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中考历史考向信息卷
四川成都专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促进经济发展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争霸
2.秦朝重视法制建设,颁布了名目繁多的法律条文,其中“岳麓秦简”中出现的一些律名与湖北云梦睡虎地泰简的律名内容相关,首次出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中也能得到印证,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朝已经实现了依法治国 B.出土的不同秦简可以互证
C.岳麓秦简的律文完全可信 D.里耶秦简记载的更加权威
3.历朝历代都注重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时期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 )
A.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城 B.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C.汉明帝时,甘英出使大秦 D.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4.佛教中的“飞天”源于印度神话,它也是敦煌壁画的常见艺术题材。下表所示为敦煌壁画中不同时期的飞天艺术形象。这主要反映了( )
时期 十六国(北凉) 唐代
舞者性别 秃头半裸的男性形象 身体婀娜的女性形象
五官形象 直鼻大眼,大耳大嘴 五官匀称,眼睛秀丽
服装饰品 身披长巾,头戴印度宝冠 长裙贴身,飘带环绕
A.三教合一促进人物画发展 B.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
C.“以形写神”绘画理念普及 D.唐代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5.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C.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6.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可作为研究科举制原始史料的是( )
A. B.
C. D.
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布田野),戴白之人(白发老迈的人),不识干戈(武器)”。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8.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一些人放弃传统礼教开始追求财富,“人人不耻逐末,为之者众”,商人队伍大大增加,形成了许多地域性的商帮。这反映了( )
A.工商皆本的思想开始被接受 B.封建道德礼教存在许多弊病
C.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破坏
9.在刚刚过去的三四月份,我们勠力同心战胜疫情。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治疗病患中的显著疗效,不断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学瑰宝的有( )
A.《本草纲目》《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10.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作者旨在说明( )
A.革命是历史必然选择 B.人们的救亡意识凸显
C.改革不适合中国国情 D.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11.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俏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
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3.如图是彦涵于1943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图中四位完全是农民打扮的人正努力托举着一位穿军装的人正对敌射击,而另一位持枪者正在奋力攀出战壕。在他们的身下,一个年幼的小孩一只手支撑半躺在地,另一只手高举一枚手榴弹,准备递给上方的游击队员。该漫画( )
A.表达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抗日的信念 B.昭示了中国是抗日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D.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形
14.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到1957年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
D.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5.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后来,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历史》写作离古埃及更近更真实
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D.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16.如图所示的现象开始于16世纪初,18世纪达到高峰,19世纪末基本结束。该现象( )
A.加速了美洲走私贸易的盛行 B.使非洲主动融入了世界市场
C.推动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里,作者主要强调拿破仑对外战争( )
A.导致了拿破仑帝国覆灭 B.压榨和掠夺了当地人民
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D.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18.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19.下表是某校九年级学生制作的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该表格所呈现的内容,可用于阐释( )
1836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出版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1年 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
A.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
C.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D.欧洲无产阶级开展联合斗争
20.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叙写英雄事迹是对英雄最长久的思念。下列英雄叙事正确的是( )
A.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玻利瓦尔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解放南美
C.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实现了埃及独立
D.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里提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教士中间,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由此可见,达尔文的进化论( )
A.人们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 B.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C.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打破“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22.习近平主席曾说:“越是面临全球挑战,越是合作应对。”二战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有(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联合国家宣言》
③诺曼底登陆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从温室效应到能源短缺,从人口膨胀到环境污染,从热带雨林被破坏到珍稀物种濒临灭绝。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对此,世界各国应该( )
A.行强权政治,用强制手段来解决 B.努力发展经济,建立新的政治格局
C.加强环保投资和国际合作 D.加入北约,加强军事实力
24.华为从1987年成立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全球设立了17个研究所、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大力推行员工本地化。产品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5分,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体育教育中武备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注重保健养生。传统文化对“礼”与“德”的重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与伦理道德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成为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古希腊,体育教育多以军事为出发点,希望训练出强健的体魄和强悍的战斗力。其体育文化是以个性发展、个体生命能力弘扬为主体构建的。健美的人体成为一切文化的中心。在古希腊,体育在法律中是明文规定、强制执行的。这主要是由中西方古代社会的法律秩序不同造成的差异。
(1)材料一中的实物史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体育状况有何优、缺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与古希腊体育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风格迥异的原因。(9分)
(3)体育在今天的作用主要是强身健体,请你为进一步提高国民体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巨大的波潮”和“结果竟是如此之惨”分别指什么 根据材料内容,阐明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6分)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2)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举出体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事例。(9分)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举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各一例。(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4分)
27.“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事关现代中国人自身认同,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推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放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民意检测(如下表)
内容 农 工 商 学 军警 律师 新闻 其他 未详 总计
把东三省让给日本 2 2 7 3 4 20 38
去打日本 59 42 200 482 31 2 14 268 1098
依赖国联处理 2 5 10 1 3 3 21
抵制日货 5 18 4 21 2 3 3 56
一面用外交,一面用武力 2 5 3 6 1 1 21
其他 1 5 3 10
合计 70 66 226 514 45 3 1 25 294 1244
——《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周年纪念特刊》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3年版
