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年(2018-2022)真题1年模拟化学分类汇编:专题03 空气(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5年(2018-2022)真题1年模拟化学分类汇编:专题03 空气(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9 07: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
专题03 空气
【5年中考真题】
1.(2022北京中考)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 78% B. 21% C. 0.94% D. 0.03%
2.(2021北京中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3.(2020北京中考)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A.N2 B.O2 C.H2O D.CO2
4.(2019北京中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5. (2022北京中考)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6.(2021北京中考)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7.(2020北京中考)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8.(2018北京中考)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1年模拟题】
1. (2022北京丰台二模)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2. (2022北京顺义二模)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2022北京海淀二模)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4.(2022北京大兴二模)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5. (2022北京海淀二模)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6. (2022北京丰台一模)空气中体积分数的为21%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7.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取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B. 将红磷点燃放入瓶内后,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红磷熄灭后,应立即打开弹簧夹
D. 反应后,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8. (2022北京平谷一模)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 利用了红磷与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且不与N2反应的性质
C.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D. 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9.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集气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 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不准确 D.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
10. (2022北京顺义一模)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 N2、O2等均匀混合
C. 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 N2、O2的体积比约为5:1
11. (2022北京顺义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将注射器中10mL热水滴在白磷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oC,集气瓶容积为250mL)
A. 热水用以点燃白磷
B.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冷却到50o时打开止水夹
D. 最终量筒内液面降至大约60mL处
12. (2022北京延庆一模)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红磷需足量 B. 红磷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用激光笔点燃红磷可防止烟尘污染
13. (2022北京通州一模)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需检验装置气密性
B. 红磷的作用是消耗U型管左侧内的氧气
C. 实验过程中U型管右侧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D.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U型管左侧内液面上升到刻度1附近
14. (2022北京大兴二模)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B. 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实验时将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后再关闭止水夹
D. 该实验利用了N2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15. (2022北京丰台一模)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 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 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16. (2022北京海淀二模)用下图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1)该实验利用的铜的性质是______。
(2)加热铜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3)已知集气瓶的容积为 500 mL,若能成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 是______(填序号)。
a.320 mL b.80 mL c.20 mL d.100 mL
17. (2022北京顺义二模)利用铜与氧气反应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塞上胶塞后玻璃管容积为7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拉至30mL处,气球中没有空气)
(1)实验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目的是______。
(2)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使气球恢复原状,此时注射器活塞应停在约______mL刻度处。
18. (2022北京丰台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可将其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19. (2022北京朝阳二模)用下图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
(1)实验1,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2,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2,向外拉注射器,观察到_________,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答案解析
【5年中考真题】
1.(2022北京中考)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 78% B. 21% C. 0.94% D. 0.03%
【答案】B
【解析】
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选B。
2.(2021北京中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2020北京中考)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A.N2 B.O2 C.H2O D.CO2
【答案】B
【解析】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B.O2.
4.(2019北京中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5. (2022北京中考)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解析】
(1)根据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可知白磷的着火点很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虽也达到了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而不燃烧,故说明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热水的温度较高使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由于热水隔绝了氧气不能发生燃烧。故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6.(2021北京中考)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答案】D
【解析】
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表明O2含量的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D。
7.(2020北京中考)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答案】D
【解析】
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
故选D。
8.(2018北京中考)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答案】C
【解析】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
【1年模拟题】
1. (2022北京丰台二模)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2. (2022北京顺义二模)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则图中“c”代表的是氧气,故选A。
3. (2022北京海淀二模)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故答案选择C
4.(2022北京大兴二模)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故选A。
5. (2022北京海淀二模)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选A。
6. (2022北京丰台一模)空气中体积分数的为21%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取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B. 将红磷点燃放入瓶内后,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红磷熄灭后,应立即打开弹簧夹
D. 反应后,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答案】D
【解析】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A、红磷取用量要过量,如果不足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导致测量结果偏小,错误;
B、将红磷点燃放入瓶内后,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可能导致气体逸出出现实验误差,错误;
C、红磷熄灭后,应等到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错误;
D、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反应后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正确;
故选D。
