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想象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大单元主题作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想象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大单元主题作文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16: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大单元主题作文训练
18 想象作文
【课堂训练】
一、原题再现。
材料:一粒种子诞生了,但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开始寻找答案。刚开始,它认为自己是小鱼,结果差点被淹死;然后,它认为自己是猴子,结果从树上摔下来。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种子,伤心地哭泣着。后来,花开的声音引导种子来到花园,它意外地发现自己是一粒可以开花的种子。找到自我的种子欣喜若狂,不再自我怀疑,不再感到迷惘。最后,它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开花。
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材料扩写成一篇生动的童话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题目解读。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一粒种子经历多次尝试,最终找到自我的故事。材料关键词是“种子”,种子既可指植物的种子,也可象征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学生。种子是什么样的?结合材料可知,种子是踏实肯干、积极奋进的,由迷惘到寻找到自我,种子不懈尝试,从未言弃,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种子的价值是什么?能开花,装点世界;能根植厚土,结出丰硕果实;能点缀世界,造福社会……理解了材料,便能明确作文的立意方向。
题干要求将材料扩写成一篇生动的童话故事,写作时,一方面要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扩写,可适当添加素材,但原有的内容不可删改,可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做到有详有略;另一方面要写成童话,即要把种子拟人化,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尽可能把种子的经历写得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并能阐释一定的道理。
总而言之,本题具有较多的选择性,结合自己擅长的方面选择其一进行写作即可。
三、范文点评。
一颗种子的旅行
——寻找生命的意义
土层微动,它-粒种子,慵懒地伸了伸腰,慢慢地睁开眼睛,从长久的沉睡中苏醒了。它探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不知看了多久,直到一阵微风吹过,轻轻地托起它飞向远方。它乘着风,见到了更多风景,却开始感到迷茫-我是谁?【文章开篇便找准“一粒种子诞生了”的扩写点,借风托起种子,看到更多风景,自然引出“我是谁”的思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过渡自然合理,引出下文。】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它踏上了旅程。它想起见过的游鱼,“或许我是一条鱼,”它想。于是,它跋山涉水来到一条溪流边,看着游来游去的鱼儿,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带着“或许我是一条鱼”的信念跳下水,却迎来当头一击。它不会游泳,无法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反而被一点点剥夺呼吸,它挣扎着上岸,一边庆幸自己重获新生,一边确认了自己不是鱼。“那我是什么呢?”它再次陷入了迷茫。
短暂的休整以后,它在温暖阳光的抚慰下重拾信心,再次踏上旅途。只是这次,它更加谨慎和小心。【情节有波澜,引人入胜。种子的经历既有挫折也有温暖,种子细致幽微的心路历程也通过情节的起伏变化展现出来。】
它经过山林,看见林间跳跃的猴子,便跟着它们一起跳跃,却摔了下来。它有些疼,但更多的是失望。它躺在地上,轻声呜咽了起来。突然它感觉有什么在轻拍着它,抬头一看,是一只小猴子。后来,它与小猴子聊了很多,小猴子也一直耐心地倾听,给它安慰和鼓励。这是它第一次清晰感受到外界的善意。
带着这份善意,它又走过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很多尝试,熬过了漫长寒冬,看遍了世间风景。它虽然依旧迷茫,却不再惶恐丕安,一边旅行,一边寻找着自己存在的意义。【承上启下,表现出种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最后,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它听见花开的声音。循着声音,它来到一个花园,那里春光明媚,让它流连忘返。它忽然发现,原来自己是一粒可以开花的种子!它欢呼雀跃,在这个花园里定居下来,为了开花而努力。
