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年七升八暑假衔接训练:第9讲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桐庐月考)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2020七下·吴兴期末)《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静止的
C.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3.(2020七下·衢州期中)甲、乙、丙三列动车组同时停靠在衢州站。一段时间后,甲列车上的人看到乙列车相对自己向南运动,乙列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列车都相对自己向北运动,而丙列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列车必定向北行驶
B.乙列车必定向南行驶
C.丙列车必定向北行驶
D.甲、丙两列车的行驶方向必定相同
4.(2020七下·桐庐月考)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跑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跑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明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宇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
5.(2020七下·台州月考)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2020七下·丽水期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货运飞船可以通过交会对接向空间飞行器补给货物,从而延长飞行器的在轨飞行寿命。2017年4月23日7时2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如图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左半部分)与“天宫二号”(右半部分)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
7.(2019七下·天台期末)如图是A、B两物体的s-t图像,对应的v-t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0七下·衢州期中)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第5秒的速度为9.5m/s,第10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4.75m/s
B.在后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85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1m/s
9.(2020七下·衢州期中)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一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10.(2020七下·丽水期中)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并绘制成如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线段有几段( )
A.1段 B.2段 C.3段 D.4段
11.(2020七下·温州月考)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在第5s时,小车的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速度是0.5m/s
D.5s-7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2.(2020七下·诸暨期中)甲、乙两人在美丽的南滨路上沿着平直的公路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走路速度是乙走路速度的2倍
B.甲、乙两人都做得匀速直线运动
C.甲出发时落后于乙,在8s时甲追上乙
D.12s末,甲乙两人相距2m
13.(2019七下·天台期末)质量相同但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频闪相机拍摄,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阻力之比是1:1:1
B.甲乙丙三个小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为3:2:1
D.在阻力相等时小球下落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14.(2019八下·乐清期末)某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做直线运动。若从绿灯亮起开始记时,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达到某一速度后匀速行驶,遇到下一个路口红灯亮起,开始刹车减速,直到停止。则在此运动过程中,下列图象可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2020七下·桐庐月考)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为5﹕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它们速度之比为 。
16.(2020七下·桐庐月考)看着刚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在地板上爬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下表是小明纪录小刚和小兰爬行时的情况。
时间(秒) 1 2 3 4 5
小刚爬行的距离(米) 0.3 0.5 0.75 1.25 1.75
小兰爬行的距离(米) 0.4 0.8 1.2 1.6 2.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匀速爬行的速度是 。
(2)另一个孩子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17.(2019七下·嵊州期末)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5秒时两车相距 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18.(2020七下·下城期末)某区域的道路交通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使,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 运动的。
(2)该车过东方路时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15秒,过苏嘉路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2分35秒,从地图上查得两测速点间的距离3.1km。由此可知,该车 (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三、解答题
19.(2020七下·金华期中)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 ;② 。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的深度。
20.(2020七下·桐庐月考)3月21日,我校师生分三个年级举行了春游活动。初二年级乘车到华夏文化园,客车载着师生于中午12点12分在校门口启动出发,停在目的地门口刚好12点20分。
走进大门,只见一座座人物和动物的雕像栩栩如生,走过蜿蜒的长廊,穿过美丽的假山,只见人工湖上,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跃然眼前,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同学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不一会儿,来到一片树林中,林中的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在地面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微风和殉,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
(1)请你从短文中,找出两处我们学过的不同科学知识或规律:
例如:语句: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
科学知识:平面镜成像
语句①
科学知识:
语句②
科学知识:
(2)从校门口到华夏文化园的路程为3千米,则客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2020七下·吴兴期末)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2)“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上面装有声呐,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水深。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蛟龙”号在某海域向水面的母船发出声音1.6s后接收到了回声,则“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多少米?
(3)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请说说你的理由?
