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8 20:55: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年级下册语文
《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梳理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并初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并初步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梳理情感线索
介绍课文内容,梳理情感线索: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生交流)从早到晚,一天的等待,小男孩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交流。期待→兴奋→焦急→无奈→失落。(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
师小结并过渡:是的,小男孩儿满怀期待,期待母亲带她出去玩。但是母亲因没完没了的家务劳作忽略了孩子,小男孩儿在一天漫长而又焦急的等中,无奈、失望、委屈、悲伤、难过,甚至是绝望。作者描写细腻,笔尖真情流露。这节课,我们来品读课文,来探寻作者写作的密码。
品读文字,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融情于事尽显时光难挨。
出示书中第一幅插图。图文对照(第4自然段)朗读梳理描写第一幅插图的内容。
学生读文并梳理概括。
学生交流男孩在空落的院子里做的四件事。
小结作者表达方法:小男孩做四件小事都是为做一件事:等待母亲;描写四件事都是为表达男孩一种感情:焦急、无聊。像这样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这样的方法就叫“融情于事”。(板书:融情于事)
2.心灵独白诉说急迫无奈。
(1)师过渡:同学们,小男孩好不容易等回了母亲,但是母亲并没有带她出去玩,而是又翻箱倒柜忙开了。小男孩此时又是什么心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5自然段,小男孩对母亲说了些什么?心里想了些什么?用不同的线条画出对话和心理活动的部分。
(2)学生读文并圈画。
(3)学生交流汇报。
(4)角色朗读:注意体会人物语言与心灵独白不同的语气。(5)小结表达方法:这些看上去念念叨叨像人物语言一般但又没有说出口的话,这就是小男孩的心灵独白,也叫心理活动。(板书:心灵独白)
(6)想象说话:小男孩还会怎样催促母亲,母亲会怎样回答小男孩,小男孩又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3.融情于景衬托荒凉怅怀。
(1)师过渡:母亲好不容易答应下午带男孩出去玩,可是让人懊恼的事情发生了,小男孩睡午觉睡过了头,等他醒过来,母亲正在洗一大盆衣服,看着黄昏时分,光线越来越暗淡,小男孩此时又是什么心情?(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7两个自然段,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将人物的感情表达出来的?
(2)学生读文。
(3)交流汇报。
(4)朗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光线”来表现小男孩的心情。
(5)小结:作家史铁生这样通过描写周围环境中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就叫融情于景。(板书:融情于景)正如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就是指对周围环境中景物的描写,“情语”就是作者情感的抒发。
(6)再读相关句子,在这些环境描写中,小男孩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8)小结: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景物鲜活起来。(三)初试身手,内化学习所得。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2.学生根据情境选择景物。师根据学生选择的景物引导交流: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不同的心境下,同样的景物,看到的感受却不一样。
3.片段练写,师相机指导。
4.赏析部分学生作品。
(四)总结全篇,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为后面学习“交流平台”做准备。
2.总结全课:同学们,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有的直接抒情,感情浓烈而直白,有的侧面烘托,委婉而绵长。大家在习作中可以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让你的真情在文章中自然流露。
3.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