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07 21:22:13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由图中红旗向右飘,说明风一定向右吹;
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物体一定向右运动,并且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物体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
故选D。
【分析】参考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参考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
2.“以卵击石”导致卵破,此情境中的施力物体是(  )
A.人 B.手
C.石 D.卵
【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以卵击石”,卵对石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石头对卵施加反作用力,两个力大小相同,卵承受力的能力差,石头承受力的能力强,所以卵碎了石头没什么变化.此情境中石头是施力物体,
故选C.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如图,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
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m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不做功有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此题中,重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重力不做功,本题也没有说明该物体是什么运动状态,故无法确定摩擦力的情况。
【解答】
(1)物体在重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的功为0,故A错误。
(2)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没有说是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不一定是20N,故B错误。
(3)由W=Fs可得,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s==2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4.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小超同学利用牙刷做实验,当用力匀速拖动牙刷时,刷毛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弯曲,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小
B.手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
C.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
D.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形变越大受到的力越大;
(2)匀速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接触的两个物体;
(4)刷毛弯曲的方向是摩擦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据此可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A、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小,弯曲越厉害,形变越大受到的力越大,A错误;
B、手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牙刷受到手的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牙刷做匀速运动,所以牙刷受到的两个是平衡力,分析错误,B错误;
C、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在摩擦力作用下刷毛弯曲,说明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分析正确,C正确;
D、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在摩擦力作用下刷毛向左侧弯曲,说明摩擦力向左,分析错误,D错误。
故选C
5.(2021七下·嘉兴期末)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篮球始终受到推力作用
B.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篮球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消失篮球将立即静止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1)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
【解答】A. 上升过程中,篮球与手已经分离,它肯定不会受到推力作用,故A错误;
B. 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 篮球作曲线运动,即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正确;
D. 运动到最高点时,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但是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因此若外力消失,篮球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用轻质细线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右图所示。今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最后达到平衡。平衡后状态可能是图(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将小球a、小球b以及它们之间的细线看作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将小球a、小球b以及它们之间的细线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向左的恒力和向右的恒力相互平衡;竖直方向上细线的拉力和整体的重力平衡,如下图;
因为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拉力肯定竖直向上,故B正确。
故选B。
7.对下列情景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冰雪路面上行车,需加装防滑链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B.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向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强等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强
D.宇航员登上月球时,他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时的质量减少了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在冰雪路面上行车,需加装防滑链,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选项A正确;
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桌面和课本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选项B错误;
向墙上按图钉时,图钉帽和图钉尖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图钉帽和图钉尖的受力面积不相同,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强小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强,选项C错误;
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尽管他的位置改变,但是他的质量不改变,选项D错误;
故选A。
【分析】
8.(2022七下·滨江期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22年5月10日,“太空快递”天舟四号抵达“天宫”,为不久后造访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四号乘组提供物资保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载物体到达“天宫”,质量变小
B.天舟四号完成对接后,惯性消失
C.天舟四号在绕地球匀速飞行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D.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天舟四号是静止的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物质的形状、性质、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当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4)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解答】 A.所载物体到达“天宫”,它的位置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天舟四号完成对接后,它的质量不变,因此惯性不变,故B错误;
C.天舟四号在绕地球匀速飞行时,但是运动轨迹为曲线,即没有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平衡力,故C错误;
D.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天舟四号相对空间站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9.一瓶未开封的500mL矿泉水所受到的重力接近(  )
A.0.5N B.5N C.10N D.50N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已知水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水的重力。
【解答】矿泉水的密度,体积,
那么500mL矿泉水的重力为:。
故选B。
10.如图所示,用F=6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4N,向左 B.6N,向右 C.4N,向右 D.6N,向左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判断出物体B所受摩擦力方向,并且要知道其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力:弹簧测立计的拉力和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因为A受向右6N的拉力,所以其此题很容易忽略A与地面间的摩擦而错选B。
【解答】解: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
故答案为:C
11.(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
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A水平向右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物体A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为5N;
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和水平向右运动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是5N;
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5N(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5N=10N;
故选C。
【分析】注意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摩擦力方向改变。
12.小明经常与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如图甲所示,在某次比赛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但他所受“摩擦力﹣时间”图象漏画了一部分,如图丙所示,若将之补充完整,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图象的结合;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人爬杆时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
由图乙可知:
0~t1时间内,人加速向上运动,所以F>G;
