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09 12: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选择题(共24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 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B 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2.隋朝的一位商人要通过水运从洛阳到江都,它必须经过 ( )
A 永济渠 通济渠 B 永济渠 邗沟
C 邗沟 江南河 D 永济渠 江南河
3.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 ②东汉 ③隋朝 ④唐朝(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5、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其主要依据是( )
a、她勤于政事 b、推行发展生产的措施
c、破格提拔贤才 d、广建寺院,崇尚佛教
A.abc B.bcd C.ac D.bc
7、唐代,有一种农作物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增,使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这种农作物是()
A 小麦 B 水稻 C 玉米 D 甘薯
8、唐朝从盛世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科举制的实行
9、唐朝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0、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都()A 轻徭薄赋 B 善于纳谏
C 重视人才 D 减轻刑罚
11、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诞生于()时期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12、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反映统治者()
A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
B 笼络读书人的策略
C 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
D 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13、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14、.被少数民族拥戴为天可汗的是(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
15、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1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A 松赞干布 B 尺带珠丹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17、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C、 玄奘西游 D、 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18、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 “秦王”是指( )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唐太宗 D隋炀帝
20、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建筑物是( )。
A.江苏宝带桥 B.北京玉带桥
C.大明宫含元殿 D.赵州桥
21、杜甫生活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唐朝的国力逐渐趋于强盛  
B、唐朝由极盛向衰落
C、长期的藩镇割据导致民不聊生 
D、农民起义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22、唐代有一位书法家,其作品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这位书法家是( )
A.柳公权 B.颜真卿C. 欧阳询 D.苏轼
23、下列人物被后世奉为“画圣”的是( )
A.顾恺之 B.阎立本C. 吴道子 D.展子虔
24、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
A.欧阳询 B.顔真卿 C.苏轼 D.柳公权
二、非选择题
2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作什么?(2分)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2分)
当时的皇帝采取了哪些成功的改革措施(3分)
从诗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哪些景象(2分)
解释“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意思 (1分)
26、材料一 “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1)
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1)
材料二反映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使他获得了怎样的重要地位?(2)
材料三中“以人为镜”的“镜”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2)
27、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2)
材料二图A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著名高僧?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3)
(3) 材料二图B中的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2)
28、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中的“长策”指的是什么制度?(1)
唐太宗时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是哪两科?当时的最高学府是什么?(2分)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选择题:25. (1)-----------------------------------。
-------------------------------------------------------------------。
(2)------------------------------------------------------------------。
(3)-----------------------------------------------------------------
----------------------------------------------------------------------------。
(4)-----------------------------------------------------------------------。
(5)-----------------------------------------------------------------------。
26. (1)-----------------------------------。
(2)------------------------------------------------------------------。
(3)-----------------------------------------------------------------
----------------------------------------------------------------------------。
(4)-----------------------------------------------------------------------
-------------------------------------------------------------------------------。
27. (1)-----------------------------------。
(2)------------------------------------------------------------------。
(3)-----------------------------------------------------------------
28. (1)-----------------------------------。
(2)------------------------------------------------------------------。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