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篇目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01
预习任务单
鉴赏活动单
熟悉
熟习
领略
领会
息息相通
休戚相关
点击右图进入…
文
本
对
应
练
篇目二 |上图书馆
02
预习任务单
鉴赏活动单
幽雅
优雅
消遣
消磨
点击右图进入…
文
本
对
应
练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什么是真正的
修养第1段)
①
目的
读书:
(第2~3段)
读书的目的和
前提
目的和前提
前提(第2~7段)
(第4段)
③
少年时发现
现身说法
祖父的图书
第5~7段)
④
读书的途径
(第8段)
读杰作,发现其价值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
引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上图书馆
中学阶段上文
乐趣:打开“我”阅
华“公书林”
读原著的新天地
大学阶段上
回忆上
清华图书馆
乐趣:
①
图书馆
之乐
乐趣:
3
留学阶段上英
乐趣:让“我”感受
国博物馆的圆
到人类之伟大,上
形图书馆
图书馆之奇趣
富多
彩日永衫境日闲暇日流浸
豁-开气象方币张幕条啜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2.归纳内容要点,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3.分析文章中引用手法的运用。 人类从蒙昧走向智慧,离不开读书。读书,最好的去处便是图书馆。德国作家黑塞以其切身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和前提。读书,是人们获得教养的途径。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对图书馆有着一腔钟情,他的《上图书馆》,真切地道出了坐拥书城的体验。阅读这两篇随笔,要注意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思考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ài) 赤裸裸(luǒ) 已臻佳境(zhēn)
麻痹(bì) 魅力(mèi) 一摞(luò)
戕害(qiāng) 卷帙(zhì) 孜孜不倦(zī)
跋涉(bá)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熟悉·熟习
[辨词]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与“陌生”相对。常指视觉、听觉和其他方面的认知活动,对象是有形的、有声的。熟习:了解得深透而熟练,多指记忆、运用、掌握等实际活动。对象是记忆、语言、学问、知识、业务、工作等。
[运用] 各地监察局工作人员正尽快熟悉各地新情况,适应新岗位、熟习新业务、进入新角色,更好地履行职责。
2.领略·领会
[辨词]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领略”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领会”则指“对事物有认识、有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理解”近似。
[运用] 他趁闲暇时间领略了几处自然奇景,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领会。
3.息息相通·休戚相关
[辨词] 二者都可表示关系密切,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息息相通”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含有利害一致、同甘共苦的意味。适用面比较窄,多指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
[运用] ①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②新冠肺炎防控,与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三、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
1.公司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断创新、追求完美、跨越无限、与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又想出了“共享”,共享应该是我把我家里的东西端出来,你把你家里的东西端出来,然后放一起大家各得其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确。2.错误。句意是大家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应用“各取所需”。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又过了若干年,与书籍有关的新一次体验带给了我满足。在此之前,通过父亲的指点,我已认识了老子,最先读的是格里尔(Grill)的译本。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将“一次”移至“与”前面。
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出生在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珠游戏》等。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情境活动]
世界上的一切书本,不会有幸福带给你,
可是它们秘密地叫你返回你自己那里。
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太阳、星星和月亮,
因为,在你内心里藏着你所寻求的光。
你在书本里寻找了很久的智慧,
现在从每一页里放光——
因为现在它们才属于你。
这是黑塞写的一首诗《书》,读完之后,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通过书籍使精神成长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尊重自己所读的书,有耐心和意愿去弄懂它,谦虚地认可它,倾听它。只为消遣而读书的人,所读的书再多再好,读过就会忘,读后与读前同样贫乏。如果我们读书像在听友人说话,书就会向我们展露自己,成为我们的财富。我们所读的书便不会流失,会成为我们的所有,使我们欣喜,使我们得到安慰。
随 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读书的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的世界中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完善自我。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②获得真正的教养 ③个性或人格(有爱和敬重) ④若干年后细读中国经典
任务探究一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任务导引]
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学习时要注意文中关于读书的名句,体味读书的氛围与乐趣。
[任务设计]
1.黑塞认为应如何获得“真正的教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要想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但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那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②通过读伟大的作品,来丰盈我们的内心,使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2.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任务探究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任务导引]
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任务设计]
3.如何理解“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运用排比手法,突出强调了阅读者在个性人格上要具有一定的修养。②人在阅读时要有爱心,要有对知识的敬重和一定的人格修养。
4.文章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
任务探究三 分析概括文章的观点态度
[任务导引]
黑塞从切身体会出发,思考读书的意义。文章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黑塞读中国古代论著的感受,以及他关于修养不追求具体目的、流行读物不能取代经典的看法,都发人深思。
[任务设计]
5.作者批评了“当今之世”对读书的哪些错误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年轻人觉得埋头读书不值得,他们一方面觉得人生短促,另一方面却又挤出时间去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②文中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出对这些年轻人的强烈批评之意,号召大家倾心向书,从读杰作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6.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并不矛盾。①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②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白炽灯(chì) 苍穹(qióng)
吟啸(xiào) 接触(chù)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幽雅·优雅
[辨词] 二者都有“雅致”的意思,都可以指环境,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优雅”指优美雅致或优美高雅,可以指旋律、姿态、环境、气质等。“幽雅”则指幽静而雅致,除了雅致以外,特别强调幽静。“幽雅”主要是指环境和氛围,通常是静态的。