t1~t2时间内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G,
t2~t3时间内人在减速向上运动,F<G;
A、由以上分析t1~t2时间内,摩擦力应不变,故不正确;
BCD、分析可知,0~t1时刻受到的摩擦力最大,t2~t3时间内受到的阻力最小,t1~t2时间内受到阻力处于二者之间,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爬杆时人受到身上的摩擦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人的运动情况分析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图象
13.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1>F2 B.F 2<F3 C.F3>F4 D.F3<F4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
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甲、乙两图中,
∵mp<mQ,
∴Gp<GQ,
∴F1<F2,选项A错误;
乙、丙比较,表面粗糙程度相同,F3>F2,选项B正确;
丙、丁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B。
【分析】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14.如图所示,金属块P沿竖直墙壁(墙壁粗糙)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向右的力F1(F1>0)将金属块P压向竖直墙壁,竖直向上的力F2沿着墙壁竖直向上拉动金属块P,金属块P所受重力为G,金属块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F3,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压力为F4,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摩擦力为f,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F1与F4大小相等 B.F3与F4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2与G是一对平衡力 D.G与f之和与F2大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解答】金属块P沿竖直墙壁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金属块受到的应该是平衡力。
水平向右的力F1压着金属块,即墙壁受到P的压力为F3,所以F1=F3;
金属块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和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F3=F4;据此分析可知:F1与F4大小相等。故A、B正确;
在竖直方向上P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f,竖直向上的拉力F2,根据二力平衡可知F2=G+f,故D正确,C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定义,逐个分析选项中的每一对力,即可得到答案,本题涉及的力较多,分析时要将选项中每个符号表示的力与图中的所示力对应起来,难度较大。
15.(2019七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等于()
A.3:5 B.3:2 C.2:5 D.9:10
【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
(2)设每个正方体木块的重力为G,底面积为S,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甲:地面受到的压力为3G,受力面积为2S,那么对地面的压强为:;
乙:地面受到的压力为5G,受力面积为3S,那么对地面的压强为:;
那么:,故D正确。
故选D。
16.(2019七下·余杭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②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③溶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②和④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1)首先比较液体的体积大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 比较密度的大小;
(2)已知液体的密度大小和深度根据公式 比较大小;
(3)已知压强大小和受力面积根据F=pS比较压力的大小;
(4)首先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然后再根据 比较压强大小。
【解答】①两种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容器形状可知,液体的体积 ;而m甲=m乙,根据公式 可知, ,故①错误;
②根据公式 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因为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甲>p乙,故②正确;
③根据公式F=pS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强越大,压力越大;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甲>F乙, 故③错误;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的重力和液体重力的和;因为液体质量和容器质量相等,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根据公式 可知,当压力和受力面积相等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甲=p’乙, 故④正确。
故选D。
17.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小,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
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大,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如图:
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小=ρgh′S小,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如图:
故选D。
【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不同形状的容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的重力关系是不同的。
1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则(  )
A.若切去相等质量,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小于乙
B.若切去相等质量,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小于乙
C.若切去相等体积,甲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小于乙
D.若切去相等体积,甲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
【答案】A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m=ρv、v=sh和压强公式得出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根据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得出两物体的密度关系。(2)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时,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其质量,利用甲乙两物体的变长关系和不等式得出切去厚度的关系。(3)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时,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其质量,利用甲乙两物体的变长关系和不等式得出切去厚度的关系。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 和p=ρgh(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对于方形物体:ρgh,可见对桌面压强仅与物体密度和h有关,而与粗细无关。
【解答】解:(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ρ甲gh甲=ρ乙gh乙,
即ρ甲h甲=ρ乙h乙---------------①
由图可知:h甲>h乙,∴ρ甲<ρ乙,(2)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时,∵m=ρv,∴ρ甲h甲2△h甲=ρ乙h乙2△h乙--------②由①②两式可得:h甲△h甲=h乙△h乙,∵h甲>h乙,∴△h甲<△h乙,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3)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时,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ρ甲g(h甲-△h甲′)=ρ甲gh甲-ρ甲g△h甲′,
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乙′=ρ乙g(h乙-△h乙′)=ρ乙gh乙-ρ乙g△h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根据v=sh,得:h甲2△h甲′=h乙2△h乙′,
∵h甲>h乙,∴△h甲′<△h乙′,
又∵ρ甲<ρ乙,∴ρ甲g△h甲′<ρ乙g△h乙′,
又∵ρ甲gh甲=ρ乙gh乙,∴p甲′>p乙′,故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3 C.1∶2 D.4∶1
【答案】D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从而推出其体积之比,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然后利用压强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许多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数学上的图象来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反过来,如果画出了相应的物理量变化图象,我们也能根据数学知识从中分析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
【解答】解: , ,
∴ ,
因A、B两个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相等,
并且 ,
又因为都是正方体,
所以它们的边长之比为
底面积之比 ,
根据 可知:在F相等的条件下,可得: 。
故答案为:D
20.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中分别装满水、酒精,缸中水面分别浮着两只一模一样的玩具鸭,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缸底受到水、酒精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p甲>p乙②p甲<p乙③F甲>F乙④F甲=F乙⑤F甲<F乙 ⑥p甲=p乙。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这条规律判断玩具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比较玩具鸭底部受到压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根据它们底部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利用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两只玩具鸭重力相等,分别漂浮在酒精和水面上,那么它们受的浮力;
因为,且它们上面都没有液体,即,
所以两只玩具鸭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下相等;
因为在酒精中鸭子浸入水中体积更大,
所以乙玩具鸭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
根据p=ρgh可知,甲缸装的是水,乙缸是酒精,水密度大于酒精,所以p甲>p乙。
故选D。
二、填空题
21. 重为120N的物体在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物体运动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2所示.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运动的速度是    m/s.
【答案】80;0.2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物体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
所以:f=F=80N.
由乙图可知:v== =0.2m/s.
