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专注-2023年中考语文大单元主题作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06 专注-2023年中考语文大单元主题作文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16: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大单元主题作文训练
06 专注
【课堂训练】
一、原题再现。
2022,北京冬奥会后,谷爱凌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她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会尽力保持专注,高效地完成后,再干净利落地切换到下一件事。要做成一件事,天赋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努力、平衡和自律。”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的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题目解读。
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中国运动员谷爱凌接受采访时的内容,材料既是学生熟悉的素材,又与社会热点相契合,具有思辨价值。
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揣摩命题意图,从材料中挖掘立意点。材料的重点是谷爱凌的采访内容,分析她说的话,可以看出写作的立意着力点有五个,分别是“专注”“高效”“努力”“平衡”“自律”。
其次,细品这五个关键词,不难发现,它们不仅是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素养,更是青少年应该培养的优秀品质。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完整性,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进行构思,在不足千字篇幅的文章中更容易表达清楚。因此,在立意时,需从中选择一个或两个立意点,围绕这一个或两个关键词进行选材。
最后,写作时最好能在文章中呈现出起伏波折、培养过程等,如自己曾经不够专注,或认为专注不重要,在有了因不专注导致的失败教训后开始反思,此时关键的人与事出现,自己从思想和行动上发生改变,一段时间后,自己的表现较之以往有了进步,由此引发感悟和思考。简而言之,写作的过程应当体现出“痛的领悟”。
三、范文点评。
以专注循花前行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引用诗句,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夏季,也营造了安静的氛围。】室外,骄阳似火,蝉鸣聒噪;屋内,凉如深潭,静如止水。“啪嗒”一声,一缕清香,一花绽放。我坐在一位木头花手工匠人身边,明明周围寂静幽凉,可我却无比烦躁。手工匠人又雕出一朵花,可我仍一刀未动。她似从一朵花编织的梦境中回醒,终于觉察到我的异样。
她起身,将刚捧在手中的花放下,询问我怎么了。我烦躁到了极点,她也看出来了,却没说什么,只是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让我不要着急,去看一看她是如何让手中的木头绽放成花的。
手起,刀落,花开。她的指尖果真绽放出一朵花。她抬头看着我,一言不发,一双眸子干净至极,分明开满了花朵。【三个简洁的动词,表现出手工匠人技艺的纯熟。重点描绘匠人的眼神,刻画出匠人雕花时忘我的境界,语言颇有禅意。】
她眼神专注,眼里只有她的花,几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何刻不出一朵花了:不专注。
我笑了,向她点点头,然后努力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专注于自己手中的花。
开始时,我只是在尽力模仿她的动作。可后来,我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一刀,我看到花缓缓升起,像一颗耀眼的星星;这一刀,芳香四溢,我看到一只小蚂蚁想爬进来,因为花里藏着一口甜蜜暗井。【诗意的语言描绘出美妙画面,富有想象的意趣,形象地表现了“我”雕花时的专注。】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又是一刀,我的木头花也盛开了。猛一惊醒,发现自己已刻完一朵花,就像做了一个充满花香的梦-循香前行,忘路之远近。
临别之时,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像一朵花正在开放。她问我学到了什么。我略一沉吟,说出简单却弥足珍贵的两个字:专注。
当以专注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时,就会发现,沉浸在眼前的这朵“花”中,才能体会到绽放的过程有多美妙。【以花和绽放的关系说明专注的目的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富有哲理,升华了文章主旨。】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明亮,因此辽阔。
凉风有信,花开如期。一切繁盛的、热烈的、明媚的、美好的事情都正在发生。我愿一直循花前行,以专注的姿态,奔赴属于自己的、开满鲜花的盛会。
【点评】①选材新颖,主旨鲜明。作者选取自己学木头雕花的经历进行写作,选材新颖,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通过写“我”从不能安心雕花到最终雕花成功的故事,突出做事要专注的主旨。
②语言生动,描写细腻。作者开篇运用环境描写,营造出美好的氛围;“手起,刀落,花开”等短句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同时,引用苏轼的诗句为文章增添诗意。
【写作实践】
一、原题再现。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翁同龢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同为近代著名政治家的曾国藩说:“静在心,不在境。”我们身为普通学生,虽不常“临大事”,但也不免会遇到一些干扰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小事”。你如何理解“静”在其中的作用?你有过哪些相关的经历或者教训?
