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科学中考模拟卷(杭州适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亚硝蒸气”(NO2) B.“亚硝空气”(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燃素化空气”(N2)
2.(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金戒指 B.铝蒸锅
C.铁锤 D.铜导线
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有多种DNA 分子 B.染色体由DNA 和基因组成
C.一个DNA 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4.(2021·吴兴模拟)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B.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5.(2016·江北模拟)在2016年中考体育测试中,相关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50m跑”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所用时间约5s
B.“篮球运球投篮”测试中使用的篮球的重力约1N
C.“跳绳”测试中质量为50kg的同学跳一下做的功约1000J
D.“100m游泳”测试中质量为50kg的同学排开水的质量约50kg
6.(2022·杭州)豌豆在播种前,要先进行松土。主要目的是有利于( )
A.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干燥,促进种子萌发
B.空气进入土壤,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
C.阳光透过土壤间隙照到种子,促进种子光合作用
D.明显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种子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7.(2022·舟山模拟)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脊椎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肺循环的途径:左心房→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D.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8.(2020·天台模拟)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家蚕的生殖
B.绵羊多莉的培育
C.转基因鼠的培育
D.杂交育种
9.(2020·浙江模拟)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C.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D.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10.(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实验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C.验证生石灰与水混合后试管中气压变大
D.探究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2022·海曙模拟)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同一天,该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使火箭加速升空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B.观察到火箭穿破云霄,是以火箭内的宇航员为参照物
C.载人飞船进人预定轨道后,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流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
12.(2022·衢江模拟)2021 年 3 月 4 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由“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研究火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图是宇宙层次结构图,火星正确的位置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13.(2019八上·椒江月考)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14.(2022九下·杭州月考)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后,滑行至停止,越接近指定位置,得分越高。那么冰壶( )
A.推出后继续运动需要有力,所以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推出后继续运动不需要力,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
C.静止时,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D.静止时,竖直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15.(2020九上·余杭月考)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停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16.(2023·宁波模拟)小科家里有一盏风扇灯。他发现墙上有两个开关可以控制该灯,门口和床边各一个。如果灯和电扇都工作时,按墙上任意开关,两者同时停止工作,再按一下两个开关的任意一个,两者又同时开始工作。该灯配有一个遥控,上有两个开关,可以控制风扇和灯各自独立工作。并且,他发现,如果用遥控关灯,则墙上的开关无法开灯;如果用墙上的开关关灯,遥控也无法开灯。遥控控制电扇也是如此。风扇灯可能的电路图是下列哪个 ( )
A. B.
C. D.
17.(2021九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分别用背、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水(塑料桶中间带有转轴,桶中装满水),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他对水做功最多的是( )
A. B.
C. D.
18.(2020九上·杭州开学考)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
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19.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上抛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设物体在地面时的重力势能为零,则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与物体距离地面高度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20.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2019九上·上城期末)2019年11月3日,杭州马拉松在黄龙体育中心鸣枪起跑。马拉松是一场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比赛。
(1)为了保证运动员人身安全,组委会要求运动员赛前进行体检。某人在尿检中,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其可能出现异常的器官是 ;
(2)赛跑运动员的呼吸和脉搏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 和营养物质;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会补充淡盐水,水和无机盐均可直接被 (填写器官名称)吸收;
(4)某运动员跑完全程马拉松,体重减轻。从新陈代谢角度分析,这是人体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的结果(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2.(2019·江南模拟)一位身体健康的同学,中餐吃了较多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进入消化道后,最终在 (填器官名称)处被彻底消化.测得餐后一小时、两小时血糖含量逐步下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是 。下午他排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肾小管有 作用.
23.(2018九下·宁波保送考试)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磁性氧化铁(Fe3O4)粉末。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的。下图是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已知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操作Y所需要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玻璃仪器、试剂、 (填一种实验用品名称)。
(2)反应③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3)请书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24.(2020·玉环模拟) H、 H、 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 H、 H、 H可简写成1H、 H、3H。
(1)1H、 H、3H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相同分子数的 H2和 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
25.(2019·临海模拟) 2018年2月11日,平昌冬奥会冰壶附加赛在中国和挪威之间展开。如图甲为我国冰壶运动员比赛场景,运动员推动投掷壶从出发点 A 运动至投掷线 B 点,之后投掷壶被推出,在冰道上沿着弧线 BCD 路径到达 D 点并撞击目标壶,两只冰壶偏离不同方向离开冰道。
(1)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 。
(2)投掷壶在冰道上沿弧线运动,是因为运动员脱手之前对冰壶进行了旋转,这样冰壶在前进时产生了如图乙方向的自转,因此在前进过程中冰壶两侧的空气流速不同,导致冰壶两侧受到气压不同,请判断图中冰壶两侧的气压 p1 和 p2 大小关系 。
26.(2022九上·长兴月考)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是U型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A处下滑,仅依靠滑行,滑到与A站立相同高度的滑台B处时静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是 ,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 (选填“A”、“O"或“B”)。
(2)若想滑到C点,小科提出只要增加“用力竖直向上跳起一段高度”这个操作即可实现,则在 (选填“A”、“O”或“B")点起跳有可能达到该目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14·绍兴)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
(2)尼达姆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 的猜想。
(4)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 (选择“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28.(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学习了胆矾后,又从网上收集到一些“矾类”物质的化学式,明矾[KAl(SO4)2 12H2O]、皓矾(ZnSO4· 7H2O)、绿矾(FeSO4·xH2O)等。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小徐为了测试绿矾(Fe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如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步骤 操作 质量/g m1
1 称量石英玻璃管A(带止水夹K和K) /
2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A中,将无水硫酸铜装入B m2
3 再次称量A /
4 打开K1和K2,先缓缓通入N,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关闭K1和K2,称量A m3
5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
6 直至A质量不变 m4
(1)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 ;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
29.(2019九上·温州月考)鉴定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殊性质检验物质的方法。
(1)①农民检验氮肥:将适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铵放在手心里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不是氮肥,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样做的原理: 。
②实验室检验铵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检验铵盐(所用硫酸铵、氧氧化钠、试纸均未失效)。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纸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2)若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种离子,老师要求同学们分别用三种试剂先后检验出三种阴离子(要求每加入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并且待测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试管,加入待测溶液适量,再向其中加入 ;此实验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静置,在上层清液中加适量 溶液,确定最后检出离子的存在。
