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 认识分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 认识分子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12:58:0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 认识分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惠州期末)如题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液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液态 D.甲是固态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分子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的分子力最大,排列最规则,气体分子力最小,排列最不规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分子
B.如果视力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宏观粒子,不是分子,A错误;
B:分子直径是10-10m,肉眼不能直接观察,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C正确;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分子和原子是微观粒子,肉眼不可见,灰尘、尘埃是宏观粒子,肉眼可见。
3.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B.秋风扫落叶
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由于摩擦让组成铜像的分子脱落,所以铜像会变小,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秋风扫落叶,落叶是宏观物体,不是分子,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B符合题意;
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由于摩擦让组成铁铲的分子脱落,所以会变薄,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由于水的冲击让组成石头的分子脱落,从而被击穿,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分子是微观粒子,落叶是宏观物体,只能说明树叶多,不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多。
4.分子的体积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分子直径一般为(  )
A.几毫米 B.几微米
C.几十分之一微米 D.几千分之一微米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的直径大约 1×10-10 m=1×10-10 ×106nm=1×10-4μm。
故选D。
【分析】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1m=1×106μm。
5.关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猜想是一种假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
B.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
C.科学猜想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不是脱离事实依据的凭空捏造,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从而归纳总结出客观规律.
故选B。
【分析】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几个基本环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生物课时,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那就是分子
B.扫地时,看到灰尘满天飞,那就是分子
C.倒一杯热水,热水飘着“白气”,那细小的颗粒就是分子
D.分子非常小,用普通的显微镜无法看到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D: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 0.2 微米, 分子直径约。上生物课时,我们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分子不能被光学显微镜放大后被我们看到,细胞并不是分子,A错误D正确;
B:扫地时,看到灰尘满天飞,是宏观粒子,不是分子,B错误;
C:倒一杯热水,热水飘着“白气”,那细小的水珠,是宏观粒子,不是分子,C错误;
故选D。
【分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 0.2 微米,分子直径约,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肉眼可见的都不是分子。
7.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C: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物质构成物体,所以地球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一个较大的物体,AC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分子不是最小粒子,B错误;
D: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中,D正确。
故选B。
【分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组成物质,物质组成物体。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C.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显微镜看到
D.分子很小,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看到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体积很小,直径约10-10m,所以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分析】分子体积很小,直径约10-10m=10nm。
9.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说明铁铲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掉落了一些分子,所以变薄,A不符合题意;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说明铜像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摸过程中由于摩擦,掉落了一些分子,所以变小,B不符合题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这是宏观现象上的物体变少,不是分子变少,C符合题意;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水在反复冲击石头过程中,让构成石头的分子越来越少,所以石头被击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微观现象。
10.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
B.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小粉末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分子的概念是由德谟克里特提出的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组成,A错误;
B:分子是微观结构,小粉末是宏观结构,B错误;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C正确;
D:分子的概念是由阿伏加德罗提出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阿伏加德罗最先提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原子组成。
11.(2020八下·阳东期末)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
A.中子 B.原子 C.分子 D.电子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分子再细分后的原子,及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等都不再保持化学性质,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2.(2019八下·惠城期末)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空间尺度大小各异,大到宇宙,小到夸克,以下四种物质尺度最小的是(  )
A.电子 B.银河系 C.地球 D.分子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银河系和地球都是宏观物体,而电子和原子核组成了原子,原子组成了分子。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故答案为:A。
【分析】地球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行星,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空气中及小的水珠就是分子
C.用挫挫铁块时,被挫下的铁粉就是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机械运动;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A、一粒最微小的灰尘的质量约为5×10﹣7g,一个分子的质量数量级约为2×10﹣27Kg,那么一粒灰尘有约含有2.5×1017个分子,故A不正确.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不是一个个小分子,是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结合在一块的结果,故B不正确.
C、极细的铁屑不是铁分子,是许多铁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故C不正确.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解决本题要知道分子非常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14.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一位学生饮了180克水,他大约喝下去的水分子个数为(  )
A.6.02×1023 B.180×6.02×1023
C.18×6.02×1023 D.10×6.02×1023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水的质量m=180g=0.18k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
则水分子的个数为 =10×6.02×1023
故选D.
【分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已知水的质量,可求出水分子的个数.
15.任何物体都能分割为极小的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可分为最小的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一定数目分子的微小微粒
D.糖粉末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而原子不具备此种性质;
故选A.
【分析】保持甜味说明能保持物质的性质,由原子和分子的特点可解答.