22.(2020七下·桐庐月考)有些公路边有一排闪烁的灯,它就是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的仪器,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乙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求:
(1)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
(2)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3)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A.枯黄的树叶落地,树叶相对于树尖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树叶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
B.电铃声传入人耳,描述的是声音的传播,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不合题意;
C.太阳光照射大地,描述的是光的传播,与机械运动无关,故C不合题意;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描述的是一种生命运动,与机械运动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在静止,据此分析。
【解答】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相对兔子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乌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相对于乌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兔子是静止的,故B正确;
C. 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大树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丙车相对于树木的运动情况,确定它的运动方向,再根据其它车辆的描述确定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
【解答】丙列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由于树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丙列车肯定是向北运动的,故C正确;
乙列车上的人看到丙列车是向北运动的,那么乙的运动情况分三种:①向北运动,但是速度小于丙;②处于静止状态;③向南运动,故B错误;
乙列车上的人看到甲列车向北运动,那么甲的运动情况分三种:
①当乙车向北运动时,甲车向北运动,但是速度比乙大比丙小;
②当乙车静止时,甲车向北运动;
③当乙车向南运动时,
a.向南运动,速度小于乙;
b.静止状态;
c.向北运动,但速度小于丙。
故A错误;
甲和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即时间越短的速度越大,故小明的说法正确;
根据公式可知,当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即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故小宇的说法正确。
因此两个方案都可行。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说月亮在运动,因为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相对于山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的运动是以旁边的山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说青山在运动,因为青山相对于船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是以船为参照物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地球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其他星球为参照物,一天跟随地球运动了八万里,这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图像分析A和B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与各个选项中的图像对比,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路程s不随时间t而改变,说明A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B的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s与t成正比,即速度保持一个定值不变,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这段路程对应的总时间的比值,即。
【解答】9.5m/s是第5秒时的瞬时速度,10.2m/s是第10s时的瞬时速度,这和其它时间的平均速度没有关系,故A、B、D错误;
苏炳添用10s跑完100m,那么本次百米赛跑中它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利用公式计算出甲的速度,然后与乙比较;
(2)分析甲和乙开始时运动的速度是否为零即可;
(3)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4)根据s=vt计算出乙经过的路程,利用甲图判断甲前进的路程即可。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甲的速度为:,根据乙图可知,乙的速度为2m/s,故A、C错误;
甲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0,即由静止开始运动;乙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的,故B错误;
根据甲图可知,甲在5s内通过路程10m;乙在5s内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2m/s×5s=10m,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分析各个阶段汽车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AB段和DE段,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C段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CD段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小,那么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有1段,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小车在第5s时的运动状态即可;
(2)根据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确定2-5s内小车前进的距离,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小车的速度;
(4)如果物体运动是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它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在2s`5s内,小车的路程不变,说明它处于静止状态,即这段时间内小车的速度为零,故A、C错误;
0-7s内,小车的路程是2m,时间为7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故B错误;
5s-7s内,小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出两人的速度进行比较;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运动规律;
(3)比较开始运动的时间,判断谁出发时间晚;根据图像的交点,确定二人相遇的时间和距离;
(4)根据图像确定两人到出发点的距离,然后相减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乙8s内前进5m,甲总4s~8s内前进8m;
根据公式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因为甲的时间是乙的一半,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二倍,故A正确不合题意;
甲和乙的路程-时间图像都是一条斜线,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甲的出发时间为4s,乙的出发时间为0s,所以甲的出发时间落后于乙;图像的交点对应的时间为8s,所以在8s时甲追上乙,故C正确不合题意;
12s末,甲距离出发点10m,乙距离出发点小于8m,那么两人相距大于2m,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通过小球之间的间距判断三个小球的运动状态;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阻力和重力的关系,最后计算阻力之比;
