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件 (公开课专用 包含教案、课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课件 (公开课专用 包含教案、课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11 14:56:05

文档简介

《马说》教案
学校:武威第五中学 授课人:张秀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背诵全文。
2 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字里行间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虚词,实词,品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寓意,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文体及作者。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释义。
3、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小品《不差钱》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1、了解文体及作者。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释义。
3、把握文章结构。
三、文体及作者
先提问学生对文体的掌握和对作者的了解,学生互相补充,师明确。(多媒体播放)
1、解题
说,也称杂说,是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的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2、作者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故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出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一)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我们再请同学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如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纠正。
(二)读课文,教生字
1、指名学生读课文,有错即停。
2、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
3、重点字读音
祇辱于( zhǐ ) 骈死于( pián ) 槽枥 ( cáo )( lì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shí ) ( sù )(dàn ) 食马者( sì ) 才美不外见( xiàn )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 ) 其真无马邪( yé )
4、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且声音洪亮、流畅。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间合作交流,疏通文意,如有难点,先标注,稍后大家一起解决。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最后再连起来整句翻译。
(二)先学
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译读课文,有难点的小组间交流解决,教师巡视,了教学情。
(三)后教
1、指名译讲:指名学生先译讲,发现错误,其余同学帮忙更正,如还是不正确,老师更正。
2、将学生翻译错的重点讲解。(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
掌握下列词语:
故虽有名马:即使 祇辱于:只是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是马也:这 才美不外见:才能;见通“现”,表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面对 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3、鼓励学生梳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知识,师生共同学习。
4、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六、当堂训练
1、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2、指名学生上黑板解答。
3、师生点评纠正。
4、全班齐读生字。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第二题。
课后反思
《马说》说课稿
武威第五中学 张秀娟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大约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所作。其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背诵全文。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字里行间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体会作者情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文章寓意,理解重点语句,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在第二课时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为主、讨论点拨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来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在本课时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小品《不差钱》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1、了解文体及作者。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释义。
3、把握文章结构。
(三)、文体及作者
(先提问学生对文体的掌握和对作者的了解,学生互相补充,师明确。)
多媒体出示“说”这种文体和作者相关简介。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自学指导:
2、读课文,教生字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1、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再读课文,小组间合作交流,疏通文意,如有难点,先标注,稍后大家一起解决。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最后再连起来整句翻译。
2、先学
让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译读课文,小组解决难点,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后教
(1)指名译讲:指名学生先译讲,发现错误,师生共同改正并做重点讲解。
(2)鼓励学生梳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知识。
(六)、当堂训练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上黑板解答,及时纠正错误,训练结束后全班齐读生字。
(七)、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件13张PPT。武威第五中学张秀娟马 说韩 愈韩愈了解文体及作者。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释义。
把握文章结构。学习目标:文体:说,也称杂说,是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故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出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韩愈简介自学指导:请同学先自由朗读课文。
再请同学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如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纠正。lè zhǐrǔpiáncáolìshí sù dànsìxiàncè 朗读课文,把握准确字音。yé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间合作交流,疏通文意,如有难点,先标注,稍后大家一起解决。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最后再连起来整句翻译。重点字词故虽有名马:
祇辱于: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尽其材:
即使只是并列而死吃一顿通“饲”,喂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见通“现”,表现怎能通“才”,才能犹,尚且;等同 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通_____解释____________
(2) 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解释____________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通_____解释____________
(4) 其真无马邪
___通_____解释____________
食饲饲养见现表现才材才能邪 耶表疑问,相当于“吗”练 习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1、策3、食2、其鞭打,鞭策马鞭子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猜测千里马餐、顿通“饲”吃喂养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