30.(2021·宁波模拟)某兴趣小组用两节新干电池,规格为“10Ω1.5A"的滑动变阻 器等器材,来测导体电阻。请分析回答: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发现两表才有示数,示数分别为2V、0.2A。根据以上信息思考该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该连接方式,将图1电路连接完整。
(2)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据图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电压/V 电流/A
1 2.0 0.20
2 2.5
3 2.8 0.28
(3)该小组同学用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变)和阻值为5Ω、15Ω、 25Ω的三个定值电阻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电阻两端电压最小能控制到 V。
31.(2019九上·奉化期末)如图甲、乙所示是小科比较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仪器,主要由保温性能较好且相同的两容器、两个相同加热电阻A和B、电源(为加热电阻遇传感器供电)和温度传感器等部分组成。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液体中的温度信息传入电脑,通过电脑处理得到温度T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
(1)老师观察装置后指出该装置缺少 装置,会使液体受热不均匀,导致实验失败。
(2)小科对装置改进后,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入100g初温相同的两种不同液体a和b打开电源,通过电脑得到了如图丙的图像,从丙图中可以看出液体 (选填“a”或“b”)比热容较大。
(3)若小科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a、b两种液体的质量都增加到150g再次实验,则得到的图像中两条线的夹角α较原来相比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2021九上·宁波期末)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小明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
(1)上述实验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有 。
(2)实验A中硫酸铜溶液与烧杯中铁粉混合后充分反应,过滤,往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没有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几中可能都写出来)
(3)实验D中,若将稀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时,混合物中4种离子(分别用a、b、c、d表示)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在甲、乙、丙中的哪个点时恰好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2020·桐乡模拟)携行温水杯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可以支持充电宝、电脑、车载等的USB直流加热,使出门在外的人们更加方便。右图为某品牌携行温水杯及相关信息参数,该品牌的电池容量为12800mAh,且产品广告中说明该水杯装满水从24℃加热至50℃用时40min。试分析回答:
(1)该水杯正常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
(2)如果携行温水杯每次正常工作40min,满电状态下的电池最多能连续工作几次
(3)若携行温水杯加热过程中忽略能量的损失,计算分析40min能否将24℃满杯水加热至50℃。
34.(2020九下·下城开学考)在机械制造中有一个给大飞轮定重心的工序,该工序的目的是使飞轮的重心发生微小的位移,以使它准确位于轴心上。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半径R的金属大飞轮可在竖直平面内绕轴心(图中两虚线的交点)自由转动。用力推动一下大飞轮,飞轮转动若干周后停止。多次试验,发现飞轮边缘上的标记F总是停在图示位置。
(1)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初步确定飞轮重心P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
A.轴心正下方的某一位置
B.轴心左侧的某一位置
C.轴心右侧的某一位置
(2)工人预计在飞轮边缘上的某一点处焊接金属m,就可以使飞轮重心回到轴心上。试求调整前飞轮的重心P到轴心的距离L。(用字母表示)
(3)焊接时工人错误将金属焊接到了边缘另一位置a(a与轴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成θ角),然后他在虚线的对称位置又进行了焊接,两处所接金属质量相同且恰为m,求θ。
35.(2020·温州模拟) 2019年12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
歼-15部分参数
质量m机 1.8×104千克
翼总面积S 60米2
舰上起飞滑跑距离s 120米
(1)交接入列仪式中,习近平主席检阅了仪仗队,舰长与政委同步并列行进在习主席后方(如图甲)。以舰长为参照物,此时政委是 的。
(2)山东舰以重油为燃料。在一次补给训练中,补给舰向山东舰加注了6×103米3的重油,则山东舰浮力将增加 牛。(重油密度取0.8×103千克/米,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
(3)歼-15是山东舰的舰载机,其部分数据如上表。歼-15舰载机起飞时升力由机翼获得,沿水平方向低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p和飞机速度v的关系为p= ρv2(式中ρ表示空气密度)。图乙是满载燃油的歼-15舰载机正飞离甲板,若此时飞机速度v为90米/秒,飞行员的质量为60千克,则该舰载机装载燃油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
36.(2022九上·湖州期中)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
(1)反应①冶炼金属铁中可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该反应 (属于或不属于) 置换反应。
(2)2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0%的铁矿石中,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37.(2019·杭州模拟)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的化学式是CH4·8H2O,则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的太阳能。
(3)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酸雨、PM2.5超标
①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的是 (填字母)
a.戴口罩b.焚烧秸秆c.植树造林d.提倡使用电动汽车
②新能源混合动力(汽油和电动)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优点备受人们青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酸雨,在杭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纯汽油提供能量时,已知某内燃机效率为80%,汽车的最大牵引力为1600N,那么这个内燃机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汽车运动最远距离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气体应为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NO2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B、N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C、N2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D、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用途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金戒指利用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A不合题意;
B.铝蒸锅利用铝的金属导热性强,故B符合题意;
C.铁锤利用铁的硬度大,故C不合题意;
D.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解答】:A、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A错误;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错误;
C、一个DNA分子里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D正确.
故选: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解答】A、脂肪只能在小肠处被消化,所以其只在小肠处减少;故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越多的,等级越低,所以乙图表示的食物链是丙→丁→乙→甲;故B正确;
C、由图可知,Ⅰ是左心房;Ⅱ是右心室;Ⅲ是左心室;Ⅳ是右心房;静脉注射消炎药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左心室,即 Ⅳ→Ⅱ→Ⅰ→Ⅲ;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25~3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差最多,即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低于5℃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并没有停止;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50m跑”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所用时间在8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只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6kg×10N/kg=6N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50kg×10N/kg=500N左右;跳绳时的起跳高度在10cm=0.1m左右,跳一下做的功约W=Gh=500N×0.1m=50J.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游泳时在水中接近漂浮状态,排开水的质量与中学生的质量差不多,在50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及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解答】松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的有氧呼吸。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血液循环;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相关概念和已学知识判断。
【解答】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正确。
B:脊椎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正确。
C: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左心房,C错误。
D: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A、家蚕的生殖,有受精卵的出现,属于有性生殖;故A错误;
B、多莉的培育由图可知,没有出现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
D、杂交育种经过物种的交配,有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解答】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是地球绕日自转形成的。故A正确。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是地球绕日公转形成的。
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是地球绕日公转形成的。
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是地球绕日公转形成的。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现象与要达到的目的,哪个不能通过现象反应实验目的,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蜡烛燃烧过程中,碟子底部出现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A不合题意;
B.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不能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说明只有水时铁钉不能生锈,不能说明铁钉生锈需要氧气参加,故B符合题意
C.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生石灰与水混合后试管中气压变大,故C不合题意;
D.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电磁波;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对火箭进行受力分析;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4)根据电磁波的应用判断。
【解答】A.火箭向后喷气,对气体施加向后的推力,同时,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向前的推力,从而使火箭加速升空,故A错误;
B.观察到火箭穿破云霄,即描述火箭在运动,因为火箭相对云霄的位置改变,因此参照物为云霄,故B错误;
C.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由于运动轨迹为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那么它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流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太阳系中,类木行星都有光环。太阳系中的类木行星(气态巨行星)共有四颗,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四颗行星都有光环。
【解答】火星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在整个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将加入的溶质与溶解度比较,确定实际溶质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2)只有加入的溶质质量等于或大于它的溶解度,该溶液才能是饱和溶液;