故答案为:80;0.2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知道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求出物体的运动速度
22.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cm/s。
【答案】先变大后不变;1.6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解答】从记录的气泡位置图像可看出,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由此可判断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
【分析】会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的大小。
23.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是   s,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答案】0.96;14.17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间是0.16s,根据公式计算出第一次相遇点A到测速仪的距离;第二次超声波发射在1s时,与汽车相遇时是1.12s,那么经过的时间就是:,根据公式计算出第二次相遇B点到测速仪的距离;这两个距离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而A点到B点之间的时间差就是汽车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可知,如果能够求出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的A和B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就能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间是0.16s,
那么这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
第二次超声波发射在1s时,与汽车相遇时是1.12s,那么经过的时间就是:,
第二次相遇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
两次相遇汽车行驶的距离:;
两次相遇汽车行驶的时间:;
汽车的速度为:。
故答案为:0.96;14.17
24.(2019七下·仙居期末)用塑料瓶可以做好多科学实验:
(1)用力拧空塑料瓶,瓶子会扭曲(如图甲)。这是因为力能   。
(2)在塑料瓶侧面固定一片磁铁,利用磁铁将瓶子贴在铁质黑板上(如图乙)。如果逐渐往瓶子里注水,瓶子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将塑料瓶装满水,在瓶侧面扎两个小孔,水会从小孔流出(如图丙)。该实验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答案】(1)改变物体的形状
(2)变大
(3)深度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3)水柱喷出距离的远近与水的压强大小有关;如丙图所示,下面的小孔所在的深度大,水喷出的距离远,则压强更大,据此描述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解答】(1)用力拧空塑料瓶,瓶子会扭曲,这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瓶子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往瓶子里注水时,瓶子的重力增大,那么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3)将塑料瓶装满水,在瓶侧面扎两个小孔,水会从小孔流出(如图丙)。该实验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25.(2021七下·柯桥期末)乒乓球双人对打时,乒乓球在空中左右来回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如图是小柯和爸爸在用乒乓球训练器练习打乒乓球,球拍击球,改变了乒乓球的   ,同时也使弹性细棍发生弹性形变。若在练习过程中,当乒乓球摆动到如图最左侧位置时,其受到的力有   。
【答案】方向;运动状态;重力和弹力(支持力)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改变即可;
(2)运动状态的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方向改变和速度大小改变;
(3)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1)乒乓球双人对打时,乒乓球在空中左右来回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2如图是小柯和爸爸在用乒乓球训练器练习打乒乓球,球拍击球,改变了乒乓球的2运动状态,同时也使弹性细棍发生弹性形变。
(3若在练习过程中,当乒乓球摆动到如图最左侧位置时,其受到的力有重力和弹力(支持力)。
26.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宇宙飞船升空或下降时,由于惯性使宇航员的血液集中到双脚或头部,会出现脑贫血或脑充血症状。2003年10月1 5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宇航员杨利伟是采取     (填“坐姿”或“卧姿”)为好。
【答案】卧姿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惯性的危害和利用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卧姿较好,可以让血液不会集中在双脚或头部。
27.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重500 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答案】右;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解答】 米袋静止放上传送带,米袋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米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当米袋随传送带仪器匀速运动时,假设米袋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因米袋匀速运动,找不到另一力与这个摩擦力平衡,故米袋在水平方向不会受到摩擦力。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相互接触的两物体无相对滑动或者相对滑动趋势,将没有摩擦力。
三、实验探究题
28.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用油漆刷过的木板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所示。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为   牛。
(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下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水滴数的多少有关
(2)1.2
(3)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在用铁锹挖土时 , 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 , 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 小明根据生活中的现象 , 猜测摩擦力可能跟水滴多少有关;
(2)弹簧测力计读数 : 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 , 然后读出力的大小;
(3)当接触面之间没有水时 , 接触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 随着水滴数目的增加 , 摩擦力增大 , 当水滴的数目增大到一定数目时 , 摩擦力反而减小。根据这个变化判断水滴和摩擦力的关系图象。
【解答】(1)通过实验记录可以看出,此实验改变了滴在水平玻璃桌面上的水滴数,所以是基于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数多少有关的问题;(2))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 , 每一个小格代表0.1N , 所以滑动摩擦力为1.2N;
(3)从实验记录来看,水滴数为15滴时,摩擦力最大,少于或多于15滴时摩擦力均变小,但无论水滴数多少,摩擦力不可能为零,所以摩擦力大小的变化趋势接近于图B。
29.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3-74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 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 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 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     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四棱柱 圆柱 三棱柱
翅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392 400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牛。
【答案】(1)从小到大
(2)丙
(3)4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实验中天平使用时,加减砝码的原则: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该实验的要求不同,与天平使用是不一样的。
(2)是否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关键是增加压力的大小时是否是均匀缓慢的增加,不能跨越式的增加。
(3)支柱中承受最大压力的就是所加的物体的质量最大的。
【解答】(1)根据天平使用的实验中加减砝码的原则可知: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从大到小。该实验中加减砝码的原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根据该实验的要求,与天平使用是不一样的(大砝码可能就直接把柱体压垮啦)。
(2)比较三位同学的增加压力的方法可知:丙同学是利用添加细沙的方法,这样能均匀缓慢的增加,所以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丙同学所做的实验。
(3)比较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可知:形状为圆柱体时所加的细沙的质量最大;
则支柱中承受最大压力为:F=G=mg=0.4kg×10N/kg=4N。
故答案为:(1)从小到大;(2)丙;(3)4。
30.(2021七下·兰溪期末)如图,是小恩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前小恩提出如下假设:
①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深度, 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试回答: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叫做   
(2)为了验证假设①,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   .
