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与工业布局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工业是指在自然界开发、收集原料,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活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分类标准 类型
生产对象 采掘工业
加工工业
产品性质 重工业
轻工业
形成时间 传统工业
新工业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工业是指在自然界开发、收集原料,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活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工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中国
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宣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相比起其他电池,“刀片电池”拥有更强更全面的安全性,并且兼具长寿命和长续航。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环境优美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环境优美
大量的资金支持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环境优美
大量的资金支持
市场广阔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环境优美
大量的资金支持
市场广阔
劳动力素质水平高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生产设备与工艺先进
环境优美
大量的资金支持
市场广阔
劳动力素质水平高
较高的科技研发能力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璧山高新区积极与璧山供电公司对接,专门成立“比亚迪专变项目共产党员突击队”,全程跟进服务,为比亚迪量身设计了“永、临结合”的供电方案,在项目前期迅速建设了10千伏临时过渡电源,待投产后提供正式永久性电源。
为保障比亚迪生产的关键能源天然气的充足,2019年4月,在得知比亚迪缺乏生产用气后的第一时间,璧山区在比亚迪方面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召集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和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前往泸州西南油气田进行协调,并邀请泸州西南油气田相关负责人到璧山实地考察,经过双方密集往来协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解决了比亚迪的用气难题。
生产设备与工艺先进
环境优美
大量的资金支持
市场广阔
劳动力素质水平高
较高的科技研发能力
政策支持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璧山城区和大学城仅一山之隔,是距离重庆主城最近的郊区县,而且还开通了地铁。
生产设备与工艺先进
环境优美
大量的资金支持
市场广阔
劳动力素质水平高
较高的科技研发能力
政策支持
临近高等院校,劳动力素质高
交通便利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案例探究一
1、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原料 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
能源(动力、燃料)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市场 接近市场(国内、外市场广阔)
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 数量:劳动力丰富;素质:劳动力素质高;价格:劳动力廉价
科技 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
国家政策 优惠的政策
历史经验 历史经验丰富
经济基础 农业基础好;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协作能力好
地价 土地价格低廉
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地区,并不像我们平常见到的地图所表示的那样,仅仅是一条线,而是由一连串城镇和工业区组成的地带。1965 年墨西哥政府制定了《边界地区工业化议程》,在北部边境设立出口加工区。鼓励企业从美国免税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墨西哥境内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制成品出口到美国。墨西哥北部边境地区的蒂华纳、墨西加利、华雷斯、马塔莫罗斯等城市都建有出口加工区,这些城市与美国南部边境地区的圣迭戈、加利西哥、埃尔帕索、布朗斯维尔等城市相邻。
活动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1. 读图 3-17,说一说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两侧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2. 在蒂华纳、墨西加利、华雷斯、马塔莫罗斯等城市中,选择一个出口加工区,说一说它的区位优势条件。
美国一侧经济繁荣,工农业发达;墨西哥一侧杂乱无章,工业相对落后。
以上四座城市的出口加工区都主要承担组装和加工工艺,故该类工业布局于美墨边境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墨西哥境内毗邻美国,市场广阔;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费低等。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3. 议一议,墨西哥政府为什么要在北部边境地区布局出口加工区?
利用本国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吸引美国的企业前来投资设厂,从而获取工业利润。
主要有装配型产业(如汽车)、转包型产业(如纺织业),具体为:汽车、纺织、电子产品、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的生产和组装。
企业家
经济效益
低成本、高利润
理想区位条件
现实区位优势
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交通最为方便;政府大力支持等
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
原料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劳动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
假如你是一名企业家,仅从经济利益考虑,最理想的地点在哪里?但在现实中又该如何选择呢?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原料指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
水果罐头厂等
市场指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等
动力指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早期的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工工业
劳动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
制鞋等工业
技术指向型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
精密仪表等工业
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
根据工业区位选址的原则: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从工业生产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
具体分析如下:
1. 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
A工业→动力指向型;
B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C工业→原料指向型。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说出下图的工业指向类型
技术指向型
劳动力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随堂练习
①动力指向型
②原料指向型
③劳动力指向型
2.说出下图的工业指向类型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1.分析影响甜菜制糖、有色金属冶炼、飞机组装三个部门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原料
动力
技术
活动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钢铁工业是法国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早期的钢铁工业分布在内地,主要在中央高原周围的圣艾蒂安、维埃纳、蒙吕松一带,利用当地的煤和水力,建起了第一批高炉。随着洛林铁矿的大规模开发,钢铁工业转移至洛林,中心在隆维和蒂永维尔。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法国钢铁工业布局重心趋向沿海。1962 年法国最大的钢铁公司齐诺尔在北部的敦刻尔克港口建立了新的钢铁基地,现在该公司是法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在地中海沿岸的福斯港又建立了第二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两大沿海钢铁基地的钢产量现已占到法国钢铁总产量的 60% 以上。
(1)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这些变化是由哪些区位因素引起的。