[运用] 现代化简易装配式住宅,不只是所处环境十分幽雅,更多的是内部布局风格高贵优雅。
2.消磨·消遣
[辨词] 两者都有“打发时间”的意思。“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也指度过(时间,多指虚度)。“消遣”指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
[运用] 这个周末的下午,他用打游戏作为消遣,来消磨掉无聊的时间。
三、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
1.这道题虽然他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我还是不太懂。直到他列举出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我才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个理由真的太牵强附会,连我们都说服不了,又如何使别人信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错误。“豁然开朗”表示心胸、环境、情况等从幽暗、狭窄转为开阔明朗。这里表示思想上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应用“恍然大悟”。2.正确。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只说文华图书科学校是当时中国讲授图书馆学唯一的高等学府,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将“唯一”放到“中国”后面。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威”。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英译中),《雷雨》(中译英)等。
[情境活动]
王佐良对清华图书馆一直有依恋之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我国教育最高学府,是数以万计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作为一名高中生,请你撰写一副渴望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励志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上联:学子登科十余载寒窗苦读 下联:清华录取几朝夕厚积薄发
(示例二)上联:壮志凌云取北大,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怨无悔 下联:雄心滔天夺清华,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甜
王佐良在武昌就读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随校南迁进入西南联大,193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作者在文中主要记叙了这段生活的读书经历。
每个爱书之人心中最华丽的宫殿,就是那藏满典籍的图书馆。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描绘出其中的读书之乐。作者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分中学、大学和出国留学三个阶段来叙写,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图书馆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隐含了深沉的爱国之意。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带“我”进入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②留学阶段上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 ③见证“我”从苦闷沉郁到豁然开朗的心境变化
任务探究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
[任务导引]
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除了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任务设计]
1.如何理解第7段中“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华的图书馆在19岁的作者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使他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那里的灯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七七事变”打碎了作者的梦想,使其内心感到无限的伤感。
2.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
任务探究二 分析文章内容及思想观点
[任务导引]
王佐良对图书馆的礼赞,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崇敬。阅读时,要注意文中引用的名人的话对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课文及自身阅读经历,思考阅读对人生的意义。
[任务设计]
3.在武昌读中学期间,“公书林”给了作者哪些抹不去的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馆外的绿色与馆内的幽静整洁相映成趣。②为能摸着那些书和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③在这里找到斯蒂文生的书,消磨了很多奇妙的时光。④养成了读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4.文章写道“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对于这种开放式的图书管理模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要怀有一颗平等之心,善,莫大于尊重,让平等的光辉温暖人间。求知权利,人人平等,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尊重之花永不凋零,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光辉,由此来书写和谐的篇章。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还有剧场、美术馆等社会公共的文化空间。只有在它们可以提供全面开放的服务,成为名实相符的公共文化设施时,社会才会具有孕育文化的广阔土壤,整体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才不会只是奢谈。
5.请结合莎士比亚的台词,简要分析第9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运用“建筑华美”以及台词中的“壮丽”“金黄色”等词语写出了英国圆形图书馆的华美,表现了对图书馆的赞美之情。②文中的“还去”以及台词中的“杰作”“理性”“力量”等,写出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也反映出作者对知识理性的崇敬之情。
1/11文本对应练(二十一)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狭隘 卷帜 跋涉 视而不见
B.消谴 戕害 慰籍 望洋兴叹
C.麻痹 魅丽 共鸣 一劳永逸
D.纠葛 闲瑕 时髦 孜孜不倦
B [B项中“消谴”的“谴”应写作“遣”,“慰籍”的“籍”应写作“藉”。A项中“卷帜”的“帜”应写作“帙”。C项中“魅丽”的“丽”应写作“力”。D项中“闲瑕”的“瑕”应写作“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B.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C.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
D.秋天,我去公园看荷花,没想到荷塘里处处是残枝败叶,正大喜过望时,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
D [A项,望洋兴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使用正确。B项,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使用正确。C项,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使用正确。D项,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句子的意思是在失望时有所发现,应用“大失所望”。]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部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比喻)
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排比)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对比,比喻)
D.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设问)
D [D项是反问。]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就说对体力、①灵敏和美的追求吧,终极目的也并非使我们变得富有、②出名和强壮什么的,而是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让我们更加快乐、③幸福,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更加__________,因而本身便__________着价值。同样的,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__________,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④于永恒中生存。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4.文中四处顿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D项,④处应用逗号。]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胜券在握 包含 异彩纷呈
