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9 16: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向27.2 g Fe和FeO的混合物中加入3 mol·L-1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Fe(NO3)3,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 mol·L-1的NaOH溶液,当消耗1.5 L NaOH溶液时,沉淀恰好达到最大量,质量为42.8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和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B.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3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Fe和Fe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的HNO3为0.2 mol
2.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铝容器盛放浓硫酸,因为铁、铝是活泼金属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使蔗糖脱水炭化
C.滴加浓硫酸使胆矾由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属于物理变化
D.浓硫酸和碳单质加热反应,表现出强氧化性
3.酸性能将氧化成,本身被还原成,被,氧化的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4.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水 D.饱和NaHCO3溶液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A.1L 的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1L的氢氧化钠溶液:
B.溶液中通足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D.往二元弱酸亚磷酸()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烧碱溶液:
6.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氧元素被还原
C.反应中转移电子时,有水分子生成
D.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7.将Mg、Cu组成的3.96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得到唯一的还原产物NO气体1.344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mol L-1NaOH溶液至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 )
A.60mL B.90mL C.120mL D.150mL
8.下表中对SO2性质的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B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B Na2S溶液变浑浊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C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9.ClO2是一种新型消毒剂,工业上可由以下反随制备: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生成1个ClO2,转移2个e-
B.NaClO3 →ClO2发生还原反应
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的比为 1:1
D.Na2SO3是氧化剂
10.“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高纯单晶硅。从石英砂(主要成分为)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主要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是氧化剂 B.流程中HCl和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 D.①③两反应的还原剂可以互换
11.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①大气中CO2增加 ②SO2、NO2排入大气中 ③CO大量排放到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放到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与d B.②与a C.③与b D.④与b
12.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MnO2 + 4HCl(浓)MnCl2+2H2O+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
B.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每消耗1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13.ag镁铝合金投入x mL 2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y mL1mol/L的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质量为(a+1.7)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B.x一定等于50
C.产生的H2在标况下体积为1.12 L D.a的取值范围为0.914.常温时可以用铁制器皿存放的酸是
A.氢氟酸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稀硝酸
二、填空题
15.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按要求填空:
(1)Na、、、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高铜酸钠()固体,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稀盐酸与高铜酸钠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6.FeCl3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具有效果好、价格便宜等优点。工业上可将铁屑溶于盐酸中,先生成FeCl2,再通入Cl2氧化来制备FeCl3溶液。
(1)将标准状况下的a L氯化氢气体溶于100 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mL-1,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
(2)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3.36 L,反应后的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3)FeCl3溶液可以用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为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用100 mL 2 mol·L-1的FeCl3溶液净水时,生成具有净水作用的微粒数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NA。
17.阅读下面科普信息,回答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
A.Fe B.Fe2+ C.Fe3+
(2)工业盐中毒后,可以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性。
(3)在Fe+4HNO3(稀)═Fe(NO3)3+NO+H2O↑的反应中,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____________,反应中HNO3表现出了______性和______性,则1molFe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为_________mol,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mol。
18.(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氢氧化铜与硫酸_______;
②碳酸氢钠与盐酸______;
③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镁粉_____。
(2) 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中,___是氧化剂; ___元素被氧化;___是氧化产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3)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还原产物是__,离子方程式为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lO2常用子水的净化,工业上可用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Cl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MnO2可与KOH和KCl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K2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CN)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相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亚硝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有成味,容易误食中毒。由于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酸 b.酸式盐 c.正盐 d.碱
(3)上述反应的还原剂为_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误食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该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__(填字母)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完全相同。
A.
B.
C.
D.
