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教学目标】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
认识到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才能持续发展的道理。
能够举例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新课导入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 :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
人地关系不协调、环境问题突出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无法根本解决
必须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
2.内涵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①可持续
不只顾短期利益、"杀鸡取卵"
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坚持科学发展
不放弃 不减慢 不倒退
②发展
2.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可持续发展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组成
(2) 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増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系统中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环节是:
人的管理调控
3.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人与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公平。eg: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强调的是权力)
②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有限,人类的活动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eg:休渔制度、轮牧制度
(强调的是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
③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eg:建立世界环保联盟
(强调的是义务)
2020年8月7日江苏省农业厅发布公告,为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决定于2020年10月1日收回太湖渔业生产者捕捞权,撤回捕捞许可。
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020年8月7日江苏省农业厅发布公告,为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决定于2020年10月1日收回太湖渔业生产者捕捞权,撤回捕捞许可。
2.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3.肉制品厂家牺牲消费者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4.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绿颜色的商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商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案例: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框架。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2016 —2030 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该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1世纪议程》实施计划的深化。
实现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的是什么?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活动:
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评价下列行为或观点。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发达国家把一些严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围湖造田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
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另一份有关气候问题的协议《京都议定书》。
符合公平性原则
违背持续性原则
违背共同性原则
违背持续性原则
符合持续性原则
违背共同性原则
活动: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承担的方式须有所区别。就下列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你的看法。
从历史的角度看,环境问题的出现有一个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在人类燃烧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
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人口少,但人均资源消耗量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但人均资源消耗量少。两者均对环境问题负有责任。
从开发和保护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环保标准高,资金投入大,生态环境好;发展中国家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责任。
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发展机会上的公平性原则。
②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③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读图:说明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各是什么?
政府是环境监管主体,通过教育、立法、政策引导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最直接,影响程度也最大。所以,企业必须在生态保护中担当责任主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公众是环境保护的主角,推进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践行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公众也是企业和政府的监督者。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政府有职责
企业有责任
公众有义务
领导方式可持续化
生产方式可持续化
生活方式可持续化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消除贫困→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指导,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力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
贫困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阻碍可持续发展
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发展特色产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生产本地特色明显、附加值较高农产品,带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如“一村一品”等发展模式,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转移就业:组织贫困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通过与区外劳务需求对接,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
异地搬迁:对居住在深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地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政府新建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易地搬迁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依托小城镇、工业园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就业和稳定脱贫。
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文体、广电、电信公共服务,改善贫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扶贫:实施自主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②发展绿色经济→主要靠企业的参与实践,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公众的监督,力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褐色经济】
基于煤炭、 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是指建立在对资源环境过度消耗基础上、忽视生态保护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
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控制
污染物排放
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
资源消耗
改善
能源结构
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
碳排放
中国的
绿色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关注的重点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其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是应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关注的重点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都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都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③提倡可持续消费→以公众参与为主,也需要政府的指导和企业的参与,力图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应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1)可持续消费: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2)绿色消费: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 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则。
例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闲置物品互换;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清洁居室时多用扫帚,尽量少使用吸尘器;尽量选购小排量汽车或电动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废报纸可以擦玻璃,不留水渍;废弃盒子稍加裁剪可制作成储物盒;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你还能列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思考题
活动: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
你的闲置物品包括哪些 想要交换的物品有什么
通过社交平台,发起“闲置物品交换”话题。参与者需要整理出自己的闲置物品,通过“拍照”“描述”“上传”等步骤,完成闲置物品的信息介绍。参与者通过浏览他人的闲置物品,找到想要交换的物品,通过线上联系,达成交换协议。
向学校申请场所,举办“闲置物品交换”活动。已达成交换协议的人可在此完成交换,其他人也可在现场进行物品交换。
未完成交换的衣物、文具等可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活中的闲置物品如果直接丢弃,既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也是资源浪费。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平台,用来进行闲置物品交换。
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1.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处理、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2.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提供再生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自然资源
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是粮食、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大镇。该镇通过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发展之路(下图)。
3.该镇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 )
A.物质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B.科技水平高,需投入大量资金
C.产业综合发展,受市场影响小
D.土地轮作,蔬菜和粮食作物
交替种植
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是粮食、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大镇。该镇通过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发展之路(下图)。
4.立足当地基础,该镇最可行的招商项目是( )
A.高技术工业
B.化肥工业
C.饲料加工业
D.能源工业
2021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00亿件,但快递包裹常常在乡镇止步,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并实现快递进村绿色发展。
5.快递进村最有利于( )
A.优化农村人口结构 B.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C.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D.降低快递公司运营成本
2021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00亿件,但快递包裹常常在乡镇止步,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并实现快递进村绿色发展。
6.实现快递进村绿色发展应( )
A.建设快递包装回收点 B.强化群众网购意识
C.增加快递公司及站点数量
D.减少快递车进村次数、增加运量
自学窗: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时期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人地关系特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影响较弱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谋求人地协调的道路
后果 环境问题不严重 环境趋于恶化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