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23.地方特色题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23.地方特色题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09 21:33:28

文档简介

22.[2014·北京卷]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2.[答案] 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所给背景材料均为生活场景或者社会时事热点,贴近考生的现实生活,保证大家有话可说、能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①题是说明介绍性文字,内容是关于语文学习的体会;要求明确,即“具体、切实,易记忆”;关键是要知道从哪些角度写,如学习的过程、方法等。②题是议论评价性文字,考生写作思路可分为两部分:首先简单描述这一现象,然后针对此现象重点写评论;考生可对此肯定或否定,并写出具体理由。③题是抒情文字,考生要倾注真情,言而有物,写出18岁对自己的特定意义。关键是“富有文采”这一要求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7.[2014·福建卷]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子夜》)
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家》)
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把她关在房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欧也妮·葛朗台》)
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巴黎圣母院》)
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复活》)
7.B D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著的故事情节。以识记为本,通过设置错误点,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阅读情况。B项,正确的内容应该是祖父要求觉新把觉民找回来,但是,觉慧等人却把觉慧藏起来。D项,伽西莫多并没有激动地说这样的话。首先,他是一个聋子,他根本听不到谁在说什么;其次,从“伽西莫多听凭打扮,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一副既顺从又高傲的样子”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不会说这样的话。
8.[2014·福建卷]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曹)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谁?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 ( http: / / www.21cnjy.com )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答案] (第一问)吕布
(第二问)[要点]①陈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意思对即可。)
(2)[答案] (第一问)贾宝玉
(第二问)[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意思对即可。)
9.[20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 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答案] 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综合文化经典选段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材料①为选修课内容,题目中要求概括两处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只要读懂第一则材料即可轻松得出答案,即财富与道的关系,《论语》与《孟子》都倡导“取得财富要合乎 ‘道’”。本题中容易答错的地方在于第一则还谈到“贵”,而第二则没有,因此,答题时,应该用“财富”,而不用“富贵”。
(2)[答案] 《论语》选段立足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有:第一则只提到取,而第二则既有取又有与,第一则只言道,第二则既言道又言义。
16.[2014·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3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答案] 衣带诏上的签名(参与密谋伐曹)。或:担心自己学圃,实是韬光养晦的用心被曹操识破。
[解析] 本题内容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献帝此时察觉曹操的不臣之心,于是给董承衣带诏书,除掉曹操。而董承在暗地里联合了刘备等大臣密谋除掉曹操。20.[2014·江西卷]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案] 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场面描写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考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内对多个人物活动进行概括性与细节性的描写。融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江西卷小作文从写作要求到评卷等情况来看,更像是一个问答题,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特别关注几个得分要点:一是时间是春节,可能会附带写出自然景物特征和自然环境;二是场面氛围应是祥和喜庆的;三是表达上要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四是运用分总的结构形式。整个片段切忌没有具体描写而只有概括地记叙。19.[2014·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不说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下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示例:我在家时专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喜旦娄》(Sweet and low,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
[解析] 所写文字必须紧扣阿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肯睡觉”,能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本题考查“品味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思想内涵及语言艺术”“有创意地设计文本”。本题考查续写。首先必须要读懂原文,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续写才有依据,才能符合人物身份。文中“装作若无其事”“囫囵着跌下来”,可以看出阿必的可爱与天真;“逃逃逃逃逃!”表现了阿必的顽皮。续写必须尽力表现阿必的这些特点。其次要注意设题情景,阿必“不肯睡觉”,单写阿必一人是难以表现出来的,必须有见证者、参与者,必须设置对象。三是要注意语言流畅得体,要尽量吻合原文的轻松诙谐的语言风格。
20.[2014·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注】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
【注】 起: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案要点] 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题目有两问:一是简述材料之间的联系,二是谈自己的理解。
(1)两则材料都选自《礼记》,第一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指出:作为子女,出门之前一定要禀明父母,回来以后一定要回复问安,在外交游一定要有规律,研习学问一定要走正道。第二则材料指出:父母如果有过失,要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声音轻柔地劝谏。如果父母不听劝说,要更加敬爱孝顺他们,等到他们心情愉悦时再劝谏。
这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作为子女对待父母应有的礼节,都属于古代的伦理道德规范。
(2)谈自己的理解要有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据,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如第一则应重在肯定,这些伦理规范重在表现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在追求个性与独立的今天,代沟越来越明显,作为子女往往漠视了父母的情感需求,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有必要反躬自省。第二则应注意对父母的过错不能一味地遮掩、迁就、顺从,应掌握说服的策略;既要讲原则,又要明礼节。如此辩证思考,才能做到说理透彻、服人。
21.[2014·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不值得做什么努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答案要点] 前者谈的是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积极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备的态度。
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
或:第二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此题有两问:一是谈侧重点的不同,二是对其中一则谈个性化的见解。
(1)侧重点的不同包括两方面: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侧重点不同和写法侧重点的不同。从内容上看:第一则材料侧重于强调天性中好的东西要发扬,坏的东西要铲除;第二则侧重于强调人虽然永难达到完善,但要不断走向完善。从写法上看,第一则重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第二则重在反驳手法,发人深省。
(2)谈认识要紧扣材料观点,应重在谈我们应该如何做;两则材料观点浅显易懂,联系具体的生活,针对当下,来进行现实批判。[2014·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 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
23.[答案] 择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语》文段的概括能力。第一则材料选自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中《仁者爱人》部分,讲的就是关于择友方面的问题。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答案] 第一问:醋是小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段的分析与探究。该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根据对第二则文字的正确翻译与理解得出。第二问需要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做出合理的辨析与探究。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 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 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26.[2014·江苏卷] 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答案] 愚能胜智,弱能胜强。
[解析] 本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根据介绍段誉、石破天的内容进行概括;另一方面,文段举段誉、石破天的例子,是为证明金庸的史学佛学见解在小说中的体现,因此,有关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能会融会在介绍金庸的史学佛学见解中,寻找这样的语句组织答案更有效。
27.[2014·江苏卷] 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答案] “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
[解析] 可以用理解“愚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智,弱而强”的方法来理解“不讲而讲”,示“愚”不是真“愚”,在“愚”中显“智”;示“弱”不是真“弱”, 在貌似“弱”中胜“强”。
28.[2014·江苏卷]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答案] 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入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
[解析] 文段讲了三个方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一是对金庸史学佛学水平的评价,二是对金庸小说创作水平的评价,三是对金庸以佛学史学入小说的评价,找出从这三方面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句即可概括出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