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大单元主题作文训练
05 信念
【课堂训练】
一、原题再现。
下面是三位同学之间一场以“源”为主题的漫谈交流。
小泓:“文言文《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中的“源”,《小石潭记》中“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中的“源',都有“水的源头'之意。”
小江:“我想起了两个成语,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点滴当思之不易;源远流长,民族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根深而叶茂。”
小海:“我读过一本绘本,其中有一段充满诗意的文字也与“源”有关。羽毛,是否记得它曾经是一只鸟?书,是否记得它曾经是一个字?椅子,是否记得它曾经是一棵树?雕像,是否记得它曾经是一块石头?爱,是否记得它曾经是陌生的?你,以后是否会记得你曾经是一个孩子……”
看了上面的交流,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题目解读。
本题为情境式话题作文。题干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造字本义、文言文中的词义、成语中的含义、绘本中的内容等不同角度对“源”字的含义进行解释和延伸,最后落到以“源”为话题进行写作。
写作前,需仔细分析情境内容:第一层由“林尽水源”“不可知其源”引出,指向“源”字的第一个意思-水的源头,由此可以联系到具体的河流,如黄河、长江,它们孕育、滋养着中华民族。也可以联系到抽象的源头,如文学艺术的源头、精神品格的源头等。第二层谈及“饮水思源”和“源远流长”两个成语,由前者可联系到感恩、不忘本等,由后者可联系到传统文化、民俗家风的传承等。此外,带“源”的常见成语有很多,如源源不断、源头活水、追本溯源、世外桃源等,可以围绕成语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选材立意。第三层主要围绕“事物的来源或根由”这个意思展开,列举了鸟是羽毛的源头、树是椅子的源头等内容。这段话极富诗意,启发学生既要关注、尊重本源,又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创作,使得事物超越其本源,获得新的生命力。
本题选材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学生要根据导语和题干的要求,选择合适、贴切的内容写作,抒写自己的感悟。
三、范文点评。
信念是成功之源
如今,金牌挂在我的床头,每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钻进来,照射着那块金牌,发出夺目的光。我想,如果这束光有名字,一定叫信念。“信念是成功之源”这句话,对我有着别样的意义。【开门见山,点出主题。】
夏日的午后,空气像是凝滞了一样,一丝风都没有,树叶被晒得微微卷起,蝉在树上无休止地鸣叫着。训练馆里的我们,脸上的汗水一滴又一滴流下来,衣服早已被打湿,但谁也不愿意落后,不愿意服输。【运用环境描写,生动地写出天气的炎热、训练的艰辛不易,表现出“我”坚定的信念。】“想要在今年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拿块牌子回家,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教练拿着话筒在道馆里喊着,声如洪钟。
为了在夏天的跆拳道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初春就开始训练。那时天气还很冷,穿着羽绒服长跑减重、爬楼梯二十趟是常事,就连与队友实战演练被踢出鼻血都是见怪不怪。放在两年前,遇到这种事我会选择立刻放弃,但去年的我坚持下来了。只因我心中有一个执着的、不肯服输的信念。
还记得在上交报名表时,妈妈担忧地看着我:“囡囡,跆拳道只是你的一个兴趣爱好,参加比赛对你来说难度太大,风险又高,如果受伤了或者累了就放弃吧,妈妈支持你这次打退堂鼓,不要让自己太辛苦了。”【通过侧面描写,借用妈妈的话说明比赛难度大、风险高,衬托出“我”坚定的信念。】听到这句话时,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委屈和难过一起涌上心头,妈妈为什么要劝我放弃,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也可以赢?想让我放弃,我偏不!这想法犹如一颗种子,埋藏在我心里,并且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株叫作-“我就要坚持到底、赢给你看”的信念之树。
赛场上,我被对手踢到小腿,尖锐的疼痛让我几乎站不稳,但内心的信念支撑着我,因此踉跄了一下后我迅速站直身体,脚平稳移动,咬紧牙关,双手紧握,再次进入战斗状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一个细节进行特写,使得主题更加突出。】我知道,自己不能放弃,拼尽全力也要将比赛进行到底,未到最后,胜负不定!这信念给予我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最终,我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通过了三场晋级赛,获得了人生中第一块跆拳道金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成功的源头,定是坚定的信念!【引用名句,表现信念的重要意义,点明主题,呼应开头。】
【点评】①详略得当,主题突出。作者记叙了自己坚持训练,最终赢得人生第一块跆拳道金牌的故事,文章略写了比赛的结果,详细描写了报名情况及比赛训练过程中的坚持与拼搏,凸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从而使得文章主题鲜明突出。②人物描写细腻、生动。作者写作时进行了大量的人物语言、心理及动作描写,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展现出作者不服输、不怕累、坚持训练的精神,塑造了作者坚强执着、拼搏到底的形象。