春去夏至,它终于绽放了!它用自己的鲜艳点缀着多彩的世界,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后来,这粒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绵延不绝,世世代代生长着……
【点明主题,深化主旨。种子找到了自己“开花”的价值,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点评】①构思巧妙,故事生动。作者选用第三人称进行写作,记叙一粒种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找到自我并成功绽放,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故事生动有趣。
②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文章开篇以景物描写引出故事,接着写种子旅途中的经历,分别写了关于游鱼、猴子、花园的故事,结尾实现了自我价值,升华了文章主旨,一语双关,引人深思。
【写作实践】
一、原题再现。
请以“今天是我工作的第一天”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字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题目解读。
本题是一道情境想象作文。题干要求以“今天是我工作的第一天”为开头。因此,应使用第一人称行文。写作时,可以描绘自己长大后工作的场景、工作中接触到的人物,以及和他人的交流互动;也可以写在工作中运用先进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工作中收获的启示、感悟等。“我”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也可以使用拟人的手法,将“我”设定为动植物、红绿灯等。“工作”意味着写作时需要结合工作的人(家长、老师、陌生人······)或事物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作时可以通过恰当的细节描写,使想象更合理。“第一天”表明所写事情有其特殊性,需要侧重表现接触新事物时的感悟、体会。此外,题干明确要求写一篇有故事的想象作文,因此要有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情节等。同时,文章需要有丰富、具体的细节描写和合理的转折。就一篇文章的容量来说,只需要两三个具体情节/场景,前后构成转折,每一个情节/场景有丰富、恰当、具体的细节即可。最后,写作时应在合理的前提下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不必拘泥于现实但要对现实有所反映和思考。
三、范文点评。
中国精神
今天是我工作的第一天,因为实习期的出色表现,我被委以重任-到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赛场直访。
八年前,“苏神”-苏炳添第一次出现在男子百米飞人大赛决赛中,让世人见识到中国速度。如今,中国短跑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林超越再一次站在黑人称霸的百米赛场上。我期待中国速度能再一次刷新纪录,更期待这道“红色闪电”的故事能被人所熟知。【点出本文写作对象,“背后的故事”为下文做铺垫,使故事合理贴切、逻辑严密。】蹲下,助跑,加速······单调重复的热身动作,在他专注神情的“加持”下竟散发出耀眼光芒。
比赛正式开始了,八位选手在助跑器前做好预备动作。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八位选手像八支离弦的箭一样,以微弱的差距相继射出。林超越的起跑速度并不占优势,但他及时调整了状态,秉承中国短跑的传统-逐渐加速。只是其他选手也在奋力相搏,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看!最后十米,黑人选手要追上来了!我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握紧拳头,心中不断祈祷:林超越,坚持住啊!快一点,再快一点!【“文似看山不喜平”,描写“我”紧张的心理,使得情节跌宕起伏,调动读者情绪,激发阅读兴趣。】
最后关头,林超越拼命地将身子向前探,和那位一直追着他的黑人选手并驾齐驱,他们几乎一起冲过了终点线。所有人都噤了声,直勾勾地盯着大屏幕上的电子裁决,“怦怦”的心跳声像战鼓一样为选手加油打气。
第一名诞生啦!看台上那片红色的海洋沸腾了!无数的中国人在欢呼!我压制着内心的激动,快速找准位置,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播报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四年前,林超越也参加了奥运会。不幸的是,他的韧带断裂负责手术的医生曾断言:他将无法再跑步。可他没有就此认输,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训练,创造了医学奇迹,刷新了中国速度。【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林超越的受伤情况,侧面反映获胜的来之不易,突出了他的“中国精神”。】
几乎满含泪水的我采访新一代“飞人”:“是什么支撑着你夺冠?”他一脸坚定地说:“奔跑,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我要为国家赢得荣誉,让世人见识到中国速度。”
这时,我突然明白,正是这种拼搏向上的精神、为国而战的信念,一路支撑着他不断向前,赢得这来之不易的荣誉。
今天是我工作的一天,也是我见证历史的一天。我将永远记得这一天,记得他身上的中国精神!