(5)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过氧化钠和氢化钠(NaH),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1)氢化钠(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NaH能与水剧烈反应:NaH+H2O═NaOH+H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
(3)在高温下氢化钠(NaH)可将四氯化钛(TiC14)还原成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钠是呼吸面和防毒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氧气产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2.Li3Fe2(PO4)3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有良好的放电平台,通过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可以有效的改善材料的性能。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Li3Fe2(PO4)3+1Fe2O3+CO→CO2+LiFePO4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27.2 g Fe和FeO的混合物中加入3 mol·L-1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Fe(NO3)3,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 mol·L-1的NaOH溶液,当消耗1.5 L NaOH溶液时,沉淀恰好达到最大量,质量为42.8 g,则该沉淀为氢氧化铁,则氢氧化铁的物质的量==0.4mol,根据铁原子守恒,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为0.4mol;设Fe和Fe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x+y=0.4mol,56x+72y=27.2g,解得x=0.1mol,y=0.3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0.1molFe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失去0.3mol电子,0.3molFeO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失去0.3mol电子,与硝酸反应中共失去0.6mol电子,则硝酸转化为NO过程中得到0.6mol电子,,N元素由+5价转化为+2价,即生成1molNO,转移3mol电子,则转移0.6mol电子时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2mol,
A.根据分析,Fe和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0.3mol=1∶3,故A错误;
B.若酸过量,加入NaOH溶液,NaOH先与硝酸反应,再与Fe(NO3)3,沉淀达到最大量时,NaOH与Fe(NO3)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硝酸钠,则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3,故B正确;
C.有上述计算分析可知,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为0.2mol,在标准状况下为0.2mol×22.4L/mol=4.48 L,故C错误;
D. Fe和FeO与硝酸反应后生成0.4mol Fe(NO3)3和0.2molNO,根据N原子守恒,参与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mol×3+0.2mol=1.4mol,题中提供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5L×3 mol·L-1=1.5mol,则剩余的HNO3为0.1mol,故D错误;
答案选B。
2.D
【详解】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可以用铁、铝容器盛放浓硫酸,A不正确;
B.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表现出脱水性,B不正确;
C.胆矾中滴加浓硫酸,由蓝色晶体(CuSO4 5H2O)变为白色粉末(CuSO4),硫酸铜晶体失水属于化学变化,C不正确;
D.浓硫酸和碳单质加热发生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C属于非金属,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酸性能将氧化成,本身被还原成,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至价,得到电子被还原,S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至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因此被氧化的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选C。
4.D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与CO2、SO2均能发生反应,A错误;
B.品红可以用来检验SO2,但不能用来除SO2,B错误;
C. CO2、SO2均能溶于水,C错误;
D.饱和NaHCO3溶液能与SO2反应,但不吸收CO2,D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A.结合OH-能力强弱顺序是Al3+>NH>Al(OH)3,1L1mol/L的硫酸铝铵中含有1molAl3+和1molNH,1L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4molOH-,1molAl3+先与3molOH-结合生成1molAl(OH)3,剩下1mol OH-与1molNH结合成1molNH3·H2O,离子方程式为NH+ Al3++4OH-= Al(OH)3↓+NH3·H2O,故A说法正确;
B.通入过量Cl2, Fe2+、I-都被氧化,且被氧化Fe2+、I-的系数比值符合化学式组成,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Cl2=2Fe3++2I2+6Cl-,故B说法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故C说法正确;
D.H3PO3为二元弱酸,亚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3PO3+2OH-=HPO+2H2O,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6.A
【详解】A.中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正确;
B.中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氧元素化合价没变,氧元素既没有被氧化又没有被还原,故B错误;
C.反应中转移电子时,有水分子生成,故C错误;
D.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防止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D错误;
选A。
7.B
【分析】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溶液为硝酸镁、硝酸铜混合溶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得到沉淀为Cu(OH)2、Mg(OH)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沉淀中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结合NO的体积,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金属提供电子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详解】硝酸被还原为NO气体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其物质的量为,所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最后沉淀为、,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故,则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答案选B。
【点睛】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解题的关键。
8.A
【详解】A.由于酸性:H2SO3>HCl,所以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二者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反应产生BaSO3沉淀,A错误;
B.SO2与Na2S溶液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S单质,使溶液变浑浊,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正确;
D.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9.B
【详解】A.该反应中ClO2为唯一还原产物,氯元素由+5价变为+4价,所以每生成1个ClO2,转移1个e-,故A错误;