(2)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3)根据图片判断三个小球的路程大小关系,然后确定时间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计算速度之比;
(4)如果速度与半径的乘积为定值,那么它们就成反比例关系。
【解答】三个小球,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距离相等,时间相等,根据公式可知,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此时它们受到的阻力都等于重力;因为它们的质量相同,所以重力相同,阻力相同,那么它们的阻力之比1:1:1,故A、B正确,不合题意;
据照片可知,三个小球的路程都相同为s,即路程之比:1:1:1;时间之比为:3:6:9=1:2:3,根据公式可知,它们的速度之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三个小球的半径之比为:r:2r:3r=1:2:3,速度之比:6:3:2,那么:1×6=2×3=3×2,它们速度和半径的乘积相等,因此成反比例关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v-t图像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确定选项。
【解答】由题意可知,汽车的速度是由“0”开始增加的,所以B选项错误。而速度增大到某一值时匀速行驶,在v-t图线中应该是平的一段线段,A选项错误。再接下来汽车遇红灯刹车减速,直到停止,所以最后汽车的速度是“0”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故选C
15.【答案】10:9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出速度,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
16.【答案】(1)0.4米/秒
(2)变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两人的速度,然后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小刚的爬行速度分别为:0.3m/s、0.25m/s、0.25m/s、0.3125m/s和0.35m/s;
可见,小刚做的是变速运动;
小兰的爬行速度为:0.4m/s、0.4m/s、0.4m/s、0.4m/s和0.4m/s;
可见,小兰在做匀速运动。
(1) 匀速爬行的速度是 0.4m/s;
(2) 另一个孩子做变速运动。
17.【答案】40;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像中找到甲、乙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出甲和乙的速度,然后根据s=vt计算出甲5s内前进的距离,最后计算二者的距离;
(2)当两车同向形式行驶时,距离增大的方向就是它的运动方向。
【解答】(1)据图像可知,3s内甲行驶了60m,那么甲的速度为:;
甲在5s内前进的距离为:;
甲乙之间的距离为:s'=100m-60m=40m;
乙在5s内行驶60m,那么乙的速度为:;
那么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2)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在向西的方向上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乙车在向西运动。
18.【答案】(1)东
(2)没有超速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两个物体做相对运动时,如果互为参照物,那么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2)将两个时间相减得到汽车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行驶的速度,然后与限速比较。
【解答】(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使,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东运动的。
(2)汽车行驶的时间:t=10点22分35秒-10点20分15秒=2分20s=140s;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因此该车没有超速。
19.【答案】(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2s。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声速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进而确定声速大小的决定因素;
(2)首先通过表格确定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计算出声音从海面到底海底需要的时间,最后根据s=vt计算海水的深度。
【解答】(1)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
②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
(2) 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 。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20.【答案】(1)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或树叶的沙沙声……);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光的直线传播(或太阳的像)
(2) 客车的行驶时间为:12:20-12:12=8min=480s;
客车的平均速度为:。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可从平面镜成像、声音的产生、光的直线传播等角度思考;
(3)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1)语句① :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或树叶的沙沙声……) ;
科学知识: 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 ;
语句② :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 ;
科学知识: 光的直线传播 。
(2)客车的行驶时间为:12:20-12:12=8min=480s;
客车的平均速度为:。
21.【答案】(1)C
(2)1200米
(3)不能。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对海底到海平面的距离大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海底的大致形状。
(2)水的深度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计算下潜的深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1)根据公式可知,当声音的速度相同时,海底的深度与传播时间成正比。五个点的回收信号时间依次为0.30s、0.16s、0.30s、0.14s、0.30s,那么海底的深度应该是深、较深、深、较浅和深,且A、C、D三点深度相同,故C正确。
(2)“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
(3) 不能。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答案】(1) 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与被测汽车相遇时的时间:,
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被测汽车相遇时的时间:;
那么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t=△t-t1+t2=1s-0.2s+0.15s=0.95s;
(2)第一次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1=v声t1=340m/s×0.2s=68m;
第二次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102m-68m=17m;
(3)则汽车的车速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所用的时间等于两次发射超声波的时间差减去第一次时间的一半加上第二次时间的一半;
(2)根据公式s=vt分别计算出两次汽车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到测速仪的距离,然后相减就是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3)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出汽车的速度。
