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6单元 进阶1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6单元 进阶1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8 22:44:46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预习任务单
01
语基构建
资料链接
乱用
滥用
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鉴赏活动单
02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第一部分(第1段):明确提出问题
指出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反对党八股(节选
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第二部分
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第2~9段):
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中心论点,重申危害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
李语逢篇装腔作势流浪客


序中
药桶精神抛奇1.厘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2.学习本文边破边立、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3.赏析本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毛泽东的文章说理透彻,语言优美:典雅与通俗共存,朴实与浪漫互见。其语言熔古典与民间、政治与文学于一炉:时常有乡间农民的口语,又能见到唐诗宋词里的句子;忽如老者炕头说古,娓娓道来,又如诗人江边行吟,感天动地。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做了一个十分精彩的讲演,这便是后来印发的《反对党八股》一文。这篇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浅。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蹩脚(bié)   接洽(qià)   檄文(xí)
子丑寅卯(yín) 芒硝(xiāo) 祸国殃民(yāng)
窒息(zhì) 靶子(bǎ)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滥用·乱用
[辨词]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使用不当。不同之处在于:“滥用”指过度地、没有界限地胡乱使用;“乱用”指随便地用,用的对象不适当。
[运用]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及范围,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不能不看对象乱用一通,也不能为了增加文章文采而滥用。
2.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辨词] 这两个词都有“故意做出姿态”的意思,“装腔作势”重在以某种身份、地位、架势来吓唬人或引人注意,可用于说话、文章、表演等方面;“装模作样”重在虚假和不真实,含有“装样子,借以欺人”的意思。
[运用] 许先生是某中学的国语教员,他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喜欢装腔作势,他装模作样地在研讨会上侃侃而谈,让人觉得他好像挺有学问的。
三、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
1.更有一些善于量体裁衣的奸猾老手,凭着多年宦海沉浮的经验,隐隐品出其中的一些异状,只是暗思转拜门庭之策,以维身家性命,自求多福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体育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硬性要求,体育科目将被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那些曾“莫名其妙”被主课占用的副课,也理直气壮地刷了回存在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错误。“量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是褒义词,故它不能修饰“奸猾老手”,应用“看风使舵”。
2.正确。 3.正确。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不待说的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残缺。“地位”后添加“的目的”。
五、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
①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绣花要一针一线,说的是扶贫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③绣花是个慢功夫,说的是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步步为营。
见第1课《沁园春·长沙》中“识作者”栏目。
1942年,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是继《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后又一篇重要的整风文件。
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列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党八股有八大罪状 ②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严加揭露批判
任务探究一 分析文章论证结构
[任务导引]
破立结合是指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反对党八股(节选)》有破有立,逐条剖析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
[任务设计]
1.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然后思考问题。
罪状 具体表现 危害性 根源 正确主张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长而空短而空 欺负幼稚的人,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①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装样子故意吓人 ②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实事求是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标语中“工人”的写法 不要老百姓看 不看对象 做宣传要看对象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③ 不能为群众办好事 不肯下苦功去学习语言 ④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罗列数字,堆砌概念 ⑤ ⑥ 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随随便便,不预先研究与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 到处害人 ⑦ 改正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
思考 上述第一至六条的剖析都有共同的思路和特点,试作归纳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禁绝一切空话,无论写文章还是演说应短而精粹 ②不能反映真理,妨害真理 ③写文章、演说“学生腔”,语言不生动活泼 ④下苦功去学习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 ⑤引导人家做概念游戏,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满足于现象罗列 ⑥形式主义 ⑦责任心薄弱
思考 从对每一条罪状的剖析来看,基本上都是按照提出问题(摆情况)→分析问题(挖根源、揭目的、论危害)→解决问题(提办法)的思路来安排的,有条不紊,逐层深入,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2.《反对党八股(节选)》一文结构紧密,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和句,使内容前后照应,环环相扣,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在“破”与“立”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例如在批判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先从坏影响和根源两方面揭露长而空的罪状,接着用“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的问句过渡到对短而空的批判。紧接着又用“但是”转到对当前任务的论述:“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文章最后再次提到反对“长而空”,与前文自然地呼应。
任务探究二 分析文章论证方法
[任务导引]
本文论证方法多变,形式生动多样,有例证法、引证法、类比法,还间或使用喻证法。由于方法多变,使得形式生动、活泼,避免了呆板的抽象说理,读者也在强有力的、无可辩驳的论证面前,受到一次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列主义文风的教育。
[任务设计]
3.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论证方法 举例分析
比喻论证 ①
引用论证 ②
举例论证 ③
对比论证 ④
[答案] ①在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时,作者用洗脸照镜子打比方。同一个比喻,使用两次。先从正面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像洗脸一样认真负责,再从反面说明偶然不洗脸危害不大,写文章做演说,如果不负责任,危害就会很大。用来自生活的、人们熟悉的比喻,将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②在揭露第二条罪状时,作者引用了鲁迅的话:“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另外,还引用了谚语、歇后语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③如文中举了斯大林演说和《资本论》的例子,这些典型事例的论证使论点更加令人信服 ④如把《资本论》和有些“老爷”的文章进行对比,使观点更加鲜明
任务探究三 分析文章的语言
[任务导引]
《反对党八股》可以说是在我国较早深入讨论语言哲学,尤其是语用学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体现的语言观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针对性。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和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任务设计]
4.党八股那么坏,况且还有八条罪状,我们为什么不说“禁止党八股”而说“反对党八股”呢?也就是说用“禁止”这个词好,还是用“反对”这个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反对”一词好。因为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这是很难用行政命令禁止的,实际上也是禁止不了的。可见用词要反复掂量,仔细斟酌。