二、填空题
16.分子是能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首先把这种微粒叫分子。
【答案】化学性质不变;阿伏加德罗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这种微粒叫分子。
【分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最先提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
17.分子很小,其直径的数量级为   m,即   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答案】1×10-10;0.1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的直径在 1×10-10 m=1×10-10×109nm=0.1nm。
【分析】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1m=1×109nm。
18.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一般物质又是由   组成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   的。
【答案】分子;不变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一般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变的。
【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 质量,质量与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19.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1 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空气分子。我们上课的教室长8 m,宽6 m,高3.5 m,如果教室中空无一物,那么一间教室中约有   个空气分子。
【答案】4.536×1027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教室的体积为, 一间教室中空气分子个数约有。
【分析】先计算教室体积,用教室体积乘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即为总分子数。
20.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   ,这个词的意思是   。
【答案】原子;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或者原子构成。
21. 1 g蔗糖有1.8×1021个分子,若把这些分子均匀地撒在表面积是5.11×108 km2的平面上,则1 cm2的平面上约有   个蔗糖分子,这一现象说明了   。
【答案】352;分子很小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1 cm2的平面上的分子个数约有,由此说明分子体积很小。
【分析】将 5.11×108 km2 换算成平方厘米,用总数量除以总面积即为单位面积上的个数。
22.把分子看成球体,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合    nm,如果把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   个分子。
【答案】0.1;1×101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根据1nm=10﹣9m得10﹣10m=0.1nm。
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 =1×1016 个。
故答案为:0.1;1×1016。
【分析】1nm=10﹣9m,统一单位后,先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可求出分子个数.
23.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   (选填“大”或“小”)得多。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约小于10-9 nm,三者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
【答案】小;电子、原子核、原子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1纳米=10-3微米。由题意可知,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小得多;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 nm=10-18 m,则原子的半径大于原子核的半径,原子核的半径大于电子的半径,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序是电子、原子核、原子。
【分析】根据微观世界的微粒尺度,排序。
三、实验探究题
24.将一滴体积为1mm3的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为3m2,请你估计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少?
【答案】解:V=1mm3=1×10﹣9m3,
油分子的直径:
答:油分子的直径为3.33×10﹣10m.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该操作是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步骤,油散开后,油膜的厚度为一个油分子的直径,知道一滴油的体积和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利用V=Sd求解.
四、简答题
25.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答案】解:(1)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
(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1.67×105.
答:(1)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1×1016 个;(2)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67×105倍.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1)分子直径约10﹣10m、统一单位后,先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可求出分子个数;
(2)全球人口数约61亿,用正方形中分子个数除以全球人口数,既得倍数关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 认识分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惠州期末)如题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液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液态 D.甲是固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分子
B.如果视力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B.秋风扫落叶
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
4.分子的体积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分子直径一般为(  )
A.几毫米 B.几微米
C.几十分之一微米 D.几千分之一微米
5.关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猜想是一种假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
B.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
C.科学猜想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生物课时,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那就是分子
B.扫地时,看到灰尘满天飞,那就是分子
C.倒一杯热水,热水飘着“白气”,那细小的颗粒就是分子
D.分子非常小,用普通的显微镜无法看到
7.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C.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显微镜看到
D.分子很小,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看到
9.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0.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
B.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小粉末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分子的概念是由德谟克里特提出的
11.(2020八下·阳东期末)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
A.中子 B.原子 C.分子 D.电子
12.(2019八下·惠城期末)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空间尺度大小各异,大到宇宙,小到夸克,以下四种物质尺度最小的是(  )
A.电子 B.银河系 C.地球 D.分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空气中及小的水珠就是分子
C.用挫挫铁块时,被挫下的铁粉就是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14.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一位学生饮了180克水,他大约喝下去的水分子个数为(  )
A.6.02×1023 B.180×6.02×1023
C.18×6.02×1023 D.10×6.02×1023
15.任何物体都能分割为极小的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可分为最小的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一定数目分子的微小微粒
D.糖粉末
二、填空题
16.分子是能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首先把这种微粒叫分子。
17.分子很小,其直径的数量级为   m,即   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18.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一般物质又是由   组成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   的。
19.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1 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空气分子。我们上课的教室长8 m,宽6 m,高3.5 m,如果教室中空无一物,那么一间教室中约有   个空气分子。
20.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   ,这个词的意思是   。
21. 1 g蔗糖有1.8×1021个分子,若把这些分子均匀地撒在表面积是5.11×108 km2的平面上,则1 cm2的平面上约有   个蔗糖分子,这一现象说明了   。
22.把分子看成球体,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合    nm,如果把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   个分子。
23.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   (选填“大”或“小”)得多。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约小于10-9 nm,三者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4.将一滴体积为1mm3的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为3m2,请你估计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少?
