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16: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综合运用史料,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 2.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发展的概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冷战的发展演变及期基本特点 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知识梳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原因
(1)制度差异: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
(2)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3)根本原因: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主要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经济 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地缘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军事 北约: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华约: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极格局
(1)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概况: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二、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1)资本主义阵营: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2)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3)中国: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第三世界: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美苏的竞争与缓和
(1)竞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缓和
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表现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行了正常化等。
两极格局的崩溃
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局面。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难点释疑
一、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两国战略利益的大局。
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
积极影响
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消极影响
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愈演愈烈。
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两大阵营逐渐演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动荡。
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欧共体、日本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
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宗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联合美国对苏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国家和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课时训练
1.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观点 理由
苏联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 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
美国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 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
美苏都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 冷战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极权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
A.观点的争鸣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学者的不同立场影响了冷战评价
C.观点不同反映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D.冷战起源是冷战研究的主要内容
【解析】根据表格“苏联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表明研究者站在反苏立场上,而“美国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是站在反美立场上的,说明不同的立场在做研究时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可见历史研究主体的复杂而导致研究的复杂,故选C项;在对历史的探究过程中,“观点的争鸣”有利于正确的观点在辩论中愈发清晰,排除A项;“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观点”只是在研究冷战的起源,而没有对其评价,排除B项;冷战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从起源到过程,到内容评价均是重要的内容,排除D项。
【答案】C
2.(2022·济南期末)1949年1月,杜鲁门总统发表继任总统的就职演说,提出“新的大胆的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该计划(  )
A.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技术合作
B.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工具
C.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给予了希腊和土耳其紧急援助
【解析】题干内容中所述及时间是“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再结合题干内容中“新的大胆的计划”“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可知美国计划通过该方案,控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以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可知该计划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故选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美国计划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而不是“欧洲各国”,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着重论述的是美国计划“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即对广大亚非拉地区的影响,而不是对美国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美国计划“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而不是给予希腊和土耳其以紧急援助,排除D项。
【答案】B
3.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反映了冷战具有(  )
A.自我控制的机制 B.针锋相对的思维
C.地缘政治的特征 D.团结合作的精神
【解析】据材料“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可知,冷战期间,美苏自我控制,尽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故选A项;针锋相对与“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不符,排除B项;地缘政治指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排除C项;冷战是美苏长期对峙与竞争,不可能团结合作,排除D项。
【答案】A
4.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访问欧洲,对于美国过去对盟国“命令多于商量”表示歉意,提出与西欧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
A.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
B.国际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西欧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D.西方阵营出现了分化趋势
【解析】据材料“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访问欧洲,对于美国过去对盟国‘命令多于商量’表示歉意,提出与西欧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的建议”,可知美国对西欧态度由视其为势力范围变为平等伙伴关系,说明西欧实力上升,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故选C项;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仍然存在,排除A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国际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排除B项;战后初期西欧部分国家不完全听命于美国,就已经说明西欧阵营出现了分化趋势,排除D项。
【答案】C
5.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一项法令,决定创建“和平队”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该法令旨在(  )
A.应对全球性反战运动 B.配合联合国维和行动
C.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延缓不结盟运动兴起
【解析】由材料“创建和平队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可知美苏冷战时期和平队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作为美国对外关系的”软实力”,有利于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目的在于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C项;全球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项;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的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和平队也创建于1961年,二者处于同一时期,不能起到延缓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C
6.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  )
A.在进行决策时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B.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
C.成立的目的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D.是一个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
【解析】根据材料“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可知材料所指的是不结盟运动,故选B项;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排除C项;欧盟是一个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
【答案】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至1954年,参议员麦卡锡利用职权肆意诽谤诬陷,指控国务院许多人是“共产党员”“间谍”,诬指共产党员已渗透到军队、军工部门,甚至中央情报局等国家机关。他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美国领导人。在麦卡锡时代,美国社会弥漫着恐怖的气氛,人们互相猜忌,成千上万的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政府、军队人员遭到迫害,他们的亲属朋友遭到株连。
材料二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战,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然而美国招募和训练了大批古巴流亡分子,组成雇佣军,入侵古巴,妄图颠覆古巴政权。美国政府还不顾国际法院的裁决,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巨额军费和武器,企图颠覆亲苏的尼加拉瓜政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对内政策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对外政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内外政策带来的危害。
【解析】(1)第一小问政策,由材料一“诬指共产党员已渗透到军队、军工部门,甚至中央情报局等国家机关。他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美国领导人”“成千上万的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政府、军队人员遭到迫害,他们的亲属朋友遭到株连”可得,推行麦卡锡主义,掀起反共浪潮。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20世纪5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来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国际上,当时美苏争霸,使得美国政治方面对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过于敏感;国内方面,从美国社会性质可知,当时美国担心本国发生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再加上两党制下,美国内部争权夺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第一小问政策,由材料二“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战”可得,武装侵略朝鲜;由材料二“美国招募和训练了大批古巴流亡分子,组成雇佣军,入侵古巴”“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巨额军费和武器,企图颠覆亲苏的尼加拉瓜政府”可得,扶植反政府武装,干涉别国内政。第二小问危害,需要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相关美苏冷战期间的相关史实,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对内由材料一“成千上万的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政府、军队人员遭到迫害,他们的亲属朋友遭到株连”可得,推行麦卡锡主义,大批美国民主人士遭到迫害;同时结合所学美国史的相关知识可得,美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也加剧了美国财政负担;对外,结合材料二中美国的所作所为可知,首先对亚洲、美洲一些国家来说是灾难,使其陷入战争和动荡;其次,从对全世界来讲,使世界和地区局势更加紧张。
【答案】(1)政策:推行麦卡锡主义,掀起反共浪潮。
原因:国际上,美苏争霸;国内方面,美国担心本国发生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美国内部争权夺利。
(2)政策:武装侵略朝鲜;扶植反政府武装,干涉别国内政。
危害:大批美国民主人士遭到迫害;美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加剧了美国财政负担;使亚洲、美洲一些国家陷入战争和动荡;使世界和地区局势更加紧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