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
专题13 常见的酸和碱
【5年中考真题】
1.(2022北京中考) 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橘子汁(3-4) B. 西瓜汁(5-6) C. 牛奶(6~7) D. 鸡蛋清(7~8)
2. (2022北京中考)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浓盐酸 B. 大理石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3. (2022北京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能分解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D. 熟石灰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4.(2021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除铁锈的是
A.盐酸 B.植物油 C.NaOH溶液 D.食盐水
5.(2021北京中考真题)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3) B.酱油(4-5) C.西瓜汁(5-6) D.洗发水(8-9)
6.(2019北京中考真题)生活中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
A.柠檬汁(2.0~3.0) B.苹果汁(2.9~3.3)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7.(2019北京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有腐蚀性 B.H2O2能分解
C.H2O是常用的溶剂 D.Al在常温下不能与O2反应
8.(2018北京中考真题)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油污净(12~13) B.西瓜汁(5~6) C.洁厕灵(1~2) D.橘子汁(3~4)
9.(2021北京中考真题)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下:
(1)甲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反应塔中甲酸分解的微现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____。
(3)反应塔中发生副反应产生微量CO2。洗涤器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中和未反应的甲酸蒸气,并除去CO2,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0.(2021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研究酸、碱的性质。
(1)向1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向2、3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______(填序号);再向3中滴加NaOH溶液,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1.(2019北京中考真题)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0北京中考真题)补全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向1中滴加______溶液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2)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___
(3)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________ Ca(OH)2能与盐酸反应
13.(2018北京中考真题)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年模拟题】
1.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食盐 B. 烧碱 C. 熟石灰 D. 浓硫酸
2.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一些饮品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0~3.0) B. 咖啡(4.5~5.5)
C. 西瓜汁(5.2~6.2) D. 苏打水(7.7~9.0)
3.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溶液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食盐水 D. 医用酒精
4.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物质不能与 NaOH 发生反应的是
A. HCl B. CO2 C. H2SO4 D. NaCl
5.(2018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
6.(2017北京中考真题)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植物 花生 苹果 西瓜 沙枣
适宜的pH范围 5.0~6.0 5.0~6.5 6.0~7.0 8.0~8.7
A.花生 B.苹果 C.西瓜 D.沙枣
7.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 胆汁(6.8~7.4) B. 血液(7.35~7.45) C. 胃液(0.8~1.5) D. 唾液(6.6~7.1)
8.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稀盐酸和Ca(OH)2溶液 B. NaCl 溶液和Ca(OH)2溶液
C. NaHCO3 溶液和盐酸 D. Na2CO3 溶液和Ca(OH)2溶液
9. (2022北京朝阳二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西瓜汁:pH=5.8 B. 牛奶:pH=6.6
C. 柠檬汁:pH=2.5 D. 酱油:pH=4.4
10. (2022北京大兴二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酱油(4~5) C. 西瓜汁(5~6) D. 液体肥皂(9~11)
11. 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A. 石灰石 B. 熟石灰 C. 苛性钠 D. 纯碱
12. (2022北京大兴二模)石灰石是生产生石灰、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A. CaO B. CaCO3 C. Ca(OH)2 D. CaCl2
13.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某些食品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品 A.柠檬汁 B.番茄汁 C.牛奶 D.玉米粥
pH 2.4 4.4 6.5 7.8
A. A B. B C. C D. D
14.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石灰石 D. 氢氧化钠
15.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将下列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 铜 B. 锌 C. 铁 D. 镁
16. (2022北京丰台二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酱油(4-5) C. 西瓜汁(5-6) D. 洗发水(8-9)
17. (2022北京丰台二模)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稀盐酸 B. Na2CO3溶液 C. NaOH 溶液 D. NaCl 溶液
18.(2022北京大兴二模) 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 用盐酸除铁锈 B. 用生石灰吸收水蒸气
C. 用NaOH处理含硫酸的废水 D. 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19. (2022北京平谷一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 番茄汁(4.0 ~ 4.4) B. 鸡蛋清(7.6 ~ 8.0)
C. 肥皂水(8.3 ~ 9.1) D. 草木灰水(10.3 ~ 11.1)
20. (2022北京平谷一模)下列物质常用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纯碱
21. (2022北京密云二模)含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Al(OH)3+ 3HCl=AlCl3+ 3H2O,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22. (2022北京密云二模)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A. 火碱 B. 纯碱 C. 消石灰 D. 小苏打
23. (2022北京密云二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酱油(4-5) C. 西瓜汁(5-6) D. 洗发水(8-9)
24. (2022北京延庆一模)下列数据是某些花卉适宜的土壤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4.0~4.5) (5.0~6.0) (5.0~6.8) (7.3~8.0)
A.八仙花 B.百合 C.茶花 D.迎春
A. A B. B C. C D. D
25. (2022北京房山二模)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A. 纯碱 B. 烧碱 C. 石灰石 D. 熟石灰
26. (2022北京通州一模)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稀盐酸 B. Na2CO3溶液 C. NaCl溶液 D. 石蕊溶液
27. (2022北京通州一模)下列不是NaOH俗称的是
A. 纯碱 B. 烧碱 C. 火碱 D. 苛性钠
28. (2022北京通州一模)常温下,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番茄汁(4.0 ~ 4.4) B. 柠檬汁(2.0 ~ 3.0)
C. 草木灰水(10.3 ~ 11.1) D. 西瓜汁(5.0~ 6.0)
29. (2022北京顺义二模)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pH,其中显酸性的是
A. 洁厕灵 B. 消毒液 C. 肥皂水 D. 油污净
30. (2022北京朝阳一模)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苹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31. (2022北京顺义一模)下列物质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NaHCO3 B. Ca(OH)2 C. NaOH D. NaCl
32. (2022北京顺义一模)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说明浓硫酸具有
A. 吸水性 B. 腐蚀性 C. 挥发性 D. 酸性
33.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液体,下列操作正确是
A. 观察溶液的颜色 B.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通入二氧化碳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34.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橘子汁(3~4)
C. 西瓜汁(5~6)
D. 牙膏(8~9)
