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9 23: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交通运输
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向阳镇位于太原盆地北端,太原市西北部,汾河上游,地形属于山前缓冲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向阳镇既是连结太原及其以北诸县的通衢,又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素有“太原向北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向阳镇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22年2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新兰路、滨河东路等快速路的建设,为向阳古镇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北高新开发区和汾河四期工程的经济辐射区带来了契机。
影响向阳镇兴衰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向阳镇位于太原盆地北端,太原市西北部,汾河上游,地形属于山前缓冲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向阳镇既是连结太原及其以北诸县的通衢,又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素有“太原向北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向阳镇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22年2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新兰路、滨河东路等快速路的建设,为向阳古镇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北高新开发区和汾河四期工程的经济辐射区带来了契机。
1.向阳镇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以陆路运输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欠缺,离草场近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古代北方
以陆路运输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欠缺,离草场近
南方地区
气候湿润,水网密闭,水运运量大,成本低。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向阳镇位于太原盆地北端,太原市西北部,汾河上游,地形属于山前缓冲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向阳镇既是连结太原及其以北诸县的通衢,又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素有“太原向北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向阳镇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22年2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新兰路、滨河东路等快速路的建设,为向阳古镇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北高新开发区和汾河四期工程的经济辐射区带来了契机。
2.为什么公路会成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优缺点有哪些?
我国国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灵活性高,能够更好满足日常交通需求。但公路运输的运量较低,大规模建设成本高。
1.向阳镇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以陆路运输为主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向阳镇位于太原盆地北端,太原市西北部,汾河上游,地形属于山前缓冲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向阳镇既是连结太原及其以北诸县的通衢,又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素有“太原向北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向阳镇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22年2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新兰路、滨河东路等快速路的建设,为向阳古镇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北高新开发区和汾河四期工程的经济辐射区带来了契机。
2.为什么公路会成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优缺点有哪些?
我国国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灵活性高,能够更好满足日常交通需求。但公路运输的运量较低,大规模建设成本高。
1.向阳镇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以陆路运输为主
3.煤炭外运为什么选择铁路运输?
国内煤炭一直呈现“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格局,由于水运成本只有铁路三分之一或公路的六分之一,晋陕蒙的煤炭主要通过大秦线、朔黄线和瓦日线三条铁路运输到港口转海运到南方。
①煤炭属于大宗货物,运量大,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
②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但是铁路运输存在着造价高,占地广,且不适宜短途运输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向阳镇位于太原盆地北端,太原市西北部,汾河上游,地形属于山前缓冲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向阳镇既是连结太原及其以北诸县的通衢,又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素有“太原向北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向阳镇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22年2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新兰路、滨河东路等快速路的建设,为向阳古镇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北高新开发区和汾河四期工程的经济辐射区带来了契机。
2.为什么公路会成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优缺点有哪些?
我国国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灵活性高,能够更好满足日常交通需求。但公路运输的运量较低,大规模建设成本高。
1.向阳镇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以陆路运输为主
3.煤炭外运为什么选择铁路运输?
国内煤炭一直呈现“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格局,由于水运成本只有铁路三分之一或公路的六分之一,晋陕蒙的煤炭主要通过大秦线、朔黄线和瓦日线三条铁路运输到港口转海运到南方。
4.水运有哪些优缺点?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是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且速度慢,灵活性差、连续性差。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向阳镇位于太原盆地北端,太原市西北部,汾河上游,地形属于山前缓冲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向阳镇既是连结太原及其以北诸县的通衢,又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素有“太原向北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向阳镇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22年2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新兰路、滨河东路等快速路的建设,为向阳古镇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北高新开发区和汾河四期工程的经济辐射区带来了契机。
2.为什么公路会成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优缺点有哪些?
我国国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灵活性高,能够更好满足日常交通需求。但公路运输的运量较低,大规模建设成本高。
1.向阳镇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以陆路运输为主
3.煤炭外运为什么选择铁路运输?
4.水运有哪些优缺点?
