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11 11: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希腊巴特农神庙
埃及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圣母院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zxxkw浩然亭之秋夏溢狮子林zxxkw雾绕仙山亭春临江南渔舟唱晚黄昏五孔桥zxxkw会心桥之晨冰雪鉴碧亭福海远眺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圆 明 园的珍宝 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两次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1.注音
箱箧(qiè) 琉璃(liúlí)  
珐(fà)琅(láng) 赃(zāng)物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缀 (zhuì)满预习检查解词: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3.根据作者议论的对象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概括出主要内容。①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②抗议侵略者——讽刺、谴责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3.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自主学习1.放声朗读,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的关键语句,并体会作者感情。
1)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2)请把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词句画出来,体会作者情感,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强盗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①起立安静、迅速。
②声音不要太大,以组内能听清为宜。
③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重要处作好记录。
④先一对一合作解决。没完成的再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仍未解决的问题由副组长在展示的最后环节提出来。合作交流1.放声朗读,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的关键语句,并体会作者感情。
1)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2)请把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词句画出来,体会作者情感,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强盗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温馨提示】
1.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2.组内成员在班级交流时,有不完整或者遗漏的地方,当他回答完毕时要作补充;
3.点评别人的发言,一定要有礼貌,先肯定别人的有点,再委婉指出其不足。然后对不足的地方作补充。
4.欢迎把独到的见解,在班上交流(注意语言的使用。比如:我们组讨论认为……;但我还觉得……)展示点评展示点评1.放声朗读,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的关键语句,并体会作者感情。
1)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先各组抢答,组长安排发言和补充者——要尽量安排少于发言的人】
2)请把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词句画出来,体会作者情感,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先各组抢答,组长安排发言和补充者——要尽量安排少于发言的人】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强盗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举手抢答】集中表达
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体面”、“出色”、“光荣”、“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2)请把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词句画出来,体会作者情感,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失去了圆明园,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拿出哪些行动来保护?
3.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拓展反思 观看《圆明园毁灭(片段)》视频,思考以下问题: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延伸拓展 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蹫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时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断壁残垣的警示 ——我们当自强!布置作业
请你以书信的形式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⑴雨果的胸怀和品质对你有什么启发?
⑵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看法?
⑶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⑷雨果当年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