35. (2022北京朝阳二模)能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A. 酚酞溶液 B. 稀盐酸 C. NaCl溶液 D. Na2CO3溶液
36.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 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C. 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 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37.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下表是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三种用品及有效成分。
用品 脱氧剂 洁厕灵 炉灶清洁剂
有效成分 还原铁粉 盐酸 氢氧化钠
(1)脱氧剂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原铁粉会生锈,生锈的原因是______。
(2)炉灶清洁剂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______。
(3)洁厕灵不能与炉灶清洁剂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38.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利用下图实验研究酸和碱的性质。向 1-3 孔穴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 4-6 孔穴中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1)溶液变为蓝色的孔穴是______。
(2)有气泡产生的孔穴是______。
(3)孔穴 4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9. (2022北京顺义一模)在如图所示点滴板的①~⑥孔穴内分别放有①铁片②铜片③铁片④酚酞溶液⑤Na2CO3溶液和⑥Ca(OH)2溶液; 向①中滴加ZnSO4溶液,其他孔穴滴加稀盐酸。
(1)孔穴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六个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填序号)。
(3)由上述实验得出有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
40.(2022北京通州一模)在白色点滴板盛有试剂的孔穴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1)能证明稀盐酸显酸性的是__________(填“1”或“2”)。
(2)孔穴3中能证明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孔穴4中的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1. (2022北京延庆一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浓NaOH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B中稀盐酸被倒吸入A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同时,A中有气泡产生,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2. (2022北京延庆一模)补全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向1中滴加______溶液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2)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______
(3)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43.(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NaOH的俗称之一是______ B Ca(OH)2的俗称之一是______
44.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在两个小烧杯中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1)实验1中,氢氧化钠发生潮解,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的性质是______;久置后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2)实验2中,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45. (2022北京顺义二模)用下图装置研究酸、碱的性质。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D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3)有气泡产生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46.(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 取3支试管,各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再分别加入5mL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硫酸溶液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0% 不加热 30s铁锈脱落,50s出现较明显小气泡,90s溶液发红
10% 酒精灯上加热 10s出现明显气泡,20s铁锈脱落,6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20% 酒精灯上加热 5s出现明显气泡,10s铁锈脱落,4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1)溶液变黄是因为生成了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出现气泡的原因:______。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7. (2022北京中考)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8. (2022北京海淀二模)用下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
(1)打开 K1,放入适量稀盐酸,立即关闭 K1,观察到 A 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烧杯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______色。
(2)移开烧杯,按下表进行实验 i 或实验 ii,证明了反 应后 A 中还有碳酸盐。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 按实验 i 计分。
操作 现象
实验i 打开K1 稀盐酸流入A中,______
实验ii 打开K2 A中液体流入锥形瓶,______
49. (2022北京平谷一模)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
装置 试剂 现象 结论
a为NaOH溶液,b为澄清石灰水,c为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呈碱性
a、b为稀盐酸或澄清石灰水c为Na2CO3溶液 I中产生无色气体,II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写出I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50.(2022北京丰台二模)利用如下实验,研究物质性质。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证明 B 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3)C 中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______。
51.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在两个小烧杯中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1)实验1中,氢氧化钠发生潮解,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的性质是______;久置后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2)实验2中,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52.(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 取3支试管,各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再分别加入5mL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硫酸溶液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0% 不加热 30s铁锈脱落,50s出现较明显小气泡,90s溶液发红
10% 酒精灯上加热 10s出现明显气泡,20s铁锈脱落,6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20% 酒精灯上加热 5s出现明显气泡,10s铁锈脱落,4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1)溶液变黄是因为生成了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出现气泡的原因:______。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3. (2022北京东城一模)用如图装置研究碱的性质(已知Na2CO3溶液呈碱性)。
(1)向①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②中通入气体,无明显现象。证明与NaOH反应的实验方案为______。
54.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的配制方法对紫色石蕊溶液显色的影响。
【查阅资料】石蕊能溶于水或乙醇中。
【进行实验1】分别用某品牌的石蕊1g进行4种方法的石蕊溶液配制。
方法 蒸馏水体积/mL 操作 石蕊溶液 溶液颜色
① 100 搅拌,静置1h,过滤 滤液 紫色
② 100 煮沸后过滤 滤液 紫色
③ 100 搅拌,静置24h,过滤 滤液 紫色
④ 50 搅拌,静置24h,过滤 滤液加30mL乙醇,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紫色
【解释与结论】
(1)方法①配制的石蕊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2)方法④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大于20mL。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进行实验2】用4种方法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向被测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
被试溶液 方法① 方法② 方法③ 方法④
10%盐酸 红 红 红 浅红
饱和二氧化碳溶液 浅红 浅红 浅红 不明显
饱和碳酸钠溶液 蓝 蓝 蓝 浅蓝
澄清石灰水 蓝 蓝 蓝 浅蓝
【解释与结论】
