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专题:水量平衡原理及应用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知识体系
水平衡原理
水平衡原理
相关公式
基本公式
闭合流域公式
内流区公式
外流区公式
典型例题及分析思路
解释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问题;
湖水等水体盐度的变化问题;
沼泽湿地的演化过程问题;
内流河断流成因分析问题;
单一内外流区或内外流河(湖)转化过程中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变化问题等;
冰川物质平衡问题;
补充:影响蒸发的因素
洪涝成因分析;
土壤盐碱化成因分析;
缺水成因分析;
考情分析
考 卷 题号 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 分值
2022年全国甲卷 10题 文字 以杭盖草原缓丘牧草生长更好为背景,考查单一内流区的水量平衡理论 4分
2022年广东卷 17(3)题 示意图+文字 以未来气候变暖纳木错湖和仁错湖贯通为背景,考查内外流区(湖泊)相互转化水平衡原理 6分
2022年湖南卷 14-16题 示意图+文字 以中亚某内陆咸水湖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单一内流区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水平衡原理 12分
2022年福建卷 17(3)题 示意图+文字 以我国某区域植被覆盖率对缓解旱情的作用为背景,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 6分
2022年福建卷 12题 示意图+文字 以中国某山地冬季林外育苗成活率较低为背景,考查农业抑制蒸发的方法 4分
2021年河北卷 10-12题 示意图+文字 以天山和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为背景,考查水量平衡原理 12分
水量平衡原理
①概念: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用公式表示为:W入 = W出 ± △u(W入为收入水量,W出为支出水量;△u为储水变量,在多年情况下:△u为0(多年平均蓄水量保持不变)→W入=W出
②公式:△u=W入-W出 =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
变式1:当某地无储水变化量(△u=0),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
变式2:任何一个闭合流域,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径流量
变式3: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变式4:
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
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
水量平衡方程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文学研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
考
向
单一的内流区或外流区
内外流河(湖)转化
水量稳定
降水量不变(气候稳定)
蒸发量增大(水域面积变大)
外→内
内→外
外流河
内流河
降水量变小,蒸发量变大,降水量<蒸发量时
降水量变大,蒸发量变小,降水量>蒸发量时
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
例题讲解
考点一:单一内流区的水量平衡原理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毫米,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该流域为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根据剖面来看也没有流出流域的径流,因此可以套用内流区水量平衡公式,根据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可以判断蓄水变化量为0,所以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因此答案选 C。
C
例题讲解
(2022年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第2题。
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D
ABC:在相对小的范围内,丘陵坡度可能差异很大,但降水、热量、蒸发差别很小,故A、B、C项与实际不符。
D: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地处缓丘上的杭盖草原坡面径流较少,下渗的水分较多,故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也更好。杭盖草原的主体为缓坡丘陵区,而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因其牧草生长稀疏,植株矮小,不能称为杭盖草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外流区公式:降水量(差别不大)= 蒸发量 (差别不大)+ 径流量(地下+地表径流)
单一内流区的水量平衡理论
例题讲解
(2022年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单一内流区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问题
3. 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量
C. 蒸发量 D. 地表径流量
该湖为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湖水没有外流,且湖水与地下水的互补量较少
湖水的来源主要是地表径流注入和降水,湖水的支出主要是蒸发
该湖泊近60年来蒸发量与降水量变化并不大,故 BC 错误。气温近60年变化不大,故 A 错误。
湖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入湖地表径流则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导致该湖泊近60 年来水位显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故D正确
湖泊水量=降水量+地下水+入湖地表径流量—蒸发量
D
例题讲解
(2022年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 1961-1979年 B. 1970-1989年
C. 1980-1999年 D. 2000-2020年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
地下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湖水
地下水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时,湖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
是湖泊水位较低的时期
1970-1989年
B
单一内流区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问题
例题讲解
(2022年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沙尘天气增多 B. 灌溉面积扩大
C. 湖岸线较稳定 D. 绿洲面积增加
曲线由陡到缓,说明该湖泊入湖地表径流量增加由快到慢
湖泊水量增加由快到慢
湖盆地形相对稳定
湖岸线上涨由快到慢,趋于稳定
C项正确
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
用水量减少,灌溉面积减少,绿洲面积可能不变,所以BD错误;
C
单一内流区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问题
例题讲解
(2022年河南名校联盟模拟卷)乌伦古湖是新疆著名湖泊,水源来自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最早乌伦古河为额尔齐斯河的支流,第四纪晚期这里断陷成湖,北岸断崖,与额尔齐斯河仅距2.1公里。自上世纪60年代该地区大规模垦荒以来,乌伦古湖注入水量减少,湖面面积缩小,湖水矿化度增加,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缓解湖面缩小造成的影响,当地在1969年,打通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中间的分水岭,修通了引额济湖工程,对湖水进行补充。阿勒泰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甜菜含糖量达到18.7%,居全国第一。下左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简图。
6从水循环和水平衡角度说明第四纪晚期乌伦古湖(咸水湖)的形成过程。
1.(1)第四纪晚期地层下陷,乌伦古河注入;随着水位上升,湖泊水面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大;直到河流注入水量等于湖泊蒸发水量,湖泊面积保持稳定;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湖泊水不再流出到额尔齐斯河,所以成为咸水湖。