(3)只有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它的溶解度,该溶液中才能有固体析出。【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25℃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37.2g小于41.4g,而③④⑤溶液中溶质都比②多,但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②肯定不是质量分数最大的,故A错误;
B.③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41.4g,⑤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50.4g,所以二者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误;
C.④溶液中溶进去溶质质量为:37.2g+4.2g+9g=50.4g,而④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①中加入溶质37.2g,25℃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37.2g小于41.4g,所以该温度下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③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41.4g,③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③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④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⑤中溶进去的溶质为50.4g,⑤溶液的温度是50℃,5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溶液刚好饱和,也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3)(4)对冰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推出后的冰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向后。它不再与手接触,因此不受推力,依靠惯性前进,故A、B错误;
静止时,冰壶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能够溶解的是稀盐酸,不能够溶解的是Na2CO3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溶液温度升高,而加入氯化钠的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二者无法区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判断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解答】①首先将灯泡和电动机看作一个整体,既然门口和床边的两个开关都能控制它们的工作和停止,那么应该是两个单刀双掷开关串联起来组成的一个联动开关,然后再与它们串联;
②遥控开关可以单独控制电动机和灯泡,那么电动机和灯泡都能单独工作,即它们为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与它们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③用遥控关灯后,墙上的开关无法开灯,则说明遥控开关与墙上的开关相互影响,即二者为串联,如下图所示:
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W=Fs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在A和B中,人对水桶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而水桶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距离,即在竖直方向没有通过距离,因此它们对水桶都不做功。C中的滑动摩擦力肯定大于D中的滚动摩擦力,根据W=fs可知,C中做的功最多。
故选C。
18.【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将图像与各个选项描述的实验过程进行对照,哪个二者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催化剂二氧化锰只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但不会影响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
Mg+2HCl=MgCl2+H2↑;
24 2
Zn+2HCl=MgCl2+H2↑;
65 2
可知,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盐酸,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没有沉淀生成;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C错误;
D.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是溶剂水的质量减少。由于此时溶液已经饱和,所以肯定会有氢氧化钙溶质析出,即溶质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19.【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由于物体受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机械能要减小,减小的机械能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解答】由于物体受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机械能要减小,减小的机械能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设阻力的大小为f,则物体的机械能为E=E0-fh,如果阻力大小恒定,那么上升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小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但是实际速度逐渐减小,那么空气阻力f也逐渐减小,因此机械能减小的程度在变慢,所以图像为一条略向上弯曲的曲线;
在返回的过程中,如果阻力大小恒定,机械能还是均匀减小的,那么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实际情况是速度增大,阻力增大,那么机械能减小的速度在变大,因此图像为一条略向下倾斜的直线。
当返回地面时,物体还有动能,所以物体的机械能不会是零,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0.【答案】B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解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B。
21.【答案】(1)肾脏或肾小管
(2)氧气
(3)小肠或胃或大肠
(4)小于
【知识点】细胞呼吸;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人体消化系统,氧气,泌尿系统等知识点,从这些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1)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而被送回血液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所以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其可能出现异常的器官是肾脏或肾小管。
(2)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赛跑运动员的呼吸和脉搏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会补充淡盐水,水和无机盐均可直接被小肠或胃或大肠吸收。
(4)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可见,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体重减轻是由于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故答案为:(1)肾脏或肾小管(2)氧气(3)小肠或胃或大肠(4)小于
22.【答案】小肠;胰岛素;不变;重吸收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激素调节及泌尿系统相关知识;
【解答】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维持人体内血糖含量的是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存在所以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肝糖原储存,所以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会变化;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小肠;(2)胰岛素;(3)不变;(4) 重吸收.
23.【答案】(1)滤纸
(2)化合反应
(3)Fe(OH)2+2Fe(OH)3 Fe3O4+4H2O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和用品分析;
(2)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分析;
(3)根据流程中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书写反应方程式分析。
【解答】(1) 操作Y为过淽,所需要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玻璃仪器、试剂、滤纸;
(2) 反应③是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化合反应;
(3) 反应④ 为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加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方程式为 Fe(OH)2+2Fe(OH)3 Fe3O4+4H2O 。
24.【答案】(1)中子
(2)小于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的化学式可知,三种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即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三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2)当分子数相同时,化学式的式量越大,则物质的实际质量越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 1H、 H、3H三种原子中,中子数目不等;
(2)相同分子数的 H2和 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 ,那么生成水分子的数量相同。根据水分子的化学式H2O 可知, H2生成 水分子的式量:2×2+16=20;而 H2生成水分子的式量为:3×2+16=22。因为20<22,所以生成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25.【答案】(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p1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气压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气压越小。
【解答】(1)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题目中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离开冰道,说明了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冰壶的运动路线可以看出冰壶在运动中不断的偏向p1所以可以知道p1故答案为:(1)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p126.【答案】(1)O;A
(2)A、O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解答;
(2)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因素的质量分析解答。
【解答】(1)在从A到O再到B的过程中,人的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则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那么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由于O点最低,因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最大,即动能最大。
在下滑过程中,由于摩擦,因此机械能会不断转化为内能,那么开始时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即机械能最大的位置在A点。
(2)根据图片可知,若要滑到C点,就必须在到达B点前增大人的机械能,即在A或O点向上跳起一段高度,从而增大重力势能,进而增大机械能。
27.【答案】(1)设置对照组
(2)能
(3)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
(4)会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设置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照能确定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对生物能否自然发生的认识,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尼达姆是支持自然发生的,他的实验也是来支持他的这一观点的;
3、斯巴兰扎尼是反对生物自然发生的,他实验与尼达姆实验的区别是:尼达姆肉汤煮沸后放瓶内密封;斯巴兰尼是肉汤先放瓶内密封,再一起煮。一个有软塞一个瓶口烧成封闭;
4、巴斯德曲颈瓶的作用是气体能自由进出,但微生物会被长长的曲颈瓶挡住,不能随空气一起进入。
【解答】(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设置对照组;
(2)尼达姆的实验中在肉汤中发现滋生了微生物,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尼实验中没有用软木塞,而是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了2分钟,第二次加热了1小时。从两次改动中可知,基于的假设是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或加热时间不够长);
(4) 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 ,微生物可以从空气进入瓶内,几天后,曲颈瓶中会出现微生物。