(3)通过实验可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4)向饱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呈浅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5)进行实验2时,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取用被测溶液的体积相同、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经实验证明,配制方法④的滤渣中还有较多未溶解的石蕊。实验方案是:向滤渣中加入50mL蒸馏水,______。
(7)用方法④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时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
55. (2022北京朝阳一模)硫酸镁在医疗、造纸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以氧化镁矿粉(主要成分氧化镁,还含有少量氧化铁、烧碱等杂质)和浓硫酸为原料,生产硫酸镁的主要反应为:,其部分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2)反应器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56. (2022北京朝阳一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
(1)实验1,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则b为____。若观察到c比a先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②中溶液逐渐变为无色,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3)实验3,若验证CO2与NaOH反应,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另取实验3所示装置,将____,重复实验3操作,比较气球的变化程度。
57. (2022北京朝阳二模)如图所示,在井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一定量稀盐酸。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孔穴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孔穴3中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2,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
58. (2022北京朝阳二模)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乙实验,将注射器中的液体注入广口瓶,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弹簧夹。
①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59. (2022北京丰台一模)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关闭K,推动注射器,将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K,B中稀盐酸沿导管进入A。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液体流入A后,观察到A中______,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60. (2022北京丰台一模)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B ______ 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 试管2中无明显现象 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C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中溶液变浑浊 ______
61.(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兴趣小组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现反应开始时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黄色,一段时间后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Cl3的溶液呈黄色
甲同学认为生成的FeCl3可能与试管中的物质继续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1-1 实验1-2 实验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 长时间放置,溶液逐渐从黄色变浅绿色 长时间放置,产生红褐色沉淀
(1)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实验1-1的目的是 _________ 。
(3)综合分析实验1,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 。
乙同学用生锈程度相同的锈铁钉、5mL盐酸探究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实验编号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时 24h后
2-1 铁锈和2%盐酸 铁锈、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
2-2 生锈铁钉和2%盐酸 生锈铁钉、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浅绿色
2-3 生锈铁钉和6%盐酸 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浅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2-4 生锈铁钉和10%盐酸 铁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很快由无色变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4)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 ________ 有关。
(5)2-2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 。
(6)基于上述实验推测,下列关于工业用盐酸除铁锈的说法合理的是 ______ (填字母 序号)。
A 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
B 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对铁也有腐蚀作用
C 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
答案解析
【5年中考真题】
1.(2022北京中考) 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橘子汁(3-4) B. 西瓜汁(5-6) C. 牛奶(6~7) D. 鸡蛋清(7~8)
【答案】A
【解析】
A、橘子汁的pH为3-4,显酸性;
B、西瓜汁的pH为5-6,显酸性;
C、牛奶的pH为6~7,显弱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8,显碱性;
pH小于7,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故选A。
2. (2022北京中考)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浓盐酸 B. 大理石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则溶液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B、大理石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则溶液质量会增多,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潮解同时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则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2022北京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能分解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D. 熟石灰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答案】D
【解析】
A、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说法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说法正确;
D、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错误。
故选D。
4.(2021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除铁锈的是
A.盐酸 B.植物油 C.NaOH溶液 D.食盐水
【答案】A
【解析】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以用稀盐酸除锈,此选项正确;
B、涂抹食用油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膜以达到防锈目的,食用油能防锈,但不能用于除铁锈,此选项错误;
C、NaOH溶液不能与氧化铁反应,不能用来除锈,此选项错误;
D、食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因氧化铁不与食盐水反应,则不能除去铁锈,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2021北京中考真题)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3) B.酱油(4-5) C.西瓜汁(5-6) D.洗发水(8-9)
【答案】D
【解析】
A、柠檬汁的pH为2-3,pH<7,呈酸性;
B、酱油的pH为4-5,pH<7,呈酸性;
C、西瓜汁的pH为5-6,pH<7,呈酸性;
D、洗发水的pH为8-9,pH>7,呈碱性。
故选D。
6.(2019北京中考真题)生活中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
A.柠檬汁(2.0~3.0) B.苹果汁(2.9~3.3)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A. 柠檬汁(2.0~3.0) ,呈酸性; B. 苹果汁(2.9~3.3) ,呈酸性;C. 牛奶 (6.3~6.6) ,呈酸性;D. 鸡蛋清(7.6~8.0) ,呈碱性;选D
7.(2019北京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有腐蚀性 B.H2O2能分解
C.H2O是常用的溶剂 D.Al在常温下不能与O2反应
【答案】D
【解析】
A、NaOH有腐蚀性,故不符合题意;
B、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能分解产生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C、H2O是常用的溶剂,故不符合题意;
D、Al在常温下,其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Al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符合题意。
8.(2018北京中考真题)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油污净(12~13) B.西瓜汁(5~6) C.洁厕灵(1~2) D.橘子汁(3~4)
【答案】A
【解析】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pH=7,显中性;pH小于7 ,显酸性;
A、油污净的pH=12~13,大于7,故溶液呈碱性,故正确;