B.胸有成竹 包含 丰富多彩
C.胜券在握 包涵 异彩纷呈
D.胸有成竹 包涵 丰富多彩
B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胜券在握:指一定能取得胜利。包含:里边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异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
B.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激励同时又是完成
C.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激励又是完成
D.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
A [“同时”连接的应该是“既是……又是……”,故排除C、D两项。“激励”比“完成”更进一步,据此可以排除B项。]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材料一:
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劝导人们开卷读书的很多理由正在变得缺乏说服力。阅读能让人获得有用的知识?上网似乎也可以。在书本中感受远方?那为什么不去旅游呢?领略名著带给人的震撼?看改编的电影岂不更方便?于是,阅读即便没有变成小众的,似乎也变得奢侈起来。
然而,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感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通过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使自己的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是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为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的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还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白龙《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材料二:
何谓读书之味?窃以为不可仅以一个“香”字而言之。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读书与吃饭》的书话,文中说:人生是需要滋养的,吃饭,是对身体进行补养;读书,则是对精神进行补养。读书如吃饭——饭有家常饭、待客饭、筵席饭;饭有西餐、中餐、地方风味小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饭菜,吃的时候总要品尝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构成美味佳肴。读书亦然。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臻于此境,读书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的人,有时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读书人便难免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甚至陷于进退维谷的窘迫,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涌上心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也是恰当的。一般情形之下,读书人攻城略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难堪受。而且,读书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听不到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就要经历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否则恐怕是难临其境的。
有读书人说,读书能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尚。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味,或说是火药味,没有一点辣味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不如不读。而真正有辣味的书如同急风暴雨,射向心灵垢陋的一角,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终令读书人脸红心颤、羞愧难言,并猛然悟得“今是昨非”。尔后,冲破名缰利锁的困扰,灵魂因之而纯净,而升华。
(摘编自李泽贤《读书的味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是充满愉悦的精神活动,能让我们的精神在不断的智识训练中日益丰富。
B.阅读能让我们学会谦卑,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从而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
C.阅读如同吃饭,两者的味道和作用完全相同:都有酸甜苦辣之味,都有益于身体健康。
D.阅读能练达性灵,陶冶情操,使人不再媚俗浮躁,变得宁静、高尚。
C [C项,“两者的味道和作用完全相同”不合文意,从材料二的内容来看,两者有明显差别:吃饭之味是味觉感受,读书之味是内心的感悟体验;吃饭有益于身体补养,读书有益于精神补养。]
8.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人们的阅读似乎变得奢侈起来,这是由于我们处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之中。
B.阅读应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只有长久地坚持下去,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
C.通过阅读感知到的“另一个世界”,是指古今中外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世界。
D.阅读没有门槛,是指不仅纸质书可以读,而且电子书及新媒体推送等都可阅读。
B [A项,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第1段可知,选项前后分句之间并无因果关系。C项,“是指古今中外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世界”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第5段可知,“另一个世界”还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D项,“是指不仅纸质书可以读,而且电子书及新媒体推送等都可阅读”错,这一推论不合文意。由材料一最后一段“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可知,选项缺少限定词“几乎”,且“没有门槛”是就读书对象而言的,而非读什么的问题。故选B。]
9.下列语句中不符合两则材料论证内容的一项是( )
A.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C.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B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材料来看,两则材料谈的都是读书的重要性和作用,故A、C两项符合;两则材料也都谈到了读书应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故D项符合;B项,“读书有三到”属于具体的读书方法,两则材料都没有直接涉及。故选B。]
10.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根据文章题目确定论题,材料二出自《读书的味道》,可见本文论题是“读书的味道”。然后找出每一个分论点。作者在第1段的开头直接提出“何谓读书之味?”的论题,接着用“吃饭”比喻“读书”以阐释“读书之味”,进而提出中心论点“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由第2段“臻于此境,读书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第3段“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涌上心头”,第4段“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就要经历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否则恐怕是难临其境的”,第5段“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味”可知,这四段是围绕第1段的“甜酸苦辣”展开论述的,进一步阐释读书之味的内涵。由此可知,材料二属总分结构,而四种读书之味又是并列结构。
[答案] ①下笔就切入论题,用“吃饭”比喻“读书”,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②接着按甜酸苦辣的顺序逐一展开论证,将这四种读书之味阐述得清楚明白,具体可感。③整体上是总分结构,而四种读书之味又是并列结构。