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组 (2)能 (3) 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 (4)会
28.【答案】(1)B装置变蓝或m2>m3
(2)除尽管内的氧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76(m2-m4)/9(m4-m1)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结合化学知识: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 绿矾(FeSO4·xH2O) 加热分解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水, 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m2>m3, 或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排尽管内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m4为 FeSO4 和装置的质量,则 FeSO4质量=m4-m1,水质量=m2-m3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29.【答案】(1)(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没有加热或反应物浓度过低(合理即可)
(2)过量稀HNO3;AgNO3溶液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盐的鉴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氨气遇到水分生成氨水呈碱性,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色。如果试纸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产生的氨气质量太少,可从反应速度或反应物的浓度方面思考;
(3)要依次鉴别出三种离子,那么每次加入的物质只能和一种离子反应。第一次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它只能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气体;第二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它只能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第三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它只能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1) 将适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铵放在手心里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不是氮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
(2)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纸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没有加热或反应物浓度过低 ;
(3)、若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种离子,老师要求同学们分别用三种试剂先后检验出三种阴离子(要求每加入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并且待测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试管,加入待测溶液适量,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此实验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静置,在上层清液中加适量硝酸银溶液,确定最后检出氯离子的存在。
30.【答案】(1)
(2)0.24
(3)2.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要在阻值最大的位置,据此分析变阻器的接线方法即可;
(2)根据图2确定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
(3)当滑片移到C点时,两表的示数分别为2V、0.2A,据此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此时的电阻值;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保持电压一定,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求出把阻值为25Ω的电阻连入电路时电压表的最小示数,即为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解答(1)闭合开关后,直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因此滑片在最左端时阻值最大,即变阻器下面选择的是右下角的接线柱,如下图所示:
(2)图1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
(3)由题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两表的示数分别为2V、0.2A,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变=U总-U=3V-2V=1V,
滑动变阻器此时的电阻值为:(即最大阻值);
因为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为2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Ω,
根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可得:
U定:U滑=R定:R滑=25Ω:5Ω=5:1;
即:U定:(3V-U定)=25Ω:5Ω=5:1;
解得:U定=2.5V,
故实验时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设定为2.5V。
31.【答案】(1)搅拌
(2)b
(3)减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加热电阻在容器的底部,那么底部的液体温度会更高一些,但是上面的液体温度会低一些。如果能够加入搅拌装置,就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收集到更准确的数据。
(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热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比,即升高的温度越大,比热容越小。
(3)根据公式Q=cm△t可知,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据此判断夹角的大小。
【解答】(1)老师观察装置后指出该装置缺少搅拌装置,会使液体受热不均匀,导致实验失败。
(2)如下图所示: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ta>△tb,根据公式Q=cm△t可知,a的比热容就小于b的比热容,即液体b的比热容较大。
(3)根据公式Q=cm△t可知,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即质量为150g时升高的温度肯定小于质量为100g时的温度,那么图像中两条线的夹角与原来相比将减小,如下图所示:
32.【答案】(1)ACD
(2)FeSO4或CuSO4、FeSO4
(3)丙;分析表格 a、b、c、d 分别代表 ,丙处 数量相同都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选择化学反应,若有气体参与则需密闭装置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铁完全反应,则硫酸铜可能反应完全可能剩余分析;
(3)根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时各离子的变化情况,结合图示判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为0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
【解答】(1)A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没有气体参与,敞口容器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敞口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气体参与,敞口容器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体参与,敞口容器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实验A中硫酸铜溶液与烧杯中铁粉混合后充分反应,过滤,往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没有产生气泡, 说明铁没有剩余,则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有硫酸铜,即可能是 FeSO4或CuSO4、FeSO4 ;
(3) 氢氧化钠中加入盐酸并反应时,容器内钠离子不变,氯离子增加,氢氧根离子减少,氢离子加入但参加了反应不存在容器中,分析表格 a、b、c、d 分别代表 ,丙处 数量相同都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1)ACD;(2) FeSO4或CuSO4、FeSO4 ;(3) 丙;分析表格 a、b、c、d 分别代表 ,丙处 数量相同都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
33.【答案】(1)电能转化为热能
(2)n=12800mAh/2000×40/60mAh=9.6
最多工作9次
(3)W=UIt=5V×2A×40×60s=2.4×104J
m=ρV=1g/cm3×260cm3=260g=0.26Kg
Q=cm(t高-t低)=4.2×103J/(Kg ℃)×0.26Kg×(50℃-24℃)=2.84x104J
Q>W,不能将24℃满杯水加热至50℃
【知识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该热水杯消耗电能后使里面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首先根据Q=It计算出40min消耗的电量,然后根据计算连续使用的次数;
(3)首先根据 W=UIt 计算出40min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 m=ρV 计算出水的质量,再根据 Q=cm(t高-t低) 计算出水升高到50℃需要消耗的热量,将电能与热量值进行比较即可。
34.【答案】(1)A
(2)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MgL=mgR→L=mR/M
(3)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2mgcosθR=MgL,
又因为MgL=mgR
所以2mgcosθR=mgR
cosθ=
θ=60°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可以转动的物体静止时,重心在最低处,由于F总是在水平处,可以得出重心的大概位置;
(2)在边缘某点焊接金属m,可知此时的力臂和力,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F1L1=F2L2列式计算;
(3)先画出图形,分析力和力臂,再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F1L1=F2L2进行列式。
【解答】(1)重心在最低点时,飞轮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多次试验发现飞轮边缘上的标记F总是停在水平位置,则说明重心应在轴心的正下方,故选A;
(2)调整前重心P在虚线上,到轴心距离为L,当转到水平方向上时:
飞轮重力为:G飞=Mg,力臂为L;
在边缘处焊接质量为m的金属,金属重力为:G金=mg,力臂为:R;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MgL=mgR ①
解得: 。
(3)当飞轮转到水平位置时,a与轴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所成θ角如图:
飞轮重力为:G飞=Mg,力臂为:L;
在边缘处焊接了两处金属,每处的金属重力为:G金=mg,力臂为:cosθ R;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MgL=mgcosθ R+mgcosθ R②;
由①和②式可得,mgR=2mgcosθ R;
解得:;
即θ=60°。
35.【答案】(1)静止
(2)4.8×107
(3)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强差P= ρv2= ×1.2千克/米3×(90米/秒)2=4860帕
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力F=pS=4860帕×60米2=291600牛
舰载机起飞的质量m总= =29160千克
所加燃油的质量m油=m总-m机-m人=29160千克-18000千克-60千克=11100千克
答:该舰载机装载燃油的最大质量是11100千克。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那么它就是静止的;否则,它就是运动的;
(2)轮船始终在水面漂浮,那么浮力等于重力,因此增加的浮力就等于增加的重力,根据△F浮=△G=ρg△V计算增加的浮力;
(3)首先根据 计算出舰载机受到的压强差,然后根据F=pS 计算出飞机受到的压力差,而这个压力差就等于飞机的总重力;接下来根据计算出舰载机的总质量,最后根据 m油=m总-m机-m人计算出飞机的最大装载燃油质量。
【解答】(1) 以舰长为参照物, 政委相当于舰长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
(2)山东舰浮力的增加量为:△F浮=△G=ρg△V= 0.8×103 kg/m3×10N/kg× 6×103 m3=4.8×107N。
(3) 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强差P= ρv2= ×1.2kg/m3×(90m/s)2=4860Pa;
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力F=pS=4860Pa×60m2=291600N;
舰载机起飞的质量
所加燃油的质量m油=m总-m机-m人=29160kg-18000kg-60kg=11100kg。
36.【答案】(1)不属于
(2)设 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质量为x
3CO+ Fe2O32Fe+3CO2
160 112
200t×80% 96%x
160:112=200t×80% :96%x
x=116.7t
故答案为:(1)不属于;(2)116.7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铁的质量分析。
【解答】(1) 反应①冶炼金属铁中可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都属于化合物,反应物中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不属于;(2)116.7t.
