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微专题:风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考情分析
考 卷 题号 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 分值
2022年山东卷 16(1)题 区域图+文字 以中美洲中部地区频发受冷空气影响为其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和风力的影响因素 4分
2022年湖南卷 19(1)(2)题 区域图+文字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为其背景,考查小区域山谷风分析、风力影响因素和风对地貌影响 8分
2022年全国乙卷 13-14题 示意图+文字 以我国一海滨城市海陆风为背景,考查海陆丰的分析和风向、风力的判读 12分
2022年广东卷 9题 区域图+文字 以超级气旋为其背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判读 3分
2022年广东卷 19题 区域图+文字 以卡拉马塔海峡为背景,考查风对水体的性质和运动的影响 10分
2022年广东卷 4-5题 文字 以南岭地区汞污染为其背景,考查风对污染物的影响和山谷风的分析 6分
【高考真题】(2022广东卷) [海洋地理](风向、风力大小的判读)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6分)
北半球冬季,该海域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表层海水
盛行风
动力来源
海陆分布的影响
海水向南流动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海水流速最大,即风力最大
联想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取决于两地的气温差)
②摩擦力(下垫面的性质)
③地形(狭管效应、是否有地形阻挡)
④大气环流(如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力大)
北部为南海,海域较宽阔,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大
海峡北宽南窄,狭管效应,加快流速
受南海南部地形影响,海面升高
注意:狭管效应不仅指气流,同样,液体从开阔地经过狭窄处时流速同样也会加快
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
成因
大小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判读
风力判读
等压线图:高指低,偏转
风向符号:风杆和风尾
风频玫瑰图:最小、最大风频
风带:东风、西风和信风
季风:东亚、南亚季风风向
景观图:旗形树、沙丘
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
下垫面:摩擦力
地面障碍:狭管效应
风
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
规划
能源
植被
土壤
洋流
地貌
气候
污染
交通
农业
灾害
大风→蒸发→降温;
迎风坡、背风坡→降水
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
风海流;上升流(离岸风)
黄土高原覆盖的黄土层
旗形树;限高;传播花粉
内陆、沿海风大可建风电站
居民区:上风向;工业区:下风向,最小分频上风向
飞机起降;船舶航行;风口
大风利扩散;静风不利扩散
风灾;寒潮;沙尘暴;台风
冬季风:寒潮;夏季风不稳定:旱涝;干热风等。
风的
类型
大尺度
六个风带
季风环流
海(湖)陆风
中小尺度
山谷风
市郊风
台风(飓风)
冰川风
干热风
焚风
龙卷风
习题精讲
(2022·湖南·高考真题)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换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城。
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6分)
谷风强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大气环流
局地环流(强)
大气环流(弱)
谷风强→受冬季风影响弱,温差大
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山高谷深,山坡与山谷相对高度大
关联
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天气状况
地形
下垫面
学生思维导图展示
风
花
雪
月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著名作家曹靖华游大理后作
下关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市,其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下关的风季集中在冬春,夏秋稍小,房屋大多数都坐西朝东,大门和窗户都朝东开。右图示意大理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2题。
2.推测下关冬春季的主要风向,并分析该季节下关风强劲的原因。(8分)
【课堂合作探究1】下关之风何处来?为何强?
行为动词
限定词
中心词
行为动词
中心词
内容回答词
地形:南北皆为高大山脉
房屋、窗户:朝东
风向——偏西风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两地温差
③摩擦力:下垫面
④地形:狭管效应、谷底走向与风方向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距离高(低)压中心距离
关联 必备知识
①冬春盛行西风受苍山的阻挡气流转而流向下关处;
②下关地形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③山谷口地形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大。
为何该地冬季吹的风不是偏北风,而是盛行西风?
