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材料一
——数据来源: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材料二
——照片《革命时期的俄国农民》选自《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
材料
“全国正在使用的有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铁犁仅420万把,铁耙不满50万个,农业机械几乎等于零。”
——《苏联兴亡史》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6,第5页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思考:结合所学,分析列宁与马克思对革命的观点有何同/异?
列宁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然后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当然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德国等。——马克思《国家与革命》
我们这支队伍所以走在前面,不是由于我们程度高、素养好,而是俄国的特殊条件……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是可能的。 ——列宁《列宁全集》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一国
胜利论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①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学习聚焦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③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材料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8页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列宁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在第二年被处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任务:指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工农群众运动。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和平过渡已不可行,暴力斗争势在必行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沙皇尼古拉二世
3月8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9万;
3月9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20万;
3月10日晚,沙皇下令采取恐怖手段镇压;
3月11日晚,士兵起义,拒绝向人民开枪;
600名
12日早
10200
12日午
12日晚
66700
25700
3月15日,沙皇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旧制度的急剧坍塌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
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很快获得英法承认,工兵代表苏维埃也认可它为唯一合法政府。临时政府宣布赦免罪犯,允许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等,并准备实行立宪改革,将俄国带入西方议会政治的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
二、丧钟再次敲响!——临时政府!
丧钟再度敲响
对秩序、和平、面包的诉求从未停止,1917年7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50万人上街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镇压,造成400多人伤亡,史称 七月流血事件」
1916年,经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主动权已到协约国一方。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胜利几乎可以确定。
在望的胜利
绝望的人民
临时政府选择了胜利,人民选择了苏维埃!
二、丧钟再次敲响!——临时政府!
11月6日午夜7日凌晨发动起义,8日凌晨就取得胜利。
米高扬说“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赫鲁晓夫说“当时只死了一个人”。
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二、丧钟再次敲响!——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的意义
漫画本身
作者意图
社会反响
《列宁清扫地球》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毛泽东选集》
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俄国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①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小结】比较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革命结果
革命特点
推翻封建沙皇政府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政权并存
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
三、新生的钟声敲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农业 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工业 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分配 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
材料2: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路径。”——《苏联史》
实质: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1)目的
(2)内容
【学思之窗】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苏]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3:1921年春,全国普遍发生了饥荒。忍饥挨饿的和生活无着落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将暴乱的目标指向苏维埃政权……1921年2月28日,15000名水兵参加暴乱,参加暴乱者多数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张建华《俄国史》
积极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局限性: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但生产关系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导致战后危机。
(2) 内容与实质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企业国有化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 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特点/手段 行政手段,单一公有制,排斥市场、商品关系,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工厂的烟雾是苏维埃祖国的呼吸》
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斯大林:《论经济工作的人员的任务》
《把面包交给政府》
1927年联共十五大
农业集体化
1925年联共十四大
提出工业化方针
1936年斯大林模式确立
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过程
1928-1932
1933-1937
两个“五年计划”
加强国防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为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体制) 表现
经济
政治
内容
请结合教材P93和两则材料,归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材料1:斯大林模式是为实施一种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赶超战略服务的制度。——梁孝:《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和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滋生个人崇拜
材料2: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
——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材料3:20 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影响
材料2: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全球通史》
材料1: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评价斯大林
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③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
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材料4: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做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影响
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
坡脚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