B.NaClO3 →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由Na2SO3做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该反应中Na2SO4不全是氧化产物;由NaClO3做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比例为1:2,故C错误;
D.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2SO3是还原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D
【分析】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与碳在2000℃条件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粗硅与氯化氢在300℃条件下反应生成SiHCl3和氢气,SiHCl3与氢气在1100℃条件下反应生成高纯硅和氯化氢,达到制备高纯硅的目的。
【详解】A.反应①是SiO2+2C Si+2CO↑,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剂为SiO2,A正确;
B.根据流程和节约成本可知,流程中HCl和H2可以循环利用,B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①是SiO2+2CSi+2CO↑,反应②是Si+3HClSiHCl3+H2,③是SiHCl3+H2Si+3HCl,均为置换反应,C正确;
D.①③两反应的还原剂不可以互换,①硅与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③如用碳,硅中会有碳杂质,D错误;
答案选D。
11.B
【详解】A.①大气中CO2增加与b.产生温室效应有因果关系,A错误;
B.②SO2、NO2排入大气中与a.形成酸雨有因果关系,B错误;
C.③CO大量排放大气中与d.使人中毒有因果关系,C错误;
D.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放大气中与c.破坏臭氧层有因果关系,D正确。
答案选B。
12.C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MnO2中的锰元素由+4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做氧化剂,HCl中的氯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失电子做还原剂,A正确;
B.氯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因此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1-0)=2mol,B正确;
C.每消耗1molMnO2,得到2mol电子,则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2mol,C错误;
D.盐酸易挥发,则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D正确;
答案选C。
13.B
【分析】向Mg、Al合金与盐酸反应后的反应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沉淀是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进行分析。
【详解】A.由沉淀混合物含有的OH-的质量为(a+ 1.7)g- ag= 1.7g,物质的量==0.1mol,镁铝合金提供的电子等于混合物中OH-所带的电量,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mol NAmol-1 = 0.INA,故A正确;
B.当盐酸与金属恰好反应时,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HCl的物质的量=0.05mol2= 0.1mol,氯化氢的体积== 0.05L= 50mL,而盐酸可能过量,则x≥50mL,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金属提供电子为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 0.05mo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0.05mol 22.4L/mol= 1.12L,故C正确;
D.当完全为Al时,A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a的最小值为 27g/mol=0.9g,当全为Mg时,M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a的最大值= 0.05mol 24g/mol= 1.2g,故a的取值范围为0.9g< a< 1.2g,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向Mg、Al合金与盐酸反应后的反应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沉淀是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
14.B
【详解】A.常温时,铁能与氢氟酸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器皿存放氢氟酸,A不符题意;
B.常温时,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故能用铁制器皿存放浓硫酸,B符合题意;
C.常温时,铁能与浓盐酸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器皿存放浓盐酸,C不符题意;
D.常温时,铁能与稀硝酸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器皿存放稀硝酸,D不符题意;
故选B。
15.(1)
(2)
(3)
【解析】(1)
室温下,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结晶产生十水合碳酸钠晶体,该晶体风化得到碳酸钠,故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后形成的物质是Na2CO3,则:Na、、、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
(2)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高铜酸钠()固体,产生黄绿色气体即氯气,反应中,氯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铜元素从+3价降低到+2价,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元素质量守恒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1) mol·L-1 (2)2 mol·L-1
(3)Fe3++3H2OFe(OH)3(胶体)+3H+ 小于
【详解】(1)氯化氢的物质的量n==mol,氯化氢的质量m=n×M=m mol×36.5g/mol=g,溶液的体积V==×10-3L=,则C===mol L-1,;(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氯气先氧化Fe2+,反应后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表明溶液中无Fe2+,有FeBr3、FeCl3,n(Cl-)=×2=0.3 mol=n(Br-),根据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知,n(Fe3+)=0.2 mol=n(Fe2+),则c(FeBr2)==2 mol·L-1;(3)Fe3+在水中发生水解:Fe3++3H2OFe(OH)3(胶体)+3H+,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溶液中的杂质离子。Fe3+的水解是可逆反应,且Fe(OH)3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由多个Fe(OH)3组成的集合体,所以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小于0.2N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正确判断溶液的体积是解本题的关键。
17. B 还原 氧化 酸 1 3
【分析】(1)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2)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维生素C可以把Fe3+转化为Fe2+;
(3)Fe元素化合价升高,N元素化合价降低,元素化合价升高与降低总数等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表示电子转移。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化剂获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判断物质的作用及转移电子数目。
【详解】(1)+2价为Fe元素的中间价态,.Fe2+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故合理选项是B;