1 / 1浙教版科学2020年七升八暑假衔接训练:第9讲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桐庐月考)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A.枯黄的树叶落地,树叶相对于树尖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树叶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
B.电铃声传入人耳,描述的是声音的传播,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不合题意;
C.太阳光照射大地,描述的是光的传播,与机械运动无关,故C不合题意;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描述的是一种生命运动,与机械运动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0七下·吴兴期末)《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静止的
C.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在静止,据此分析。
【解答】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相对兔子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乌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相对于乌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兔子是静止的,故B正确;
C. 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大树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0七下·衢州期中)甲、乙、丙三列动车组同时停靠在衢州站。一段时间后,甲列车上的人看到乙列车相对自己向南运动,乙列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列车都相对自己向北运动,而丙列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列车必定向北行驶
B.乙列车必定向南行驶
C.丙列车必定向北行驶
D.甲、丙两列车的行驶方向必定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丙车相对于树木的运动情况,确定它的运动方向,再根据其它车辆的描述确定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
【解答】丙列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由于树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丙列车肯定是向北运动的,故C正确;
乙列车上的人看到丙列车是向北运动的,那么乙的运动情况分三种:①向北运动,但是速度小于丙;②处于静止状态;③向南运动,故B错误;
乙列车上的人看到甲列车向北运动,那么甲的运动情况分三种:
①当乙车向北运动时,甲车向北运动,但是速度比乙大比丙小;
②当乙车静止时,甲车向北运动;
③当乙车向南运动时,
a.向南运动,速度小于乙;
b.静止状态;
c.向北运动,但速度小于丙。
故A错误;
甲和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4.(2020七下·桐庐月考)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跑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跑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明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宇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即时间越短的速度越大,故小明的说法正确;
根据公式可知,当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即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故小宇的说法正确。
因此两个方案都可行。
故选C。
5.(2020七下·台州月考)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说月亮在运动,因为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相对于山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的运动是以旁边的山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说青山在运动,因为青山相对于船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是以船为参照物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地球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其他星球为参照物,一天跟随地球运动了八万里,这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0七下·丽水期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货运飞船可以通过交会对接向空间飞行器补给货物,从而延长飞行器的在轨飞行寿命。2017年4月23日7时2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如图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左半部分)与“天宫二号”(右半部分)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7.(2019七下·天台期末)如图是A、B两物体的s-t图像,对应的v-t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图像分析A和B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与各个选项中的图像对比,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路程s不随时间t而改变,说明A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B的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s与t成正比,即速度保持一个定值不变,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2020七下·衢州期中)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第5秒的速度为9.5m/s,第10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4.75m/s
B.在后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85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1m/s
【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这段路程对应的总时间的比值,即。
【解答】9.5m/s是第5秒时的瞬时速度,10.2m/s是第10s时的瞬时速度,这和其它时间的平均速度没有关系,故A、B、D错误;
苏炳添用10s跑完100m,那么本次百米赛跑中它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故选C。
9.(2020七下·衢州期中)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一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利用公式计算出甲的速度,然后与乙比较;
(2)分析甲和乙开始时运动的速度是否为零即可;
(3)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4)根据s=vt计算出乙经过的路程,利用甲图判断甲前进的路程即可。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甲的速度为:,根据乙图可知,乙的速度为2m/s,故A、C错误;
甲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0,即由静止开始运动;乙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的,故B错误;
根据甲图可知,甲在5s内通过路程10m;乙在5s内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2m/s×5s=10m,故D正确。
故选D。
10.(2020七下·丽水期中)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并绘制成如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线段有几段( )