B、西瓜汁的pH=(5~6),故显酸性,故错误;
C、洁厕灵pH=(1~2),小于7,故显酸性,故错误;
D、橘子汁pH=(3~4),小于7 ,故选酸性,故错误。故选A。
9.(2021北京中考真题)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下:
(1)甲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反应塔中甲酸分解的微现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____。
(3)反应塔中发生副反应产生微量CO2。洗涤器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中和未反应的甲酸蒸气,并除去CO2,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3:8 (2) (3)
【解析】
(1)根据甲酸的化学式HCOOH可知,甲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3:8。
(2)甲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甲酸分解的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则另一种产物中含有氢元素,则另一种产物是水,其微粒图示为: 。
(3)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10.(2021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研究酸、碱的性质。
(1)向1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向2、3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______(填序号);再向3中滴加NaOH溶液,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 NaOH+HCl=NaCl+H2O
【解析】
(1)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酚酞遇碱变红,向2、3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2;再向3中滴加NaOH溶液,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故填:2;NaOH+HCl=NaCl+H2O。
11.(2019北京中考真题)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OH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3)2HCl+Na2CO3=2NaCl+H2O+CO2↑
【解析】
(1)由图2可知,曲线开始阶段,是有一段下降趋势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容器中的CO2反应了,而产物中有无气体生成,容器内压强会减小,故填写:NaOH溶液;
(2) 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3) cd段压强变大,是因为加进去的盐酸和前一个反应的产物发生了反应,重新生成了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增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12.(2020北京中考真题)补全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向1中滴加______溶液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2)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___
(3)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________ Ca(OH)2能与盐酸反应
【答案】(1)CuSO4或CuCl2(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1)现象: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结论: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可知实验是铁和含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所以向1中滴加含铜元素的可溶性的盐溶液,如CuSO4或CuCl2(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向2中滴加盐酸,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而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酚酞试液为无色,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Ca(OH)2能与盐酸反应。
13.(2018北京中考真题)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D(2)红色溶液变为无色(3)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解析】
(1)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BD正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澄清石灰水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氧化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但无气泡冒出,故选BD;
(2)滴有酚酞的澄清石灰水的溶液为红色溶,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发生反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1年模拟题】
1.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食盐 B. 烧碱 C. 熟石灰 D. 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A、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呈弱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强烈腐蚀性,且不与酸性物质反应,不能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一些饮品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0~3.0) B. 咖啡(4.5~5.5)
C. 西瓜汁(5.2~6.2) D. 苏打水(7.7~9.0)
【答案】D
【解析】
A、柠檬汁:2.0~3.0,pH<7,呈酸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咖啡:4.5~5.5,pH<7,呈酸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西瓜汁:5.2~6.2,pH<7,呈酸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苏打水:7.7~9.0,pH>7,呈碱性,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溶液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食盐水 D. 医用酒精
【答案】B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敞口放置,溶质HCl会挥发,溶液质量减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时间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C、食盐水性质稳定,长时间敞口放置,溶液的质量变化不大;
D、酒精易挥发,长时间敞口放置,溶质酒精会挥发,溶液的质量减小;
故选B。
4.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物质不能与 NaOH 发生反应的是
A. HCl B. CO2 C. H2SO4 D. NaCl
【答案】D
【解析】
A、HCl能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2SO4能与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aCl、NaOH两者混合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2018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
【答案】B
【解析】
A、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正确;
C、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D、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故选B。
6.(2017北京中考真题)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植物 花生 苹果 西瓜 沙枣
适宜的pH范围 5.0~6.0 5.0~6.5 6.0~7.0 8.0~8.7
A.花生 B.苹果 C.西瓜 D.沙枣
【答案】D
【解析】
A选项花生适宜酸性土壤中生长;B选项苹果适宜与酸性土壤中生长;C选项西瓜适宜于酸性土壤中生长;D选项沙枣适宜的pH范围为碱性,不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种植。故答案选择D
7.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 胆汁(6.8~7.4) B. 血液(7.35~7.45) C. 胃液(0.8~1.5) D. 唾液(6.6~7.1)
【答案】C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D。
8. (2022北京海淀二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稀盐酸和Ca(OH)2溶液 B. NaCl 溶液和Ca(OH)2溶液
C. NaHCO3 溶液和盐酸 D. Na2CO3 溶液和Ca(OH)2溶液
【答案】D
【解析】
A. 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和水,无沉淀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NaCl 溶液和Ca(OH)2溶液不反应,无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NaHCO3 溶液和盐酸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无沉淀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Na2CO3 溶液和Ca(OH)2 溶液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 (2022北京朝阳二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西瓜汁:pH=5.8 B. 牛奶:pH=6.6
C. 柠檬汁:pH=2.5 D. 酱油:pH=4.4
【答案】C
【解析】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表示,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选项中酸性最强的是柠檬汁。
故选C。
10. (2022北京大兴二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酱油(4~5) C. 西瓜汁(5~6) D. 液体肥皂(9~11)
【答案】D
【解析】
A.柠檬汁pH<7,呈酸性,该选项不正确;
B.酱油的pH<7,呈酸性,该选项不正确;
