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达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达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8 22: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达标练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雹(báo) 晕倒(yūn) 屡次(lǔ) 慷慨(gài)
B.抚摸(fǔ) 旗帜(zhī) 海啸(xiào) 一缕(lǒu)
C.海港(gǎng) 睫毛(jié) 冲刷(chōng) 胸膛(táng)
D.神圣(shéng) 宴会(yàn) 迸发(bèng) 覆盖(f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船长站在驾驶室里,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B.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C.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
D.小明入迷地读着《西游记的》,看上去失魂落魄,连旁边同学的呼叫声都没有听见。
3.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B.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听从劝告,才能成功。
C.通过对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舍己救人、临危不惧、机智、果断等品质。
D.通过对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动作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宝贵品质。
4.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环境描写)
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
C.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D.营参谋长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 B.单于/夜遁逃
C.月黑/雁飞高 D.我家/洗砚/池头树
6.在做自我介绍时,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做自我介绍之前,提前准备好要介绍的内容。
B.在自我介绍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调整介绍内容。
C.自我介绍时要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D.别人交流时,说的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帮忙纠正。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辛渐即将去luò yáng( ),王昌龄在fú róng( )楼送他,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逢。
(2)缓缓行驶的“诺曼底号”被撞破了一个大kū long( )。哈尔威船长在gǎng wèi( )上镇定地 diào qiǎn( )救生艇,wéi chí( )着现场zhì xù( )。
8.比一比,再组词。
磅( )徽( )撤( )锈( )
傍( )微( )澈( )绣( )
9.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临( )不( ) 彬彬( )( ) 焦( )不( )
( )急( )焚 舍( )救( ) ( )定自( )
(1)他( ),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
(2)对待客人要( ),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怨天,____________。
(2)胜人者有力,____________。
(3)天行健,_______________。
(4)《塞下曲》描写单于在夜里逃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墨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是诗人借墨梅表现自己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三、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
12.《黄继光》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
13.《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道送别诗,描写了王昌龄天刚亮时送别友人的情景。( )
14.《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我还知道这样的诗有《宿新市徐公店》《塞下行》。( )
15.《墨梅》这首诗通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对墨梅的喜爱之情。( )
四、排序题
16.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①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
②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
③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排列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只写句子序号)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7.《“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相应的词语。
(1)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
(2)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
19.“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形象地描写出了哈尔威船长誓死与船同在的决心,赞扬了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20.“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候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束花
①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驾着车缓缓前进,到前方十字路口时,正好赶上红灯。就在他等红灯的时候,走过来一个衣衫褴褛(lǚ lǒu)的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拿出2美元准备买花。这时绿灯亮了,后面的人猛按喇叭催着,他也很着急,于是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什么花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儿就好。”拿到钱的男孩十分有礼貌地说:“谢谢您,先生。”
②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于是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男孩表示(道歉 歉意),并且又给了男孩2美元,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男孩笑了笑并道谢接受。
③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出现了故障(zhāng zhàng),怎么也发动不了。在一阵忙乱后,他决定步行找拖车帮忙。这时,一辆拖车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男孩给了我4美元,要我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接过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
④立即表达心中的想法,勇于认错,才是真正的勇者。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立即得到(回报 报复),而内心的释怀正是最好的报答。
21.用“\”划去短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2.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粗暴无礼的态度”指的是__________。“如此有礼的回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3.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又给了男孩2美元,因为他觉得这个卖花的男孩太可怜了。
B.善待他人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真挚的回报。
C.他良心不安的原因是他对男孩粗暴无礼,却得到对方有礼的回应。
24.短文中加点的两个“一束花”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5.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点明了诗人送别的人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
26.下列对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冰心”是指像冰块一样冰冷的心。
C.“玉壶”是作者的一种自喻,以此表明自己淡泊名利而洁身自好的志气。
D.此句是全诗诗眼所在,表达了诗人的内心追求。