A.1段 B.2段 C.3段 D.4段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分析各个阶段汽车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AB段和DE段,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C段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CD段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小,那么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有1段,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2020七下·温州月考)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在第5s时,小车的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速度是0.5m/s
D.5s-7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小车在第5s时的运动状态即可;
(2)根据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确定2-5s内小车前进的距离,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小车的速度;
(4)如果物体运动是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它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在2s`5s内,小车的路程不变,说明它处于静止状态,即这段时间内小车的速度为零,故A、C错误;
0-7s内,小车的路程是2m,时间为7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故B错误;
5s-7s内,小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2.(2020七下·诸暨期中)甲、乙两人在美丽的南滨路上沿着平直的公路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走路速度是乙走路速度的2倍
B.甲、乙两人都做得匀速直线运动
C.甲出发时落后于乙,在8s时甲追上乙
D.12s末,甲乙两人相距2m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出两人的速度进行比较;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运动规律;
(3)比较开始运动的时间,判断谁出发时间晚;根据图像的交点,确定二人相遇的时间和距离;
(4)根据图像确定两人到出发点的距离,然后相减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乙8s内前进5m,甲总4s~8s内前进8m;
根据公式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因为甲的时间是乙的一半,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二倍,故A正确不合题意;
甲和乙的路程-时间图像都是一条斜线,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甲的出发时间为4s,乙的出发时间为0s,所以甲的出发时间落后于乙;图像的交点对应的时间为8s,所以在8s时甲追上乙,故C正确不合题意;
12s末,甲距离出发点10m,乙距离出发点小于8m,那么两人相距大于2m,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19七下·天台期末)质量相同但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频闪相机拍摄,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阻力之比是1:1:1
B.甲乙丙三个小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为3:2:1
D.在阻力相等时小球下落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通过小球之间的间距判断三个小球的运动状态;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阻力和重力的关系,最后计算阻力之比;
(2)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3)根据图片判断三个小球的路程大小关系,然后确定时间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计算速度之比;
(4)如果速度与半径的乘积为定值,那么它们就成反比例关系。
【解答】三个小球,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距离相等,时间相等,根据公式可知,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此时它们受到的阻力都等于重力;因为它们的质量相同,所以重力相同,阻力相同,那么它们的阻力之比1:1:1,故A、B正确,不合题意;
据照片可知,三个小球的路程都相同为s,即路程之比:1:1:1;时间之比为:3:6:9=1:2:3,根据公式可知,它们的速度之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三个小球的半径之比为:r:2r:3r=1:2:3,速度之比:6:3:2,那么:1×6=2×3=3×2,它们速度和半径的乘积相等,因此成反比例关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19八下·乐清期末)某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做直线运动。若从绿灯亮起开始记时,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达到某一速度后匀速行驶,遇到下一个路口红灯亮起,开始刹车减速,直到停止。则在此运动过程中,下列图象可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v-t图像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确定选项。
【解答】由题意可知,汽车的速度是由“0”开始增加的,所以B选项错误。而速度增大到某一值时匀速行驶,在v-t图线中应该是平的一段线段,A选项错误。再接下来汽车遇红灯刹车减速,直到停止,所以最后汽车的速度是“0”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5.(2020七下·桐庐月考)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为5﹕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它们速度之比为 。
【答案】10:9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出速度,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
16.(2020七下·桐庐月考)看着刚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在地板上爬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下表是小明纪录小刚和小兰爬行时的情况。
时间(秒) 1 2 3 4 5
小刚爬行的距离(米) 0.3 0.5 0.75 1.25 1.75
小兰爬行的距离(米) 0.4 0.8 1.2 1.6 2.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匀速爬行的速度是 。
(2)另一个孩子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1)0.4米/秒
(2)变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两人的速度,然后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小刚的爬行速度分别为:0.3m/s、0.25m/s、0.25m/s、0.3125m/s和0.35m/s;
可见,小刚做的是变速运动;
小兰的爬行速度为:0.4m/s、0.4m/s、0.4m/s、0.4m/s和0.4m/s;
可见,小兰在做匀速运动。
(1) 匀速爬行的速度是 0.4m/s;
(2) 另一个孩子做变速运动。
17.(2019七下·嵊州期末)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5秒时两车相距 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答案】40;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像中找到甲、乙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出甲和乙的速度,然后根据s=vt计算出甲5s内前进的距离,最后计算二者的距离;
(2)当两车同向形式行驶时,距离增大的方向就是它的运动方向。
【解答】(1)据图像可知,3s内甲行驶了60m,那么甲的速度为:;
甲在5s内前进的距离为:;
甲乙之间的距离为:s'=100m-60m=40m;
乙在5s内行驶60m,那么乙的速度为:;
那么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2)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在向西的方向上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乙车在向西运动。