C.西瓜汁的pH<7,呈酸性,该选项不正确;
D.液体肥皂的pH>7,呈碱性,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1. 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A. 石灰石 B. 熟石灰 C. 苛性钠 D. 纯碱
【答案】B
【解析】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合题意;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符合题意;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不合题意。
故选B。
12. (2022北京大兴二模)石灰石是生产生石灰、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A. CaO B. CaCO3 C. Ca(OH)2 D. CaCl2
【答案】B
【解析】
A、CaO的俗名是生石灰,选项不符合题意;
B、CaCO3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选项符合题意;
C、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选项不符合题意;
D、CaCl2别名无水氯化钙,是常用的干燥剂的主要成分,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某些食品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品 A.柠檬汁 B.番茄汁 C.牛奶 D.玉米粥
pH 2.4 4.4 6.5 7.8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故选A。
14.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石灰石 D. 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大,B错误。
C、石灰石不吸水也不挥发,质量不变,C错误。
D、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变大,D错误。
故选:A。
15.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将下列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 铜 B. 锌 C. 铁 D. 镁
【答案】A
【解析】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活动性可知,铜活动性较弱不和稀盐酸反应;
故选A。
16. (2022北京丰台二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酱油(4-5) C. 西瓜汁(5-6) D. 洗发水(8-9)
【答案】D
【解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A、柠檬汁的pH为2-3,pH<7,呈酸性;
B、酱油的pH为4-5,pH<7,呈酸性;
C、西瓜汁的pH为5-6,pH<7,呈酸性;
D、洗发水的pH为8-9,pH>7,呈碱性。
故选D。
17. (2022北京丰台二模)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稀盐酸 B. Na2CO3溶液 C. NaOH 溶液 D. NaCl 溶液
【答案】B
【解析】
A、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B、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符合题意;
C、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者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二者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2北京大兴二模) 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 用盐酸除铁锈 B. 用生石灰吸收水蒸气
C. 用NaOH处理含硫酸的废水 D. 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
A、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吸收水蒸气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NaOH处理含硫酸的废水,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D、NaHCO3治疗胃酸过多,属于盐与酸的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2022北京平谷一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 番茄汁(4.0 ~ 4.4) B. 鸡蛋清(7.6 ~ 8.0)
C. 肥皂水(8.3 ~ 9.1) D. 草木灰水(10.3 ~ 11.1)
【答案】A
【解析】
pH大于7,溶液显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小于7,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番茄汁(4.0 ~ 4.4)pH小于7呈酸性,故选:A。
20. (2022北京平谷一模)下列物质常用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纯碱
【答案】A
【解析】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A。
21. (2022北京密云二模)含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Al(OH)3+ 3HCl=AlCl3+ 3H2O,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C
22. (2022北京密云二模)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A. 火碱 B. 纯碱 C. 消石灰 D. 小苏打
【答案】A
【解析】
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B、碳酸钠俗称纯碱;
C、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故选A。
23. (2022北京密云二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酱油(4-5) C. 西瓜汁(5-6) D. 洗发水(8-9)
【答案】D
【解析】
A、柠檬汁的pH为2-3,pH<7,呈酸性;
B、酱油的pH为4-5,pH<7,呈酸性;
C、西瓜汁的pH为5-6,pH<7,呈酸性;
D、洗发水的pH为8-9,pH>7,呈碱性。
故选D。
24. (2022北京延庆一模)下列数据是某些花卉适宜的土壤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4.0~4.5) (5.0~6.0) (5.0~6.8) (7.3~8.0)
A.八仙花 B.百合 C.茶花 D.迎春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pH为4.0~4.5,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pH为5.0~6.0,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pH为5.0~6.8,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pH为7.3~8.0,大于7,溶液显碱性,符合题意。
故选D。
25. (2022北京房山二模)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A. 纯碱 B. 烧碱 C. 石灰石 D. 熟石灰
【答案】D
【解析】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D。
26. (2022北京通州一模)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稀盐酸 B. Na2CO3溶液 C. NaCl溶液 D. 石蕊溶液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产生白色沉淀。
C、氯化钠不和氢氧化钙反应,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D、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澄清石灰水呈碱性,溶液变为蓝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故选B。
27. (2022北京通州一模)下列不是NaOH俗称的是
A. 纯碱 B. 烧碱 C. 火碱 D. 苛性钠
【答案】A
【解析】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故选:A。
28. (2022北京通州一模)常温下,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番茄汁(4.0 ~ 4.4) B. 柠檬汁(2.0 ~ 3.0)
C. 草木灰水(10.3 ~ 11.1) D. 西瓜汁(5.0~ 6.0)
【答案】C
【解析】
A、番茄汁(4.0 ~ 4.4),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柠檬汁(2.0 ~ 3.0),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草木灰水(10.3 ~ 11.1),pH>7显碱性,符合题意;
D、西瓜汁(5.0~ 6.0),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29. (2022北京顺义二模)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pH,其中显酸性的是
A. 洁厕灵 B. 消毒液 C. 肥皂水 D. 油污净
【答案】A
【解析】
根据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pH=7溶液显中性,据此判断
A、如图所示,洁厕灵pH<7,故显酸性,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消毒液pH>7,故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肥皂水pH>7,故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油污净pH>7,故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30. (2022北京朝阳一模)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苹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
碱性pH>7,酸性pH<7,显碱性的是D. 鸡蛋清7.6~8.0
31. (2022北京顺义一模)下列物质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NaHCO3 B. Ca(OH)2 C. NaOH D. NaCl
【答案】B
【解析】
一般使用熟石灰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可以和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改良土壤。故选B。
32. (2022北京顺义一模)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说明浓硫酸具有
A. 吸水性 B. 腐蚀性 C. 挥发性 D. 酸性
【答案】A
【解析】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随之增加,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与浓硫酸的腐蚀性、酸性无关,并且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选A。