27.下列对整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入吴”写烟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别情绪。
B.“楚山孤”象征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C.“平明送客”点名了诗人送别辛渐的时间。
D.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后两句写离别情绪。
28.请说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孤”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试着用自己的话将整首诗的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30.习作乐园。
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参加“我是自理小达人”夏令营活动,在自我介绍的环节,你会怎样介绍自己呢?请你写下来。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突出自己的样点。350字左右,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屡次(lǔ)——屡次(lǚ):表示动作、行为多次重复。
慷慨(gài)——慷慨(kǎi):1.志气昂扬。2.大方而不吝啬。
B.旗帜(zhī)——旗帜(zhì):①旗子。②比喻模范或榜样。③比喻有代表性、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说等。
一缕(lǒu)——一缕(lǚ):1.一丝,一股。2.股、绞。
C.完全正确。
D.神圣(shéng)——神圣(shén):极为崇高、庄严。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小心翼翼:原形容恭敬谨慎,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结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
B.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结合语境该词语使用正确。
C.负载:负荷,承载。结合语境该词语使用正确。
D.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他深深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在此“失魂落魄”语境不符,该词使用错误。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错误。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听从劝告,才能成功,而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才会成功。
4.C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描写方法。
A.正确。从“夜色正浓,烟雾弥漫”可知这是环境描写。
B.正确。从“张开、喷射、堵住”可知这是动作描写。
C.错误。本句没有语言描写。
D.正确。从“长紧握着、说”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5.A
【详解】考查古诗的理解。
A.“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平明送客楚山孤”意思是:清晨送走你,孤孤单单地对楚山离愁无限。停顿划分为:平明/送客/楚山孤。
B.“单于夜遁逃”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全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夜遁逃”意思是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停顿划分为:单于/夜遁逃。
C.“月黑雁飞高”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全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月黑雁飞高”意思是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停顿划分为:月黑/雁飞高。
D.“我家洗砚池头树”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全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家洗砚池头树”意思是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停顿划分为:我家/洗砚/池头树。
故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就是告诉别人你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做自我介绍时首先要选择或创设一个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境,做好准备,然后想好准备好介绍自己的内容是什么,是像谁介绍自己,介绍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些什么;最后组织语言介绍自己。介绍时声音要洪亮,条理要清晰。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介绍完以后多和同学们交流,听取大家给的建议,看看有什么地方要改进的。
在做自我介绍前要准备好要做的内容是正确的做法,故A正确。
在做自我介绍时要有应变的能力,根据不同对象调整内容是正确的做法,故B正确。
做自我介绍时声音要洪亮,不能太小,没有力量,条理要清晰,语言组织要合理,让人能听明白,故C正确的做法。
“别人交流时,说的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帮忙纠正。”是不正确的做法,不应该及时纠正,这样做会让别人当时感到很尴尬,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应该过后去纠正,故D是错误的做法。
故选D。
7. 洛阳 芙蓉 窟窿 岗位 调遣 维持 秩序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窟窿、岗位、调遣”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8. 磅礴 安徽 撤离 生锈 傍晚 微笑 清澈 绣花
【详解】本题考查辨字组词。
磅:磅礴、大雨磅礴、气势磅礴、大气磅礴。
徽:国徽、徽章、党徽、校徽。
撤:撤走、撤销、撤离、撤职。
锈:生锈、锈蚀、不锈钢、铁锈。
傍:微笑、微小、微弱、稍微。      
澈:清澈、明澈、澄澈、澈底、透澈。      
绣:刺绣、绣花、锦绣。
9. 危 惧 有 礼 躁 安 心 如 己
人 镇 若 心急如焚 彬彬有礼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
临危不惧:面对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焦躁不安:是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
心急如焚:形容十分焦急。
舍己救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别人。
镇定自若: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也指镇静、不急迫、不急促。
(1)他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非常焦急,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故填入“心急如焚”。
(2)对待客人要文雅而有礼貌,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故填入“彬彬有礼”。
10. 不尤人 自胜者强 君子以自强不息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与名言警句的识记。
(1)“不怨天,不尤人”出自《论语·宪问》,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指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指让人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全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此句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语气昂扬,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
(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全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11.× 12.√ 13.√ 14.× 15.×
【解析】1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英国”的说法错误。
1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黄继光》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体堵住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正确。
13.《芙蓉楼送辛渐》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全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通过描写在清晨寒凉、苍茫的秋雨绵绵飘洒之下,诗人送别友人时所处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自己对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同时也着重表现出诗人自己高风亮节,秉持着高洁操守的品质。说法正确。
14.《塞下曲》和《塞下行》是边塞诗,《宿新市徐公店》是写景的诗。说法错误。
