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0 22: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下)期中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如表为中国新石器时期主要文化遗存简表(部分)。此表反映了当时(  )
时间 文化遗存 主要区域 表现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栽培粟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陶器,玉器,种植粟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A. 农业发展迅速 B. 早期国家形成 C. 手工技术领先 D. 文化多元并生
2. 西周时期,只有周天子才有权力发动战争,或者赐予诸侯发动战争的权力;春秋时出现“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分封制度的瓦解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宗法制度的崩溃 D. 郡县制度的建立
3. 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4.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平抑市场物价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商业发展 D. 削弱宰相权力
5. 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中原统一 B. 中外贸易 C. 民族交融 D. 文化繁荣
6. 唐太宗总结“隋氏以富强而丧败,动之也”的教训,提出“静民务农”的基本国策。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门纳谏 B. 任人唯贤 C. 整顿吏治 D. 轻徭薄赋
7. 唐代中期实行赋税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该赋税制度是(  )
A. 租庸调制 B. 两税法 C. 均田制 D. 井田制
8. 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霓裳羽衣舞》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表明当时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B. 中外文化互相借鉴
C. 西方文明领先世界 D. 文化交流内容广泛
9. 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这是由于(  )
A. 察举制的发展 B. 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 科举制的完善 D. 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10. 某同学进行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朝儒学发展的主题研学,梳理如表表格。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少数民族政权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___。金朝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____。
儒学发展 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____,通过____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A. “岁币”“四等人制”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格物致知”
B. “岁币”“猛安谋克”“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C. “岁贡”“猛安谋克”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存天理,灭人欲”
D. “岁贡”“四等人制”“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11. 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著作是(  )
A. 《本草纲目》 B. 《皇帝内经》 C. 《天工开物》 D. 《千金方》
12.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计有三:一战舰,二是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出自(  )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瀛环志略》 D. 《资政新篇》
13. 以下为中国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可推断,该条约是(  )
①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②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
③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④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
15. “ ,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应填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国民革命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1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红船精神”主要指(  )
A.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C.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 D. 不畏强敌敢于斗争
17. 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A. 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 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 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18.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19. “这一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一胜利”指的是(  )
A. 淮海战役 B. 西藏解放 C. 土地改革 D. 抗美援朝
20.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  )
A. 援助亚非 B. 另起炉灶 C. 科教兴国 D. 求同存异
21.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 九二共识 B. 一国两制 C. 民族复兴 D. 独立自主
22.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  )
A. 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 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 D. 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
23.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A. 阿拉伯数字 B. 象形文字 C. 《汉谟拉比法典》 D. 楔形文字
24. 在古希腊,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但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
A. 妇女 B. 成年男性公民 C. 外邦人 D. 奴隶
25. 公元前6世纪,迅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亚述帝国 D. 波斯帝国
26. 研读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历史示意图反应的制度是(  )
A. 封君封臣制度 B. 庄园农奴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等级议会制度
27. 西欧中古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出现了许多变化,具体表现有(  )
①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封建的统治被推翻
③一些城市赢得自治权
④耕地面积逐步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8. 中古时期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他们将“0-9”的数字传入欧洲后,逐渐为全世界通用,以至被称为“同拉伯”数字。其实这种数字最早起源于(  )
A. 古代印度 B. 古代中国 C. 古代美洲 D. 古代希腊
29.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次改革史称(  )
A. 大化改新 B. 明治维新 C. 百日维新 D. 商鞅变法
30.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其文明成就的是(  )
①培育出马铃薯、玉米和番茄
②发明“浮动原地”
③修建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④历法采用60进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1.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始史料是(  )
A. 《哥伦布航海日记》 B. 影视剧《麦哲伦环球历险记》
C. 《全球通史》 D. 连环画《哥伦布》
32.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现象被称为(  )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三角贸易 D. 世界市场形成
33. 如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非洲损失大量精壮劳动力
③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白银
④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4. 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这个制度”指的是(  )
A. 中央集权制 B. 联邦共和制 C. 民主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35. 从英国的外贸出口额来看,1784-1786年,英国的年外贸出口额为1361.4万英镑,1804-1806年间增长到4124.1万英镑,1834-1836年为4619.3万英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殖民扩张的影响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36. 英国巴哈库克在《剑桥欧洲经济史》中指出:“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发明创造有规律可循 B. 科技改变了社会生活
C. 科技发明具有偶然性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37. 马克思称颂巴黎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这是指巴黎公社是(  )
A.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D.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38. 如表是某位同学课堂笔记的一部分。据此推断,这一课的主题可能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 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C. 世界由分散孤立到开始连成整体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9. 某同学搜集了有关“桑地诺”“甘地”“墨西哥宪法”“埃塞俄比亚独立”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她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C. 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D.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40.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亚洲的觉醒”的事件有(  )
①伊朗的立宪革命
②中国的辛亥革命
③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④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同文王的伯父大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 依据材料,说明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程。
要全面理解“大一统”的演进,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活方式的差异,北方游牧区和南方农耕区,时而通过贸易,时而通过战争而彼此发生关系。在没进入南方以前,他们的压力促使南方形成以农耕区为主体的大一统;在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与原有的中原政权分享或争夺正统;而从元朝到清朝,中华大一统格局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向“大中国”时代迈进。
——摘编自李勇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
(2)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游牧民族在中华大一统格局中承担的作用。
我中华民族本部多为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为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
——《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1912年)
(3) 依据材料,概括《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中民族观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4) 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幅,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解释。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依据古代文明示意图,指出图中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名称。
瓦特接受过良好的中学教育,在那里他学习了法语、希腊语,还自学了德语、意大利语,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和看懂更多优秀外文文献。瓦特本人在伦敦学艺期间购买了《数学仪器的制造和使用》,学习过钟表制作和维修技术,这使得他对于机械制造的精准和一般机械构造的原理有较好的理解。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期间旁听过布莱克教授的化学课,还阅读了不少书,可能还有关于蒸汽机发明的知识。娴熟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瓦特在蒸汽机改良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一些精准测量与数量化表达的问题。
——摘编自韩玉德、安维复《试论詹姆斯 瓦特的工匠精神》
(2) 依据材料,概括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蒸汽机对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恩格斯曾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是“两个伟大的发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 依据材料指出马克思的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奥古斯托 米哈雷斯《解放者》
(4) 依据材料,概括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说明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
答案
1.D2.A3.C4.B5.C6.D7.B8.A9.C10.B11.A12.B13.D14.B15.A16.A17.D18.D19.D20.D
21.B22.C23.B24.B25.D26.A27.C28.A29.A30.A31.A32.A33.B34.D35.D36.D37.A38.A
39.C40.D
41.(1)历程:夏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形成了华夏民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进一步交融,民族认同观加强;秦汉时期,华夏族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了汉族。
(2)作用:施压者,客观上加速农耕区的大一统;维护者,战乱时期,维护华夏正统;拓展者,拓展深化大一统的格局。
(3)变化:反对各族不平等,主张各族权利义务平等。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4)示例:
主题:伟大的转折。
解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党和国家政治路线、经济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标志着我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42.(1)①古代希腊文明;②古代埃及文明;③古代巴比伦文明;④古代印度文明;⑤古代中国文明。
(2)原因:前人的相关方面;娴熟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创新:阐明的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使用价值规律。意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
(4)思想来源:欧洲启蒙思想;目标:争取美洲独立。贡献:领导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推翻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建立一系列新兴国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