37.【答案】(1)CH4+2O2 CO2+2H2O
(2)光合作用
(3)cd;1.44×105m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配平。
(2)根据能源的转化来分析。
(3)通常把粒径在 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4)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解答】(1)甲烷的是只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它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 ① 植树造林、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少开私家车、提倡使用电动汽车等措施能够降低空气中PM2.5。
②设这个内燃机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汽车运动最远距离为s,根据W=FS可得:
9L×3.2×107J/×80%=1600N×S,解得S=1.44×105m
故答案为:(1)CH4+2O2 CO2+2H2O;(2) 光合作用;(3)cd;1.44×105m
1 / 12023年初中科学中考模拟卷(杭州适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亚硝蒸气”(NO2) B.“亚硝空气”(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燃素化空气”(N2)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气体应为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NO2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B、N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C、N2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选项错误;
D、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金戒指 B.铝蒸锅
C.铁锤 D.铜导线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用途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金戒指利用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A不合题意;
B.铝蒸锅利用铝的金属导热性强,故B符合题意;
C.铁锤利用铁的硬度大,故C不合题意;
D.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有多种DNA 分子 B.染色体由DNA 和基因组成
C.一个DNA 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答案】D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解答】:A、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A错误;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错误;
C、一个DNA分子里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D正确.
故选: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4.(2021·吴兴模拟)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B.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答案】D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解答】A、脂肪只能在小肠处被消化,所以其只在小肠处减少;故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越多的,等级越低,所以乙图表示的食物链是丙→丁→乙→甲;故B正确;
C、由图可知,Ⅰ是左心房;Ⅱ是右心室;Ⅲ是左心室;Ⅳ是右心房;静脉注射消炎药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左心室,即 Ⅳ→Ⅱ→Ⅰ→Ⅲ;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25~3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差最多,即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低于5℃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并没有停止;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2016·江北模拟)在2016年中考体育测试中,相关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50m跑”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所用时间约5s
B.“篮球运球投篮”测试中使用的篮球的重力约1N
C.“跳绳”测试中质量为50kg的同学跳一下做的功约1000J
D.“100m游泳”测试中质量为50kg的同学排开水的质量约50kg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50m跑”测试中大多数同学所用时间在8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只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6kg×10N/kg=6N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50kg×10N/kg=500N左右;跳绳时的起跳高度在10cm=0.1m左右,跳一下做的功约W=Gh=500N×0.1m=50J.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游泳时在水中接近漂浮状态,排开水的质量与中学生的质量差不多,在50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6.(2022·杭州)豌豆在播种前,要先进行松土。主要目的是有利于( )
A.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干燥,促进种子萌发
B.空气进入土壤,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
C.阳光透过土壤间隙照到种子,促进种子光合作用
D.明显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种子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及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解答】松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的有氧呼吸。
故选B。
7.(2022·舟山模拟)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脊椎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肺循环的途径:左心房→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D.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血液循环;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相关概念和已学知识判断。
【解答】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正确。
B:脊椎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正确。
C: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左心房,C错误。
D: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8.(2020·天台模拟)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家蚕的生殖
B.绵羊多莉的培育
C.转基因鼠的培育
D.杂交育种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A、家蚕的生殖,有受精卵的出现,属于有性生殖;故A错误;
B、多莉的培育由图可知,没有出现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
D、杂交育种经过物种的交配,有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0·浙江模拟)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C.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D.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解答】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是地球绕日自转形成的。故A正确。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是地球绕日公转形成的。
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是地球绕日公转形成的。
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是地球绕日公转形成的。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实验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C.验证生石灰与水混合后试管中气压变大
D.探究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现象与要达到的目的,哪个不能通过现象反应实验目的,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蜡烛燃烧过程中,碟子底部出现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A不合题意;
B.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不能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说明只有水时铁钉不能生锈,不能说明铁钉生锈需要氧气参加,故B符合题意
C.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生石灰与水混合后试管中气压变大,故C不合题意;
D.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2022·海曙模拟)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同一天,该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使火箭加速升空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B.观察到火箭穿破云霄,是以火箭内的宇航员为参照物
C.载人飞船进人预定轨道后,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流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
【答案】D
【知识点】电磁波;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对火箭进行受力分析;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4)根据电磁波的应用判断。
【解答】A.火箭向后喷气,对气体施加向后的推力,同时,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向前的推力,从而使火箭加速升空,故A错误;
B.观察到火箭穿破云霄,即描述火箭在运动,因为火箭相对云霄的位置改变,因此参照物为云霄,故B错误;
C.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由于运动轨迹为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那么它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流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12.(2022·衢江模拟)2021 年 3 月 4 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由“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研究火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图是宇宙层次结构图,火星正确的位置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太阳系中,类木行星都有光环。太阳系中的类木行星(气态巨行星)共有四颗,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四颗行星都有光环。
【解答】火星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
故选C。
13.(2019八上·椒江月考)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在整个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将加入的溶质与溶解度比较,确定实际溶质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2)只有加入的溶质质量等于或大于它的溶解度,该溶液才能是饱和溶液;
(3)只有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它的溶解度,该溶液中才能有固体析出。【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25℃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37.2g小于41.4g,而③④⑤溶液中溶质都比②多,但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②肯定不是质量分数最大的,故A错误;
B.③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41.4g,⑤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50.4g,所以二者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误;
C.④溶液中溶进去溶质质量为:37.2g+4.2g+9g=50.4g,而④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①中加入溶质37.2g,25℃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37.2g小于41.4g,所以该温度下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③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41.4g,③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③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④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⑤中溶进去的溶质为50.4g,⑤溶液的温度是50℃,5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溶液刚好饱和,也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14.(2022九下·杭州月考)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后,滑行至停止,越接近指定位置,得分越高。那么冰壶( )
