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文学阅读与写作
进阶二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
任务一 赏析散文的“景”与“情”
01
任务二 鉴赏散文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02
任务三 写作训练: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03
点击右图进入…
主
题
素
养
练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感悟一 欣赏自然之美
1.本单元选取的散文均是写景名篇,你读后还记得那些风景吗?请结合课文,填写出留在你记忆中的美景。(说明:可以选取课文中记忆最深的一处)
课文 记忆中的美景
时间 地点 景物要素 景物特征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节选)》
《赤壁赋》
《登泰山记》
[答案] (示例)
课文 记忆中的美景
时间 地点 景物要素 景物特征
《故都的秋》 早晨 破院 天色、驯鸽、喇叭花、秋草 清、静、悲凉
《荷塘月色》 月夜 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 素淡、素静、朦胧
《我与地坛(节选)》 白天 地坛 琉璃、朱门、高墙、玉砌雕栏、老柏树、野草荒藤 沧桑、衰败
《赤壁赋》 月夜 长江 明月、清风、白露、江水 明亮、清新、辽阔
《登泰山记》 白天 泰山顶上 红日、山峰、云彩 辉煌、壮丽
2.本单元五篇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选一段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写一段评点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段落:《我与地坛(节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评点:此处景物描写生机盎然,蕴含着作者开始从人生的苦闷绝望中走出来,开始发现生命的美丽,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情感。蜜蜂虽小,却忙碌不停,不也能够绽放自己独特的美丽吗?蚂蚁虽弱,不也在思考生命,并从思索中获得勃勃生机吗?瓢虫虽笨,但只要执着,不也有“忽悠一下升空了”的曙光吗?露水只要积蓄力量,不也能“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吗?生命是如此顽强、旺盛!那么一个人呢?作者虽然双腿瘫痪,但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作者开始思考生命。一个人出生了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且必然会死去;没法选择怎样生怎样死,却能够选择怎样活。作者从蜜蜂、蚂蚁等事物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韧性,获得了重生的勇气和信心。
◎感悟二 领悟作者审美倾向
3.本单元散文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课文 景物总体特征 抒发的情感内涵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节选)》
《赤壁赋》
《登泰山记》
[答案] (示例)
课文 景物总体特征 抒发的情感内涵
《故都的秋》 故都秋景:清、静、悲凉 对这座城市的眷念,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宁静、淡雅、自由 享受人生片刻的心灵宁静,排遣尘世的烦杂
《我与地坛(节选)》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生生不息 对生命、命运的哲思
《赤壁赋》 赤壁水月:变与不变、逝与不逝 感悟取与不取的哲理,生命的释然
《登泰山记》 日出:辉煌、壮丽 人生要不断攀登以历绝美
1.学校举行名家名作朗诵会,每个作品表演时间不超过5分钟,你抽到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赤壁赋》,你会选择哪个/哪些语段朗诵?简述你选择该朗诵文段的理由,请从修辞、用词、句式、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选取《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一段。该段文字语言朴素典雅、准确传神、贮满诗意。运用了博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给人形象具体之感。该段动词的使用非常出彩,写出了荷塘的美感。同时该段文字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抒情性,使音节匀称整齐,读起来音韵悦耳。
2.优美的语言能够给人带来美感,《赤壁赋》《登泰山记》两篇散文读起来都字字珠玑,声声铿锵,掷地作金石之声,试赏析两篇古文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赤壁赋》:①骈散相间形成句式参差之美。第1段有整句,有散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体现了语言的参差美。②比喻连缀形成情感流转之美。如第2段,作者予以全力刻画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五个比喻连缀而下,将抽象而不可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③反问叠用形成文势起伏之美。第3段,“何为其然也?”主人的发问引起了客人的滔滔议论。该段议论中,三个反问句蝉联叠用,结构上形成排比,文笔一气而下。④关联相扣形成音节铿锵之美。第4段,客人的议论自然引发了主人的人生感慨。在这段本该枯燥的议论性文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而”“盖”“则”“且夫”“苟非”“虽”等关联词语,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气势。⑤前后呼应形成文脉贯通之美。文末“客喜而笑”的“喜”和“笑”,与前文“饮酒乐甚”的“乐”,以及“怨”“慕”“泣”“诉”“愀然”“哀”“羡”等描写感情变化的词语是连属一气的。此乃全文情感发展的线索,直贯通篇。
