指出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权力:决定对外政策的外交权,召集议会、任命官员及批准法案等权力。
特点:君主掌握国家大权,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教学反思】
1. 本课内容特别多,相当于以前老教材差不多四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抓住必修教材“纲要”的本质以及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水平标准2的要求,大胆做“减法”,化繁为简,以单元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主线,构建本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既有整体感,又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之所以敢这样做,第一是因为把握了必修课程在整个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中的地位,第二是因为把握住了新教材“纲要式”的编写特点,第三是因为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学根本落脚点。历史知识纷繁丰富,历史史料浩如烟海,如果以传统的“知识本位”思路来教学第9课,没有三、四个课时根本无法完成,教师必然讲得累,学生必然学得累,而且效率低,实效性会很差。
2. 本课新课学习实际用时两课时,其中有不少时间是用来给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现在还有不少老师、尤其是老教师在为传统讲授法唱“赞歌”。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并不否定传统的讲授法,主张属于教师该讲的地方一定要讲,而且还要讲清、讲透。但我绝对反对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一个问题的答案,由老师讲出来,这就叫“灌输”,这就叫“填鸭式”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叫“引导”,这就叫“探究”。只有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素养才可能得到发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才可能实现。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根据“问题探究”第一段材料和课文内容,列举属于完善型的资本主义扩展方式的典型史实,近10个同学,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回答。学生思考之后找不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给他们答案,跟我一开始就直接给他们亮出答案,两种做法对学生的发展而言,结果绝对是不一样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这叫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教师“满堂灌”地讲授,直接给学生答案,这叫知识灌输。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灌输课本知识、解剖课本知识,那真的是太落后了,没有用。
3. 第2道选择题,是根据课本第53页对《法国民法典》的介绍文字来设计的,五道主观题中有三道题是根据课本中的材料来设计问题的。课本上的图片及其文字介绍资料、“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史料阅读”“探究与拓展”中的材料,学生往往重视不够。通过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思考这些材料。这种做法,在《中外历史纲要》之前的教学中就已经做过。从本堂课实际做题的结果来看,第2道选择题有不少同学是做对的,说明之前“以考促学”的这种做法还是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4. 本课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为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新课学习的最后,专门讲解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和英国内阁制三个核心历史概念。
5. 在期中考试和4月21号的周考中,反映学生在主观题的解题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为此,本课主观题的比重远大于客观题。在主观题中,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去对历史事物、历史人物等进行评价,能力更显薄弱。故此,本课的主观题中有三道评价类主观题。“育分”,不能靠刷题的题海战术,“育分”的问题,可以通过“育人”来解决,可以放在课堂上来解决。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