(3)若能实验验证假设②是正确的,那么小恩获得的证据是   
(4)小棉设计了另一一个实验来验证(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若往隔板两侧分别加入一定量两种不同的液体,其中不能比较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1)转换法
(2)将金属盒放在不同深度,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
(3)深度相同时,食盐水内液面高度差比清水中大
(4)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验证猜想①,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液体的深度,通过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比较压强的大小,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3)验证猜想②,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猜想内容确定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不同即可。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为了验证假设①,方案为: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将金属盒放在不同深度,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
(3)若能实验验证假设②是正确的,那么小恩获得的证据是:深度相同时,食盐水内液面高度差比清水中大。
(4)A.橡皮膜向右凸起,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h右,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密度ρ左>ρ右,故A不合题意;
B.橡皮膜向右凸起,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ρ右,故B不合题意;
C.橡皮膜处于平整状态,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ρ右,故C不合题意;
D..橡皮膜向左凸起,则压强p左故选D。
四、计算题
31.(2020七下·温州月考)”五.一”假期间,爸爸带小阳自驾小轿车外出旅游,回家后父亲要求小阳完成以下的科学问题,现在请你也来做一做:已知:父亲体重55千克、小阳体重45千克,轿车自重1900千克(g=10牛/千克)。
(1)行驶过程中父亲要求小阳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   而造成伤害,小阳发现安全带较宽,这是为了   。
(2)他们早上6点钟出发,到达景点的时间是7点30分,汽车路程表出发前为100km,达到景点时为220km,此次出游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如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2倍,他们匀速行驶时的发动机牵引力是多少牛?
(4)如果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平方厘米,他们行驶在水平路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5)如图甲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测出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和车速。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秒,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米/秒。则: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米/秒(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惯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 汽车行驶的时间:t=7点30分-6点=1h30min=1.5h;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220km-100km=120k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3)他们匀速行驶时的发动机牵引力是 :F=f=0.2G总=0.2×(55kg+45kg+1900kg)×10N/kg=4000N;
(4)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G总=(55kg+45kg+1900kg)×10N/kg=20000N;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5)30.9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
(2)已知时间和路程,根据公式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3)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f=0.2G;
(4)首先根据F=G总计算出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公式计算对地面的压强。
(5)根据乙图,找到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这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之间的距离,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行驶过程中父亲要求小阳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而造成伤害,小阳发现安全带较宽,这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5)①P1、P2间的刻度值为20个格,时间长为1秒,那么每个格时间为:0.05s;
发出超声波信号P1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1间是5个格,则时间为:;
此时超声波前进的距离:;
②发出超声波信号P2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2的时间为:t2=0.05s×9=0.45s;
此时超声波返回的距离:;

③所以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S=S1-S2=76.5m-42.5m=34m。
④汽车运行34m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1n1的中点和P2n2的中点,其间有22个小格,即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n1与n2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即:
t=0.05s×22=1.1s;
故汽车的行驶速度。
32.(2019七下·嵊州期末)实心长方体甲和长方体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甲的质量为12千克,密度为0.6×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4×10-2米2。乙的质量为5.4千克,底面积为6×10-2米2。
求:
(1)图1中,长方体中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图1中,长方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若在甲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并将截下部分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如图2),甲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则甲截下部分的高度为多少米?
【答案】(1)F甲=G甲=12千克×10牛/千克=120牛
(2)F乙=G乙=5.4千克×10牛/千克=54牛
P乙=F乙/S乙=54牛/6×10-2米2=900帕
(3)设从甲上截下部分的重量为G (G甲-G)/S甲=(G乙-G)/S乙
(120牛-G)/4×10-2米=(54牛+6)/6×10-2米2 解得G=50.4牛
甲截去的体积V=G/ρg=50.4牛/(600千克/米3×10牛/千克)=8.4×10-3米3
甲截去的高度h=V/S=8.4×10-3米3/0.04米2=0.21米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的压力等于这个面上物体的重力,根据
F甲=G甲 =m
甲g计算长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2)首先根据 F乙=G乙 =m乙g计算长方体乙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根据
计算乙对地面的压强;
(3)设截去部分的重力为G,那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G甲-G;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二者之和,即G乙+G;以压强相等为等量关系,利用公式
列出方程,计算出截去部分的重力G;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截去部分的体积,最后根据
计算出甲截去的高度。
33.质量为8t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大?若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为0.2m2,则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大?(g=10N/kg)
【答案】解:对卡车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由题知:G=mg=8000kg×10N/kg=8×104N
f=0.02G=0.02×8×104N=1600N
F牵=f=1600N
F压=G=8×104N
则p= = =4×105Pa
答: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1600N;
卡车对地面的压力是8×104N、压强是4×105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公式G=mg计算出卡车的重力,然后再根据计算出卡车受到的阻力,最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发动机的牵引力;
(3)卡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卡车对地面的压强即可。
1 / 1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 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2.“以卵击石”导致卵破,此情境中的施力物体是(  )
A.人 B.手
C.石 D.卵
3.如图,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
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m
4.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小超同学利用牙刷做实验,当用力匀速拖动牙刷时,刷毛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弯曲,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小
B.手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
C.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
D.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5.(2021七下·嘉兴期末)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篮球始终受到推力作用
B.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篮球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消失篮球将立即静止
6.用轻质细线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右图所示。今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最后达到平衡。平衡后状态可能是图(  )