(2)《登泰山记》:①善用传神的动词。如第2段“自”“乘” “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②善用准确、凝练的语言。作者善于把握住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象,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如文中写傍晚雪山的光亮是“明烛天南”,而写夕阳余晖则称“望晚日照城郭”,一个“烛”字,一个“照”字,很细致地区分出两种不同光亮的强弱。③善用修辞,巧于衬托、照应。文中所记多为静景,但作者往往能运用修辞来化静为动。如白雪覆盖着山峰,是一幅静谧的图景,作者却称之为“苍山负雪”,赋予了它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请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
【范文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这片公园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心情不知不觉地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1)早上又来到曾多次游赏过的公园,感受到的是一阵阵清凉的风,因为时近晚秋了,小路边的梧桐林虽将那秋日里和煦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它们洋洋洒洒,徐徐飘落在地。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和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时的不停喘息。(2)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高一生活,随乡邻南下打工,为家里分担点忧愁。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突然、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伴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收敛、终止。(3)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飘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吗?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4)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红树叶。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的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做出的痛苦决定么,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而我,却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5)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我仿佛第一次走过这片公园,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6) (1)文章开篇直入主题,写走过这片公园时的心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2)“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景中见情,将失落、彷徨的内心世界通过景物描绘传达出来。(3)“生活的阳光伴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收敛、终止”,含意隽永,富有哲理意味。(4)作者将内心的“疤痕”之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5)文章触景生情,作者极力抒写由“一小片梧桐叶”产生的对生命的深刻感悟。(6)结尾段回扣题目,首尾照应,升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作亮点 情景交融
亮点评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首段交代失落、彷徨的缘由,确立了抒写心境的主题,定下了情景交融的基调。接下来作者叙事,即写造成自己心绪不宁的原因——命运的艰难选择。随后又提出选择的原因与作出的选择,文字既写景又抒情,触景生情,并从捧于手掌的红枫叶得到启示,获得情感的释怀,人生的启迪。末段作结,为全文收束,并作升华。所写景物与自身情感保持一致,写景始终抓住景物特点,紧扣自我心事抒发情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文最突出的特色。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景与情在写作中应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篇景情自然融合的文章,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情感上的共鸣。
作者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在看待这些自然景物时,会带着各自的主观情感,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融入笔下景物之中。所以作者写景,并非为了单纯的描写景物,往往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写借景抒情的散文,要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须做到以下四点:
1.笔下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
自然景物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的心情、情感是经常变化的。而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写景时对景物要有选择,选择能够表现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写。如写心情郁闷感伤,选取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写心情感奋激动,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就不合适。因而,所写之“景”与心中之“情”一定要一致,要高度契合,这样才能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