A.推出后继续运动需要有力,所以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推出后继续运动不需要力,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
C.静止时,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D.静止时,竖直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3)(4)对冰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推出后的冰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向后。它不再与手接触,因此不受推力,依靠惯性前进,故A、B错误;
静止时,冰壶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15.(2020九上·余杭月考)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停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能够溶解的是稀盐酸,不能够溶解的是Na2CO3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溶液温度升高,而加入氯化钠的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二者无法区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2023·宁波模拟)小科家里有一盏风扇灯。他发现墙上有两个开关可以控制该灯,门口和床边各一个。如果灯和电扇都工作时,按墙上任意开关,两者同时停止工作,再按一下两个开关的任意一个,两者又同时开始工作。该灯配有一个遥控,上有两个开关,可以控制风扇和灯各自独立工作。并且,他发现,如果用遥控关灯,则墙上的开关无法开灯;如果用墙上的开关关灯,遥控也无法开灯。遥控控制电扇也是如此。风扇灯可能的电路图是下列哪个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判断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解答】①首先将灯泡和电动机看作一个整体,既然门口和床边的两个开关都能控制它们的工作和停止,那么应该是两个单刀双掷开关串联起来组成的一个联动开关,然后再与它们串联;
②遥控开关可以单独控制电动机和灯泡,那么电动机和灯泡都能单独工作,即它们为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与它们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③用遥控关灯后,墙上的开关无法开灯,则说明遥控开关与墙上的开关相互影响,即二者为串联,如下图所示:
故选B。
17.(2021九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分别用背、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水(塑料桶中间带有转轴,桶中装满水),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他对水做功最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W=Fs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在A和B中,人对水桶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而水桶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距离,即在竖直方向没有通过距离,因此它们对水桶都不做功。C中的滑动摩擦力肯定大于D中的滚动摩擦力,根据W=fs可知,C中做的功最多。
故选C。
18.(2020九上·杭州开学考)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
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将图像与各个选项描述的实验过程进行对照,哪个二者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催化剂二氧化锰只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但不会影响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
Mg+2HCl=MgCl2+H2↑;
24 2
Zn+2HCl=MgCl2+H2↑;
65 2
可知,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盐酸,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没有沉淀生成;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C错误;
D.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是溶剂水的质量减少。由于此时溶液已经饱和,所以肯定会有氢氧化钙溶质析出,即溶质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19.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上抛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设物体在地面时的重力势能为零,则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与物体距离地面高度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由于物体受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机械能要减小,减小的机械能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解答】由于物体受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机械能要减小,减小的机械能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设阻力的大小为f,则物体的机械能为E=E0-fh,如果阻力大小恒定,那么上升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小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但是实际速度逐渐减小,那么空气阻力f也逐渐减小,因此机械能减小的程度在变慢,所以图像为一条略向上弯曲的曲线;
在返回的过程中,如果阻力大小恒定,机械能还是均匀减小的,那么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实际情况是速度增大,阻力增大,那么机械能减小的速度在变大,因此图像为一条略向下倾斜的直线。
当返回地面时,物体还有动能,所以物体的机械能不会是零,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0.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解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2019九上·上城期末)2019年11月3日,杭州马拉松在黄龙体育中心鸣枪起跑。马拉松是一场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比赛。
(1)为了保证运动员人身安全,组委会要求运动员赛前进行体检。某人在尿检中,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其可能出现异常的器官是 ;
(2)赛跑运动员的呼吸和脉搏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 和营养物质;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会补充淡盐水,水和无机盐均可直接被 (填写器官名称)吸收;
(4)某运动员跑完全程马拉松,体重减轻。从新陈代谢角度分析,这是人体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的结果(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答案】(1)肾脏或肾小管
(2)氧气
(3)小肠或胃或大肠
(4)小于
【知识点】细胞呼吸;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人体消化系统,氧气,泌尿系统等知识点,从这些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1)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而被送回血液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所以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其可能出现异常的器官是肾脏或肾小管。
(2)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赛跑运动员的呼吸和脉搏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会补充淡盐水,水和无机盐均可直接被小肠或胃或大肠吸收。
(4)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可见,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体重减轻是由于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故答案为:(1)肾脏或肾小管(2)氧气(3)小肠或胃或大肠(4)小于
22.(2019·江南模拟)一位身体健康的同学,中餐吃了较多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进入消化道后,最终在 (填器官名称)处被彻底消化.测得餐后一小时、两小时血糖含量逐步下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是 。下午他排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肾小管有 作用.
【答案】小肠;胰岛素;不变;重吸收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激素调节及泌尿系统相关知识;
【解答】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维持人体内血糖含量的是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存在所以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肝糖原储存,所以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会变化;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小肠;(2)胰岛素;(3)不变;(4) 重吸收.
23.(2018九下·宁波保送考试)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磁性氧化铁(Fe3O4)粉末。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的。下图是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已知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操作Y所需要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玻璃仪器、试剂、 (填一种实验用品名称)。
(2)反应③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3)请书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滤纸
(2)化合反应
(3)Fe(OH)2+2Fe(OH)3 Fe3O4+4H2O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和用品分析;
(2)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分析;
(3)根据流程中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书写反应方程式分析。
【解答】(1) 操作Y为过淽,所需要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玻璃仪器、试剂、滤纸;
(2) 反应③是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化合反应;
(3) 反应④ 为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加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方程式为 Fe(OH)2+2Fe(OH)3 Fe3O4+4H2O 。
24.(2020·玉环模拟) H、 H、 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 H、 H、 H可简写成1H、 H、3H。
(1)1H、 H、3H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相同分子数的 H2和 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
【答案】(1)中子
(2)小于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的化学式可知,三种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即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三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2)当分子数相同时,化学式的式量越大,则物质的实际质量越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 1H、 H、3H三种原子中,中子数目不等;
(2)相同分子数的 H2和 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 ,那么生成水分子的数量相同。根据水分子的化学式H2O 可知, H2生成 水分子的式量:2×2+16=20;而 H2生成水分子的式量为:3×2+16=22。因为20<22,所以生成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25.(2019·临海模拟) 2018年2月11日,平昌冬奥会冰壶附加赛在中国和挪威之间展开。如图甲为我国冰壶运动员比赛场景,运动员推动投掷壶从出发点 A 运动至投掷线 B 点,之后投掷壶被推出,在冰道上沿着弧线 BCD 路径到达 D 点并撞击目标壶,两只冰壶偏离不同方向离开冰道。
(1)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 。
(2)投掷壶在冰道上沿弧线运动,是因为运动员脱手之前对冰壶进行了旋转,这样冰壶在前进时产生了如图乙方向的自转,因此在前进过程中冰壶两侧的空气流速不同,导致冰壶两侧受到气压不同,请判断图中冰壶两侧的气压 p1 和 p2 大小关系 。
【答案】(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p1【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气压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气压越小。