33.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液体,下列操作正确是
A. 观察溶液的颜色 B.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通入二氧化碳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液体都没有颜色,通过颜色不能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稀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B符合题意;
C、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盐酸不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都是碱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
B. 橘子汁(3~4)
C. 西瓜汁(5~6)
D. 牙膏(8~9)
【答案】D
【解析】
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pH大于7显碱性,pH小于7溶液显酸性,pH等于7溶液显中性;故答案选择D。
35. (2022北京朝阳二模)能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A. 酚酞溶液 B. 稀盐酸 C. NaCl溶液 D. Na2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鉴别需要鉴别两者阳离子的不同。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呈碱性,加入酚酞后均变为红色,无法鉴别,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能生成碳酸钙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6.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 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C. 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 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答案】B
【解析】
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而钴可以与盐酸反应说明钴比铜强,故A错误,氢氧化钴受热易分解,故化学性质不稳定,故C错误,氢氧化钴能与盐酸反应,故不能干燥氯化氢,故D错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37.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下表是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三种用品及有效成分。
用品 脱氧剂 洁厕灵 炉灶清洁剂
有效成分 还原铁粉 盐酸 氢氧化钠
(1)脱氧剂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原铁粉会生锈,生锈的原因是______。
(2)炉灶清洁剂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______。
(3)洁厕灵不能与炉灶清洁剂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答案】(1)铁和氧气和水发生了反应 (2)炉灶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3)NaOH+HCl=NaCl+H2O
【解析】
(1)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水发生了反应,故填:铁和氧气和水发生了反应。
(2)炉灶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炉灶清洁剂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故填:炉灶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3)洁厕灵中盐酸与炉灶清洁剂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OH+HCl=NaCl+H2O。
38.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利用下图实验研究酸和碱的性质。向 1-3 孔穴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 4-6 孔穴中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1)溶液变为蓝色的孔穴是______。
(2)有气泡产生的孔穴是______。
(3)孔穴 4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1、3 (2)5 (3)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故溶液变为蓝色的孔穴是1、3,故填:1、3。
(2)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气泡产生的孔穴是5,故填:5。
(3)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9. (2022北京顺义一模)在如图所示点滴板的①~⑥孔穴内分别放有①铁片②铜片③铁片④酚酞溶液⑤Na2CO3溶液和⑥Ca(OH)2溶液; 向①中滴加ZnSO4溶液,其他孔穴滴加稀盐酸。
(1)孔穴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六个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填序号)。
(3)由上述实验得出有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
【答案】(1)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2)①②④⑥ (3)Zn>Fe>Cu
【解析】
(1)孔穴⑤中为Na2CO3溶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①锌比铁活泼,铁无法置换出锌,无明显现象;
②铜片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且现象;
③铁片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④酚酞溶液遇碱变红,遇酸无现象;
⑤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
⑥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
则①②④⑥无明显现象;
(3)Fe无法与ZnSO4反应说明活动性顺序Zn>Fe,Fe与稀盐酸反应生氢气而Cu不能,说明活动性顺序Fe>Cu,故动性顺序为Zn>Fe>Cu。
40.(2022北京通州一模)在白色点滴板盛有试剂的孔穴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1)能证明稀盐酸显酸性的是__________(填“1”或“2”)。
(2)孔穴3中能证明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孔穴4中的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1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解析】
(1)石蕊溶液遇酸变为红色,遇碱变为蓝色;酚酞溶液遇碱变为红色,遇酸不变色。故能证明稀盐酸显酸性的是:1;故填:1;
(2)酚酞溶液遇碱变为红色,遇酸不变色,遇中性不变色;孔穴3中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孔穴4中稀盐酸溶液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中含有Fe3+;颜色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1. (2022北京延庆一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浓NaOH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B中稀盐酸被倒吸入A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同时,A中有气泡产生,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CO2+2NaOH=Na2CO3+H2O
(2) ①.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减少,试管A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试管B中的盐酸倒吸入试管A中 ②. Na2CO3+2HCl=2NaCl+CO2↑+H2O
【解析】
(1)A中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减少,试管A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试管B中的盐酸倒吸入试管A中,同时,A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42. (2022北京延庆一模)补全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向1中滴加______溶液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2)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______
(3)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①.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 ②. Fe2O3+6HCl=2FeCl3+3H2O ③. 溶液红色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④. NaOH+HCl=NaCl+H2O
【解析】
(1)铁与可溶性的铜盐,如硫酸铜或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证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故填硫酸铜或氯化铜或硝酸铜等。
(2)2中放有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2O3+6HCl=2FeCl3+3H2O。
(3)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氢氧化钠消失,溶液呈酸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OH+HCl=NaCl+H2O。
43.(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NaOH的俗称之一是______ B Ca(OH)2的俗称之一是______
【答案】 ①. 烧碱##火碱##苛性钠 ②. 消石灰##熟石灰
【解析】
氢氧化钠的俗名有烧碱、火碱和苛性钠;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和消石灰。
44.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在两个小烧杯中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1)实验1中,氢氧化钠发生潮解,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的性质是______;久置后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2)实验2中,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 ①. 潮解性 ②.