A. B. C. D.
7.对下列情景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冰雪路面上行车,需加装防滑链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B.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向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强等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强
D.宇航员登上月球时,他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时的质量减少了
8.(2022七下·滨江期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22年5月10日,“太空快递”天舟四号抵达“天宫”,为不久后造访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四号乘组提供物资保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载物体到达“天宫”,质量变小
B.天舟四号完成对接后,惯性消失
C.天舟四号在绕地球匀速飞行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D.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天舟四号是静止的
9.一瓶未开封的500mL矿泉水所受到的重力接近(  )
A.0.5N B.5N C.10N D.50N
10.如图所示,用F=6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4N,向左 B.6N,向右 C.4N,向右 D.6N,向左
11.(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
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
12.小明经常与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如图甲所示,在某次比赛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但他所受“摩擦力﹣时间”图象漏画了一部分,如图丙所示,若将之补充完整,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13.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1>F2 B.F 2<F3 C.F3>F4 D.F3<F4
14.如图所示,金属块P沿竖直墙壁(墙壁粗糙)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向右的力F1(F1>0)将金属块P压向竖直墙壁,竖直向上的力F2沿着墙壁竖直向上拉动金属块P,金属块P所受重力为G,金属块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F3,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压力为F4,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摩擦力为f,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F1与F4大小相等 B.F3与F4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2与G是一对平衡力 D.G与f之和与F2大小相等
15.(2019七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等于()
A.3:5 B.3:2 C.2:5 D.9:10
16.(2019七下·余杭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②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③溶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②和④
17.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1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则(  )
A.若切去相等质量,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小于乙
B.若切去相等质量,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小于乙
C.若切去相等体积,甲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小于乙
D.若切去相等体积,甲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
1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3 C.1∶2 D.4∶1
20.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中分别装满水、酒精,缸中水面分别浮着两只一模一样的玩具鸭,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缸底受到水、酒精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p甲>p乙②p甲<p乙③F甲>F乙④F甲=F乙⑤F甲<F乙 ⑥p甲=p乙。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①④
二、填空题
21. 重为120N的物体在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物体运动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2所示.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运动的速度是    m/s.
22.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cm/s。
23.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是   s,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4.(2019七下·仙居期末)用塑料瓶可以做好多科学实验:
(1)用力拧空塑料瓶,瓶子会扭曲(如图甲)。这是因为力能   。
(2)在塑料瓶侧面固定一片磁铁,利用磁铁将瓶子贴在铁质黑板上(如图乙)。如果逐渐往瓶子里注水,瓶子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将塑料瓶装满水,在瓶侧面扎两个小孔,水会从小孔流出(如图丙)。该实验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25.(2021七下·柯桥期末)乒乓球双人对打时,乒乓球在空中左右来回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如图是小柯和爸爸在用乒乓球训练器练习打乒乓球,球拍击球,改变了乒乓球的   ,同时也使弹性细棍发生弹性形变。若在练习过程中,当乒乓球摆动到如图最左侧位置时,其受到的力有   。
26.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宇宙飞船升空或下降时,由于惯性使宇航员的血液集中到双脚或头部,会出现脑贫血或脑充血症状。2003年10月1 5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宇航员杨利伟是采取     (填“坐姿”或“卧姿”)为好。
27.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重500 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三、实验探究题
28.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用油漆刷过的木板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所示。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为   牛。
(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下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29.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3-74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 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 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 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     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四棱柱 圆柱 三棱柱
翅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392 400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牛。
30.(2021七下·兰溪期末)如图,是小恩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前小恩提出如下假设:
①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深度, 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试回答: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叫做   
(2)为了验证假设①,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   .
(3)若能实验验证假设②是正确的,那么小恩获得的证据是   
(4)小棉设计了另一一个实验来验证(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若往隔板两侧分别加入一定量两种不同的液体,其中不能比较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四、计算题
31.(2020七下·温州月考)”五.一”假期间,爸爸带小阳自驾小轿车外出旅游,回家后父亲要求小阳完成以下的科学问题,现在请你也来做一做:已知:父亲体重55千克、小阳体重45千克,轿车自重1900千克(g=10牛/千克)。
(1)行驶过程中父亲要求小阳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   而造成伤害,小阳发现安全带较宽,这是为了   。
(2)他们早上6点钟出发,到达景点的时间是7点30分,汽车路程表出发前为100km,达到景点时为220km,此次出游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如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2倍,他们匀速行驶时的发动机牵引力是多少牛?
(4)如果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平方厘米,他们行驶在水平路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5)如图甲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测出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和车速。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秒,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米/秒。则: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米/秒(结果保留1位小数)。
32.(2019七下·嵊州期末)实心长方体甲和长方体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甲的质量为12千克,密度为0.6×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4×10-2米2。乙的质量为5.4千克,底面积为6×10-2米2。
求:
(1)图1中,长方体中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图1中,长方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若在甲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并将截下部分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如图2),甲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则甲截下部分的高度为多少米?
