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饱和溶液
(
基础知识清单
)
1.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不再减少,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不断减少,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固体不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转化 :
对大多数固体溶质而言:
加溶质、蒸发水、 降温 蒸发水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
加水、升温 冷却(即降温)
对氢氧化钙或气体溶质而言:
加溶质、蒸发水、 降温 蒸发水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
加水、升温 冷却(即降温)
4.溶液的稀、浓与溶液是否饱和的关系如图所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
课后培优练
级练
)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答案】D
【解析】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颜色很深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说明已达到饱和状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2.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答案】D
【解析】
A、砂糖水颜色很深,颜色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B、砂糖水味道很甜,味道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C、砂糖溶解得很快,溶解的快慢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D、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砂糖固体有剩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
A.是浓溶液
B.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C.是稀溶液
D.是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A、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是此选项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不一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此选项错误;
C、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是稀溶液,是此选项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欲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的是( )
A.倒出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再加溶质
【答案】D
【解析】
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倒出一些溶液,不能使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A项错误;
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项错误;
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然为不饱和溶液,故B项错误;
D、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为饱和溶液,故D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溶于水后以NaCl微粒的形式存在 B.食盐溶液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氯化钙溶液中钙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A、食盐溶于水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故A错;B、食盐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和钠离子、氯离子,故B正确;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某一物质的溶液,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C错;D、氯化钙溶液中钙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2,故D错.故选B.
6.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升高温度,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答案】D
【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形式存在,
A错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B错误,氢氧化钙的不
饱和溶液通过升高温度能变成饱和溶液,C错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
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 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 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A、泥土和是难溶于水的物质,故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能使水温降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于相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但是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答案】B
【解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在不断运动,错误,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
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正确,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通过降
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但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错误,故选B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
之为不饱和溶液。因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且溶解能力受温度能因素影响,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
溶液;B.糖水、汽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
以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相对均匀的分数于水中;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
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选A
11.下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A.饱和石灰水降温
B.饱和石灰水表面结了一层膜
C.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放进冰箱
D.向饱和蔗糖水里加水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饱和石灰水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饱和石灰水表面结了一层膜,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这样会使得溶质减少,溶剂质量增大,所以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放进冰箱,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
D、饱和蔗糖水里加水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答案】A
【解析】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一定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符合题意;
C、降温不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溶解度增加,还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温度不同,物质不同,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
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D
【解析】
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不包括其底部未溶解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加入的食盐不溶解,溶液质量仍为10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能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要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B.降温能使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要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D.要使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增加溶剂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要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方法;故选:C。
4.x,y两概念符合图示“包含关系”的是( )。
A.饱和溶液 溶液 B.溶质 溶剂
C.乳浊液 溶液 D.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A、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包含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剂之间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掌握溶液的组成、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根据。
5.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在20°C时为饱和溶液的是( )
A.稍微降温,就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C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C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D
【分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解析】
A、接近饱和的A溶液,稍微降温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
6.有两瓶硝酸钾溶液,已知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瓶溶液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少量水
【答案】A
【解析】
A、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各加入少量水振荡,没有现象。故此选项错误。
B、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各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晶体不溶解,而不饱和溶液会继续溶解。可区分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此选项正确。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会有晶体析出,不饱和的不会析出晶体,故此选项正确。
D、蒸发少量水饱和的溶液会有晶体析出,不饱和的可能不会析出晶体,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A。
7.20℃时,在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加入3.4gNaCl,能全部溶解(图A),然后依次再加入0.1gNaCl,溶解情况分别如下(图B-E):
(1)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恰好饱和的溶液是___________。
(3)若要将试管E中的溶液变不饱和,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AB
(2)C
(3)加水
【解析】(1)由图可知,20℃时,在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加人3.4gNaCl,能全部溶解,得到图A中的溶液,再向图A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图B中的溶液,则图A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向图B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图C中的溶液,则图B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向图C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全都不能溶解得到图D中的溶液,则图C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即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有AB,故填AB。
(2)由图可知,向图B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图C中的溶液,则图B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向图C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全都不能溶解得到图D中的溶液,则图C中的溶液为恰好饱和溶液,故填C。
(3)由图可知,图E中的溶液的底部有氯化钠剩余,则图E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将该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水,故填加水。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1.(2022浙江杭州中考)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答案】D
【解答】A、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温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022湖北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
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
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
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 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 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 Ⅱ和Ⅲ对比一一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 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C
【解析】A、Ⅰ和Ⅱ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A正确。
B、Ⅱ和Ⅳ对比,液体相同,变量是固体,可得结论,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能溶于汽油。B正确。
C、Ⅱ和Ⅲ固体种类和液体种类都不同,不是一变量,对比不能得出结论。C错。
D、Ⅲ和Ⅳ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下列图像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 )
图像 描述
向盛有H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至过量
1g硫和1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
向盛有H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盐酸显酸性,pH<7,滴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后氢氧化钠过量,pH>7,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然后逐渐恢复至室温,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错误;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逐渐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溶液质量增加,但是由于消耗了水,最后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来溶液的质量,错误。
故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3个。
故选C。
4.(2021湖南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答案】C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食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是固体,白酒中的溶质酒精是液体,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是气体,说法正确。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说法错误。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说法正确。故选:C。
5.(2021陕西中考)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详解】A、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不符合题意;B、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无明显现象,硝酸钾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中溶液均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一定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
1课题2饱和溶液
(
基础知识清单
)
1.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不再减少,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不断减少,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固体不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转化 :
对大多数固体溶质而言:
加溶质、蒸发水、 降温蒸发水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
加水、升温冷却(即降温)
对氢氧化钙或气体溶质而言:
加溶质、蒸发水、 降温蒸发水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
加水、升温冷却(即降温)
4.溶液的稀、浓与溶液是否饱和的关系如图所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
课后培优练
级练
)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
A.是浓溶液
B.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C.是稀溶液
D.是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4.欲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的是( )
A.倒出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再加溶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溶于水后以NaCl微粒的形式存在 B.食盐溶液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氯化钙溶液中钙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1
6.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7.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 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 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9.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1.下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A.饱和石灰水降温
B.饱和石灰水表面结了一层膜
C.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放进冰箱
D.向饱和蔗糖水里加水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
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要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B.降温能使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要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D.要使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增加溶剂的方法
4.x,y两概念符合图示“包含关系”的是( )。
A.饱和溶液 溶液 B.溶质 溶剂
C.乳浊液 溶液 D.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
5.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在20°C时为饱和溶液的是( )
A.稍微降温,就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C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C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6.有两瓶硝酸钾溶液,已知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瓶溶液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少量水
7.20℃时,在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加入3.4gNaCl,能全部溶解(图A),然后依次再加入0.1gNaCl,溶解情况分别如下(图B-E):
(1)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恰好饱和的溶液是___________。
(3)若要将试管E中的溶液变不饱和,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1.(2022浙江杭州中考)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2.(2022湖北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
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
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
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 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 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 Ⅱ和Ⅲ对比一一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 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下列图像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 )
图像 描述
向盛有H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至过量
1g硫和1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2021湖南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5.(2021陕西中考)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