18.(2020七下·下城期末)某区域的道路交通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使,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 运动的。
(2)该车过东方路时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15秒,过苏嘉路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2分35秒,从地图上查得两测速点间的距离3.1km。由此可知,该车 (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答案】(1)东
(2)没有超速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两个物体做相对运动时,如果互为参照物,那么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2)将两个时间相减得到汽车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行驶的速度,然后与限速比较。
【解答】(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使,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东运动的。
(2)汽车行驶的时间:t=10点22分35秒-10点20分15秒=2分20s=140s;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因此该车没有超速。
三、解答题
19.(2020七下·金华期中)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 ;② 。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的深度。
【答案】(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2s。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声速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进而确定声速大小的决定因素;
(2)首先通过表格确定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计算出声音从海面到底海底需要的时间,最后根据s=vt计算海水的深度。
【解答】(1)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
②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
(2) 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 。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20.(2020七下·桐庐月考)3月21日,我校师生分三个年级举行了春游活动。初二年级乘车到华夏文化园,客车载着师生于中午12点12分在校门口启动出发,停在目的地门口刚好12点20分。
走进大门,只见一座座人物和动物的雕像栩栩如生,走过蜿蜒的长廊,穿过美丽的假山,只见人工湖上,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跃然眼前,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同学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不一会儿,来到一片树林中,林中的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在地面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微风和殉,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
(1)请你从短文中,找出两处我们学过的不同科学知识或规律:
例如:语句: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
科学知识:平面镜成像
语句①
科学知识:
语句②
科学知识:
(2)从校门口到华夏文化园的路程为3千米,则客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或树叶的沙沙声……);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光的直线传播(或太阳的像)
(2) 客车的行驶时间为:12:20-12:12=8min=480s;
客车的平均速度为:。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可从平面镜成像、声音的产生、光的直线传播等角度思考;
(3)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1)语句① :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或树叶的沙沙声……) ;
科学知识: 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 ;
语句② :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 ;
科学知识: 光的直线传播 。
(2)客车的行驶时间为:12:20-12:12=8min=480s;
客车的平均速度为:。
21.(2020七下·吴兴期末)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2)“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上面装有声呐,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水深。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蛟龙”号在某海域向水面的母船发出声音1.6s后接收到了回声,则“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多少米?
(3)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C
(2)1200米
(3)不能。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对海底到海平面的距离大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海底的大致形状。
(2)水的深度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计算下潜的深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1)根据公式可知,当声音的速度相同时,海底的深度与传播时间成正比。五个点的回收信号时间依次为0.30s、0.16s、0.30s、0.14s、0.30s,那么海底的深度应该是深、较深、深、较浅和深,且A、C、D三点深度相同,故C正确。
(2)“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
(3) 不能。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2020七下·桐庐月考)有些公路边有一排闪烁的灯,它就是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的仪器,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乙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求:
(1)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
(2)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3)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答案】(1) 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与被测汽车相遇时的时间:,
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被测汽车相遇时的时间:;
那么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t=△t-t1+t2=1s-0.2s+0.15s=0.95s;
(2)第一次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1=v声t1=340m/s×0.2s=68m;
第二次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102m-68m=17m;
(3)则汽车的车速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所用的时间等于两次发射超声波的时间差减去第一次时间的一半加上第二次时间的一半;
(2)根据公式s=vt分别计算出两次汽车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到测速仪的距离,然后相减就是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3)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出汽车的速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