5.西气东输为什么要采用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占地少,不占农田。
但需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方式 铁路 公路 水路 管道 航空
运输工具 火车、轨道列车 汽车、卡车 船 飞机
地位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对象 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金属等 短程,量小的货物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运输速度快、且运输效率高
缺点 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占地少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活动:比较分析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提示:从运量,运速、运价、灵活性、连续性、前期投资等方面)
运量: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或货物的数量。是运输业最基本的指标。
(分为客运量和货运量两种。)
运速:运输的过程中行驶的速度快慢。行驶速度越快所用时间就越短。
运价:承运单位货物的价格,是完成某一计量单位货物运输所收取的运费。
(运价×运量=运费)
灵活性: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某些突发状况,某种交通运输方式能不能及时调整做出改变,以让运输继续进行而不中断或停止。
连续性:交通运输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之间的运行过程中不容易受其他条件影响而中断。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向阳镇位于太原盆地北端,太原市西北部,汾河上游,地形属于山前缓冲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向阳镇既是连结太原及其以北诸县的通衢,又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因此素有“太原向北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向阳镇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22年2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新兰路、滨河东路等快速路的建设,为向阳古镇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北高新开发区和汾河四期工程的经济辐射区带来了契机。

现代交通的变化:
①大幅提高了运量,
②降低了运输成本,
③缩短了交通时间,
④增强了原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管道
水运
航空
国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G
K
T
D
Z
Y
高铁
快车
特快
动车
直达
旅游
河运
海运
民用航空
国家航空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截至 2017 年底,不含港澳台,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 470 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 13.6 万千米;铁路营运里程 12.7 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达 2.5 万千米。读图 4-3,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活动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地形
地质
水文
气候
生态
自然条件
交通线路修建
社会经济
经济
聚落
土地
社会
(运输需求)
(连接更多居民点)
(减少耕地占用)
(巩固国防、
加强民族团结)
施工难度
工程量
建设成本
安全性
土壤
决定
因素
制约
因素
科学技术
保 障
因 素
探究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活动
现在人们出行首选高铁,因为高铁比其他类型的列车耗时少、乘坐舒适、价格合理。这源于高铁的运行速度快,输送能力强,安全性能好,能源消耗少,正点率高,乘坐舒适度高。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为多种类型,G 代表高铁列车,Z 代表直达特快列车,D 代表动车组列车,K 代表快速列车,L 代表临时加开列车,Y 代表旅游列车。结合下表,谈一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看法?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
我国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的繁盛,皆与水运有关。
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
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的兴起,也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除水运外,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例如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
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除水运外,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例如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
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
阅读教材p54材料,以扬州的兴衰为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咽喉,交通的繁荣使扬州成为当时世界大城市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京杭大运河淤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新中国成立后,京沪铁路的修建、京杭大运河的疏浚使扬州又迅速发展起来。扬州的兴衰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布局密切相关。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又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在全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疏浚,加强了扬州与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扬州经济的发展;随着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扬州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交通地位得以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即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①缩短时空距离;
②促进客货流通;
③加强区际联系;
④扩大经济辐射范围;
⑤促进区域资源开发,拉动相关行业(建材、机械等)发展,增加就业,带动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即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即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沿海型经济带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典型者如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沿河型经济带是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长江经济带。
沿路型经济带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陇海—兰新经济带。
复合型经济带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内容。
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
内河航运
大连、上海、天津、广州
连云港、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能源、电力、制造业、航空航天
电力、钢铁、汽车、石化、服务业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
2(1)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从东京出发0~400千米内,短距离高速公路所占比重高,随距离的增加高速公路比重下降,新干线比重上升;400~800千米内,新干线占绝对优势;800千米后,新干线比重下降,航空比重最高。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
2(2)从高速公路的长度、密度、连通性等方面比较 1975 年、1985 年、2014 年日本高速公路布局的变化?
1975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了网状交通运输。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
2(3)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 3小时交通圈,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
2(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能加强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带;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效率。
探究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建设的一般性意义
交通意义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缓解交通压力;
合理布局交通网;
增加区域间便捷交通通道
经济意义
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
社会意义
增加就业;
促进少数民众,边疆和革命老区的发展
国防意义
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021年12月3日,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老铁路沿线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共建有167座隧道,301座桥梁,整段线路的桥梁和隧道比例高达87.3%。中老铁路全长1035km,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力求达到中国与老挝的合作共赢。
①沿线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桥隧比大,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②途径地区地壳活跃,多地震等地质灾害;
③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④气候湿热,蛇虫鼠蚁多,不利于施工;
⑤基础设施落后,设备和物质运输难度大;
⑥当地工人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机械施工;
分析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10分)
2021年12月3日,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老铁路沿线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共建有167座隧道,301座桥梁,整段线路的桥梁和隧道比例高达87.3%。中老铁路全长1035km,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力求达到中国与老挝的合作共赢。
①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促进沿线区域资源的开发;
③增加就业,带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
④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⑤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水平,有利于促进泛亚铁路运输网的构建。
简述中老铁路修建的意义(8分)
交通运输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判断、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
运量、速度、货物性质、运费
(多、快、好、省)
制约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
保障性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区域发展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