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 2023年春学期高 一 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考生注意: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 ,共 6页 。2.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 75分钟。
第 I卷(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谟拉比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 ,"诸子女均已结婚 ,仅有一未成年之子未娶妻者 ,父死 亡后分割父家之所有时 ,诸兄弟除予未成年之弟以应继承部分外 ,更应以银予之以为聘礼之 用 ,未成年之兄弟应娶妻。,这一规定
A.意在缓解奴隶主阶级内部矛盾 B.折射出婚姻自由已成为时代风尚
C.体现了法律所蕴含的人文色彩 D.反映了家庭成员地位的日趋平等 2.在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活动中 ,殖民城邦和被殖民城邦分别称为"母邦,和"子邦,。所有子邦
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 ,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母邦类似 ,殖民城邦最集中的
海外地区 意大利南部且有"大希腊,之称 。据此可知 ,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 A.建立起空前强大的海洋帝国 B.被近代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模仿 C.采取强制性的文化统一政策 D.有利于促进古希腊文明的传播
3."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 ,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 ,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 ,只 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 ,如果您不如此 ,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 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 。 由此可知 ,中世纪西欧
A.封君封臣关系具有一定契约属性 B.有限王权理念得到彻底落实
C.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 D.君主专制体制已经濒于解体 4.公元 751年 ,唐与大食(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的怛逻斯之战 ,唐朝战
败 ,旅行家杜环成为唐军中被俘虏的一员 。据其记载 ,同被俘虏到大食的还有"汉匠起作画
者 ,京兆人樊三叔……织络者河东人乐缓、吕礼,。由此可推知
A.阿拉伯帝国的军力达到顶峰 B.阿拉伯帝国的政权更迭即将完成 C.军事碰撞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D.战争胜利加速中亚地区伊斯兰化
5.印加人通过建造梯田(如下图)来弥补山区干旱少地的自然环境 ,结构坚固的梯田既可阻挡水 土流失 ,保持土壤肥力 ,还可以防止山体滑坡等灾害 。 由此可知 ,印加人
A.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C.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B.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D.主要从事集体耕作
6.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不走通常的东 行陆路 ,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 ,据我们所知 ,迄今尚无人走过。”由此可知 ,该航海家
A.用实践证明了,地圆说”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B.途经了非洲好望角
D.开辟了欧美新航线
7.新大陆的,发现”,给西班牙带来了众多亟待,拯救”的灵魂 ,他们认为,那些未开化的异教徒尚 处于黑暗之中 ,我们服务于上帝和陛下 ,有义务将我们宗教信仰的知识传播给他们 ,给他们带 来光明”。其意图是
A.掩盖自由资本主义的罪恶
C.用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
B.为殖民扩张寻求精神动力
D.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
8.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研究是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 ,然后再返回观察 ,并据此归纳出解释性原 理 。而16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却提出另一种理性的演绎法 ,即从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出 发 ,遵循严格的推理规则 ,一步步清楚明白地推演出各种命题或定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 由 此可知 ,近代科学
A.思维方法取得较大创新
C.知识结构获得重大突破
B.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
D.科技水平获得快速提升
9.《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说道:,此后近百年中 ,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 ,社会持续动 荡 ,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 1870年后 ,法国模式发生转折 ,由对抗转 为妥协。”材料中的,转折”是指法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各派的政治权力均分
B.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逐渐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10.下表所示为 19世纪 60年代俄、美两国农奴/奴隶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 。 由此可知 ,两国的 改革
俄国 农奴获得人身自 由 ●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 ;农奴可以得到土地 ●但必须交纳赎金
美国 自 1863年 1 月 1 日起 ●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 一 个州或地区 ●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 自 由
A.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C.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B.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D.构建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
11.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下半期到 20世纪初期 ,德国工业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几乎没有不与国 民经济的军事化、扩军备战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旨在强调德国
A.依靠摧毁敌国并获得赔款崛起
C.工业化与经济军事化紧密结合
B.始终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D.工业在政府指导下发展
12.19世纪中期 ,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 47.1% ,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打破了两性 分工的绝对界限 ,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 。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 会角色 ,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据此可知 ,工业革命
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B.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社会地位
D.使得传统的家庭模式日益稳固
13.列宁指出 ,,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 ,正如巴黎公社所表 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 ,包括强制性机构 ,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 国家 ,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据此可知 ,列宁强调巴黎公社
A.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C.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B.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
D.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
14.1898年 ,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后 ,总统威廉 · 麦金莱曾宣布一项重要决议 ,即,仁 慈同化(。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 ,为菲律宾带去仁慈的 文化与公平的正义 。这一决议反映出美国
A.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
C.借仁义的名义对菲律宾进行殖民
B.向全世界输出文化
D.加速了现代化建设
15.1881年 ,面对苏丹马赫迪起义的强大力量 ,英国殖民当局提出由马赫迪担任北苏丹国王 ,马 赫迪予以驳斥:,我除了需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外 ,不需要国王的封号。(这说明
A.马赫迪追求君主立宪
C.英国殖民统治的瓦解
B.苏丹民族意识有所觉醒
D.资产阶级主导民族抗争
16.马汉经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帝国的兴衰皆取决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英国正是通过海 军才称雄于世的 。下表反映的是一战之后几年内英国的军费变化情况 ,由此可知
时间 1919~1920 1920~1920 1921.11~1922.2 1922~1923
军费开支(单位:英镑) 3.95亿 1.81亿 0.95亿 0.45亿
A.英国的霸权受到了一定的削弱
C.一战导致了英国反战情绪高涨
B.帝国主义国家遭到沉重打击
D.英国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第I卷(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 ,第 17题 14分 ,第 18题 12分 ,第 19题 12分 ,第 20题 14分 ,
共52分。)
1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4分)
材料一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 ,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 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 ,而今成为 大众化的调味品 ,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 。这样一来 ,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 。在 这种情况下 ,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 。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 ,这时也 开始被欧洲人接受 。 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 ,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材料二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 ,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 ,地理 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