8. (2022北京平谷一模)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 利用了红磷与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且不与N2反应的性质
C.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D. 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在玻璃管外加热铜丝,点燃红磷,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说法正确;
B、利用了红磷与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且不与N2反应的性质,从而通过测量气体减少量,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说法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放热,使右侧玻璃管液面先升高,氧气被消耗,左侧压强减小,使右侧玻璃管液面降低,因此液面先上升,冷却后下降,说法错误;
故选:D。
9.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集气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 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不准确 D.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
【答案】B
【解析】
A、实验过程有气体参与反应,所以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果更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 (2022北京顺义一模)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 N2、O2等均匀混合
C. 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 N2、O2的体积比约为5:1
【答案】B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空气是混合物,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混合而成;B选项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均匀混合而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混合物中各成分各自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现象是错误的叙述,N2、O2的体积比为78:21;故答案选择B。
11. (2022北京顺义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将注射器中10mL热水滴在白磷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oC,集气瓶容积为250mL)
A. 热水用以点燃白磷
B.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冷却到50o时打开止水夹
D. 最终量筒内液面降至大约60mL处
【答案】C
【解析】
A、白磷的着火点为40oC,滴入的水温高于着火点,故热水用以点燃白磷,说法正确;
B、白磷燃烧后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C、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否则会使气体受热膨胀使结果偏小,选项操作错误;
D、根据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有题意得,,减去大约10毫升的水,故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大约是40mL,量筒内水体积是100mL,液面降至大约60mL处,选项正确;
答案为:C。
12. (2022北京延庆一模)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红磷需足量 B. 红磷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用激光笔点燃红磷可防止烟尘污染
【答案】B
【解析】
A、为使氧气充分反应,红磷需要足量,A正确。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作用是消耗氧气,B错误。
C、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瓶中液面最终上升五分之一至1处,C正确。
D、用激光笔点燃红磷,避免了打开瓶塞产生的烟尘污染,D正确。
故选:B。
13. (2022北京通州一模)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需检验装置气密性
B. 红磷的作用是消耗U型管左侧内的氧气
C. 实验过程中U型管右侧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D.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U型管左侧内液面上升到刻度1附近
【答案】C
【解析】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的作用是消耗U型管左侧内的氧气。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U型管左侧的气压增大,导致右侧液面高度上升;反应结束后,温度恢复正常,U型管左侧氧气消耗完,气压减小,导致右侧液面高度下降。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实验成功的标志为U型管左侧内液面上升到刻度1附近,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2022北京大兴二模)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B. 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实验时将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后再关闭止水夹
D. 该实验利用了N2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A、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故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不符合题意;
B、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C、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止水夹,再将燃烧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仅将氧气完全消耗,可以得出氮气不支持燃烧,且难溶于水的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5. (2022北京丰台一模)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 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 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A、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将热量传递给白磷,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使其燃烧,不符合题意;
B、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③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C、热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故不燃烧,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2022北京海淀二模)用下图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1)该实验利用的铜的性质是______。
(2)加热铜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3)已知集气瓶的容积为 500 mL,若能成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 是______(填序号)。
a.320 mL b.80 mL c.20 mL d.100 mL
【答案】(1)导热性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b
【解析】
(1)金属具有导热性,该实验利用的铜的性质是导热性,故填:导热性。
(2)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加热铜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3)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已知集气瓶的容积为 500 mL,含有100mL水,氧气体积,故反应结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是80mL,故选:b。
17. (2022北京顺义二模)利用铜与氧气反应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塞上胶塞后玻璃管容积为7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拉至30mL处,气球中没有空气)
(1)实验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目的是______。
(2)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使气球恢复原状,此时注射器活塞应停在约______mL刻度处。
【答案】(1)使铜粉与氧气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2)10
【解析】
该实验的原理是铜丝加热消耗氧气,使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从而注射器向左移动,移动的体积就是装置中氧气的体积。
(1)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使铜粉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完全反应。
(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装置中氧气的体积为,此时注射器活塞应停在约30mL-20mL=10mL处。
18. (2022北京丰台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可将其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答案】(1) (2)打开止水夹,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为20mL
【解析】
(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进入水的体积为:100mL×1/5=20mL,故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打开止水夹,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为20mL。
19. (2022北京朝阳二模)用下图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
(1)实验1,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2,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2,向外拉注射器,观察到_________,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答案】(1)烧杯内的水经过导管流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线2处
(2)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会消耗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现象是烧杯内的水经过导管流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线2处;
(2)水蒸气遇到干冷的烧杯会冷凝为小液滴,从而说明有水生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含有氢元素。故实验2,①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3)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实验2,向外拉注射器,集气瓶内压强变小,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被吸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故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