材料三 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火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设想的时代背景。(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列举抗战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经济上铁器牛耕的推广,政治上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不安,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地主阶层的崛起,文化上的表现是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故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符合题意。BCD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岳麓秦简’中出现的一些律名,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首次出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中也能得到印证”可以看出出土的不同秦简可以互证,故B项正确。仅从出土的不同秦简的律名无法得出秦朝实现了依法治国,故A项错误。C项中的完全可信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说明里耶秦简记载比“岳麓秦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更权威,故D项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故B项正确;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排除A;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排除C;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是汉高祖刘邦,当时没有对西域进行管理,排除D。故选:B。
4.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十六国时期到唐代,佛教中的“飞天”形象越来越中国化、本土化,越来越适应中国人的审美标准,这表明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故B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壁画,不是人物画,也体现不出三教合一的影响,故排除A;“以形写神”是士大夫的人物画创作理论,不是壁画,故排除C;唐代社会开放,但女性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B。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多指最早记载某历史事件的史料,通常是古代历史文献(包括考古发现),B项的宋朝科举录取影印图片属于第一手的最原始了解科举制的资料,B项正确;清朝画的唐朝科举考试的现场图,中国科举大事简表,中国科举史,属于二手史料,是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排除ACD项。故选B项。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中医学源远流长,作品众多,其中,《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是农业、手工业著作,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由材料“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项正确;戊戌变法是改革不是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救亡意识,只涉及了皇帝和顾问等人的态度,看不出人们的救亡意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国情问题,当时中国的国情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重。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男子纷纷剪去辫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②④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根据题干信息“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反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排除。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且当时共产党未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排除。题干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而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43年”“农民”“持枪者”“年幼的小孩”“游击队员”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军民互相帮扶、包括农民、士兵、孩童都参与到了抗战行动中来,这体现了中国民众英勇顽强抗日的信念,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是抗日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排除B项;材料未直接体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排除C项;正面战场主要以大兵团正规军作战为主,与图片内容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D
15.答案:C
解析:根据“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可知,考古发现发展和更新了原有的历史认识,弥补了文献的不足。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考古使久远的历史变得清晰。A项与题不符。排除A项;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历史》成书于公元前443年。古埃及修建金字塔大概在公元前28-26世纪。所以尽管与现代相比,希罗多德所处时代离古埃及更近,但也不属于同一时期,不能保证它更真实。排除B项;历史在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的互证中不断接近真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角贸易形势图,开始于16世纪初,18世纪达到高峰,19世纪末基本结束。三角贸易使欧洲奴隶版子大发横财,他们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角贸易推动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C项正确;美洲的走私贸易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非洲被迫融入世界市场,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对外战争。根据材料“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革命的原则指的是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故拿破仑对外战争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导致了拿破仑帝国覆灭、压榨和掠夺了当地人民、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等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
18.答案:D
解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修理工”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基于生产经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更多的是基于科学研究,因此变化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故选:D。
19.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可用于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宪章运动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但是工人运动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宣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后来又创作了《资本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A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排除B项;英国宪章运动主要是争取普选权,并没有明确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欧洲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运动。结合课文知识可知,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答案选D。章西女王并没有领导印度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故排除A,玻利瓦尔并没有完全解放南美,故排除B,华夫脱运动没有完全实现埃及的独立,故排除C。
21.答案:D
2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越是面临全球挑战,越是合作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故②③④能够体现题干中的“合作”,符合题意,B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苏德战场上,它是苏联一国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战役,无法体现合作,故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的ACD项。故选:B。
23.答案:C
解析:从温室效应到能源短缺,从人口膨胀到环境污染,从热带雨林被破坏到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对此,世界各国应该加强环保投资和国际合作。进入21世纪,能源紧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金融危机、核扩散威胁、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人类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故选:C。
24.答案:C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到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据题干关键信息“华为从1987年成立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全球设立了17个研究所、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大力推行员工本地化。产品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可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D符合题意。故选:C。
25.答案:(1)优点:可信度高;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当时的体育活动状况。
缺点:年代久远,信息比较残碎,不易展示当时体育状况的全貌;需要人们推测或运用其他史料进行补充、佐证。
(2)不同:古希腊体育侧重军事教育和健美,中国古代体育除了重视武备教育外,还注重保健养生;古希腊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法律强制实行,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以伦理道德为主要驱动力;
原因:文化不同(或民族精神不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古希腊文化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地理环境不同:古希腊地理环境呈现出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地域广袤;
法律秩序不同: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法律约束外,很多行为靠传统道德观念来进行约束,
古希腊则主要强调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3)发展全民健身。
26.答案:(1)“巨大波潮”:孙中山相继发起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
“如此之惨”:列强操纵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时代价值: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
(2)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须进行文化变革,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国防—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接入列。(或成立五大战区,组建五大军种)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只有坚持中国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
27.答案:(1)设想:强调中华民族自我认同(共同的文化和血统);主张建立近代民族国家;倡导抵抗侵略,谋求民族独立;追求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意识觉醒。
(2)现象: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情绪高涨;民族意识增强。
史实:东北各族民众与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
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关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