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学
习
要
点
感受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蕴含的感情
二 品味朴素简洁的语言和细节描写
三 积累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四 背诵课文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作者介绍
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
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年近六十岁的归有光得中进士。及第后历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故被称为“归太仆”。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
1507年(1岁)
据说出生时,庭院中升起一道彩虹,绚烂夺目,光彩照人,因此父亲给他起名为“有光”。
1511年(5岁)
已知道朱熹,能读其书
1514年(8岁)
母亲周氏去世
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xī,醋)论》
1515年(9岁)
能成文章
1516年(10岁)
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
1520年(14岁)
十四岁应童子试
1523年(17岁)
奶奶夏氏去世
1524年(18岁)
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1526年(20岁)
1529年(23岁)
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名门淑女魏氏(16岁)
发妻魏氏(21岁)去世,遗有一女4岁,一子尚在襁褓之中
1534年(28岁)
1535年(29岁)
续娶18岁的安亭望族之女王氏为妻
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1539年(33岁)
1541年(35岁)
1548年(42岁)
四方学士纷纷慕名而来,少时十几人,多时百余人。归有光纵论文史,谈经说道,一时间弟子满门,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
最心爱的长子去世(16岁),作了《思子亭记》以表哀思。
任劳任怨、与夫分忧继室王氏病逝(34岁),育有三子一女
1552年(46岁)
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归有光的家境一直困贫,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维持生计。居安亭期间,王氏治田四十余亩,督僮奴垦荒,用牛车灌水,以所收米粮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让归有光专心讲学。
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分析敌情,条陈方略,向当局献计献策。
1554年(49岁)
第九次参加会试中三甲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5年(60岁)
兴办学校,培养后进;整治恶吏,平反冤狱;不是唯上司之命是办。廉洁刚正,颇著政绩,深受百姓拥戴。
因得罪豪强和上官,明升实降调任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广阅史籍,采访掌故,修成一部完备的《马政志》。
1568年(63岁)
升为南京太仆寺寺丞,故被称为“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1570年(65岁)
1571年(66岁)
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
世代书香,累世不第家道中落,亲朋离析少年好学,仕途坎坷
幼年丧母,中年丧妻
1553年(47岁)
迎娶了他的第三任妻子费氏
题目解读
①“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②“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
课文朗读
语言基础
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迨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扉 兀坐 庖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
xuān
lù
qì
yuán
dài
cuàn
yù
b
guī
fēi
gū
hé
hù
jiōng y u
sh n
y n
háo
wù
páo
qī
xiào
lài
zǐ
识记字音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课文译析
1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好几次了。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
课文译析
2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
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
②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课文译析
2
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 ”(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 ”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 ”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
课文译析
3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
④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课文译析
4
5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 ,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 ”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课文解读
1.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分析·交流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作者写了哪些“可喜”之事?
变化之可喜(焕然一新)
轩〈 独处之可喜(悠然寂静)
景色之可喜(姗姗可爱)
课文解读
3.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为什么要写项脊轩的“旧”?
分析·交流
狭小 明亮
破旧←-前―修葺-后-→幽雅
阴暗 安静
写旧,渲染衰败、阴冷的凄清氛围,为写“可喜”作反衬,说明作者对它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4.作者对项脊轩的景色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渲染项脊轩的清幽境界?
①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斑驳,小鸟时鸣; ②表现了作者的幽静、恬适和鄙弃世俗、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课文解读
第一段,紧扣题目,落笔即写项脊轩。作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主客观互相融合,造成一种艺术的气氛与意境,但作者着意处并不在此,写喜是为了映带下文,更好的写“悲”。
小结
课文解读
分析·交流
5.作者写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运用什么写法?
诸父异爨
细节(白描) 母亲早逝
祖母厚望
妻逝无聊
明朝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评归有光的文章:“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动人,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感动读者,正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
课文解读
分析·交流
2.品读第2段和最后两段,完成下表。
人物 细节描写 人物特点 作者感情
诸父 东犬西吠… 鸡栖与庭
母亲 叩门扉曰
祖母 阖门持笏
妻子 问古事、学书
兄弟隔膜
天伦不再
关怀慈爱
关怀怜爱期待
快乐真挚
家道败落
无限感慨
母爱难忘
【“余泣”】
遗教难忘
【“长号不自禁”】
恩爱难忘
【“室坏不修”“亭亭如盖”】
“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林纾
课文总结
文章围绕“项脊轩”写了些什么?