33.质量为8t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大?若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为0.2m2,则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大?(g=10N/k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由图中红旗向右飘,说明风一定向右吹;
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物体一定向右运动,并且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物体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
故选D。
【分析】参考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参考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
2.【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以卵击石”,卵对石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石头对卵施加反作用力,两个力大小相同,卵承受力的能力差,石头承受力的能力强,所以卵碎了石头没什么变化.此情境中石头是施力物体,
故选C.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不做功有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此题中,重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重力不做功,本题也没有说明该物体是什么运动状态,故无法确定摩擦力的情况。
【解答】
(1)物体在重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的功为0,故A错误。
(2)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没有说是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不一定是20N,故B错误。
(3)由W=Fs可得,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s==2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形变越大受到的力越大;
(2)匀速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接触的两个物体;
(4)刷毛弯曲的方向是摩擦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据此可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A、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小,弯曲越厉害,形变越大受到的力越大,A错误;
B、手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牙刷受到手的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牙刷做匀速运动,所以牙刷受到的两个是平衡力,分析错误,B错误;
C、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在摩擦力作用下刷毛弯曲,说明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分析正确,C正确;
D、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在摩擦力作用下刷毛向左侧弯曲,说明摩擦力向左,分析错误,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1)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
【解答】A. 上升过程中,篮球与手已经分离,它肯定不会受到推力作用,故A错误;
B. 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 篮球作曲线运动,即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正确;
D. 运动到最高点时,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但是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因此若外力消失,篮球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将小球a、小球b以及它们之间的细线看作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将小球a、小球b以及它们之间的细线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向左的恒力和向右的恒力相互平衡;竖直方向上细线的拉力和整体的重力平衡,如下图;
因为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拉力肯定竖直向上,故B正确。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在冰雪路面上行车,需加装防滑链,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选项A正确;
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桌面和课本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选项B错误;
向墙上按图钉时,图钉帽和图钉尖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图钉帽和图钉尖的受力面积不相同,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强小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强,选项C错误;
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尽管他的位置改变,但是他的质量不改变,选项D错误;
故选A。
【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物质的形状、性质、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当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4)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解答】 A.所载物体到达“天宫”,它的位置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天舟四号完成对接后,它的质量不变,因此惯性不变,故B错误;
C.天舟四号在绕地球匀速飞行时,但是运动轨迹为曲线,即没有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平衡力,故C错误;
D.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天舟四号相对空间站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已知水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水的重力。
【解答】矿泉水的密度,体积,
那么500mL矿泉水的重力为:。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判断出物体B所受摩擦力方向,并且要知道其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力:弹簧测立计的拉力和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因为A受向右6N的拉力,所以其此题很容易忽略A与地面间的摩擦而错选B。
【解答】解: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A水平向右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物体A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为5N;
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和水平向右运动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是5N;
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5N(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5N=10N;
故选C。
【分析】注意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摩擦力方向改变。
12.【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图象的结合;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人爬杆时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
由图乙可知:
0~t1时间内,人加速向上运动,所以F>G;
t1~t2时间内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G,
t2~t3时间内人在减速向上运动,F<G;
A、由以上分析t1~t2时间内,摩擦力应不变,故不正确;
BCD、分析可知,0~t1时刻受到的摩擦力最大,t2~t3时间内受到的阻力最小,t1~t2时间内受到阻力处于二者之间,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爬杆时人受到身上的摩擦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人的运动情况分析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图象
13.【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
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甲、乙两图中,
∵mp<mQ,
∴Gp<GQ,
∴F1<F2,选项A错误;
乙、丙比较,表面粗糙程度相同,F3>F2,选项B正确;
丙、丁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B。
【分析】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14.【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解答】金属块P沿竖直墙壁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金属块受到的应该是平衡力。
水平向右的力F1压着金属块,即墙壁受到P的压力为F3,所以F1=F3;
金属块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和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F3=F4;据此分析可知:F1与F4大小相等。故A、B正确;
在竖直方向上P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f,竖直向上的拉力F2,根据二力平衡可知F2=G+f,故D正确,C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定义,逐个分析选项中的每一对力,即可得到答案,本题涉及的力较多,分析时要将选项中每个符号表示的力与图中的所示力对应起来,难度较大。