进入冬半年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副热带高压中心南移至北纬15°~20°左右,西风带也随之南移
北支西风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华东等地流向太平洋;
南支西风气流沿高原南缘东流,即从阿拉伯半岛、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半岛北部等地的热带沙漠、内陆地区平流到云南。
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分成南北两支。
受地形阻挡,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
云南冬季不仅会受东北季风影响,还会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小结】地形对风向、风力的影响
地形
风向
山脉走向
减弱
狭管效应
峡谷地带
改变
风力
不变
增强
与盛行风平行
与盛行风相交
增强
改变/不变
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南端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于盆地中的洱海,是全国七大淡水湖泊之一,湖面南北长约 42.6 km,东西最大宽度 9km,面积约 256.7 km,平均湖深 10 m。在洱海盆地上空激发出湖陆风、山谷风,在两者叠加效应的驱动下,形成典型的局地环流。同时,受夏季风影响,洱海南部夜间常形成气旋式环流。下图示意大理气旋式环流图,据此完成第3题。
【课堂合作探究2】下关之风何处去?为何变?
3.说明洱海南部气旋式环流的形成过程。(6分)
气旋式环流
西南季风
山风+陆风
陆风+山风
审题干 ①行为动词:说明 ②限定词(时间、空间):洱海南部 ③中心词:气旋式环流 ④内容回答词:形成过程 获取的信息 调用的知识 得出的结论
地形:西高东低,洱海周边地势高差大
局地环流:湖陆风、山谷风叠加,局地环流强
气旋式环流形成时空背景:夏季风的夜间、洱海南部
区域背景:云南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热力环流:夜间吹陆风和山风
气旋式环流移动路径:经过下关,进入洱海后呈逆时针偏转
影响风向的因素:地形、地转偏向力等
①洱海周边地势高差大,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大,局地环流强;
②夜间,西南季风经过下关进入洱海南部后受偏东的山风和陆风叠加使得西南风转为偏东风;
③偏东风受越过苍山的西南风和局地环流(山风、陆风)影响再次偏转成西风,构成气旋式环流。
启发:大尺度的风受到小尺度的风(局地环流)影响,风向也可能发生改变
【小结】地形对风向、风力的影响
地形
风向
山脉走向
减弱
狭管效应
峡谷地带
改变
风力
不变
增强
与盛行风平行
与盛行风相交
增强
改变/不变
普遍性与特殊性
①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季风,但南方地区却偏转成了东北风(地转偏向力),西南地区还会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受西风、地形影响)
②大尺度的风受到小尺度的风(局地环流影响)风向、风力也可能发生改变(叠加风)
举一反三
当山脉走向与盛行风相交时风力有没有可能反而会增强?
地势高差大
局地环流强
增强
不变
与盛行风方向一致(叠加风)
与盛行风方向相反
改变
减弱
大理气象站记录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有50次以上的大风预警,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冬半年(10月-3月)的午后。那么问题来了,大理的风为何总在下午来呢?
在山脉的背风坡,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通常风速很小,但在有些情况下,空气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面一侧会出现局地强风,这种局地强风称为下坡风。下坡风的强弱与近地层静稳层(大气层结构稳定,近地面风速较小,气流无明显湍流运动)有关,该层会强烈吸收下坡风的能量使得下坡风减弱而不能到达地面。受近地面热力性质的变化,近地层静稳层会趋于不稳定甚至消失。研究表明,苍山东侧下坡风在早晨小而弱,到傍晚的时候变得非常强而大。下图示意大理早晨(c)和傍晚(d)海拔3.2 km的纬向风速(阴影)和风矢量水平截面图(图1),据此完成第3题。
3. 分析苍山东麓傍晚下坡风强劲的原因。(4分)
①傍晚近地面温度较高产生上升气流,导致近地层静稳层消失;
②西风越过苍山在东麓突破近地层静稳层形成强大的下坡风.
风的本质,就是空气的流动。冷空气向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世间万物就有了生机。就像鸟要去南方过冬,人在疲惫时会寻找温暖的地方!
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一颗炽热的心,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