【写作实践】
一、原题再现。
作家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它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
同学们,关于“未来”,你有过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突出中心,内容具体充实;(2)说真话,抒真情;(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题目解读。
本题为话题作文,题干材料以雨果的名言导人,随后既融合了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又勾连了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最终落到对“未来”的思考与感悟上,紧扣时代脉搏,体现了围绕时代、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命题思路,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开创美好未来。分析材料,首先,雨果的名言点明了未来对人的要求,即有思想、会劳动。思想,即想法;劳动,即行动、实践。综合来看,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只有敢想,并且将想法化为行动、付诸实践,且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其次,要理解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的含义:尽管未来会遇到困境,但仍要以坚强、团结的姿态面对,战胜一切困难,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这一口号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启示学生前进路上要带着不惧困难的信心和美好的希望。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谁的未来?什么样的未来?如何开创和迎接未来?理解了这三个问题,也就确定了写作对象和着眼点。可以写自己的未来,如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以信念为帆,用理想做桨,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可以写祖国的未来,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下,祖国日益繁荣富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可以写自然、社会的未来发展。
另外,“未来”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因此所写内容不能是过去和现在发生的,而是对将来的畅想与规划。综合来说,整体立意要积极向上,展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表达出对未来不懈奋斗的决心和勇气,综合学生生活实际,抒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三、范文点评。
未来就在眼前
暖暖春光好,轻云悠悠,阳光艳艳。那一天,我在画廊中看到了一幅关于兰花的画。画中的兰花高洁优雅,绿叶高挑,那种美不可名状。那一刻,我便爱上了兰花,内心也生发了一颗种子,一颗想绘画的种子。同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正在发光的未来。【交代自己爱上兰花和绘画的情景,“发光的未来”为下文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和妈妈商量后,便报名了美术班。由于入门晚,很多技巧学起来比较吃力,好在老师细心、专业,十分耐心地指导我,一年多时间下来,绘画的基本技巧我差不多掌握了。后来,我买来一盆兰花,每日稍有片刻时光,便用画笔勾勒她优美的身姿。她的枝条细长嫩绿,花瓣洁白无瑕,让我醉心不已。一笔一画,兰花在纸上尽情绽放,若有不满意的线条,便重新开始勾画,我乐此不疲,沉浸其中。【言简义丰,描写蓝花的美,叙写“我”乐此不疲地画兰花,以突出“我”对兰花的喜爱以及对绘画的热爱。】
可事情不总是一帆风顺。不知哪天开始,我的画不再灵动鲜活,变得单调无趣。也许是巧合,那盆兰花也开始枯萎凋谢,凋谢的兰花像一根细细的小针一下下刺着我的心。多次尝试却无法寻得突破,于是我将画具封存,从此避而不谈绘画的事。
偶然的一天,妈妈微笑着说要带我去看一个惊喜,我心生好奇,便跟随妈妈前往阳台。妈妈指着那盆兰花,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定睛一看,看着兰花中虽不乏许多已经枯黄掉落的叶子,但一圈圈枯黄间却掺杂着几点新绿,那点点新绿虽不蓬勃,却有一种不放弃的姿态。看着兰花从枯叶中生绿,正奋力向上生长。一瞬间,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力量,兰花都能够重发新枝,我为什么不能克服困难,面对未来呢?我的心中,未来的光在闪耀,希望的火在燃烧。我飞似的冲向房间,从柜子里取出画具,掀开一张崭新、洁白的纸,开始勾勒那丛生命力顽强的兰花。
挑动笔尖,勾勒出她不服输的姿态;轻动笔刷,记录那点点新绿。画完最后一笔,我用双手捧着那幅画,眼中似乎有滚烫的东西即将涌出。那是一幅极美的画,色彩鲜活、线条灵动,其中充满了源自我内心的力量,充满了我光明的未来。【与首段“正在发光的未来”相互照应,结构完整。“我”重拾画笔描绘兰花,表现了“我”从逃避到直面困难的转变,突出、升华了文章主旨。】
原来,未来就在眼前,只要我们保持热爱,定能勇往直前!