11.“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每天读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材料一第2段内容可知,每天坚持读书,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和自己相处,可以让自己的精神日益丰富,也可以逐渐成长为有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根据材料一第3~5段可知,阅读可以让人重新发现自己,学会和自己对话以及和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根据材料一第6段中“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材料二第4段中“读书人攻城略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否则恐怕是难临其境的”可知,坚持阅读可以让人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读书能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尚”可知,阅读可以练达性灵,陶冶情操。
[答案] ①每天读书的人才能达到精神“日新”,不至于“言语无味,面目可憎”。②每天读书,持之以恒的人能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③坚持每天阅读,可以学会与自己对话、与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④持之以恒地阅读,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才能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终身受益。⑤阅读补养精神,能练达性灵,陶冶情操,使人不再媚俗浮躁,变得宁静、高尚。(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7/7文本对应练(二十一)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狭隘 卷帜 跋涉 视而不见
B.消谴 戕害 慰籍 望洋兴叹
C.麻痹 魅丽 共鸣 一劳永逸
D.纠葛 闲瑕 时髦 孜孜不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B.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C.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
D.秋天,我去公园看荷花,没想到荷塘里处处是残枝败叶,正大喜过望时,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部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比喻)
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排比)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对比,比喻)
D.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设问)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就说对体力、①灵敏和美的追求吧,终极目的也并非使我们变得富有、②出名和强壮什么的,而是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让我们更加快乐、③幸福,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更加__________,因而本身便__________着价值。同样的,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__________,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④于永恒中生存。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4.文中四处顿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胜券在握 包含 异彩纷呈
B.胸有成竹 包含 丰富多彩
C.胜券在握 包涵 异彩纷呈
D.胸有成竹 包涵 丰富多彩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
B.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激励同时又是完成
C.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激励又是完成
D.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材料一:
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劝导人们开卷读书的很多理由正在变得缺乏说服力。阅读能让人获得有用的知识?上网似乎也可以。在书本中感受远方?那为什么不去旅游呢?领略名著带给人的震撼?看改编的电影岂不更方便?于是,阅读即便没有变成小众的,似乎也变得奢侈起来。
然而,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感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通过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使自己的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是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为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的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还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白龙《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材料二:
何谓读书之味?窃以为不可仅以一个“香”字而言之。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读书与吃饭》的书话,文中说:人生是需要滋养的,吃饭,是对身体进行补养;读书,则是对精神进行补养。读书如吃饭——饭有家常饭、待客饭、筵席饭;饭有西餐、中餐、地方风味小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饭菜,吃的时候总要品尝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构成美味佳肴。读书亦然。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臻于此境,读书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的人,有时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读书人便难免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甚至陷于进退维谷的窘迫,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涌上心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也是恰当的。一般情形之下,读书人攻城略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难堪受。而且,读书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听不到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就要经历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否则恐怕是难临其境的。
有读书人说,读书能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尚。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味,或说是火药味,没有一点辣味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不如不读。而真正有辣味的书如同急风暴雨,射向心灵垢陋的一角,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终令读书人脸红心颤、羞愧难言,并猛然悟得“今是昨非”。尔后,冲破名缰利锁的困扰,灵魂因之而纯净,而升华。
(摘编自李泽贤《读书的味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是充满愉悦的精神活动,能让我们的精神在不断的智识训练中日益丰富。
B.阅读能让我们学会谦卑,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从而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
C.阅读如同吃饭,两者的味道和作用完全相同:都有酸甜苦辣之味,都有益于身体健康。
D.阅读能练达性灵,陶冶情操,使人不再媚俗浮躁,变得宁静、高尚。
8.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人们的阅读似乎变得奢侈起来,这是由于我们处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之中。
B.阅读应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只有长久地坚持下去,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
C.通过阅读感知到的“另一个世界”,是指古今中外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世界。
D.阅读没有门槛,是指不仅纸质书可以读,而且电子书及新媒体推送等都可阅读。
9.下列语句中不符合两则材料论证内容的一项是( )
A.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C.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0.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每天读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