例题讲解
沼泽湿地的演化过程问题
(2018年全国1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7.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4分)
【思考角度】结合水量平衡,比较堰塞湖和沼泽湿地的水分差异,先结合地貌分
析——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分析蒸发旺盛,没形成湖泊,反而形成了湿地。
[组织答案]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例题讲解
湖水等水体盐度的变化问题
(2018年全国1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8.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思考角度]含盐量的变化主要从蒸发和河水注入等角度分析。
[组织答案]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例题讲解
考点三:内流区(外流河)相互转化水平衡原理
(2019年海南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图5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9.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6分)
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
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卓乃湖水量增多,水位上涨,外泄
贯通盐湖和清水河
与长江水系连通,内流河转为外流河
水量进出量增大,稀释盐分,盐分流失,盐度下降
例题讲解
(2019年海南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图5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9.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6分)
答案:(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盐湖和湿地面积扩大,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考点三:内流区(外流河)相互转化水平衡原理
蒸发
3
概念辨析
蒸发: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蒸发使得地面的水分升到空气中,而降水是空气的水分落到地面上。二者是两个相反、又相互依存的过程。
蒸发量: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过蒸发而散布在大气中的水量,单位用mm表示;
蒸发能力——最大可能蒸发量,蒸发能力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保持水分充足的供应的蒸发量,又称潜在蒸发量或者最大可能蒸发量,单位用mm表示;影响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等;
实际蒸发量
实际蒸发量最直白的理解就是能蒸发的数量。地面水汽以水汽逸出地表进入大气的散发量(水体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
在极度干旱的地区,降水量很小,它的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是相等的。 影响因素:实际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量
陆面蒸发能力:土壤条件、地下水活动、陆地表面特征(植被、冰雪)、气温、光照、风速和湿度等。
蒸发的影响因素
3
空气湿度大,空气湿润,蒸发弱;
例题讲解
(2017年全国1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10.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10题,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A
考点四:影响蒸发的因素
例题讲解
(2022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模拟卷)贺兰山地处我国西北中温带气候区,大致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3556米,是我国的重要界山。贺兰山年均降水量420毫米,年均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在海拔2000米左右物种最为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生态稳定的情况下,贺兰山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接近( )
A.420毫米
B.800毫米
C.1200毫米
D.2000毫米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在生态稳定的情况下,说明地理环境变化较小,蒸发量与降水量比较接近。由于贺兰山年均降水量420毫米,故多年平均蒸发量应接近420毫米,故排除BCD,答案选择A。
A
考点四:影响蒸发的因素
例题讲解
(2022年福建名校联考模拟卷)玉米为高杆作物,植被郁闭度较低,耐旱、耐寒;马铃薯性喜温凉,植被郁闭度较高。中国某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玉来和马铃薯,作物生育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土壤灌溉量约90毫米。地区农田有田坎阻挡,基本没有地表径流输出。图示意该地区4-9月农田裸地与玉来地的土壤蒸发量支出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5、6月相比,该地7、8月土壤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对流较弱 B.土壤含水量较低
C.空气湿度较大 D.植披郁闭度较高
【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与5、6月相比,该地7、8月土壤蒸发量较小,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对蒸发影响大,空气对流对蒸发量影响小,A错误;示意图无法显示土壤含水量高低,B错误;空气湿度越大蒸发越弱,7、8月中国锋面雨带移动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大会导致增发小,C正确;裸地没有植被,不存在植被郁闭度高低,也出现了7、8月土壤蒸发量小,说明与被郁闭度无关,D错误,故选C。
C
例题讲解
(2022年福建名校联考模拟卷)玉米为高杆作物,植被郁闭度较低,耐旱、耐寒;马铃薯性喜温凉,植被郁闭度较高。中国某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玉来和马铃薯,作物生育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土壤灌溉量约90毫米。地区农田有田坎阻挡,基本没有地表径流输出。图示意该地区4-9月农田裸地与玉来地的土壤蒸发量支出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若该地玉米地改种马铃薯,可推断土壤( )
A.含水量变大 B.含水量变小 C.蒸发量变大 D.蒸发量变小
根据材料可知,马铃薯植被郁闭度比玉米高,将玉米地改种马铃薯土壤的蒸发量变小,C错误,D正确;但马铃薯也会吸收土壤水分,产生植物蒸腾,植物蒸腾量的大小无法确定,土壤含水量也无法确定,AB错误,故选D。
D
例题讲解
(2022年福建名校联考模拟卷)玉米为高杆作物,植被郁闭度较低,耐旱、耐寒;马铃薯性喜温凉,植被郁闭度较高。中国某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玉来和马铃薯,作物生育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土壤灌溉量约90毫米。地区农田有田坎阻挡,基本没有地表径流输出。图示意该地区4-9月农田裸地与玉来地的土壤蒸发量支出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江苏 B.陕西 C.吉林 D.新疆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和马铃薯,作物生育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马铃薯性喜温凉,分布在我国纬度较高的北方地区,排除江苏,A错误;土壤灌溉量约为90毫米,反映出该地因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排除较湿润的吉林和干旱的新疆,CD错误;农田有田坎阻挡,基本没有地表径流输出,反映了陕西省多数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为防止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农田有田坎,尽量减少地表径流输出,B正确,故选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