四、简答题
25.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分子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的分子力最大,排列最规则,气体分子力最小,排列最不规则。
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宏观粒子,不是分子,A错误;
B:分子直径是10-10m,肉眼不能直接观察,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C正确;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分子和原子是微观粒子,肉眼不可见,灰尘、尘埃是宏观粒子,肉眼可见。
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由于摩擦让组成铜像的分子脱落,所以铜像会变小,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秋风扫落叶,落叶是宏观物体,不是分子,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B符合题意;
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由于摩擦让组成铁铲的分子脱落,所以会变薄,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由于水的冲击让组成石头的分子脱落,从而被击穿,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分子是微观粒子,落叶是宏观物体,只能说明树叶多,不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多。
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的直径大约 1×10-10 m=1×10-10 ×106nm=1×10-4μm。
故选D。
【分析】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1m=1×106μm。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不是脱离事实依据的凭空捏造,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从而归纳总结出客观规律.
故选B。
【分析】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几个基本环节。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D: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 0.2 微米, 分子直径约。上生物课时,我们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分子不能被光学显微镜放大后被我们看到,细胞并不是分子,A错误D正确;
B:扫地时,看到灰尘满天飞,是宏观粒子,不是分子,B错误;
C:倒一杯热水,热水飘着“白气”,那细小的水珠,是宏观粒子,不是分子,C错误;
故选D。
【分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 0.2 微米,分子直径约,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肉眼可见的都不是分子。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C: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物质构成物体,所以地球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一个较大的物体,AC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分子不是最小粒子,B错误;
D: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中,D正确。
故选B。
【分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组成物质,物质组成物体。
8.【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体积很小,直径约10-10m,所以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分析】分子体积很小,直径约10-10m=10nm。
9.【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说明铁铲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掉落了一些分子,所以变薄,A不符合题意;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说明铜像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摸过程中由于摩擦,掉落了一些分子,所以变小,B不符合题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这是宏观现象上的物体变少,不是分子变少,C符合题意;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水在反复冲击石头过程中,让构成石头的分子越来越少,所以石头被击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微观现象。
10.【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组成,A错误;
B:分子是微观结构,小粉末是宏观结构,B错误;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C正确;
D:分子的概念是由阿伏加德罗提出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阿伏加德罗最先提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原子组成。
11.【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分子再细分后的原子,及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等都不再保持化学性质,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银河系和地球都是宏观物体,而电子和原子核组成了原子,原子组成了分子。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故答案为:A。
【分析】地球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行星,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13.【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机械运动;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A、一粒最微小的灰尘的质量约为5×10﹣7g,一个分子的质量数量级约为2×10﹣27Kg,那么一粒灰尘有约含有2.5×1017个分子,故A不正确.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不是一个个小分子,是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结合在一块的结果,故B不正确.
C、极细的铁屑不是铁分子,是许多铁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故C不正确.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解决本题要知道分子非常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1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水的质量m=180g=0.18k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
则水分子的个数为 =10×6.02×1023
故选D.
【分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已知水的质量,可求出水分子的个数.
15.【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而原子不具备此种性质;
故选A.
【分析】保持甜味说明能保持物质的性质,由原子和分子的特点可解答.
16.【答案】化学性质不变;阿伏加德罗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这种微粒叫分子。
【分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最先提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
17.【答案】1×10-10;0.1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的直径在 1×10-10 m=1×10-10×109nm=0.1nm。
【分析】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1m=1×109nm。
18.【答案】分子;不变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一般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变的。
【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 质量,质量与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19.【答案】4.536×1027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教室的体积为, 一间教室中空气分子个数约有。
【分析】先计算教室体积,用教室体积乘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即为总分子数。
20.【答案】原子;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或者原子构成。
21.【答案】352;分子很小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1 cm2的平面上的分子个数约有,由此说明分子体积很小。
【分析】将 5.11×108 km2 换算成平方厘米,用总数量除以总面积即为单位面积上的个数。
22.【答案】0.1;1×101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根据1nm=10﹣9m得10﹣10m=0.1nm。
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 =1×1016 个。
故答案为:0.1;1×1016。
【分析】1nm=10﹣9m,统一单位后,先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可求出分子个数.
23.【答案】小;电子、原子核、原子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1纳米=10-3微米。由题意可知,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小得多;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 nm=10-18 m,则原子的半径大于原子核的半径,原子核的半径大于电子的半径,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序是电子、原子核、原子。
【分析】根据微观世界的微粒尺度,排序。
24.【答案】解:V=1mm3=1×10﹣9m3,
油分子的直径:
答:油分子的直径为3.33×10﹣10m.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该操作是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步骤,油散开后,油膜的厚度为一个油分子的直径,知道一滴油的体积和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利用V=Sd求解.
25.【答案】解:(1)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
(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1.67×105.
答:(1)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1×1016 个;(2)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67×105倍.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1)分子直径约10﹣10m、统一单位后,先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可求出分子个数;
(2)全球人口数约61亿,用正方形中分子个数除以全球人口数,既得倍数关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