请围绕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与大家分享。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题目解读。
本题为材料作文,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为材料起点,加之曾国藩对“静”的理解,最后落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上,体现了既立足传统文化,又联系实际生活的命题思路。材料中“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意思是每次遇到重大事情时,都能举止从容、沉着淡定,这是一种处事风度,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智慧。接着又引用曾国藩名言来对“静”进行解读,“静在心,不在境”是说心“静”的重要性,只要心中从容坚定,便可达到“静”的境界。
题干非常贴合学生实际,明确提出学生虽不常“临大事”,但是会遇到干扰学习和生活的“小事”。这种“小事”可能是学习上遇到的小困难,可能是体育课的长跑测试,可能是和父母的小矛盾·····学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材,文章的重点要落在“静”上。重点写自己如何不“静”,后来再达到“静”,可能是别人的开导和鼓励,可能是自己从他人身上主动学习的经验,也可以是自我反思的结果。在写作时突出“静”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从中得到经验启示或者总结教训,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作时,注意精心剪裁事件,重点突出达到“静”的过程和“静”的作用,加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自己的经验总结,紧扣题目,突显主题。
三、范文点评。
静心点染墨香中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回忆在心间激荡出层层涟漪。透过縠纹穿过浮光,又逢那朵朵兰花旁的古朴小院,思绪浸入那流动的墨香中。【语言优美,用词典雅。用富有诗意的语句领起文章,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幼时的我喜欢坐在小院的大摇椅上,一边晃悠一边看爷爷作画,直到日暮月升。浓淡相宜的墨色,将郁郁葱葱的树林、波光粼粼的溪水和竞相跳跃的锦鲤尽收笔下。那缕缕墨香就这样沁入我心。
云卷云舒,时间在笔尖悄然流逝,天边已然有了一丝红晕。看着眼前毫无生机的墨兰,烦躁一点一点涌上心头。钟摆轻叩钟壁,发出嘀嗒的走动声,更让人心乱如麻。【使用衬托手法,钟摆轻叩钟壁的声音本是微弱的,却让“我”心乱如麻,衬托“我”极不宁静的心绪。】窗外的红霞被夜幕遮挡了大半,我如坠深渊。
一个熟悉的身影渐显轮廓,是爷爷走了过来。看着满面愁容的我,爷爷摇头笑笑。随后拿起毛笔,轻蘸墨汁,提笔悬空。时间好似静止一般,钟表也仿佛放慢了脚步。忽然,爷爷大笔一挥,尽情泼洒墨色,笔酣墨饱,浓淡自然……清雅娴静的兰舒展了生命力,一个“静”字跃然纸上,摄人心魄。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我似乎悟得,水墨画不局限于眼中,还需静心感受。这一次,我调整呼吸,清心入静,在重拾毛笔的一瞬,置身那专属于墨香的世界。指尖微微用力,笔锋瞬间被压扁;提笔竖立,笔墨似精灵般在纸上跳跃轻舞。【引用诗词,描写心理,表明“我”领悟了“心静”的道理。同时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我”再次作画时凝神专注的状态。】我仿佛看到那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在这墨香间翻涌奔腾。渐渐地,墨香熏陶了身体,抚静了心神。
风掠过,掀起层层彀纹。夜幕席卷了整个天空,但留下了满天破碎的浮光点亮心房。墨香在笔触间流动,终于有了灵魂。衣袂渐远,如今再看爷爷的墨画,我似乎理解了静心点染的水墨丹青里,蕴藏着爷爷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一笔一画中,藏着一寸一隅深沉的光。
成长之路难免跌跌撞撞,爷爷的字画却在我心中生了根。只要心静,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同爷爷一样从容自若,找到破茧而出的生机。时代各有不同,文化一脉相承。在文化的流动与传承中,我们不妨摒弃躁动,沉淀自我,静心感受每一笔流动心间的墨香。【收束全文,升华主旨,丰富文章内容。】
【点评】①文采翩然,情景融合。文章遣词造句极富美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佳句。作者的心情由烦躁失望到沉静顿悟,窗外的景也由黑暗到繁星点点,情景交融相映。
②主题丰富,富有深意。文章本是写水墨丹青与静心相辅相成的关系,后几段却与成长道理相结合,又上升到文化传承,使得内容层次更丰富。
