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冲刺训练语文试题(一)(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冲刺训练语文试题(一)(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07: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民族歌刷与
舞剧的创作理念不断丰富,创新方向日益多元,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创作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近几年平均每年演出超过300场,《白毛女》《江姐》等复排剧目
反响热烈,同时每年推出5部以上新创剧目,一些原创作品的精彩段落网络点击量上亿…这家国
家级艺术院团坚持传承创新经典民族歌剧,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杨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生动呈现中国人置身和创造的历史和现实,真诚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以现实主
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是民族歌剧与舞剧的立身之本。梳理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品
力作,不难发现传承革命文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条清晰的创作脉络。
民族歌剧与舞剧甫一诞生,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发展繁荣与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紧密相连。一部部红色经典,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又在创新
中获得提升。“当年创作时多希望在一些特定情绪中加入一段三弦,能有20把二胡的声音,能有一
段很强烈的琵琶轮指齐奏!”民族歌剧《江姐》作曲、93岁姜春阳的心愿,在2021年复排版《江姐》中
实现了。如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所言,重排是向经典、向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致敬,
也是以符合当代的创新表达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让红色经典永葆青春。
奋斗的时代、火热的生活,给红色题材戏剧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创作者更加注重站在今天这
样一个时代维度上,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交流互动、表情达意的方式,使作品真正发
挥艺术媒介的功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民族歌剧舞剧的创作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传统的血
脉。从推动歌剧舞剧的民族化、本土化,到探索其现代化、当代性的审美风格,无论表现方式怎样迭
代、美学逻辑如何变迁,自成一体的文化理念、古今相通的中国精神历久弥新,根脉不移。以艺术作
品形塑历史人物,外在传递的是美的艺术感受与时代风尚,内在涵养的是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当代价值。
如何让传统经典更好地植入生活?“优秀的舞台作品要‘曲高’也要‘和众’,作品要引领大众审美,也
要让大众喜爱和理解。艺术家绝不能以自己的评判来代替观众口碑。”陶诚认为,民族歌剧舞剧要用在实
践中创造的艺术手段去表现生活,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提升感染力。
从复排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使用的环形LED屏幕全新舞台到舞剧《赵氏孤儿》字体构成的
空间舞美叙事,再到舞剧《昭君出塞》旅程的符号化…这些民族歌舞剧精品通过创新舞台语汇,有
意识地对作品进行当代视听构建,在综合形态上进行当代审美的转化,进一步打开创作视野与跨界
维度。
从复排到新创,坚定不移的精品意识、守正创新的剑作理念、以观众为本的创作导向,是中国歌
剧舞剧院实践的有益经验。中国民族歌剧舞剧艺术的发展,有赖于一代代艺术工作者薪火相传、接
续创造。
(摘编自王缙《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语文·信息卷一[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