自然景物自身各有其独有的特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景物的与众不同。写景是抒情的基础,作者要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先写好景物。抓住笔下描写的景物与别的景物不同的独特之点,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彩对之精心描绘,做到景物特点分明、突出,个性独特、鲜明。
3.抒情力求真挚自然
借景抒情的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所以,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不能虚假,更不能装腔作势。虚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装腔作势会令人生厌。在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抒情方式还要自然、顺畅,要有水到渠成之感。切不可牵强附会,或给景物强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强贴上某一种标签。那种没有写景基础的空洞抒情,是借景抒情散文最忌讳的。
4.要放得开,收得拢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所谓“形散”,就是指材料要充实,内容要丰富,要进行联想和想象,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因到果。要纵穿天地,横贯古今。所谓“神聚”,就是说无论材料多少,选择面多繁杂,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不可游离于中心和主题之外,否则,文章就是一盘散沙。
一、片段训练
1.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常置身于哪一幅画面中?试撷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我偏爱乡村,偏爱这种不聒噪的气氛,偏爱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回到这里,没有了躁动不安,似乎所有的烦恼都远去了。乡间特有的宁静让我忘掉了一切,我站在田垄上,放声歌唱。枝头的小鸟跟着我的节奏,为我伴唱;水中的鱼儿听着我的歌声,为我舞蹈。这里不是岳阳楼,我却感受到了宠辱偕忘的意境。风,轻抚水面,荡出层层涟漪;阳光,跃动在水流间,为这恬淡的美鼓掌。我张开双臂,向着太阳,拥抱迎面吹来的风,拥抱和煦的阳光,拥抱这里的空气,就这样陶醉在乡村的怀抱里。
二、整篇训练
2.请以《______春色》为题,写一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要求:补全题目;亲近自然,仔细观察,把握住景物的特征,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景物;在写作当中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要注意点面结合,不要泛泛描写,要有重点。
【佳作展台】
湖畔春色
穿过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明净的湖静静地卧在那里,仿佛一位性情娴静的少女。我轻轻地走近,生怕惊扰了她。
湖面平滑似一幅绿绸。初春的暖阳映照在湖面上,那闪闪的绿色直逼你的眼。一阵清风掠过,这绿绸现出层层褶皱,连映在上面的蓝天白云也随之摇曳起来。
湖边的垂柳大约是想抚平这一池春水吧,纷纷抢着将纤细柔软的枝条伸向水中。这些枝条上缀满了黄绿色的新叶,叶子鲜嫩欲滴,好像轻轻掐一下就会渗出水来。每一片嫩叶都调皮地向上翘起,又像是一只只飞累了的绿色蜻蜓。
耳畔传来几声鸟啼。啼声清脆婉转,是黄莺吗?抬眼望去,只见三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快地掠过水面,淹没在湖对岸那一片迷蒙的翠色中。
我的心仿佛被带得很远很远,静极了,柔软极了,好像谁用了一双温柔的小手,将我心中的角角落落全都抚得平平整整。
不知过了多久,几声欢快响亮的“嘎嘎”声将我的思绪拉回。湖面上不知何时游来了一只鸭子,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肚羽,高昂着头,很是神气。它好像很享受这一片湖水,一会儿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去寻找食物,一会儿又从水中钻出来,使劲地摆摆头,弄得水花四溅。一身浸湿的羽毛在阳光下愈发油亮可爱,满湖都是它响亮的笑声。
有一两次,它大约是想腾空飞起,“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做出起飞的样子,可惜身子实在太笨重,只飞了一尺来高就重重落下。但这丝毫也没有败坏它的兴致,反而惹得它又一阵“嘎嘎”地大笑。
这情景真叫人眼馋!我恨不得变成一只鸭子去水中尽情嬉戏!但这毕竟是幻想,我恐怕是没办法去拥抱这一池绿水了,那就退而求其次,让身体和大地来个最亲密的接触吧!
我仰面躺在湖畔青青的草地上,满眼是碧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伸开双臂,这一片天地就好像是我一个人的。这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我不由得舒服地闭上了眼睛,新鲜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直钻入鼻孔,深深吸上一口气,就像是吃了传说中的人参果,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舒坦。风里还夹着一丝淡淡的花香,我侧身看去,原来是蒲公英。这些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中,因为生得矮小,我先前竟不曾留意到它们!
真想就这样沉沉地睡去,做一个自然的女儿!可是太阳却渐渐地西斜了,是回家的时候了。我恋恋不舍地从地上爬起来,踏上归程。
不知今春还有机会再来赏玩否?但是无碍的,这一片湖畔春色已经深深地印入我心中,从此将夜夜伴我入梦!
【点评】 文章写了春天湖边特有的景色,从湖面到天空,从鸭子到小花,有点有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细描细绘,既有恰切的比喻,又有传神的拟人,还有细腻的通感;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充盈于文字之中,确实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