【解答】(1)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题目中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离开冰道,说明了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冰壶的运动路线可以看出冰壶在运动中不断的偏向p1所以可以知道p1故答案为:(1)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p126.(2022九上·长兴月考)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是U型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A处下滑,仅依靠滑行,滑到与A站立相同高度的滑台B处时静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是 ,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 (选填“A”、“O"或“B”)。
(2)若想滑到C点,小科提出只要增加“用力竖直向上跳起一段高度”这个操作即可实现,则在 (选填“A”、“O”或“B")点起跳有可能达到该目的。
【答案】(1)O;A
(2)A、O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解答;
(2)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因素的质量分析解答。
【解答】(1)在从A到O再到B的过程中,人的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则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那么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由于O点最低,因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最大,即动能最大。
在下滑过程中,由于摩擦,因此机械能会不断转化为内能,那么开始时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即机械能最大的位置在A点。
(2)根据图片可知,若要滑到C点,就必须在到达B点前增大人的机械能,即在A或O点向上跳起一段高度,从而增大重力势能,进而增大机械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14·绍兴)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
(2)尼达姆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 的猜想。
(4)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 (选择“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答案】(1)设置对照组
(2)能
(3)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
(4)会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设置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照能确定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对生物能否自然发生的认识,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尼达姆是支持自然发生的,他的实验也是来支持他的这一观点的;
3、斯巴兰扎尼是反对生物自然发生的,他实验与尼达姆实验的区别是:尼达姆肉汤煮沸后放瓶内密封;斯巴兰尼是肉汤先放瓶内密封,再一起煮。一个有软塞一个瓶口烧成封闭;
4、巴斯德曲颈瓶的作用是气体能自由进出,但微生物会被长长的曲颈瓶挡住,不能随空气一起进入。
【解答】(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设置对照组;
(2)尼达姆的实验中在肉汤中发现滋生了微生物,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尼实验中没有用软木塞,而是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了2分钟,第二次加热了1小时。从两次改动中可知,基于的假设是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或加热时间不够长);
(4) 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 ,微生物可以从空气进入瓶内,几天后,曲颈瓶中会出现微生物。
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组 (2)能 (3) 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 (4)会
28.(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学习了胆矾后,又从网上收集到一些“矾类”物质的化学式,明矾[KAl(SO4)2 12H2O]、皓矾(ZnSO4· 7H2O)、绿矾(FeSO4·xH2O)等。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小徐为了测试绿矾(Fe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如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步骤 操作 质量/g m1
1 称量石英玻璃管A(带止水夹K和K) /
2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A中,将无水硫酸铜装入B m2
3 再次称量A /
4 打开K1和K2,先缓缓通入N,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关闭K1和K2,称量A m3
5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
6 直至A质量不变 m4
(1)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 ;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
【答案】(1)B装置变蓝或m2>m3
(2)除尽管内的氧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76(m2-m4)/9(m4-m1)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结合化学知识: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 绿矾(FeSO4·xH2O) 加热分解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水, 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m2>m3, 或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排尽管内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m4为 FeSO4 和装置的质量,则 FeSO4质量=m4-m1,水质量=m2-m3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29.(2019九上·温州月考)鉴定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殊性质检验物质的方法。
(1)①农民检验氮肥:将适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铵放在手心里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不是氮肥,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样做的原理: 。
②实验室检验铵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检验铵盐(所用硫酸铵、氧氧化钠、试纸均未失效)。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纸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2)若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种离子,老师要求同学们分别用三种试剂先后检验出三种阴离子(要求每加入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并且待测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试管,加入待测溶液适量,再向其中加入 ;此实验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静置,在上层清液中加适量 溶液,确定最后检出离子的存在。
【答案】(1)(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没有加热或反应物浓度过低(合理即可)
(2)过量稀HNO3;AgNO3溶液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盐的鉴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氨气遇到水分生成氨水呈碱性,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色。如果试纸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产生的氨气质量太少,可从反应速度或反应物的浓度方面思考;
(3)要依次鉴别出三种离子,那么每次加入的物质只能和一种离子反应。第一次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它只能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气体;第二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它只能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第三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它只能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1) 将适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铵放在手心里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不是氮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
(2)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纸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没有加热或反应物浓度过低 ;
(3)、若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种离子,老师要求同学们分别用三种试剂先后检验出三种阴离子(要求每加入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并且待测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试管,加入待测溶液适量,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此实验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静置,在上层清液中加适量硝酸银溶液,确定最后检出氯离子的存在。
30.(2021·宁波模拟)某兴趣小组用两节新干电池,规格为“10Ω1.5A"的滑动变阻 器等器材,来测导体电阻。请分析回答: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发现两表才有示数,示数分别为2V、0.2A。根据以上信息思考该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该连接方式,将图1电路连接完整。
(2)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据图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电压/V 电流/A
1 2.0 0.20
2 2.5
3 2.8 0.28
(3)该小组同学用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变)和阻值为5Ω、15Ω、 25Ω的三个定值电阻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电阻两端电压最小能控制到 V。
【答案】(1)
(2)0.24
(3)2.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要在阻值最大的位置,据此分析变阻器的接线方法即可;
(2)根据图2确定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
(3)当滑片移到C点时,两表的示数分别为2V、0.2A,据此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此时的电阻值;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保持电压一定,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求出把阻值为25Ω的电阻连入电路时电压表的最小示数,即为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解答(1)闭合开关后,直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因此滑片在最左端时阻值最大,即变阻器下面选择的是右下角的接线柱,如下图所示:
(2)图1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
(3)由题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C点时,两表的示数分别为2V、0.2A,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变=U总-U=3V-2V=1V,
滑动变阻器此时的电阻值为:(即最大阻值);
因为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为2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Ω,
根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可得:
U定:U滑=R定:R滑=25Ω:5Ω=5:1;
即:U定:(3V-U定)=25Ω:5Ω=5:1;
解得:U定=2.5V,
故实验时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设定为2.5V。
31.(2019九上·奉化期末)如图甲、乙所示是小科比较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仪器,主要由保温性能较好且相同的两容器、两个相同加热电阻A和B、电源(为加热电阻遇传感器供电)和温度传感器等部分组成。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液体中的温度信息传入电脑,通过电脑处理得到温度T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
(1)老师观察装置后指出该装置缺少 装置,会使液体受热不均匀,导致实验失败。
(2)小科对装置改进后,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入100g初温相同的两种不同液体a和b打开电源,通过电脑得到了如图丙的图像,从丙图中可以看出液体 (选填“a”或“b”)比热容较大。
(3)若小科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a、b两种液体的质量都增加到150g再次实验,则得到的图像中两条线的夹角α较原来相比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搅拌
(2)b