15.【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
(2)设每个正方体木块的重力为G,底面积为S,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甲:地面受到的压力为3G,受力面积为2S,那么对地面的压强为:;
乙:地面受到的压力为5G,受力面积为3S,那么对地面的压强为:;
那么:,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1)首先比较液体的体积大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 比较密度的大小;
(2)已知液体的密度大小和深度根据公式 比较大小;
(3)已知压强大小和受力面积根据F=pS比较压力的大小;
(4)首先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然后再根据 比较压强大小。
【解答】①两种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容器形状可知,液体的体积 ;而m甲=m乙,根据公式 可知, ,故①错误;
②根据公式 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因为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甲>p乙,故②正确;
③根据公式F=pS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强越大,压力越大;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甲>F乙, 故③错误;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的重力和液体重力的和;因为液体质量和容器质量相等,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根据公式 可知,当压力和受力面积相等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甲=p’乙, 故④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小,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
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大,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如图:
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小=ρgh′S小,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如图:
故选D。
【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不同形状的容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的重力关系是不同的。
18.【答案】A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m=ρv、v=sh和压强公式得出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根据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得出两物体的密度关系。(2)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时,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其质量,利用甲乙两物体的变长关系和不等式得出切去厚度的关系。(3)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时,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其质量,利用甲乙两物体的变长关系和不等式得出切去厚度的关系。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 和p=ρgh(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对于方形物体:ρgh,可见对桌面压强仅与物体密度和h有关,而与粗细无关。
【解答】解:(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ρ甲gh甲=ρ乙gh乙,
即ρ甲h甲=ρ乙h乙---------------①
由图可知:h甲>h乙,∴ρ甲<ρ乙,(2)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时,∵m=ρv,∴ρ甲h甲2△h甲=ρ乙h乙2△h乙--------②由①②两式可得:h甲△h甲=h乙△h乙,∵h甲>h乙,∴△h甲<△h乙,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3)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时,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ρ甲g(h甲-△h甲′)=ρ甲gh甲-ρ甲g△h甲′,
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乙′=ρ乙g(h乙-△h乙′)=ρ乙gh乙-ρ乙g△h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根据v=sh,得:h甲2△h甲′=h乙2△h乙′,
∵h甲>h乙,∴△h甲′<△h乙′,
又∵ρ甲<ρ乙,∴ρ甲g△h甲′<ρ乙g△h乙′,
又∵ρ甲gh甲=ρ乙gh乙,∴p甲′>p乙′,故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9.【答案】D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从而推出其体积之比,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然后利用压强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许多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数学上的图象来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反过来,如果画出了相应的物理量变化图象,我们也能根据数学知识从中分析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
【解答】解: , ,
∴ ,
因A、B两个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相等,
并且 ,
又因为都是正方体,
所以它们的边长之比为
底面积之比 ,
根据 可知:在F相等的条件下,可得: 。
故答案为:D
20.【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这条规律判断玩具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比较玩具鸭底部受到压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根据它们底部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利用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两只玩具鸭重力相等,分别漂浮在酒精和水面上,那么它们受的浮力;
因为,且它们上面都没有液体,即,
所以两只玩具鸭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下相等;
因为在酒精中鸭子浸入水中体积更大,
所以乙玩具鸭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
根据p=ρgh可知,甲缸装的是水,乙缸是酒精,水密度大于酒精,所以p甲>p乙。
故选D。
21.【答案】80;0.2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物体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
所以:f=F=80N.
由乙图可知:v== =0.2m/s.
故答案为:80;0.2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知道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求出物体的运动速度
22.【答案】先变大后不变;1.6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解答】从记录的气泡位置图像可看出,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由此可判断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
【分析】会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的大小。
23.【答案】0.96;14.17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间是0.16s,根据公式计算出第一次相遇点A到测速仪的距离;第二次超声波发射在1s时,与汽车相遇时是1.12s,那么经过的时间就是:,根据公式计算出第二次相遇B点到测速仪的距离;这两个距离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而A点到B点之间的时间差就是汽车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可知,如果能够求出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的A和B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就能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间是0.16s,
那么这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
第二次超声波发射在1s时,与汽车相遇时是1.12s,那么经过的时间就是:,
第二次相遇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
两次相遇汽车行驶的距离:;
两次相遇汽车行驶的时间:;
汽车的速度为:。
故答案为:0.96;14.17
24.【答案】(1)改变物体的形状
(2)变大
(3)深度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3)水柱喷出距离的远近与水的压强大小有关;如丙图所示,下面的小孔所在的深度大,水喷出的距离远,则压强更大,据此描述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解答】(1)用力拧空塑料瓶,瓶子会扭曲,这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瓶子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往瓶子里注水时,瓶子的重力增大,那么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3)将塑料瓶装满水,在瓶侧面扎两个小孔,水会从小孔流出(如图丙)。该实验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25.【答案】方向;运动状态;重力和弹力(支持力)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改变即可;
(2)运动状态的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方向改变和速度大小改变;
(3)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1)乒乓球双人对打时,乒乓球在空中左右来回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2如图是小柯和爸爸在用乒乓球训练器练习打乒乓球,球拍击球,改变了乒乓球的2运动状态,同时也使弹性细棍发生弹性形变。