15.《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故说法错误。
16.③②④①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17.维克多·雨果 18.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19. 比喻 哈尔威船长 黑色的雕像 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20.我已经尽力把船上所有的人救上了小艇,完成了船长的职责,我没有遗憾了。
【解析】17.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作者作品的理解积累。
根据日常积累,可知《“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8.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根据认读短文,“惊慌失措”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镇定自若”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也指镇静、不急迫、不急促。
19.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识记。
根据阅读“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可知其中将“哈尔威船长”比作了“黑色的雕像”故是比喻句。形象地描写出了哈尔威船长誓死与船同在的决心,赞扬了哈尔威船长面临死亡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忠于自己的高贵品质。
20.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物分析的理解。
根据结合阅读短文,“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过了一会儿,他喊道……”、“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可知哈尔威船长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把船上的所有人救上了小艇,已经完成了船长的职责,他没有遗憾了。
21.划去:lǒu 道歉 zhāng 报复 22. 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回答男孩 男孩十分有礼貌地向他道谢 23.A 24.第一个“一束花”表示一束真正的花。第二个“一束花”表示男孩找人帮他拖车,是男孩对他友好对待自己的回报。
【解析】2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根据分析可知“衣衫褴褛”读音yī shān lán lǚ,故划去“lǒu”。
道歉:表示歉意。
歉意:抱歉的心情。
根据句子意思他因为对小男孩粗暴无礼的态度而抱歉的心情。故划去“道歉”;
故障(gù zhàng):机器等发生的障碍、毛病。故划去“zhāng”。
回报:报答。
报复:有意识地对曾经损伤过自己的人进行回击。
根据句子意思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立即得到报答。故划去“报复”。
2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根据阅读分析句子“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可结合第①段中“这时绿灯亮了,后面的人猛按喇叭催着,他也很着急,于是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可知,他用很不友好的态度回答男孩。
“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可结合第①段中“拿到钱的男孩十分有礼貌地说:‘谢谢您,先生。’”可知是男孩十分有礼貌地向他道谢。
2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有误,结合第②段“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可知他给男孩2美元,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卖花的男孩太可怜了,而是因为他在为他粗暴无礼的态度道歉。
故选A。
2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词句的分析。
根据阅读短文,第②段中“并且又给了男孩2美元,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男孩笑了笑并道谢接受。”可知此句中“一束花”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花。
第③段中“他接过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可知此句中“一束花”指的是小男孩帮助了出现故障的车子,并给了车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束花”,表示了的善良热心以及对车主的回报。
25. 辛渐 芙蓉楼 26.B 27.D 28.“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也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的心境。(或融情于景,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29.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冰壶中一般。
【解析】2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在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完成。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2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A 正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
B 错误。“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
C 正确。“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D 正确。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27.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 正确。“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B 正确。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C 正确。“平明送客”点名了诗人送别辛渐的时间。
D 错误。这首诗后两句表现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前两句写离别情绪。
28.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
结合全诗表达的效思想感情果来分析。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楚山孤;又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凄凉的心境。
2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意思是: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30.例文: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贾一帆,今年十岁,在前屯小学读四年级。
我白白的皮肤,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头发天生的黄色,大家都说以后不用染头发了!
我酷爱读书。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去地里摘菜,在临走前叮嘱我:“水烧好了别忘记拔插头。”我连忙回答:“好的,知道了。”他们走了以后。我感到很无聊,便从书架上取出了一本《杨红樱童话》,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便把烧开水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爸爸妈妈回来了,只听他们惊呼:“天哪!水都烧干了,不是告诉你要拔插头吗?”妈妈捏着我的耳朵把我拽出房间,刚要“家法伺候”,看见我手中拿着一本书,才明白了一切。妈妈笑了笑,对我说:“你呀你,真是个小书迷!”
我的特长是画画。在我们班里,画画我可算得上是“高级女将”,我画的画常被老师贴到墙上,让大家参观呢!而且,我还负责我们班的黑板报,从题材到插图再到颜色搭配,无疑都是我拍板!有的时候,还被请到别的班作指导呢!
我有几份好胜。每次考试,我都巴不得自己考满分。如果考得不理想,我就努力控制自己,自言自语道:“千万不要嫉妒那些好成绩的人,你尽力而为就行,从现在起,认真学习,下次考好了,弥补这一次的失手。”
怎么样,你愿意和我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交朋友吗?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为话题作文,在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参加“我是自理小达人”夏令营活动上,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来介绍,做到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即可。
开头:直接点题,自己是谁。
中间:中间部分为主要部分,要详细去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突出自己的特点,注意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来表现人物。
结尾:再次点题,升华文章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