(2)溶液红色消失变无色
【解析】
(1)氢氧化钠发生潮解,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的性质是潮解性;久置后氢氧化钠发生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酸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红色消失变无色。
45. (2022北京顺义二模)用下图装置研究酸、碱的性质。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D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3)有气泡产生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 (2)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3)BC##CB
【解析】
(1)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滴入盐酸后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再显碱性即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故填: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3)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B试管中的碳酸钙和滴入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试管中的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有气泡产生的实验是:BC。
46.(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 取3支试管,各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再分别加入5mL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硫酸溶液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0% 不加热 30s铁锈脱落,50s出现较明显小气泡,90s溶液发红
10% 酒精灯上加热 10s出现明显气泡,20s铁锈脱落,6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20% 酒精灯上加热 5s出现明显气泡,10s铁锈脱落,4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1)溶液变黄是因为生成了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出现气泡的原因:______。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硫酸铁##
(2)
(3)加热可以加快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或者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硫酸和氧化铁的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1)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显黄色,故溶液变黄是因为反应生成了硫酸铁;
(2)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有气泡出现,该反应方程式为:;
(3)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根据控制变量法,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由硫酸浓度相等时,加热与不加热,可以得出加热可以加快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由同时为加热条件,硫酸浓度不同时,可以得出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硫酸和氧化铁的反应速率越快。
47. (2022北京中考)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黄色 (2)或
(3)4、5或5、4
【解析】
(1)1中放的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2)2中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的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醋酸显酸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4、5。
48. (2022北京海淀二模)用下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
(1)打开 K1,放入适量稀盐酸,立即关闭 K1,观察到 A 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烧杯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______色。
(2)移开烧杯,按下表进行实验 i 或实验 ii,证明了反 应后 A 中还有碳酸盐。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 按实验 i 计分。
操作 现象
实验i 打开K1 稀盐酸流入A中,______
实验ii 打开K2 A中液体流入锥形瓶,______
【答案】(1) ①.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 红
(2) ①. 有气泡产生 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1)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实验i: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剩余溶于中还有碳酸盐,打开K1盐酸流入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碳酸盐存在;
实验ii:碳酸盐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若剩余溶于中还有碳酸盐,打开K2溶液酸流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碳酸盐存在;
49. (2022北京平谷一模)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
装置 试剂 现象 结论
a为NaOH溶液,b为澄清石灰水,c为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呈碱性
a、b为稀盐酸或澄清石灰水c为Na2CO3溶液 I中产生无色气体,II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写出I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答案】 ①. 变红 ②. 变浑浊 ③.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50.(2022北京丰台二模)利用如下实验,研究物质性质。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证明 B 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3)C 中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______。
【答案】(1) (2)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3)二氧化碳##CO2
【解析】
(1)A 中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碱性)一开始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氯化钠,所以能证明 B 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3)C 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51.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在两个小烧杯中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1)实验1中,氢氧化钠发生潮解,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的性质是______;久置后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2)实验2中,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 ①. 潮解性 ②.
(2)溶液红色消失变无色
【解析】
(1)氢氧化钠发生潮解,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的性质是潮解性;久置后氢氧化钠发生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酸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红色消失变无色。
52.(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 取3支试管,各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再分别加入5mL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硫酸溶液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0% 不加热 30s铁锈脱落,50s出现较明显小气泡,90s溶液发红
10% 酒精灯上加热 10s出现明显气泡,20s铁锈脱落,6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20% 酒精灯上加热 5s出现明显气泡,10s铁锈脱落,45s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1)溶液变黄是因为生成了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出现气泡的原因:______。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硫酸铁## (2)
(3)加热可以加快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或者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硫酸和氧化铁的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1)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显黄色,故溶液变黄是因为反应生成了硫酸铁;
(2)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有气泡出现,该反应方程式为:;
(3)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根据控制变量法,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由硫酸浓度相等时,加热与不加热,可以得出加热可以加快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由同时为加热条件,硫酸浓度不同时,可以得出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硫酸和氧化铁的反应速率越快。
53. (2022北京东城一模)用如图装置研究碱的性质(已知Na2CO3溶液呈碱性)。
(1)向①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②中通入气体,无明显现象。证明与NaOH反应的实验方案为______。
【答案】(1)
(2)将①中的溶液加入②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CO2与NaOH发生反应
【解析】
(1)向①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若生成沉淀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了,故填:将①中的溶液加入②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CO2与NaOH发生反应。
54.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的配制方法对紫色石蕊溶液显色的影响。
【查阅资料】石蕊能溶于水或乙醇中。
【进行实验1】分别用某品牌的石蕊1g进行4种方法的石蕊溶液配制。
方法 蒸馏水体积/mL 操作 石蕊溶液 溶液颜色
① 100 搅拌,静置1h,过滤 滤液 紫色
② 100 煮沸后过滤 滤液 紫色
③ 100 搅拌,静置24h,过滤 滤液 紫色
④ 50 搅拌,静置24h,过滤 滤液加30mL乙醇,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紫色
【解释与结论】
(1)方法①配制的石蕊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2)方法④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大于20mL。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进行实验2】用4种方法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向被测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
被试溶液 方法① 方法② 方法③ 方法④
10%盐酸 红 红 红 浅红
饱和二氧化碳溶液 浅红 浅红 浅红 不明显
饱和碳酸钠溶液 蓝 蓝 蓝 浅蓝
澄清石灰水 蓝 蓝 蓝 浅蓝
【解释与结论】
(3)通过实验可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4)向饱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呈浅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5)进行实验2时,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取用被测溶液的体积相同、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经实验证明,配制方法④的滤渣中还有较多未溶解的石蕊。实验方案是:向滤渣中加入50mL蒸馏水,______。
