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隋书?达奚长儒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隋书?达奚长儒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8 21: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隋书 达奚长儒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祖俟,魏定州刺史。父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高祖作相,王谦举兵于蜀,沙氐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利、兴等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谦二子自京师亡归其父,长儒并捕斩之。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开皇二年,突厥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下诏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所部之内,少将百倍,以昼通宵,四面抗敌,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言念勋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国。”其年,授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免。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节选自《隋书 达奚长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B.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C.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D.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仪同三司”本意是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B.“相”原来是“辅助”之意,引申为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这里指丞相。
C.“禅”与佛教关联,如“坐禅”“参禅”等,是佛教门徒悟道、静思时的专用术语。
D.“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隋代设上柱国,藉以酬功勋之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长儒身世显赫,功勋卓著。他的祖父和父亲均在朝廷担任要职,而他胆识过人,战无不胜,被周太祖视为亲信。
B.达奚长儒精于思考,善出奇策。在清江上用车轮系上大石的方法阻碍刘景的行进,最终打败敌军,因功升任大将军。
C.达奚长儒不辱使命,平定叛乱。王谦在蜀地兴兵作乱,杨永安积极响应,达奚长儒受命平叛,将王谦父子收捕处决。
D.达奚长儒深受重用,倍受嘉奖。高祖下诏书赞扬长儒英勇奋发并给予嘉奖;委以他镇守江陵的重任,并称毫无忧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2)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余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 达奚长儒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C.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D.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B.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
C.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离去。
D.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之忧。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答案
1、D本句意为:向南方进犯抢掠。皇帝下诏令达奚长儒为行军总管,率部二千人打击他们。双方在周相遇,寡不敌众,长儒部下很恐惧。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壮烈。
“诏”是朝廷下诏,其前省略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C。
“率众二千击之”中,“击之”是“率众二千”的目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2.C“‘禅’与佛教关联……”错误,本文中的“禅”指“禅让”,与佛教无关。
3.B“最终打败敌军,因功升任大将军”错误,原文“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他升任大将军与此功劳无关,是高祖接受禅让之后给他升任大将军的。
4.(1)长儒身上五处受伤,其中两枪是从中间穿透。他的战士十分之八九战死战伤。
(2)长儒生性很孝顺,他水米不沾达到五天,哀毁超过一般礼节,身体将要垮了,天子叹赏不已。
参考译文: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祖父达奚俟,魏定州刺史。父亲达奚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长儒少年时就有气节德行,胆气勇烈过人。十五岁那年,袭父爵为乐安公。周太祖把他当作心腹亲信,因诚实耿直,恭谦朴素,授予他都督之职。天和年间,多次有战功,连续升迁为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周武帝宣政元年(578),任职左前军勇猛中大夫。与乌丸轨一起在吕梁围困陈国将领吴明彻,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劲旅七千来增援,乌丸轨令达奚长儒领兵阻击。长儒于是用几百车轮,系上大石头,沉到清水里去,让车轮连着车轮,以等待刘景的军队。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用奇兵,水陆俱发,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隋文帝任丞相,王谦在蜀地起兵叛乱,上柱国杨永安煽动六州响应王谦,朝廷诏令达奚长儒率兵征讨,大败王谦。王谦两个儿子从京师逃跑去投奔他们父亲,长儒一并捕获并捕杀了他们。隋文帝受禅即位,达奚长儒晋升为上大将军。开皇二年(582),突厥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向南方进犯抢掠。皇帝下诏令达奚长儒为行军总管,率部二千人打击他们。双方在周槃相遇,寡不敌众,长儒部下很恐惧。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壮烈。他们被胡人所冲击,打散了,又聚集起来,且战且走,转战了三天,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头殴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头都打出来了,杀死杀伤数以万计的敌人。突厥人士气略降,于是解围离去。长儒身上五处受伤,其中两枪是从中间穿透。他的战士十之八九战死战伤。突厥人本想大肆抢掠秦州、陇右一带,遇到长儒的阻击,士兵全都拼死力战,突厥兵死伤很多,十分沮丧。次日,突厥在交战处焚烧尸体,大哭而离去。高祖下诏书说:“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所率领的人马很少,差不多只是突厥人的百分之一。他日以继夜,四面抗敌,共打了十四仗,所向必克。如非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伟大?说到长儒的功勋,应该授他高官厚禄,可授他上柱国。”这年,长儒任鄜州刺史,因母丧离职。长儒生性很孝顺,他水米不沾达到五天,哀毁太过,身体将要垮了,天子叹赏不已。起任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怕他,不敢窥探边塞。因病免职。又转任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对他说:“江陵是要害,是国家的南大门。如今交给你,我不用担心了。”过了一年多,在官任上去世。谥号叫“威”。
5、D“船舰”是语句“船舰碍轮不得进”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及”应该是“等到”的意思,“俘”的宾语是“数千人”,“及”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
句意: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
6.C“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铁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7.B“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错误。结合“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分析,达奚长儒进位上大将军是在隋高祖登基之后。
8.(1)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
(2)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机赠以丰厚的礼物给单于,回报他的好意。
参考译文: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超过常人。十五岁承袭爵位为乐安公。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他朴实直率谦恭勤勉,授予大都督之职。他多次立下战功,代理辅国将军,多次升迁到任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在平定西蜀的战争中,他总当先锋,攻城野战,所到之处都能攻破。宣政元年,被授予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包围陈国将领吴明彻于吕梁,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劲旅七千来增援,乌丸轨命令达奚长儒迎战援军。长儒于是取来几百车轮,系上大石头,沉到清水里去,让车轮连着车轮,以等待刘景的授军。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隋高祖受禅登基,长儒升任上大将军,封为蕲春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和他弟弟叶护以及潘那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向南方进犯抢掠。朝廷下诏让达奚长儒担任行军总管,率部二千人迎击他们。双方相遇于周,长兵力寡不敌众,军中士卒十分恐惧,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壮烈。他们被胡人所冲击,打散了,又聚集起来,一边奋战一边行进,转战了三天,各种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头殴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头都显露出来了,杀伤数以万计的敌人,突厥人士气略降,长儒于是解围离去。长儒身受五处创伤,其中被杀穿的地方有两处。他的战士,战死或受伤的有十分之八九。突厥人本想大肆抢掠秦州、陇右一带,遭遇长儒之后,长儒的士兵全都竭力奋战,突厥士气大丧。次日,突厥在交战处焚烧尸体,大哭而离去。高祖皇帝说:“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如果不是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伟大?”
这年,长儒任宁州刺史,继而转任鄜州刺史,因母亲去世而离职。长儒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丧期满后)长儒被起用任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人怕他,不敢窥探边塞。因病免职。后又任襄州总管,在职二年后,转任兰州总管。又转任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对他说:“江陵是要害,是国家的南大门。如今交给你,我不用担心了。”过了一年多,在官任上去世。谥号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