由靠近煤矿、铁矿到靠近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的区域。这些变化由原料、燃料、交通、市场、技术等区位因素引起。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钢铁工业是法国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早期的钢铁工业分布在内地,主要在中央高原周围的圣艾蒂安、维埃纳、蒙吕松一带,利用当地的煤和水力,建起了第一批高炉。随着洛林铁矿的大规模开发,钢铁工业转移至洛林,中心在隆维和蒂永维尔。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法国钢铁工业布局重心趋向沿海。1962 年法国最大的钢铁公司齐诺尔在北部的敦刻尔克港口建立了新的钢铁基地,现在该公司是法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在地中海沿岸的福斯港又建立了第二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两大沿海钢铁基地的钢产量现已占到法国钢铁总产量的 60% 以上。
(2)在钢铁工业的布局中,哪些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说出你的理由。
交通、市场、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技术条件的进步,资源利用率的上升,单位产品消耗的资源量减少;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运费大幅度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从国外进口煤铁,工业制成品再输往国外。因此,钢铁工业更倾向于布局在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区域。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工业区位出现了哪些新因素?
环境质量
信息化水平
产业集聚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环境质量是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各个地区和城市都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对污染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引导企业布局和集聚。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企业可以在多个国家提供订单生产、及时送货和综合服务。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集聚因素在工业布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集聚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这些新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呢?
环境质量:
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技术
推广使用
传统区位因素(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的作用逐渐减弱
新的区位因素(科技、知识、创新等)的作用得以凸显
企业布局和集聚
引
导
信息化水平高地方
信息化水平:
产业集聚:
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
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
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N
N
N
盛行风或主导风:
下风向/垂直郊外(工业区)如:欧洲西部
季风:
与风向垂直郊外(工业区)如:中国东部
多风向:
最小风频上风向(工业区)
空气污染——风频、风向与工业布局
活动
工厂类型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自来水厂
高新技术开发区
商贸中心
仓库
奶牛场、蛋鸡场
工业污染类型及其布局原则
不同类型的工厂产生的污染类型及布局原则。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水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噪声污染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要求水源清洁
布局在河流上游
需要高科技人才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用地多,交通便利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靠近市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2. 几乎所有工厂都会产生废弃物,但不同工厂所产生的废弃物在性状上有所不同。联系相关知识,分析水泥厂、造纸厂、化工厂和火力发电厂所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有哪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它们布局的区位选择条件。
水泥厂主要产生大气污染废弃物;造纸厂主要产生水污染废弃物;化工厂既产生大气污染废弃物,又产生水污染废弃物;火力发电厂既产生大气污染废弃物,又产生固体废弃物。
水泥厂污染空气,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造纸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化工厂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还要兼顾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火力发电厂既污染空气又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工厂既要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又要注意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不同类型污染企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
空气
污染
水源
垃圾
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工厂设置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最大风频下风向
水泥厂 酿造厂
排污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火电厂
钢铁厂
化工厂
炼油厂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3. 近些年来,淮河流域陆续关闭了大批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对改善淮河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这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失。对此,你怎么看?说出你的理由。
只考虑眼前经济效益的观点是错误的。
工业生产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 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经济效益最终也会丧失。淮河水质变坏会危及沿岸地区甚至整个淮河流域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加剧水资源紧缺的程度。
探究二 工业布局
微观上是指工业企业的布局(主要是厂址选择),工业点的布局等。
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宏观层面
概念: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微观层面
意义:合理的工业布局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地区产业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统筹。
探究二 工业布局
现代工业生产及其地域组织形式要求对工业企业群进行成组布局,在一定地域上,较紧凑地分布着以一个较大型的工业企业为骨干而组成的企业群,彼此进行协作、配套生产,或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从而形成工业区。
工业区是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
探究二 工业布局
世界工业布局的特点
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地域条件,以优势工业部门为主导,许多地方建成了现代化综合工业基地。
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工业布局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如北半球中纬度形成了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地带。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的改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趋于网络化,使得一些新型工业的布局相对分散。
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型。
如围绕航空港布局工业,靠近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工业。
世界 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
工业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新兴的加工制度业中心。
探究二 工业布局
按形成过程分类
一类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区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如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使用的地区。
一类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区
棉花
纺纱厂
织布厂
印染厂
布匹
汽车
轮胎厂
玻璃厂
配饰厂
仪表厂
探究二 工业布局
分类 煤铁复合型 临海型 临空型
按主导区位分类