5.课文在说明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有一句话是“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讲“空话”不也是思想意识问题吗?课文却用了比“禁止”分量更重的词——“禁绝”,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在文章中强调,在战争时期,不论前方后方,时间极其紧张,工作特别忙,文章长则无人看,报告长则无人听,因此,“禁绝一切空话”是十分必要的。再有,“禁绝一切空话”,也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种从严的要求,并且真正从行政命令上或法律上规定予以“禁绝”。
1/8文本对应练(十九)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希冀(jì) 脂粉(zhǐ)
俨然(yǎn) 躁动(zào)
B.陶冶(yě) 怂恿(sǒng)
玄虚(xuán) 褴褛(lǔ)
C.诓骗(kuāng) 寒噤(jīn)
感召(zhāo) 讥诮(qiào)
D.愤懑(mèn) 别墅(shù)
啃啮(niè) 罕见(hǎn)
D [A项,“脂粉”中的“脂”应读“zhī”;B项,“褴褛”中的“褛”应读“lǚ”;C项,“寒噤”中的“噤”应读“jìn”,“感召”中的“召”应读“zhào”;D项,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B.宋人好以议论为诗,可是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人生厌。
C.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惊人之举。
D.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D [D项,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句子的主语是江南书苑这个地方,成语用在此处适用对象错误。]
3.对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
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
C.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文中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
D.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B [B项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是转折关系。]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
②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
③就要看对象,
④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
⑤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
⑥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
A.②④⑥⑤③① B.②①④⑥⑤③
C.⑤④②③⑥① D.⑤②①③④⑥
D [语段介绍了共产党员做宣传的正确做法。⑤②是从反方面提出问题,故在最前;①③④从正面说共产党员做宣传的正确做法,紧承⑤②所提的问题;⑥是从反面说的,放在最后。故选D。]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    ),社会需要的是真抓实干的人,而非巧舌如簧的人;是一心为公的人,而非________的人;是追求进步的人,而非贪图荣华的人。当代青年要改变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________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跟官气、躁气、暮气说再见。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给青年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在他们出现过失的时候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而是给予________的指导、正人先正己的引导,从而使其在面对象牙塔之外的纷繁世事之时,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________,也不至于被一时的名利“遮望眼”。摒弃“官本位”思想不能仅仅停留于倡议,或者是简单地依靠自律。一方面要对青年学生官僚化、行政化的作风与作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矫正;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官僚化和行政化的作风。毕竟学校不是象牙塔,学生不能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解决“官本位”的问题,应该从现实入手,努力解决深层问题,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会的层面。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大喜功 南辕北辙 有的放矢 老气横秋
B.好大喜功 格格不入 春风化雨 暮气沉沉
C.好高骛远 格格不入 有的放矢 暮气沉沉
D.好高骛远 南辕北辙 春风化雨 老气横秋
B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好高骛远”指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结合语境“一心为公”应用“好大喜功”。“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结合语境“一些不合时宜”应用“格格不入”。“春风化雨”指适宜于万物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结合语境,“少些‘大棒’”应用“春风化雨”。“老气横秋”形容缺乏朝气,或指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暮气沉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结合语境“有活力”应用“暮气沉沉”。]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免疫”。
B.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
C.学生不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产生“免疫”。
D.学生不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免疫”。
A [C、D两项的主语是“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看,主语应是“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排除C、D两项。B项,“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是引出对象的介词短语,它一般紧挨着中心语;另外“产生”“免疫”搭配不当,“产生”的应该是“免疫力”。故选A。]
7.请在语段开头的括号内填上一句话,概括语段的观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材料一:
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
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
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不断付出血的代价才明白的道理。不流血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
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
(摘编自张文木《我们赢在哪里?赢在人才!》,
《北京日报》)
材料三:
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性,即不论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论、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但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与“某些领导人的某些意志”“某些书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备的原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由它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客观性,是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真理论不相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唐梅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用方针、政策指导实践则是认识到实践的转化。
B.在毛泽东看来,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属于能够检验思想的正确性的社会实践。
C.邓小平认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好就好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
D.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主观理论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
B [A项,“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错,根据材料一可知,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C项,由材料二中的“我认为……幌子的唯心论”可知,选项中的“好就好在……唯心论”是作者的观点。D项,“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错,材料三说的是“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选项张冠李戴。]
9.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物质变精神”这个过程中,“精神”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B.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C.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的。
D.不论是何人的言论还是何种书本中的原理,只要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都需要修正。
C [C项,“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错,由材料一可知,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10.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从不研究行业、企业实际,动不动就照搬照抄世界500强公司的理论,盲目给企业开处方。
B.许多缺点和错误根本上是由一些领导满足于听纸上的报告,听口头汇报,下去的时候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造成的。
C.人们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合乎规律。