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 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 增加 。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 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 。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 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 。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 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各地区、各民族在广泛的交往中,交流了各自的生产经验和各 种创造发明 。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 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 熊家利 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增加的原因 。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 ,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 (8分)
1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2分)
材料
谈到西方的政治制度,一些人常常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西方当代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 级革命后新建立起来的,另一个是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是一种模式 。其实西方的政治制 度虽然都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但各国在它们 自 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国 的特点,例如,西方各国虽然都有议会,但各国议员的产生办法、议会的职权、议会的议事程 序、议会内部的组织都是各有其特点的,而且差异往往很大 。 美国的国会两院与英国的国会 两院就极不相同,美国的参院不能等同于英国的上院,美国的总统与英国的首相也很不相 同 。就总统制的国家而言,美国不同于德国,德国不同 于法国,法国不同于意大利 。 即便是 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也是英国不同于荷兰,荷兰不同于瑞典。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 ,自行提炼一个论题 ,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 。 (要求:论题正 确 ,史论结合;表达成文 ,阐述完整;逻辑严密 ,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2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逐步确定了议会对国王的支配地位 ,富有者阶级
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 ,英国的农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农村的圈地运动 ,使大量"自 由”劳 动力流入城市和工场 ,并伴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 ,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英国在世界各地进 行大规模海外殖民使越来越多的英国商品 ,尤其是纺织品销往海外 ,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难 以适应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工人们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先后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织机等 , 直至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第一 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 ,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 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 后于英法两国 ,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 ,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 势 ,如通过热转化机械动力理论 ,改进内燃机等 。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 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 系列工业部门 ,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 购和合并潮。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碎《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有利条件 。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 。 (6分)
20.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4分)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 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 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 ,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 。表面上 ,通过取 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 ,"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 美国方案 。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 ,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 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 ,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 ,更重要的是 , 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 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 ,"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 ,而 "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 ,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 会思潮 ,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 义者往来密切 。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 ,不仅中国 ,而且 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 日 两国"非团结起来不 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 ,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 性 。 (6分)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2.D 3.A 4.C 5.B 6.D 7.B 8.A 9.D 10.B 11.C 12.B 13.D 14.C 15.B 16.A
17.(1)原因: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人美洲)加强: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 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6分 ,任答三点即可) (2)表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分 ,任答两点即可)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 源 ,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人口迁移 ,使世界人 口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 ,任答两点即可)
18.示例:
论题:西方的政治制度虽然传承于古代希腊、罗马 ,但各国都形成了本国的特点 。(2分)
阐述:古代希腊、罗马公民大会、议事会、轮流执政等民主政治模式 ,陪审法庭、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 律师制度等法律制度 ,对近现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立法和司法 ,以及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 原则和做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分)
但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欧美各国因国情的不同 ,又形成兼具本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英国从 13世 纪《大宪章》的颁布开始 ,君权逐渐受到议会制约 ,长久的宪政历史 ,使英国最终选择君主立宪政体 ,议会成 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美国跳过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 ,国内没有封建势力的阻碍 ,最终顺利构 建了更为彻底的民主政体_总统共和制 ,形成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的相互制衡 。19世纪 ,普鲁士通 过铁血政策和王朝战争统一 了德国 ,虽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但国家权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 ,其内在 仍为封建专制统治 。(6分)
总之 ,西方的政治制度继承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 ,又具有本国特色 。(2分)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9.(1)有利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劳动 力:手工工场发展培训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海外市场的扩张刺激了技术革新:有识之士热衷于技术革新。 (6分 ,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由一 国向多国扩展: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科学理论的地位不断上升:垄断组织开始出 现 。(6分 ,任答三点即可)
20.(1)含义: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要求欧洲国家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事务:美国承担对西半球的"保 护"。(4分 ,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拉美独立的成果:遏制了欧洲国家在拉美地区的势力 扩张:包含潜在的干涉主义元素 ,为美国成为地区警察埋下伏笔 。(4分 ,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大亚洲主义思潮在日本的流行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推动力:孙中山认识到亚洲团结反帝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实际需要 。(4分 ,任答两点即可)局限性:对日本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地 域而非正义性划分侵略与反侵略的阵营 ,违背实际斗争的需要 。(2分 ,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