围绕某个大型工业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其位置由核心工厂的区位因素而定。例如钢铁工业区的位置就因核心工厂区位因素的变化而经历了由煤炭一铁矿区位到港口区位的变化。整个世界的工业区类型也可根据核心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大致分为煤铁复合型、临海型、临空型等三大类。
出现时间 近代 二战后 新技术革命后
技术条件 蒸汽动力 电力 超级油轮、集装 箱、巨型运输船 人才、技术、现
代化高速交通
工业区位 邻近资源兴 建工业企业 海港、河港附 近兴建大型企业 高速公路沿线、飞
机场周边兴建工业
探究二 工业布局
专业性工业区
综合性工业区
以大型工业联合企业为核心,以某一工业部门为主。如以炼油和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为核心,建有炼油厂、乙烯厂、合成橡胶厂等诸多工厂的石油化学工业区。
一些企业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如铁路专用线,电站、大型水源工程、港口等,围绕这些工同的基础设施,多个区位指向相同企业集聚形成综合性工业区。
如即有廉价水电,又盛产木材,还有药材资源的地方,可以发展成冶金,造纸,制药等企业的综合性工业区。
按工业结构分类
探究二 工业布局
按发展历史分类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以钢铁、机械、纺织、煤炭、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具有生产规模大,高度集中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后,在发达国家没有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出现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和以传统工业为主组织形式较新的工业区,生产规模小,形式分散。
英国中部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意大利西北部工业区
印度班加罗尔
美国硅谷
日本筑波
德国慕尼黑
探究二 工业布局
传统工业区
形成条件 工业部门 发展特点
欧洲西部工业区 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多优良港湾;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学、电子等 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
俄罗斯西部工业区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学、核工业、宇航、飞机、电子等 重工业为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美工业区 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发达;消费市场庞大 汽车、钢铁、化学、军事、石油、宇航、飞机、电子等 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便利;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力丰富 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纺织等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
探究二 工业布局
新兴工业区
①没有传统工业基础而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的普拉托纺织工业区。该区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将众多中小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区。如美国的“硅谷”、德国南部等,基本上没有传统工业,由于环境质量好,逐步发展成以微电子技术、宇航、生物工程为主的工业区。
探究二 工业布局
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区
(以美国“硅谷”为例)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有高等院校。
便捷的交通。
军事订货。
产业特点
从业人员中受教育水平高。
研发的费用高。
产品更新换代快。
面向国际市场
探究二 工业布局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1.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兴起的原因
①矿产资源丰富:阿巴拉契亚山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西部有铁矿分布;
②市场广阔: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便利的水运。
活动
探究二 工业布局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①日本、西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传统制造业呈现衰落趋势,美国国内的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停滞不前;②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③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迅速崛起,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美国东北部地区。
活动
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探究二 工业布局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地价昂贵、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活动
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探究二 工业布局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活动
工业区的分类
2.说一说美国本土工业区转移主要受哪些区位影响。
技术、环境等因素。
探究二 工业布局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活动
工业区的分类
3.对比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布局条件,并作出简要评价。
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传统的原料指向型工业。美国新兴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如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分布、人才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新兴的技术指向型工业。
探究二 工业布局
工业区的分类
工业布局有哪些新变化呢?
工业分散
产业转移
探究二 工业布局
工业分散
①传统工业区由于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为了寻求最优区位而分散
②新兴工业区由于产品短小轻薄,且价格昂贵,适宜航空运输,研发厂与装配厂的分离。
③跨国公司由于现代交通方式和通信方式的提高,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而分散
弊端: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是指工业企业、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与其相对应的是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集中于一定地域或地点。
探究二 工业布局
产业转移
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过程。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及避开关税壁垒、好的投资环境等因素。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市场、信息优势、管理经验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原因: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探究二 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的变化
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利于基础设施完善。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造成投资减少,经济下滑,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失业人数增加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减轻环境压力。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转入地
转出地
探究二 工业布局
阅读课本76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该公司选择全球布局的原因。
飞机生产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因此零部件生产厂全球分布,这样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最佳零部件供应商,保证产品质量;选择合理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活动
探究二 工业布局
2.分析航空配套企业在天津大型客机总厂周边集聚的原因。
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阅读课本76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活动
小结
工业概况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
因素的变化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
环境
主要部门
分类
概念
集聚因素
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概念
工业区
工业布局的变化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工业分散
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