【点评】①选材切题,立意昂扬。文章讲述了“我”在绘画上遭遇挫折,受到鼓舞后重拾信心的故事,揭示了面对困难应勇往直前这一主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立意奋发昂扬,有一定启示意义。
②结构严谨,一波三折。文章先写自己爱上绘画;中间写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失意;最终又通过具体的小事写出如何应对挫折的思考和感悟。各部分层层递进,有起有伏。
【信念主题满分作文欣赏】
1.原题再现。
题目:一起向未来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2.题目解读。
本题是无导语的命题作文。“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也体现了对世界和平的追求。爱国、关注国家事务及国际大事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该题目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时代、当下与未来、中国与世界,思考拼搏和奋斗、责任与担当等抽象而深刻的问题,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敢于拼搏、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品质,鼓励学生勇于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题目“一起向未来”中的“一起”是修饰语,“向未来”是中心语。“一起”突出集体、团结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相互“连合”,即守望相助、携手并进,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合作,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是信心,是希望,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期待,是“一起”行动的方向、目标,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
立意时,可以用添加要素法或扩充法把短题补长,把窄题拓宽。“一起”表明文中不能只写一个人,要写出与谁一起;“向未来”要求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即前往什么样的未来,并为之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为何“一起向未来”、如何“一起向未来”是写作的关键,可以借助这些问题打开写作思路。学生可以具体记叙走向成功、奔赴美好的过程;可以记叙如何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可以借此抒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满分作文点评。
一起向未来
人们往往在深夜潜入内心深海,又在天明前开始想念陆地灯火。
——题记【使用题记,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犹记得两年前刚踏入校门,时值金秋,松香弥漫。学校正播放着空军宣传视频的结束语:“我叫向未来。未来,我来。”【运用场面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应用空军宣传视频结束语,契合文题与组综合内心对未来的期待。】不知怎么,我听到这句话,心中总有种悸动,与它浅浅共鸣,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进入班级,不知是因初来乍到的胆怯,抑或是无所适从的尴尬,同学之间似乎有一层隐形的屏障,像蛋壳一样将我们包裹其中。好在时光用她的小锤,将这些蛋壳一一敲碎,流淌出我们心灵的蛋黄和思想的蛋清,彼此交融,才渐渐有所改变。
庚子鼠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大家分离。我们只好坐在家中桌前,终日对着那方正的光屏,看着打印机旁堆叠的纸包日渐“消瘦”······破碎的蛋壳似乎裹挟着乌云卷土重来,再次将我们围困其中。
但幸好,此时我们有了一本独属自己的小小文集,碰撞着我们思维中的小小灵感。它将我们紧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涌出一股股小小的暖流,汇聚在一起,温暖着每个人。【连用四个“小小”,生动描写了“我”和同学思想交流的过程,彰显出“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奔向未来的路,似乎不再那么孤独。
再后来,让我们真正热络起来的是一场篮球赛。我们的热情升温,好似被放在火上料理,滋滋啦啦,油光四溅,激动极了,热烈极了。这时的我们真像一个大熔炉,把那么多的疏离、冷漠、心浮气躁,熔成了团结、奋进、守望相助。这是另一种氛围,另一种心态和另一种我们。
时光飞速流逝,就像枝头的樱花,盛开不久就凋零了。三年不长,不过是三次春秋的转场;三年不短,所有过往汇聚成一段旅途。在这段旅途中,我不再是一名孤单的旅人,而是和同学一起行进着。他们在这条通往未来的路上,陪我哭,陪我笑,陪我一路跌撞着成长。我们互相帮助,一起走向未来的旅途。
选择内心深海,会将自己与他人隔绝。终有一天,我们会重回陆地,到时定是山河无阻,风雨兼程。【结尾呼应题记,对题记进行深入解读,深化文章的主旨,突出“一起想未来”的主题。】就像我们共同选择了未来,那便携手共进,一起向未来!
【点评】①立足当下,有感而发。作者从疫情下青少年的感受出发,在对未来充满迷茫和不确定的困惑中,思考除学习生活外,应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立足当下,走向未来,感受真切。②构思精巧,思路清晰。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自己从初入校门,到追求理想的路途中寻找伙伴,并不断成长的过程,最后坚定信念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