一间书斋
两种感情
三世变迁
四个女人
五件事情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多可喜,亦多可悲
祖辈,父母辈,自己
先大母,妪,先妣,妻子
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体味情感
再读课文,思考:项脊轩的兴废与作者一生相连,文中反映出他人生哪几个阶段的遭遇?请从文中找根据并加以分析。
①幼年的伤痛
②少年的伤痛
③成年的伤痛
项脊轩的兴废与作者一生相连,文中反映出他人生哪几个阶段的遭遇?请从文中找根据并加以分析。
①幼年的伤痛:“先大母婢也,乳二世。老妪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失去了慈母的关爱,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而今,母亲早已逝去,而母亲遗踪却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于是,作者不禁潸然泪下。
项脊轩的兴废与作者一生相连,文中反映出他人生哪几个阶段的遭遇?请从文中找根据并加以分析。
②少年的伤痛:轩“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於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一、大家庭的颓败衰落、混乱离析,使他不无遗憾与惆怅(“凡再变矣”)二、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怀才不遇、功名未成的现实,这是难以承受的; 三、祖母的期望,他的家庭、辜负祖母的期望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项脊轩的兴废与作者一生相连,文中反映出他人生哪几个阶段的遭遇?请从文中找根据并加以分析。
③成年的伤痛:“余既为此志,後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子,且何谓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遗憾的是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人生中的一点亮色转瞬即逝,其时,归有光29岁,刚刚步入中年,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归有光又占其一,这是对归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站在庭院中,看到妻子生前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亭亭之树已长成,而亭亭之人已逝去,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
课文解读
作者围绕项脊轩,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来追念母亲祖母妻子,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写作特色
选取生活琐事,撷取典型细节,以小见大,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感情。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黄宗羲评曰:“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主题
比较阅读
《陈情表》: 着力铺陈、悲恻动人(如瀑布)
《项脊轩志》:精于状物,读之潸然(如细流)
比较《陈情表》与《项脊轩志》在抒情写法有何不同?
课堂练习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 。
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子是: , 。
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 , 。
4.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理解性默写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内外多置小门墙 往往而是
乳二世 先妣抚之甚厚
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
课堂练习
5.《项脊轩志》中,写作者在修葺之后的项脊轩中独自静默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句子是:“ , 。 ”
6.《项脊轩志》中写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 ”,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
7.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每月十五夜里项脊轩的环境:“ , ”。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十分可爱。
8.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 ”描写庭院台阶的景象,用“ ”描写了枇杷树生长的情况。
理解性默写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吾家读书久不效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庭阶寂寂
今已亭亭如盖矣
课堂练习
9.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 ? ? ”
10.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表现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的句子是“ ” 。
1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 ” 。
1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绘自己好学,在项脊轩安居,休息,长啸或吟唱的句子是:“ , ” 。
理解性默写
儿寒乎 欲食乎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儿寒乎?欲食乎?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课堂练习
13. 《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在修葺之前破、漏的句子是:“ , 。”
14.《项脊轩志》 中作者归有光用 “ , ”两句描写三五之夜庭院中的静态美和动态。
15.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16. 《项脊轩志》中以声衬静:以“ ”衬托环境的幽雅寂静。
理解性默写
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万籁有声
文化常识
1、项脊轩: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2、旧南阁子也:阁为我国传统楼房一种,其特点是四周开窗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或供佛之用;或特指女子卧房。
宋朝以后称小屋为阁子,这与“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相符。
3、室西连于中闺 :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
4、鸡栖于厅: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饰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置身厅内就能欣赏园林景色。文中“厅”指一般说的客厅。
《项脊轩志》相关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5、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6、三五之夜:“三五”表示“十五”。古人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再如“年方二八”,表示为十六岁。
7、余自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盘到头顶上,谓之束发。一说8岁。
8、先妣、先大母:已故的母亲、已故的祖母。母系社会,母亲的母亲叫大母;父系社会,父亲的母亲叫大母。
《项脊轩志》相关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9、持一象笏:“象笏”,象牙手板。古代大臣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据《明史·舆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
10、吾妻来归、吾妻归宁:旧时女子出嫁为“归”,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项脊轩志》相关文化常识
文言基础
得:“又北向,不能得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得”:得到、获得;/能够、可以,表示情况允许。
然:“室始洞然”,“冥然兀坐”/“然余居於此”
“然”:前两句用作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的样子”;后一句表示转折,可以译为“然而”、“但是”;此外,它还可以用作代词,当这样、那样讲;用作动词,表示对的意思。
凡:“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
“凡”字是总共、一共的意思。
“而”、“若”、“汝”、“尔”、“乃”都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课文中用了前三个,文中句子是“某所而母立於兹”/“吾儿,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
重要词语:得、然、凡/而、若、汝
爨
甑
将甑放在灶上的双手
灶口的象形
一根根柴火
双手
火
把一根根柴火推进灶内,火在下面熊熊燃烧着
本义:烧火做饭
cuàn
zèng
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如同现代的蒸锅
文言基础
文言基础
文言文中,数词常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而不需要加量词;现代汉语中则需要结合量词,构成数量短语。
课文例句如下: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顷之,持一象笏至。”
这两例中,数词和名词之间没有量词。“一人”就是一个人,“一象笏”就是一个象笏。
“先妣尝一至”/“轩凡四遭火”/“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这里的前两个句子中的数词与动词之间没有量词,“一至”是到过一次,“四遭火”是遭受四次大火。后一句的“再”字是两次变化的意思,这个“再”字是古汉语的特殊词语,意思是“二”,但不用“二”,其意是“一举而二也”,如“再鞠躬”。
数词的用法
文言基础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东犬西吠。(西)/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
2、名词用作动词--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
句式
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用“……也”表示判断。)
疑问句--儿寒乎?欲食乎?(用“乎”表示疑问)/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用“何……也?”表示疑问。)
活用和句式
课堂练习
十余载苦读,你肯定也有一方读书天地。它也许是敞亮的大书房,也许是不足一米的课桌椅,但是都不影响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丰盈内心精神世界。
请你为你的“书斋”取一个名字,并为书斋写一副对联。
语言表达与运用练习
上联:借书满架,欣会先贤往圣 。
下联:明月半墙,畅抒高志壮怀。
横批:项脊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