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09 18:13:23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2014·广东卷)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2014·大纲卷)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6.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2014·新课标II卷)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014·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2014·福建卷)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2014·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图9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2014·上海卷)(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47、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49、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2014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2014·广东卷)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
图1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答案】5.B 6.C 7.D
(2014·大纲卷)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6.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4.A 5.C 6.C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014·新课标II卷)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014·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2014·福建卷)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2014·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图9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
(2014·上海卷)(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47、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49、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