(7)用方法④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时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 ①. 石蕊 ②. 分子间有间隔 ③. 碱性 ④. ⑤. 滴加石蕊溶液体积相同、温度相同 ⑥. 搅拌,静置24h,过滤 ⑦. 溶解的石蕊较少
【解析】
解释与结论: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所以方法①配制的石蕊溶液中,溶质是石蕊。
(2)方法④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大于20mL。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隔。
解释与结论:
(3)通过实验可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所以说明呈碱性。
(4)向饱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呈浅红色,说明遇到了显酸性的物质,来源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所以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5)进行实验2时,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取用被测溶液的体积相同、滴加石蕊溶液体积相同、温度等等相同。
反思与评价:
(6)配制方法④的滤渣中还有较多未溶解的石蕊。实验方案是:向滤渣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静置24h,过滤,将滤渣里的溶质继续溶解。
(7)用方法④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时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溶解的石蕊较少。
55. (2022北京朝阳一模)硫酸镁在医疗、造纸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以氧化镁矿粉(主要成分氧化镁,还含有少量氧化铁、烧碱等杂质)和浓硫酸为原料,生产硫酸镁的主要反应为:,其部分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2)反应器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
(3)硫酸和水
【解析】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和水。
56. (2022北京朝阳一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
(1)实验1,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则b为____。若观察到c比a先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②中溶液逐渐变为无色,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3)实验3,若验证CO2与NaOH反应,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另取实验3所示装置,将____,重复实验3操作,比较气球的变化程度。
【答案】(1) ①. 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 ②.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溶液失去了碱性
(3)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解析】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要验证CO2能与水反应,因为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故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观察到c比a先变红;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运动到烧杯②中溶于水形成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溶液失去了碱性,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都含有水,CO2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也会造成气体被吸收,内部气压降低,因此,为了排除水溶解CO2造成的影响,采取对比实验,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加入水的体积要与氢氧化钠体积相等,消除水的影响,使上述实验合理可行。
57. (2022北京朝阳二模)如图所示,在井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一定量稀盐酸。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孔穴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孔穴3中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2,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
【答案】(1)2、6 (2) (3)氯化钙、稀盐酸
【解析】
(1)氢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能产生气泡的是孔穴2、6。
(2)孔穴4中反应的化学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对应方程式为。
(3)孔穴3中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2,说明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说明稀盐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以及过量稀盐酸。
58. (2022北京朝阳二模)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乙实验,将注射器中的液体注入广口瓶,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弹簧夹。
①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①. 2NaOH+CO2=Na2CO3+H2O ②. 烧杯中的稀盐酸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广口瓶的溶液中产生气泡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后呈红色,甲实验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逐渐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①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广口瓶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
②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广口瓶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稀盐酸沿导管进入广口瓶,进入的稀盐酸与瓶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广口瓶的溶液中产生气泡,故填烧杯中的稀盐酸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广口瓶的溶液中产生气泡。
59. (2022北京丰台一模)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关闭K,推动注射器,将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K,B中稀盐酸沿导管进入A。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液体流入A后,观察到A中______,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答案】(1) (2)有气泡产生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B中液体流入A,盐酸与A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60. (2022北京丰台一模)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B ______ 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 试管2中无明显现象 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C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中溶液变浑浊 ______
【答案】 ①.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 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 试管1中为氢氧化钠溶液,试管2中为碳酸钠溶液
【解析】
A、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B、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试管1中为氢氧化钠溶液,试管2中为碳酸钠溶液。
61.(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兴趣小组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现反应开始时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黄色,一段时间后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Cl3的溶液呈黄色
甲同学认为生成的FeCl3可能与试管中的物质继续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1-1 实验1-2 实验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 长时间放置,溶液逐渐从黄色变浅绿色 长时间放置,产生红褐色沉淀
(1)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实验1-1的目的是 _________ 。
(3)综合分析实验1,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 。
乙同学用生锈程度相同的锈铁钉、5mL盐酸探究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实验编号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时 24h后
2-1 铁锈和2%盐酸 铁锈、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
2-2 生锈铁钉和2%盐酸 生锈铁钉、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浅绿色
2-3 生锈铁钉和6%盐酸 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浅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2-4 生锈铁钉和10%盐酸 铁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很快由无色变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4)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 ________ 有关。
(5)2-2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 。
(6)基于上述实验推测,下列关于工业用盐酸除铁锈的说法合理的是 ______ (填字母 序号)。
A 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
B 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对铁也有腐蚀作用
C 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
【答案】 ①. ②. 探究FeCl3是否会与盐酸反应 ③. 酸性条件下,FeCl3与Fe发生反应生成浅绿色的FeCl2 ④. 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 ⑤. 盐酸浓度低,产生的少量FeCl3在酸性条件下与Fe反应被消耗 ⑥. BC
【解析】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1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故目的是探究FeCl3是否会与盐酸反应。
(3)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
(4)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有关。
(5)2-2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盐酸浓度低,产生的少量FeCl3在酸性条件下与Fe反应被消耗。
(6)A、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浓度大会损坏铁制品,故A不正确;
B、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对铁也有腐蚀作用,故B正确;
C、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故C正确。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