【点评】①想象大胆,人物立体。作者想象大胆,虚构了“红色闪电”这一人物,又顺叙比赛过程、插叙“红色闪电”背后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饱满立体的“中国精神”代表。
②描写细腻,逻辑严谨。文章多处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使得想象合乎逻辑、贴切动人。“我”的心情由期待到被吸引、由紧张到澎湃、由感动到感悟,节奏波澜起伏,寄托着作者对中国体育越来越好的期待,也表达了对中国精神的自豪之情。
【想象主题满分作文欣赏】
1.原题再现。
请根据以下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情境:2036年除夕的钟声敲响了······那一刻,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写作要求:(1)若选题一,请补题后再写作;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把“情境”作为作文的开头和结尾。(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2.题目解读。
本题是限定情境下的想象作文,情境开头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应该展望、规划,情境结尾表明之前自己心绪不宁,经过某事后,情绪得到舒缓。细读题目要求可知,行文思路一般如下:新年之际有烦心事——遇见人、事、物······或者独自思考——心绪变得宁静。从选材上看,想象未来的作文有两个常见误区。一是很容易被写成“高科技展览会”,有的学生会把电影中的场景直接搬进作文,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二是比照父母现在的生活状态来仿写自己将来的生活状态,这也不是想象。写作时需注意规避。
题目中的情境给定了时间节点,即2036年,现在的初三学生那时都在三十岁左右,三十而立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三十岁左右的人需要考虑的是立身、立业、立家。立身,即自我道德的修养,也就是要立言、立功、立德;立业就是要把事业的基础和方向固定下来,为以后成就事业打下牢固基础;立家,即具有家庭责任感,主要体现为抚育后代、赡养父母。据此来看,这个作文题就是要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立身、立业、立家。
3.满分作文点评。
我最终关闭了它
2036年除夕的钟声敲响了。
我却陷入了沉思。【设置悬念,不直接点明“我”陷入沉思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今天早晨,我给罗西下了一连串指令:“罗西,9点前把小顾送到奶奶家,下午3点接回来再送去水上中心,学完游泳,5点接回家。”
“网络超市订购面粉和肉,还有韭菜。”
“把花园里的草剪一剪。”
······
“好的,祝您度过美好的一天。”她机械地回复我。
罗西——一款家庭机器人,真是生活中的得力好助手啊。
科技飞速进步,仿佛在一夜之间,家庭机器人就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女性们不用为一日三餐围着锅炉转,孩子们也不用去辅导班补习。因为一个家庭机器人,足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任何困难了。【总结上文,概括机器人带来的种种便利,并为下文情节的急转直下做了充足的铺垫。】
我为得以从家务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感到欣喜!但这一想法在今天有些动摇。
大街上没有过年的气氛,走进商铺,只有机器人在忙碌着,它们用同样弧度的微笑迎接每一位顾客。我从咖啡店工作机器人冰冷的手中接过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又迎来一个僵硬的职业微笑,顿时心生冷漠。
回到家中,想教儿子包饺子,一起守岁。可儿子说,已经买了包好的饺子了,不愿动手。我只能默默看着儿子继续和罗西投篮,因为我不会;饭后儿子又和罗西下各种棋,我还是不会;睡前想给儿子讲故事,不料被儿子嫌弃:“妈妈,你的故事没有罗西的精彩,能让罗西来讲吗?”我错愕极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母亲角色竟然被罗西取代了?一个机器人!【运用问句,语气强烈、情感饱满,与前文描写机器人的便利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我”的反思。】
回想起来,在这个智能时代,我似乎因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关心。他什么时候学会走路的?什么时候开口说话的?他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游戏?我都说不上来!我很惭愧,我还是一个母亲吗?我不断地责问自己。我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家庭责任推给了机器人,却又因孩子对我的疏远而伤心难过!
我决定了,关闭罗西,不再依赖机器,要找回我们在生活中原本的角色,我要把自己的责任担起来。
回过神来突然发现,不知何时人们都走到了街道上,孩子们在嬉笑、拍手,大人们在相互拜年,空中绚烂的烟花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描写拜年玩耍的场面,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表现“我”心情转好的原因。】我叫上儿子,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那一刻,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点评】①想象丰富,立意有深度。作者想象自己已为人母,从父母的角度思考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思考了家庭责任,立意可谓深远。②结构精巧,情节有波澜。“我”两次赞扬机器人的种种益处,可最终还是关闭了它,这个反转表现出作者的思考:机器人不能代替人类,由此升华了文章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