(3)减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加热电阻在容器的底部,那么底部的液体温度会更高一些,但是上面的液体温度会低一些。如果能够加入搅拌装置,就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收集到更准确的数据。
(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热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比,即升高的温度越大,比热容越小。
(3)根据公式Q=cm△t可知,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据此判断夹角的大小。
【解答】(1)老师观察装置后指出该装置缺少搅拌装置,会使液体受热不均匀,导致实验失败。
(2)如下图所示: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ta>△tb,根据公式Q=cm△t可知,a的比热容就小于b的比热容,即液体b的比热容较大。
(3)根据公式Q=cm△t可知,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即质量为150g时升高的温度肯定小于质量为100g时的温度,那么图像中两条线的夹角与原来相比将减小,如下图所示:
32.(2021九上·宁波期末)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小明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
(1)上述实验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有 。
(2)实验A中硫酸铜溶液与烧杯中铁粉混合后充分反应,过滤,往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没有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几中可能都写出来)
(3)实验D中,若将稀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时,混合物中4种离子(分别用a、b、c、d表示)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在甲、乙、丙中的哪个点时恰好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 。
【答案】(1)ACD
(2)FeSO4或CuSO4、FeSO4
(3)丙;分析表格 a、b、c、d 分别代表 ,丙处 数量相同都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选择化学反应,若有气体参与则需密闭装置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铁完全反应,则硫酸铜可能反应完全可能剩余分析;
(3)根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时各离子的变化情况,结合图示判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为0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
【解答】(1)A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没有气体参与,敞口容器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敞口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气体参与,敞口容器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体参与,敞口容器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实验A中硫酸铜溶液与烧杯中铁粉混合后充分反应,过滤,往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没有产生气泡, 说明铁没有剩余,则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有硫酸铜,即可能是 FeSO4或CuSO4、FeSO4 ;
(3) 氢氧化钠中加入盐酸并反应时,容器内钠离子不变,氯离子增加,氢氧根离子减少,氢离子加入但参加了反应不存在容器中,分析表格 a、b、c、d 分别代表 ,丙处 数量相同都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1)ACD;(2) FeSO4或CuSO4、FeSO4 ;(3) 丙;分析表格 a、b、c、d 分别代表 ,丙处 数量相同都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2020·桐乡模拟)携行温水杯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可以支持充电宝、电脑、车载等的USB直流加热,使出门在外的人们更加方便。右图为某品牌携行温水杯及相关信息参数,该品牌的电池容量为12800mAh,且产品广告中说明该水杯装满水从24℃加热至50℃用时40min。试分析回答:
(1)该水杯正常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
(2)如果携行温水杯每次正常工作40min,满电状态下的电池最多能连续工作几次
(3)若携行温水杯加热过程中忽略能量的损失,计算分析40min能否将24℃满杯水加热至50℃。
【答案】(1)电能转化为热能
(2)n=12800mAh/2000×40/60mAh=9.6
最多工作9次
(3)W=UIt=5V×2A×40×60s=2.4×104J
m=ρV=1g/cm3×260cm3=260g=0.26Kg
Q=cm(t高-t低)=4.2×103J/(Kg ℃)×0.26Kg×(50℃-24℃)=2.84x104J
Q>W,不能将24℃满杯水加热至50℃
【知识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该热水杯消耗电能后使里面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首先根据Q=It计算出40min消耗的电量,然后根据计算连续使用的次数;
(3)首先根据 W=UIt 计算出40min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 m=ρV 计算出水的质量,再根据 Q=cm(t高-t低) 计算出水升高到50℃需要消耗的热量,将电能与热量值进行比较即可。
34.(2020九下·下城开学考)在机械制造中有一个给大飞轮定重心的工序,该工序的目的是使飞轮的重心发生微小的位移,以使它准确位于轴心上。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半径R的金属大飞轮可在竖直平面内绕轴心(图中两虚线的交点)自由转动。用力推动一下大飞轮,飞轮转动若干周后停止。多次试验,发现飞轮边缘上的标记F总是停在图示位置。
(1)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初步确定飞轮重心P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
A.轴心正下方的某一位置
B.轴心左侧的某一位置
C.轴心右侧的某一位置
(2)工人预计在飞轮边缘上的某一点处焊接金属m,就可以使飞轮重心回到轴心上。试求调整前飞轮的重心P到轴心的距离L。(用字母表示)
(3)焊接时工人错误将金属焊接到了边缘另一位置a(a与轴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成θ角),然后他在虚线的对称位置又进行了焊接,两处所接金属质量相同且恰为m,求θ。
【答案】(1)A
(2)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MgL=mgR→L=mR/M
(3)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2mgcosθR=MgL,
又因为MgL=mgR
所以2mgcosθR=mgR
cosθ=
θ=60°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可以转动的物体静止时,重心在最低处,由于F总是在水平处,可以得出重心的大概位置;
(2)在边缘某点焊接金属m,可知此时的力臂和力,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F1L1=F2L2列式计算;
(3)先画出图形,分析力和力臂,再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F1L1=F2L2进行列式。
【解答】(1)重心在最低点时,飞轮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多次试验发现飞轮边缘上的标记F总是停在水平位置,则说明重心应在轴心的正下方,故选A;
(2)调整前重心P在虚线上,到轴心距离为L,当转到水平方向上时:
飞轮重力为:G飞=Mg,力臂为L;
在边缘处焊接质量为m的金属,金属重力为:G金=mg,力臂为:R;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MgL=mgR ①
解得: 。
(3)当飞轮转到水平位置时,a与轴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所成θ角如图:
飞轮重力为:G飞=Mg,力臂为:L;
在边缘处焊接了两处金属,每处的金属重力为:G金=mg,力臂为:cosθ R;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MgL=mgcosθ R+mgcosθ R②;
由①和②式可得,mgR=2mgcosθ R;
解得:;
即θ=60°。
35.(2020·温州模拟) 2019年12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
歼-15部分参数
质量m机 1.8×104千克
翼总面积S 60米2
舰上起飞滑跑距离s 120米
(1)交接入列仪式中,习近平主席检阅了仪仗队,舰长与政委同步并列行进在习主席后方(如图甲)。以舰长为参照物,此时政委是 的。
(2)山东舰以重油为燃料。在一次补给训练中,补给舰向山东舰加注了6×103米3的重油,则山东舰浮力将增加 牛。(重油密度取0.8×103千克/米,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
(3)歼-15是山东舰的舰载机,其部分数据如上表。歼-15舰载机起飞时升力由机翼获得,沿水平方向低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p和飞机速度v的关系为p= ρv2(式中ρ表示空气密度)。图乙是满载燃油的歼-15舰载机正飞离甲板,若此时飞机速度v为90米/秒,飞行员的质量为60千克,则该舰载机装载燃油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
【答案】(1)静止
(2)4.8×107
(3)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强差P= ρv2= ×1.2千克/米3×(90米/秒)2=4860帕
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力F=pS=4860帕×60米2=291600牛
舰载机起飞的质量m总= =29160千克
所加燃油的质量m油=m总-m机-m人=29160千克-18000千克-60千克=11100千克
答:该舰载机装载燃油的最大质量是11100千克。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那么它就是静止的;否则,它就是运动的;
(2)轮船始终在水面漂浮,那么浮力等于重力,因此增加的浮力就等于增加的重力,根据△F浮=△G=ρg△V计算增加的浮力;
(3)首先根据 计算出舰载机受到的压强差,然后根据F=pS 计算出飞机受到的压力差,而这个压力差就等于飞机的总重力;接下来根据计算出舰载机的总质量,最后根据 m油=m总-m机-m人计算出飞机的最大装载燃油质量。
【解答】(1) 以舰长为参照物, 政委相当于舰长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
(2)山东舰浮力的增加量为:△F浮=△G=ρg△V= 0.8×103 kg/m3×10N/kg× 6×103 m3=4.8×107N。
(3) 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强差P= ρv2= ×1.2kg/m3×(90m/s)2=4860Pa;
舰载机机翼受到的压力F=pS=4860Pa×60m2=291600N;
舰载机起飞的质量
所加燃油的质量m油=m总-m机-m人=29160kg-18000kg-60kg=11100kg。
36.(2022九上·湖州期中)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
(1)反应①冶炼金属铁中可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该反应 (属于或不属于) 置换反应。
(2)2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0%的铁矿石中,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答案】(1)不属于
(2)设 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质量为x
3CO+ Fe2O32Fe+3CO2
160 112
200t×80% 96%x
160:112=200t×80% :96%x
x=116.7t
故答案为:(1)不属于;(2)116.7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铁的质量分析。
【解答】(1) 反应①冶炼金属铁中可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都属于化合物,反应物中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不属于;(2)116.7t.
37.(2019·杭州模拟)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的化学式是CH4·8H2O,则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的太阳能。
(3)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酸雨、PM2.5超标
①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的是 (填字母)
a.戴口罩b.焚烧秸秆c.植树造林d.提倡使用电动汽车
②新能源混合动力(汽油和电动)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优点备受人们青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酸雨,在杭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纯汽油提供能量时,已知某内燃机效率为80%,汽车的最大牵引力为1600N,那么这个内燃机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汽车运动最远距离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
【答案】(1)CH4+2O2 CO2+2H2O
(2)光合作用
(3)cd;1.44×105m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配平。
(2)根据能源的转化来分析。
(3)通常把粒径在 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4)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解答】(1)甲烷的是只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它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 ① 植树造林、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少开私家车、提倡使用电动汽车等措施能够降低空气中PM2.5。
②设这个内燃机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汽车运动最远距离为s,根据W=FS可得:
9L×3.2×107J/×80%=1600N×S,解得S=1.44×105m
故答案为:(1)CH4+2O2 CO2+2H2O;(2) 光合作用;(3)cd;1.44×105m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