D.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但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发展,不注重自身的物质利益、大公无私的人。
D [D项,“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但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发展,不注重自身的物质利益、大公无私的人”,说的是追求的问题,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11.请指出材料二在论证上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并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论证的特点一般包括论点的提出、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法以及议论语言的风格等。对于本题来说,可先看论证方法,材料先举了王明等人的例子,“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从反面论证了理论脱离实际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后以毛泽东为例子,“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从正面论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然后看论证的语言,如“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等,材料的语言生动形象,使说理透彻明白。
[答案] ①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将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具有说服力。如文章先以陈独秀、王明、李德等人为反面事例,后以毛泽东为正面事例,论证了理论应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具有说服力。②论证语言形象生动。如“掉脑袋”“圣旨”等词语的使用。
12.在阐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材料内容可知,二者都阐释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但侧重点略有不同。材料一是对毛泽东的文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再认识,这可从文段的出处以及具体内容的引用上看出来;材料三先确定了“真理性认识”的内涵,再关照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
[答案] ①材料一,立足于对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解读,重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②材料三,立足现实,强化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
9/9文本对应练(十九)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希冀(jì) 脂粉(zhǐ)
俨然(yǎn) 躁动(zào)
B.陶冶(yě) 怂恿(sǒng)
玄虚(xuán) 褴褛(lǔ)
C.诓骗(kuāng) 寒噤(jīn)
感召(zhāo) 讥诮(qiào)
D.愤懑(mèn) 别墅(shù)
啃啮(niè) 罕见(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B.宋人好以议论为诗,可是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人生厌。
C.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惊人之举。
D.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3.对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
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
C.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文中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
D.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
②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
③就要看对象,
④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
⑤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
⑥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
A.②④⑥⑤③① B.②①④⑥⑤③
C.⑤④②③⑥① D.⑤②①③④⑥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    ),社会需要的是真抓实干的人,而非巧舌如簧的人;是一心为公的人,而非________的人;是追求进步的人,而非贪图荣华的人。当代青年要改变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________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跟官气、躁气、暮气说再见。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给青年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在他们出现过失的时候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而是给予________的指导、正人先正己的引导,从而使其在面对象牙塔之外的纷繁世事之时,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________,也不至于被一时的名利“遮望眼”。摒弃“官本位”思想不能仅仅停留于倡议,或者是简单地依靠自律。一方面要对青年学生官僚化、行政化的作风与作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矫正;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官僚化和行政化的作风。毕竟学校不是象牙塔,学生不能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解决“官本位”的问题,应该从现实入手,努力解决深层问题,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会的层面。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大喜功 南辕北辙 有的放矢 老气横秋
B.好大喜功 格格不入 春风化雨 暮气沉沉
C.好高骛远 格格不入 有的放矢 暮气沉沉
D.好高骛远 南辕北辙 春风化雨 老气横秋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免疫”。
B.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
C.学生不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产生“免疫”。
D.学生不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免疫”。
7.请在语段开头的括号内填上一句话,概括语段的观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材料一:
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
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
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不断付出血的代价才明白的道理。不流血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
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
(摘编自张文木《我们赢在哪里?赢在人才!》,
《北京日报》)
材料三:
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性,即不论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论、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但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与“某些领导人的某些意志”“某些书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备的原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由它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客观性,是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真理论不相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唐梅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用方针、政策指导实践则是认识到实践的转化。
B.在毛泽东看来,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属于能够检验思想的正确性的社会实践。
C.邓小平认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好就好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
D.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主观理论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
9.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物质变精神”这个过程中,“精神”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B.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C.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的。
D.不论是何人的言论还是何种书本中的原理,只要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都需要修正。
10.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从不研究行业、企业实际,动不动就照搬照抄世界500强公司的理论,盲目给企业开处方。
B.许多缺点和错误根本上是由一些领导满足于听纸上的报告,听口头汇报,下去的时候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造成的。
C.人们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合乎规律。
D.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但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发展,不注重自身的物质利益、大公无私的人。
11.请指出材料二在论证上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并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阐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