【专注主题满分作文欣赏】
1.原题再现。
请以“那一次,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解读。
本题是无导语的命题作文。题目关键词有两个,其中“那一次”要求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某次经历,或感动,或失败,或难忘等,且“一次”表明应写某一次的经历,不能写多件事,即要围绕一件事来行文。而“有你”要求写某次经历中某人或某物对自己的影响。写作时,可以写发生某件事时身边的“你”对自己产生的影响,需注意题目中的“你”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一草一木给自己带来启发、影响,也可以是某本书、某篇文章、某句话带给自己力量等。无论选择哪种,都应该写出在一件事情中这个人物、事物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总体看来,该题目要求学生留心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感悟,文贵真诚,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满分作文点评。
那一次,有你
锃亮的螺丝钉,闪耀着迷人的光芒,那一次,幸好有你。“就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你吧。”父亲望着我,眼中的鼓励像是清晨的阳光,足以温暖我的人生四季。生日那天,我被作业困扰得心烦,便丢下笔,向你工作的修车厂走去。
到时,你正在检查车辆,我站在一旁,不敢惊扰你。绕着车走了两圈后,你示意徒弟把车发动。接着,你将耳朵凑近车身,又围着车子走。没多久,你将鼻子靠近车,四下搜寻着异味,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动作描写,“绕”“走”“凑”“靠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修车时的动作,刻画出父亲细致、专注、严谨的人物形象,为下文父亲引导、启发“我”做铺垫。】我记得你说过的修车要点:一看二听三闻。
片刻,你站直了身,若有所思地看着车。徒弟赶忙问:“师傅,是哪的问题?”你的目光愈发坚定,我听到你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动机。发动机,必须拆!”众所周知,发动机是一辆车最复杂的部分。
“好!您说拆,我们就拆!”话音未落,扳手、起子、套筒已在手中,你熟练地掀起引擎盖,一群人围了上去。
一个小时后,又来了一群人,我听见你大声指挥着:一三-起!”发动机被移出车身,一点一点地被挪动着。随后,发动机终于落地,你的脸涨得通红,深吸了一口气,蹲下继续拆零件。【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将父亲与众人拆零件的过程完整、清晰、生动地描绘出来,让读者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一幕,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拆卸,清洗,整理,检查。四五个小时后,地上是一大片油污。唯有被洗得锃亮的零件娇贵地躺在工作台上。顾不得脏乱,你和你的徒弟跪坐在地上,将一个个零件捧起又放下。光螺丝钉就有三百多颗,这要检查到什么时候?我在一旁看得焦急,却又无能为力。当我腿麻正想要坐时,突然听到你说:“找到了!是这颗螺丝钉裂了!”你的喜悦浮于眉间,我忙将颤颤巍巍的你扶起。所有人都欢呼时,我看见你拿着裂开的螺丝钉摆弄着什么。片刻,你朝我走来,将粘好的螺丝钉递给我说:“作业做烦了才来的吧?专注、细致些,像我们找这颗小螺丝钉这样。就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你吧。”我小心地接过,顿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并未向父亲说明此行的原因,父亲却一语道破,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父亲把小螺丝钉送“我”与前文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紧扣中心。】
那一次,幸好有你,我的父亲,我的人生导师。
【点评】①素材新颖,中心明确。作者以一颗螺丝钉为切入点,抓住“那一次”这个关键词,记叙自己观察父亲修车的一次经历,和修车后父亲借螺丝钉对自己的鼓励,视角独特,紧扣文题。②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描写父亲修车的场景时,作者综合运用如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同时用词简洁,具有感染力,将一位严谨、认真、极富教育智慧的父亲形象刻画了出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