(2)工业盐中主要成分为NaNO2,NaNO2能够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导致人中毒。维生素C可以把Fe3+转化为Fe2+。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被还原,维生素C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3)在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中,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3e-;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NO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3e-,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为:,在该反应中HNO3一部分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一部分以NO3-形式与金属阳离子结合形成盐,表现酸性;故硝酸表现出了氧化性和酸性,则1molFe参加反应时,失去3mol电子,1mol HNO3变为NO得到3mol电子,则被还原的HNO3为1mol,转移电子数为3mol。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实质是电子转移,氧化剂获得的电子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等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侧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18. Cu(OH)2+2H+=Cu2++2H2O +H+=CO2↑+H2O Mg+2H+=Mg2++H2↑ HNO3 Cu Cu(NO3)2 3Cu+8H++2=3Cu2++2NO↑+4H2O HCl MnCl2 2+16H++10Cl-=2Mn2++5Cl2↑+8H2O
【详解】(1)①氢氧化铜为难溶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
②碳酸氢钠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2↑+H2O;
③铜与盐酸不反应,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镁粉可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H+=Mg2++H2↑;
(2)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u为还原剂,被氧化,对应的Cu(NO3)2为氧化产物;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NO3为氧化剂,被还原,则NO为还原产物,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
(3)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KMnO4为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MnCl2;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 1价升高到0价,HCl为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为Cl2,离子方程式为2+16H++10Cl-=2Mn2++5Cl2↑+8H2O。
19.(1)PbO2+4HCl(浓) PbCl2+ Cl2↑+2 H2O
(2)2ClO+ Cl2= ClO2+2Cl-
(3) 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 H2O 2:1
(4)2NaOH+(CN)2=NaCN+NaOCN+H2O
【详解】(1)黄绿色气体是氯气,说明氧化铅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O2+4HCl(浓)PbCl2+ Cl2↑+2H2O。故答案为:PbO2+4HCl(浓)PbCl2+ Cl2↑+2H2O;
(2)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ClO2,则氯气被还原为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ClO+ Cl2=ClO2+2Cl-。故答案为:2ClO+ Cl2= ClO2+2Cl-;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可知MnO2可与KOH和KCl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K2MnO4,同时氯酸钾被还原为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K2MnO4中的Mn的化合价是+6价,KMnO4中Mn的化合价是+7价,而MnO2中Mn的化合价是+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 H2O;2:1;
(4)仿照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CN)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N)2=NaCN+NaOCN+ H2O。故答案为:2NaOH+(CN)2=NaCN+NaOCN+H2O。
20.(1)2 2 2 2 1 1 1 2
(2)c
(3) KI 1∶1
(4)C
(5)
【详解】(1)根据方程式可知,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做还原剂。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2价,得到1个电子,做氧化剂。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时1: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物中还有硫酸生成,生成物还有水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NO2+2KI+2H2SO4=2NO↑+I2+K2SO4+Na2SO4+2H2O;
(2)是有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故其属于正盐,故选c;
(3)上述反应中,碘化钾中碘由-1价升高到0价,故KI为还原剂;亚硝酸钠中氮由+3价降低到+2价,故是氧化剂,结合2NaNO2+2KI+2H2SO4=2NO↑+I2+K2SO4+Na2SO4+2H2O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则Fe2+失电子变为Fe3+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NaN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与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即H2O2也体现氧化性;
A.,H2O2中氧原子既失电子,又得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A不符合;
B.,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B不符合;
C.,H2O2中氧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C符合;
D.,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D不符合;
故选C;
(5)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2↑+NaCl+2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价,N元素也从-3价升为0价,该反应转移3e-,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1. ﹣1价 H2O 1:1 2NaH+TiCl4═Ti+2NaCl+2HCl↑或NaH+TiCl4=Ti+4NaCl+2H2↑ 2Na2O2+2H2O=4NaOH+O2↑ 用带火星的蚊香或火柴插入试管中,如果复燃,则证明有氧气产生
【详解】(1)氢化钠(NaH)中钠元素化合价+1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NaH能与水剧烈反应:NaH+H2O═NaOH+H2↑,NaH中氢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0价,做还原剂,H2O中氢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0价做氧化剂,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H2O,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1:1;
(3)在高温下氢化钠(NaH)可将四氯化钛(TiC14)还原成金属钛,氢元素化合价升高为+1价,钛元素化合价+4价变化为0价,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TiCl4═Ti+2NaCl+2HCl↑或NaH+TiCl4=Ti+4NaCl+2H2↑;
(4)过氧化钠是呼吸面和防毒面具中氧气的来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证明有氧气产生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蚊香或火柴插入试管中,如果复燃,则证明有氧气产生。
22.2Li3Fe2(PO4)3+1Fe2O3+3CO=3CO2+6LiFePO4
【详解】Fe2O3的系数是1,根据产物LiFePO4中锂原子、铁原子物质的量比为1:1,Li3Fe2(PO4)3的系数为2,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2,氧化铁总共降价2,Li3Fe2(PO4)3中铁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2,Li3Fe2(PO4)3中铁元素总共降价4,CO→CO2,碳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需要3个CO参加反应,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为2Li3Fe2(PO4)3+1Fe2O3+3CO=3CO2+6LiFePO4,故答案为:2Li3Fe2(PO4)3+1Fe2O3+3CO=3CO2+6LiFePO4。
【点睛】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准确判断元素化合价是解题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