(3若在练习过程中,当乒乓球摆动到如图最左侧位置时,其受到的力有重力和弹力(支持力)。
26.【答案】卧姿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惯性的危害和利用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卧姿较好,可以让血液不会集中在双脚或头部。
27.【答案】右;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解答】 米袋静止放上传送带,米袋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米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当米袋随传送带仪器匀速运动时,假设米袋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因米袋匀速运动,找不到另一力与这个摩擦力平衡,故米袋在水平方向不会受到摩擦力。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相互接触的两物体无相对滑动或者相对滑动趋势,将没有摩擦力。
28.【答案】(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水滴数的多少有关
(2)1.2
(3)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在用铁锹挖土时 , 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 , 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 小明根据生活中的现象 , 猜测摩擦力可能跟水滴多少有关;
(2)弹簧测力计读数 : 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 , 然后读出力的大小;
(3)当接触面之间没有水时 , 接触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 随着水滴数目的增加 , 摩擦力增大 , 当水滴的数目增大到一定数目时 , 摩擦力反而减小。根据这个变化判断水滴和摩擦力的关系图象。
【解答】(1)通过实验记录可以看出,此实验改变了滴在水平玻璃桌面上的水滴数,所以是基于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数多少有关的问题;(2))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 , 每一个小格代表0.1N , 所以滑动摩擦力为1.2N;
(3)从实验记录来看,水滴数为15滴时,摩擦力最大,少于或多于15滴时摩擦力均变小,但无论水滴数多少,摩擦力不可能为零,所以摩擦力大小的变化趋势接近于图B。
29.【答案】(1)从小到大
(2)丙
(3)4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实验中天平使用时,加减砝码的原则: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该实验的要求不同,与天平使用是不一样的。
(2)是否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关键是增加压力的大小时是否是均匀缓慢的增加,不能跨越式的增加。
(3)支柱中承受最大压力的就是所加的物体的质量最大的。
【解答】(1)根据天平使用的实验中加减砝码的原则可知: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从大到小。该实验中加减砝码的原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根据该实验的要求,与天平使用是不一样的(大砝码可能就直接把柱体压垮啦)。
(2)比较三位同学的增加压力的方法可知:丙同学是利用添加细沙的方法,这样能均匀缓慢的增加,所以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丙同学所做的实验。
(3)比较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可知:形状为圆柱体时所加的细沙的质量最大;
则支柱中承受最大压力为:F=G=mg=0.4kg×10N/kg=4N。
故答案为:(1)从小到大;(2)丙;(3)4。
30.【答案】(1)转换法
(2)将金属盒放在不同深度,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
(3)深度相同时,食盐水内液面高度差比清水中大
(4)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验证猜想①,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液体的深度,通过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比较压强的大小,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3)验证猜想②,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猜想内容确定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不同即可。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为了验证假设①,方案为: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将金属盒放在不同深度,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
(3)若能实验验证假设②是正确的,那么小恩获得的证据是:深度相同时,食盐水内液面高度差比清水中大。
(4)A.橡皮膜向右凸起,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h右,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密度ρ左>ρ右,故A不合题意;
B.橡皮膜向右凸起,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ρ右,故B不合题意;
C.橡皮膜处于平整状态,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ρ右,故C不合题意;
D..橡皮膜向左凸起,则压强p左故选D。
31.【答案】(1)惯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 汽车行驶的时间:t=7点30分-6点=1h30min=1.5h;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220km-100km=120k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3)他们匀速行驶时的发动机牵引力是 :F=f=0.2G总=0.2×(55kg+45kg+1900kg)×10N/kg=4000N;
(4)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G总=(55kg+45kg+1900kg)×10N/kg=20000N;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5)30.9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
(2)已知时间和路程,根据公式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3)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f=0.2G;
(4)首先根据F=G总计算出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公式计算对地面的压强。
(5)根据乙图,找到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这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之间的距离,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行驶过程中父亲要求小阳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而造成伤害,小阳发现安全带较宽,这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5)①P1、P2间的刻度值为20个格,时间长为1秒,那么每个格时间为:0.05s;
发出超声波信号P1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1间是5个格,则时间为:;
此时超声波前进的距离:;
②发出超声波信号P2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2的时间为:t2=0.05s×9=0.45s;
此时超声波返回的距离:;

③所以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S=S1-S2=76.5m-42.5m=34m。
④汽车运行34m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1n1的中点和P2n2的中点,其间有22个小格,即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n1与n2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即:
t=0.05s×22=1.1s;
故汽车的行驶速度。
32.【答案】(1)F甲=G甲=12千克×10牛/千克=120牛
(2)F乙=G乙=5.4千克×10牛/千克=54牛
P乙=F乙/S乙=54牛/6×10-2米2=900帕
(3)设从甲上截下部分的重量为G (G甲-G)/S甲=(G乙-G)/S乙
(120牛-G)/4×10-2米=(54牛+6)/6×10-2米2 解得G=50.4牛
甲截去的体积V=G/ρg=50.4牛/(600千克/米3×10牛/千克)=8.4×10-3米3
甲截去的高度h=V/S=8.4×10-3米3/0.04米2=0.21米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的压力等于这个面上物体的重力,根据
F甲=G甲 =m
甲g计算长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2)首先根据 F乙=G乙 =m乙g计算长方体乙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根据
计算乙对地面的压强;
(3)设截去部分的重力为G,那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G甲-G;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二者之和,即G乙+G;以压强相等为等量关系,利用公式
列出方程,计算出截去部分的重力G;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截去部分的体积,最后根据
计算出甲截去的高度。
33.【答案】解:对卡车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由题知:G=mg=8000kg×10N/kg=8×104N
f=0.02G=0.02×8×104N=1600N
F牵=f=1600N
F压=G=8×104N
则p= = =4×105Pa
答: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1600N;
卡车对地面的压力是8×104N、压强是4×105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公式G=mg计算出卡车的重力,然后再根据计算出卡车受到的阻力,最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发动机的牵引力;
(3)卡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卡车对地面的压强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